五柳先生传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685.00 KB
- 文档页数:16
[《五柳先生传》教案]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的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
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
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
”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
”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
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2)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
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5、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欣赏文章的优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陶渊明的《饮酒》诗,回顾诗人的品质。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传记——《五柳先生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
(1)五柳先生的身份。
(2)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3)五柳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五柳先生的形象。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分析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使学生了解了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学会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形象:隐士、诗人、文人五柳先生品质: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写作特色:托物言志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
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因此,学生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和思想内容,在评价中获取对主旨深刻地感悟。
除了对内容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应关注作者对各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体会语言的妙处,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
本篇课文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因此,在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应从语言着手,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感受作者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领会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教学难点:①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②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开场词:东晋时期,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他就是——陶渊明!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位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
那么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是要再次走近陶渊明,认识这位“五柳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1)作者生平及文体介绍1.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同学们能回忆并介绍一下陶渊明吗?明确: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八年级课文《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熟记《五柳先生传》的内容及作者陶渊明的基本情况。
1.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1.3分析并概括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1.4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2运用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拓展延伸,提升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并熟记课文内容。
1.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1.3分析并概括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2.1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2.2深入理解五柳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背景。
1.2学生分享对陶渊明的了解及对《五柳先生传》的预习情况。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并熟记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词语解析3.1教师针对文中重要词语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掌握其含义及用法。
3.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4.形象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5.写作特色分析5.1教师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5.2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6.拓展延伸6.1教师提出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及感悟。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及感悟。
8.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8.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五柳先生的形象。
8.2深入理解五柳先生的人格魅力,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同学们,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认为五柳先生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品格?”1.2在词语解析环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来加深理解:“‘闲静’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文中‘灌园鬻蔬’是什么意思?你能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行为吗?”“五柳先生的‘不慕鸳鸯戏河岸,只愿鹅鸭游塘中’,你们觉得这反映了他的哪种品质?”“文中提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句话吗?”教学难点:2.1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在描述五柳先生时,用了许多对比的手法,谁能找出一两个例子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只说‘不知所终’?这样的结尾给你什么感觉?”“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如果让你写一个现代版的五柳先生,你会怎样描绘他?”教学过程补充:3.词语解析教师先让学生举例说明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再引导学生比较古今异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