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向焊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纤维素下向焊纤维素下向焊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焊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是一种将纤维素材料通过加热与压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方法。
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纸张制造等行业。
纤维素下向焊技术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但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需要准备好焊接材料,包括纤维素基材和焊接剂。
纤维素基材可以选择木材、纸张等材料,而焊接剂则是起到粘合作用的物质。
其次,将焊接剂均匀涂抹在纤维素基材上,然后将两个基材进行叠放,并施加适当的压力。
最后,利用加热设备对焊接部位进行加热,使焊接剂熔化并与基材粘合在一起。
待焊接部位冷却后,就完成了纤维素下向焊的过程。
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无需使用外部焊接材料的方法,因此节省了材料成本。
其次,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焊接速度,节省了生产时间。
此外,由于焊接剂是纤维素材料本身,所以焊接后的连接点具有很强的粘合力和稳定性。
此外,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废弃物。
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在木材加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家具制造过程中,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可以实现木材的拼接和连接,使得家具更加牢固和稳定。
在建筑领域,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可以用于连接木材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在纸张制造行业,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可以用于纸张的粘合和修复,提高纸张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然而,纤维素下向焊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纤维素材料的选择范围有限,只能使用具有一定纤维素含量的材料。
其次,焊接剂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此外,纤维素下向焊技术对温度和压力的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总的来说,纤维素下向焊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环保的焊接方法,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纸张制造等行业。
它具有许多优点,如节省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环境友好等。
然而,纤维素下向焊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需要注意材料选择、焊接剂的使用和温度压力的控制。
长输管道下向焊施工工法长输管道下向焊施工工法一、前言长输管道是连接不同地区的重要水平管道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管道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长输管道建设过程中,下向焊施工工法因其高效、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下向焊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技术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来进一步说明该工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工法特点下向焊施工工法指的是在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通过下方地面沟槽对焊缝进行焊接,具备以下特点:1.高效:下向焊施工工法能够在地面沟槽中一次完成管道的焊接工作,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 稳定:通过地面沟槽可以提供足够的施工空间,使得焊工能够稳定地进行焊接操作,缩小了施工风险。
3. 质量可控:该工法能够提供稳定的施工环境,有利于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保证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三、适应范围下向焊施工工法适用于直径较大、壁厚较厚的长输管道,对于液体或气体输送管道的施工都具备良好的适应性。
四、工艺原理下向焊施工工法通过地面沟槽提供适宜的施工环境,使焊工能够在稳定的工况下进行焊接操作,从而保证焊缝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优化施工效果:1. 地面沟槽的布置和开挖:根据管道的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沟槽并进行开挖,以确保焊工能够顺利进行焊接工作。
2. 管道支撑及定位:为保证管道的焊接精度,采用适当的支撑和定位措施,确保管道的位置和角度符合要求。
