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阵列技术的汽车噪声源识别及贡献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07.46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同步带传动噪声分析与试验研究
徐广晨;陈思思
【期刊名称】《机械传动》
【年(卷),期】2022(46)5
【摘要】以齿形为ZA和RU型的汽车同步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齿形对同步带传动噪声的影响规律。
建立了两种齿形同步带的振动仿真模型,求解横向振动频响曲线,以振动频响结果作为边界元条件,进行了同步带两轮传动的声学仿真分析,通过仿真获得场点频域曲线和噪声分布云图;基于声阵列技术搭建同步带传动噪声源识别装置,进行转速对两种齿形同步带噪声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转速下同步带传动噪声的噪声分布云图。
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得知,在共振区,不同齿形的共振发生频率不同;在非共振区,噪声幅值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且RU型同步带传动噪声比ZA型同步带传动噪声高约4 dB。
【总页数】6页(P133-138)
【作者】徐广晨;陈思思
【作者单位】营口理工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
【相关文献】
1.汽车同步带传动平稳性的试验研究
2.圆弧齿同步带传动噪声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3.基于正交试验的汽车同步带传动噪声预测方法研究
4.汽车多楔带传动噪声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5.齿形对汽车同步带传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噪音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车内噪声不仅影响乘坐舒适性,还可能对驾驶员的驾驶安全和乘客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准确识别汽车车内的噪声源,对于提升汽车品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方法,并通过实际应用研究,探讨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汽车车内噪声源的概述汽车车内的噪声源主要来自发动机、传动系统、轮胎与路面摩擦、风噪以及车内其他部件的振动等。
这些噪声源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和传播路径,给准确识别带来了挑战。
为了有效识别这些噪声源,需要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和分析技术。
三、相干性分析原理及方法相干性分析是一种基于信号处理的技术,用于评估两个或多个信号之间的关联程度。
在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中,相干性分析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噪声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车内噪声的关系。
具体方法包括:1. 采集汽车车内的噪声信号以及可能的车内噪声源信号;2. 利用相干性分析算法计算各噪声源信号与车内噪声信号之间的相干性;3. 根据相干性结果,判断各噪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程度;4. 通过频域分析,进一步了解各噪声源的频率特性和传播路径。
四、实际应用研究为了验证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际的应用研究。
以某款汽车为例,我们进行了以下步骤:1. 在车内不同位置布置传感器,采集车内噪声信号以及可能的车内噪声源信号;2. 利用相干性分析算法计算各噪声源信号与车内噪声信号之间的相干性;3. 通过频域分析,发现发动机噪音和轮胎与路面摩擦噪音是该款汽车车内的主要噪声源;4. 根据相干性结果,确定了各噪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程度,为后续的降噪措施提供了依据。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际应用研究,我们发现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主要噪声源,并确定各噪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程度。
这一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准确性高:相干性分析能够准确评估不同噪声源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准确识别主要噪声源;2. 操作简便:只需在车内布置传感器,采集相关信号,然后利用相干性分析算法进行处理;3. 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能够识别来自发动机、传动系统、轮胎与路面摩擦等不同噪声源的贡献。
车内噪声预测与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
惠巍;刘更;吴立言
【期刊名称】《噪声与振动控制》
【年(卷),期】2006(026)005
【摘要】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是汽车NVH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识别各面板对车内场点的贡献度对于控制车内噪声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有限元结合边界元的方法,建立三维车辆乘坐室声固耦合模型,使用ANSYS软件计算出乘坐室在20-200Hz频率的声固耦合振动特性后,采用LMS b软件预测了驾驶员左、右耳的声压响应.并通过各壁板对驾驶员右耳声压的面板贡献度分析,得出了各壁板对驾驶员右耳总声压的贡献度,为降低车内某点噪声进行结构修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结构修改,有效降低了车内某点噪声.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惠巍;刘更;吴立言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533+.2;U467.4+93
【相关文献】
1.重型卡车驾驶室结构噪声预测与板件声学贡献度分析 [J], 张志勇;张义波;刘鑫;谢小平
2.不同路面激励下车内噪声预测与板件声学贡献量分析 [J], 牛浩龙;王青春;田燕林;王玉鑫;付建蓉
3.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在拖拉机驾驶室降噪的应用 [J], 邹岳;李丽君;刚宪约;刘顶平
4.隧道内地铁列车车内噪声预测分析 [J], 冯青松;周豪;陈艳明;张凌;罗信伟
5.基于功率流追踪的车内噪声面板贡献度分析 [J], 贾尚帅;张磊磊;潘德阔;宋雷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噪声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准确识别汽车车内的噪声源,对提升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传统噪声源识别方法通常依赖实验人员的经验和大量实验数据,但效率较低且可能存在误判。
因此,研究一种高效、准确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方法,旨在提高噪声源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相干性分析原理相干性分析是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分析两个或多个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信号的来源和传播路径。
在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中,相干性分析可以用于分析车内噪声信号与各噪声源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主要噪声源。
三、方法与实验1.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传感器在车内不同位置采集噪声信号,同时记录各噪声源的信号。
2. 数据处理:将采集的噪声信号和噪声源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等操作,以提高信号的质量。
3. 相干性分析:利用相干性分析方法,计算车内噪声信号与各噪声源信号之间的相干性系数。
相干性系数反映了两个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值越大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4. 识别主要噪声源:根据相干性分析结果,确定与车内噪声信号相关性最强的噪声源,即为主要噪声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各噪声源与车内噪声信号的相干性系数,并识别出了主要噪声源。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我们分析了发动机噪声对车内噪声的贡献。
通过相干性分析,我们发现发动机噪声与车内噪声之间的相干性系数较高,表明发动机是车内主要噪声源之一。
进一步分析发动机噪声的频率特性,可以为目标消声器的设计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发动机噪声对车内的影响。
其次,我们研究了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声。
轮胎噪声与车内噪声之间的相干性系数也较高,表明轮胎噪声是车内的另一个主要噪声源。
基于传声器阵列技术的定置汽车噪声源识别
许春民;田金鑫;王二保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随着人们对汽车噪声的日益关注和汽车噪声限制标准的日渐严格,控制汽车噪声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文章基于均匀圆形传声器阵列技术,采用MUSIC空间谱估计算法,对某型轿车定置状态时不同转速下分别进行噪声源识别,找出其主要噪声源和声场分布特性,为进一步控制汽车噪声提供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传声器阵列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汽车噪声源识别和定位。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许春民;田金鑫;王二保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7.493
【相关文献】
1.基于声阵列技术的汽车噪声源识别试验研究
2.基于声阵列技术的汽车噪声源识别及贡献量分析
3.基于传声器阵列技术的定置汽车噪声源识别
4.基于传声器阵列技术的列车外部噪声源识别试验方法
5.基于声阵列技术的汽车同步带噪声源识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TV的车内低频噪声贡献量分析与改进刘斌;丁渭平;李允;杨明亮;蔡雷【期刊名称】《汽车科技》【年(卷),期】2010(000)005【摘要】在研究汽车车内噪声的过程中,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降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是一个难点.运用声传递向量(ATV)技术,以某轿车为例,建立车内声学空腔边界元模型,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仿真;通过对声传递向量以及声压频响函数的计算,进一步对低频段的噪声贡献量分析,为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选取车内驾驶员右耳畔声压响应的6个峰值点,采用幅值-相位图对场点声压进行模拟,对车身板件声学贡献量进行排序,发现防火墙和前挡风玻璃的结构振动对车内低频噪声的产生可能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改进设计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抑制.