3. 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根据不同的管道材料和焊缝要求,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并进行严密的工艺控制,以保证焊缝质量。
五、施工工艺下向焊施工工法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施工阶段:1. 沟槽布置与开挖:按照管道的设计要求,在地面上进行沟槽的布置和开挖工作。
2. 管道支撑及定位:在沟槽中进行管道的支撑和定位,确保管道位置和角度符合要求。
3. 焊缝准备:对管道焊缝进行清理、对齐和加工准备工作。
4. 焊接操作:通过下向焊施工工法对焊缝进行焊接操作,包括焊条的焊接和焊机的运行控制。
下向焊工艺的特点及技术其焊接特点是,在管道水平放置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焊接热源从顶部中心开始垂直向下焊接,一直到底部中心。
其焊接部位的先后顺序是:平焊、立平焊、立焊、仰立焊、仰焊。
下向焊焊接工艺采用纤维素下向焊焊条,这种焊条以其独特的药皮配方设计,与传统的由下向上施焊方法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因该种焊条铁水浓度低,不淌渣,比由下向上施焊提高效率50%。
(2)焊接质量好,纤维素焊条焊接的焊缝根部成形饱满,电弧吹力大,穿透均匀,焊道背面成形美观,抗风能力强,适于野外作业。
(3)减少焊接材料的消耗,与传统的由下向上焊接方法相比焊条消耗量减少20%-30%。
(4)焊接一次合格率可达90%以上。
下向焊焊接中易产生的缺陷及其防止措施如下:1焊接中易产生的缺陷1.1 夹渣产生的原因(1)打底焊后清根不彻底,致使在快速热焊时,未能使根部熔渣完全溢出。
(2)打底焊清根的方法不当,使根部焊道两侧沟槽过深,呈现“W”状。
在快速热焊时,流到深槽的熔渣来不及溢出而形成夹渣。
(3)在6点钟位置收弧过快也易产生夹渣。
1.2 气孔产生的原因(1)盖面焊时,熔池过热,吸覆大量的周边空气。
(2)盖面焊时,焊条摆动幅度太大,熔池保护不良。
(3)根部间隙过小,容易产生根部针形气泡。
(4)焊条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或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1.3 裂纹产产的原因(1)如果施工地段起伏较大,土墩未及时垫到位,使管子处在受力状态,在焊接收弧点(尤其是6点钟位置)易出现应力裂纹。
(2)在焊接过程中,如过早松开或撤离对口器,致使熔池中的铁水未来得及凝固好,在焊接收弧处容易产生裂纹。
(3)焊工在6点钟位置采用直线熄弧等不当的收弧方法,致使熔池未填满形成弧坑而出现弧坑裂纹。
1.4 内凹产生的原因(1)对口间隙过大。
(2)打底焊时焊条送人深度不够。
(3)焊接电流过大,热焊时在5-7点钟位置运弧太慢。
2针对易产生的缺陷所应采取的措施根据工程用的管材和焊材要求,对每次工程要作好焊接工艺评定,编写好焊接工艺操作规程,并要求电焊工严格按焊接工艺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施焊。
浅谈油气管道下向焊技术发表时间:2017-12-28T20:09:20.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作者:王斌[导读] 摘要:油气管网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是油气上下游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现代能源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油气输送管道的口径越来越大,油气管网的密集度越来越高,行业内对油气管道运输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油气管道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技术的运用以及焊接工艺的安全与否都对油气运输在一定程度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管道严密性以及强度的是整个焊接工程的关键所在,目前我陕西宇阳石油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8摘要:油气管网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是油气上下游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现代能源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油气输送管道的口径越来越大,油气管网的密集度越来越高,行业内对油气管道运输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油气管道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技术的运用以及焊接工艺的安全与否都对油气运输在一定程度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管道严密性以及强度的是整个焊接工程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大部分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线建设设计文件指定必须采用的焊接工艺是下向焊技术,下向焊技术在油气管道焊接过程中随着油气管道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向焊技术作为被广泛运用的焊接技术,在油气管道焊接中,手工下向焊技术的运用程度的好坏与否以及成效与否已经成为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油气管道;下向焊技术;焊接1 管道焊接下向焊技术下向焊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引进我国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下向焊技术的发展开始逐步完善,并且开始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管道工程的建设中。
在管道焊接过程中通常会在野外施工,在焊接时转动钢管使熔池处于水平的位置在很多时候是很困难的,所以在管道焊接的过程中需要将钢管进行固定处理,对环形焊缝进行全方位的焊接施工。
下向焊简介随着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下向焊接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引进中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具有成熟的手工下向焊接技术,目前正在普及半自动下向焊技术及全自动气保护下向焊技术,并作为长输管道及市政管道焊接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全国建设中大力推广(本文由河南吉利管焊培训中心编辑制作)特点在管道水平放置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焊接热源从顶部中心开始垂直向下焊接,一直到底部中心。
其焊接部位的先后顺序是:平焊、立平焊、立焊、仰立焊、仰焊。
下向焊焊接工艺采用纤维素下向焊焊条,这种焊条以其独特的药皮配方设计,与传统的由下向上施焊方法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因该种焊条铁水浓度低,不淌渣,比由下向上施焊提高效率50%。
(2)焊接质量好,纤维素焊条焊接的焊缝根部成形饱满,电弧吹力大,穿透均匀,焊道背面成形美观,抗风能力强,适于野外作业。
(3)减少焊接材料的消耗,与传统的由下向上焊接方法相比焊条消耗量减少20%-30%。
(4)焊接一次合格率可达90%以上。
一.下向焊技术应用城市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与长输管线的野外施工不同,受到诸多外界因素限制。
城市地网中,河流、公路、和频繁的地下障碍,都为施工带来很大难度。
在管道铺设过程中,既有穿越工程,又有过河道明开工程,还有沉管工程等;此外,作业空间小也会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施焊时,根据外部环境有的管段采用分段施工,分段下管,也有的管段采用沟下组焊,围绕焊接质量从各角度加以控制。
采用下向焊的焊接缝隙小,焊接速度快,使得与传统上向焊工艺相比,显得高效、节能;另外,选用的纤维素焊条,焊条电弧吹力大、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连续焊接,焊接接头少,焊缝成型美观;采用的多层多道焊操作工艺,使得焊缝的内在质量好,无损检测合格率高。
1.焊前准备:钢管的组对及定位焊是保证焊接质量和焊缝背面成型良好的基础,管材单边坡口角度为28°-32°,钝边厚度1.0-1.5mm,对口间隙1.2-2.0mm,最大错边量不大于管外径的3‰,且≤2mm要求管道端面切口平整,不得有裂纹,且切口面与管轴线垂直,不垂直的偏差不得大于1.5mm;焊前分别用角磨机、电动钢丝刷将坡口两侧表面各50mm的油污、浮锈、水分、泥沙、气割后的熔渣、氧化皮等杂物以及坡口内侧机加工毛刺等清除干净,使坡口及两侧各大于10mm范围的内外表面露出金属光泽。
1.小口径长输管道建设背景及发展方向建设油气管道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安全可靠、低成本的输送能源。
围绕这一目的,我们就要选择一种费用低而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并且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焊接工艺。
一种质量可靠、切实可行的、经济高效的焊接工艺对于长输管线建设的成本控制很有帮助,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长输管道焊接技术也在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不停发展。
目前在西方等焊接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全年只有15%~20%的焊接钢用于传统手工焊,其余的钢材全部采用自动和半自动焊。
在我国,管道焊接技术也由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的手工焊为主,发展到今天的大、中口径长输管线基本全部采用半自动、全自动焊接。
然而对于小口径长输管线焊接,由于小口径焊管曲率较大、管壁较薄、在焊接过程中易晃动等原因,采用半自动焊接有一定难度,目前在我国仍以传统手工焊为主,或手工焊打底,半自动焊填、盖。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基于大口径主管线上的小口径城市供气支线建设项目不断增多。
手工焊技术虽然具有一定优点,但其劳动强度大、焊缝质量不稳定、焊材利用率低、对焊工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率低下等缺点已不容忽视,严重滞缓了我国扩大清洁能源使用率的进度及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因此,改变传统焊接方式,使用新技术,高质高效地建设小口径长输管线迫在眉睫。
随着半自动下向焊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外出现了适用面广泛的RMD+金属粉芯焊丝打底技术和可以显著减少小口径管道焊接烧穿等缺陷的特细自保护药芯焊丝。
其中,RMD+金属粉芯焊丝打底技术已在西气东输二线等大口径长输管道工程中得到了认可,但在小口径管道建设中RMD+金属粉芯打底技术和细丝半自动下向焊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广泛应用。
我公司在西气东输二线酒泉等五市供气支线工程小口径管道焊接中首次采用了RMD金属粉芯焊丝半自动下向根焊+细丝半自动下向填充和盖面焊工艺。
下向焊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摘要随着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标志,我国的长输管道建设高峰期已经到来。
长输油气管道越来越向大口径、高压力输送方向发展。
长输管道下向焊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具有成熟的手工下向焊技术,正在普及半自动气体保护焊技术,全自动气体保护焊技术与下向焊技术的结合作为长输管道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在全国长输管道建设中大力推广。
1 手工下向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手工下向焊技术与传统的向上焊相比具有焊缝质量好、电弧吹力强、挺度大、打底焊时可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条熔化速度快、熔敷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管道工程建设中。
随着输送压力的不断提高和油气管道钢管强度的不断增加,手工下向焊技术经历了全纤维素型下向焊-混合型下向焊-复合型下向焊的发展进程。
1.1全纤维素型下向焊技术全纤维素型下向焊对焊机的主要要求是:(1)具有陡降外特性;(2)外拖推力电流起作用时其数值要足够大;(3)适当提高静特性曲线外拖拐点,以达到小熔滴过渡。
目前,在一些区域性的长输管道建设工程及一些水网地带,自动、半自动焊接机具和设备因环境限制,不易进入的地区的长输管道建设工程多采用此工艺,如镇海炼化-杭州康桥成品油管道工程。
全纤维素型下向焊工艺参数见表1。
该工艺的关键在于打底焊时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形;仰焊位置时防止熔滴在重力作用下出现背面凹陷及铁水粘连焊条。
我国早期的下向焊均是纤维素型。
表1全纤维素型下向焊工艺参数焊道焊条焊条直径d/mm 极性焊接电流I/A 电弧电压U/A 焊接速度v/cm?min-1 运条方法大底焊E6010 3.2 DC 70~90 22~30 10~20 直拉填充焊E7010 4.0 DC 70~140 22~30 15~30 直拉盖面焊E7010 4.0 DC 110~130 22~30 20~30 直拉或小幅摆动1.2混合型下向焊技术混合型下向焊是指在长输管道的现场组焊时,采用纤维素型焊条打底焊、热焊,低氢型焊条填充焊、盖面焊的手工下向焊技术。
主要用于焊接钢管材质级别较高的管道。
1996年,我国建设的陕京输气管道次采用了混合型下向焊技术。
主线路工程钢管材质为AP15LX60级,管径660mm,壁厚7.1~14.3mm。
由于沿途环境条件恶劣,要求焊接接头具有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通常的全纤维型焊接工艺难以达到质量要求。
而低氢型焊条的抗冷裂性和冲击韧性较纤维素型焊条要好,但其熔化速度较慢。
为了保证管道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同时尽可能提高焊接速度,选用混合型下向焊工艺是合理的。
1.3复合型下向焊技术复合型下向焊是指打底焊及热焊采用下向焊方法,填充焊及盖面焊采用向上焊方法的焊接工艺。
其主要应用于焊接壁厚较大的管道。
20世纪90年代未期,大壁厚管材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油、气和水电工业长输管道中,水电工业的压力管道中一般管径达1m以上,壁厚达10~60mm,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油气管道壁厚达10~24mm。
与传统的向上焊相比,由于下向焊热输入低,熔深较浅,焊道较薄,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加焊道层数也迅速增加,焊接时间和劳动强度随之加大,单纯的下向焊难以发挥其焊接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手工电弧焊时不同壁厚钢管的焊接层次及道数见表2。
而打底焊、热焊采用下向焊,填充焊与盖面焊采用向上焊的复合型下向焊技术则可发挥两种焊接方法的优势,达到优质高效的效果。
在气体保护半自动下向焊技术未应用于管道建设之前,大壁厚管道多采用复合型下向焊技术。
如某工业园区输水管道工程所用钢管规格为φ400mm×14mm,材质为Q235-A。
焊接过程中打底焊、热焊用纤维素焊条J425G,填充焊和盖面焊采用普通J422(E4303)焊条,使焊缝焊道层数由单一下向焊所需的7~8层减少为4~5层,焊接时间可缩短30min,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表2 手工下向焊不同壁厚钢管焊接层次及焊道数表2 手工下向焊不同壁厚钢管焊接层次及焊道数壁厚δ/mm 下向焊层数道数层数道数6~7 3 3 3~4 3~47~8 3 3 5 4~58~10 3~4 3~4 4~5 5~710~12 4 4~5 5~6 7~912~14 4 5~6 6~7 9~112 半自动下向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我国的半自动化焊接技术在长输管道建设中的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逐步引进、发展起来的。
由于半自动焊具有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好、经济性好、易于掌握等优点,自引进中国管道建设中以来便迅速地发展起来。
半自动下向焊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操作方法;药芯焊丝自保护半自动下向焊和活性气体保户半自动下向焊。
2.1药芯焊丝自保护半自动下向焊技术药芯焊丝适用于各种位置的焊接,其连续性适于自动化过程生产。
工艺参数见表3(以X70钢管焊接为例)该工艺的主要优点:(1)质量好焊接缺陷通常产生于焊接接头处。
同等管径的钢管手工下向焊接头数比半自动焊接头数多,采用半自动焊降低了缺陷的产生机率。
通常应用的NR204、NR207焊丝属低氢金属,而传统的手工焊多采用纤维素型焊条。
由此可知,半自动焊可降低焊缝中的氢含量。
同时,半自动焊热输入高,可降低焊缝冷却速度,有助于氢的逸出及减少和防止出现冷裂纹。
表3 药芯焊丝自保护半自动下向焊参考工艺参数主要工艺参数钢管厚度δ/mm 4.8 12.7送丝速度v/mm?min-1 2.29 3.30焊接电流I/A 245 300电弧电压U/V 19~20 21~22焊丝伸出长度L/mm 19~25 19~25层间温度T/℃20~135 20~135(2)效率高药芯焊丝把断续的焊接过程变为连续的生产方式。
半自动焊熔敷量大,比手工焊焊道少,熔化速度比纤维素手工下向焊提高15%~20%。
焊渣薄,脱渣容易,减少了层间清渣时间。
(3)综合成本低半自动焊接设备具有通用性,可用于半自动焊,也可用于手弧焊或其它焊接方法的焊接。
以焊接厚度为8.7mm钢管为例;手工焊至少需3组焊工完成,半自动焊只需2组焊工,至少可减少2名焊工,也相应减少了焊机数量和辅助工装数量。
同时。
药芯焊丝有效利用率高,焊接坡口小,既节省填充金属使用量,又提高了焊接速度,综合成本仅是手弧的一半。
2.2 CO2 >活性气体保护半自动下向焊技术CO2气体保护焊是一种亷价、高效的焊接方法。
传统的短路过渡CO2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焊接飞溅大、控制熔深与成形的矛盾。
采用波形控制技术的STT型CO2半自动焊机,保证了焊接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干伸长变化影响小,显著降低了飞溅,减轻了焊工劳动强度。
采用STT型CO2半自动焊时,焊机处于短路过渡方式,电源在一个过渡周期内,根据不同电弧压值,输出不同的焊接电流。
STT型CO2半自动焊以其优异的性能拓宽了CO2半自动焊在长输管道施工中的应用领域。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曾在苏丹Muglad石油开发项目首次使用了STT型CO2半自动下向焊技术进行管道打底焊接,中原石油勘探局建筑集团公司正在施工的陕京管线复线京-石管线工程使用了STT型CO2半自动下向焊技术。
焊接工艺见表4。
STT型CO2半自动焊与药芯焊丝自保护半自动焊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半自动下向焊方法,展示了在管道焊接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表4 STT型CO<sub>2</sub>半自动下向焊焊接工艺参数焊道名称焊材极性电弧电压U/V 峰值电流I峰/A 基值电流I基/A 焊丝伸出长度L/mm 气体流量Q/L?min-1 焊接速度V1/cm?min-1 送丝速度V2/cm?min-1打底焊JM-60 DC 18~20 380~420 60~80 18~20 10~15 15~20 3.30填充焊NR207 DC 18~22 190~250 18~20 20~30 2.03~2.54盖面焊NR207 DC 18~22 190~250 18~20 15~20 2.03~2.233 全自动气体保护下向焊技术管道全自动气体保护焊技术使用可熔化的焊丝与被焊金属之间的电弧为热源来熔化焊丝和钢管,在焊接时间向焊接区域输送保护气体以隔离空气的有害作用,通过连续送丝完成焊接。
由于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焊接区的保护简单,焊接区域易于观察,生产效率高,焊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控制,容易实现全位置焊接。
郑州-义马煤气管道工程(东段)钢管材质为16Mn,直径426mm,焊丝为H08Mn2SiA,焊丝直径1.0mm。
采用该工艺焊接,焊接性能良好。
工艺参数见表5。
表5 全自动活性气体保护下向焊工艺焊道焊接电流I/A 电弧电压U/V 焊接速度V/cm?min-1 气体流量Q/ml?min-1打底焊140~180 20~22 25~30 20~25填充焊160~190 20~23 30~40 20~25盖面焊150~170 22~30 22~30 20~25该工艺可实现全位置多机头同时工作,打底焊可从管内部焊接,也可以管外部焊接。
焊接工艺参数的调节一般在控制台或控制面板上,主要工艺参数有:焊接电流、电弧电流、送丝速度、每个焊头移动速度、摆动频率、摆动宽度及摆动延迟时间。
应当注意的是,因每条焊道焊接参数不同,整个焊缝的焊接参数应根据管材规格及现场条件,通过焊接试验合格后方可应用于生产。
管道全自动气体保护焊技术以其焊接质量高,焊接速度快等优点,在国外已经普及,而在国内则处于推广阶段。
我国自行研制的全自动气体保护焊设备已在郑州-义马煤气管道工程中得到应用。
全自动气体保护下向焊是我国长输管道下向焊技术发展的方向。
4 下向焊技术对工装、设备及环境的要求下向焊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依赖于焊机、对口器、送丝机构、行走机构等装备的技术成熟程度和焊材工艺性能的稳定性。
长输管道工程各种下向焊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4.1 工程环境条件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地区,限制了先进的焊接技术的应用。
比如一些水网地带,因空气湿度大,对焊材的烘干、保管、使用要求严格,现场焊接多采用纤维素焊条手弧焊,原因是纤维焊条比低氢型焊条在同等条件下气孔产生的傾向小。
另一方面,水网地带施工现场,自动、半自动焊接设备运用难度较大,而手工焊由于焊钳小,操作灵活简便,在满足焊缝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可行的焊接方法。
4.2工装设备的技术状况先进的自动、半自动焊接设备会大幅度提高焊接效率,尽管更新装备需投入大量资金,但在长输管道建设高峰期时代,其市场回报率是可观的。
只有拥有技术,方可拥有市场。
5 结论在我国长输管道建设中,手工下向焊技术曾广泛应用,手工下向焊打底、半自动下向焊填充盖面工艺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下向焊工艺。
活性气体(CO2)保护下向焊打底、药芯焊丝自保护下向焊填充盖面的半自动下向焊技术目前正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而在全国得到迅速成推广,全自动下向焊将是我国长输管道下向焊技术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