【总页数】4页(P55-58)【作者】刘斌;丁渭平;李允;杨明亮;蔡雷【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4【相关文献】1.基于ATV技术的驾驶室低频噪声优化控制 [J], 施斐博;陈剑;沈忠亮;杨志远2.某特种车车内低频噪声分析与改进 [J], 欧健;刘美志;杨鄂川;刘伟3.基于ATV、MATV技术的车内低频噪声分析 [J], 解建坤;王东方;苏小平;伍纲4.基于声学传递向量法的车内低频噪声分析与控制 [J], 刘献栋;司志远;单颖春5.基于ATV、MATV技术的车内噪声分析 [J], 汪小朋;李强;汪东斌;马少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阵列信号识别声源相关总结1 阵列信号识别声源的方法归类噪声源的识别方法可大致分为3类:传统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如选择运行法、铅覆盖法及数值分析方法等,传统方法虽然陈旧、使用效率低,但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在应用。
例如,为了测量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车内噪声,需要将车门缝隙用铅皮封住;第二类,利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噪声源识别,如声强法、相干分析、偏相干分析适合与很多场合,能解决许多一般问题。
如评价某些噪声源、某些频谱对场点(模拟人头耳朵处),这时采用相干分析就可以解决。
第三类,利用现代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振动噪声源识别,其分为两种,一种是近场声全息方法(NAH),一种是波束形成方法(Beamforming)。
相比于传统识别和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声阵列技术具有测试操作简单、识别效率高,以及可对声源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声场进行预测等优点。
1.1 声全息方法近场声全息技术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测量和对中低频噪声源的识别。
声全息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在采样面上记录包括声波振幅和相位信息的全息数据,然后利用声全息重建公式推算出重建面上的声场分布。
该方法一方面可以获得车外声场分布的三维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运动车辆车外噪声源识别的研究,而且还具有在进行噪声测试时,抗外界干扰强的特点。
按声场测量的原理可分为常规声全息、近场声全息和远场声全息三种。
常规声全息,全息数据是在被测物体的辐射或散射场的菲涅尔区和弗朗和费区(即全息接收面与物体的距离d远大于波长λ的条件下)采用光学照相或数字记录设备记录的,因为受到自身实用条件的限制,根据全息测量面重建的图像受制于声波的波长。
它只能记录空间波数小于等于2π/λ的传播波成分,而且其全息测量面只能正对从声源出来的一个小立体角。
因此,当声源辐射场具有方向性时,可能丢失声源的重要信息。
并且通过声压记录得到的全息图,只能用于重建声压场,而不能得到振速、声强等物理量。
远场声全息NAH(Near-field Acoustical Holography),其特点是全息记录平面与全息重建平面的距离d远远大于声波的波长λ,即其全息数据是在被测声源产生声场的辐射或散射声场的菲涅尔区和弗朗和费区获得的。
汽车室内通过噪声试验分析靳畅1,张天鹏2,刘子豪2(1.同济大学新能源工程中心, 上海 201804; 2.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上海 201804)摘要:本文基于传递路径的分析方法,将通过噪声传递的整个过程看作简化的“源-路径-目标点”模型,目标点接收的声音信号看作是由几个单一声源由不同的路径传递合成的结果。
在结果分析中,将通过噪声结果与车速信息对比,分析得出通过噪声的主要变化过程,最后对各贡献量较大的成分进行频谱分析,获得噪声最大时刻各贡献量的频率范围,并且验证了整个通过噪声中贡献量大的噪声来源,为以后的通过噪声优化提供指导方案。
关键词:室内通过噪声试验,传递路径分析,贡献量分析中图分类号:T文献标志码:ATest and Analysis of Vehicle In-room Pass-by Noise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pass-by noise test arrangement is described simplistically as a source-transfer-target model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nsfer path analysis model. The noise received by the target microphone is assumed as the synthesis of noise from every single source through different path.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 the comparation between noise contribution and vehicle speed is conducted to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pass-by noise. Based on the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the frequency interval of each contribution that impacts the pass-by noise most can be acquired, which can also validate the major noise source of the test. This is meaningful to the optimization design.Key words: : In-room Pass-by Noise Test, transfer path analysis, contribution analysis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产生的噪声问题正变得日益严重。
阵列信号识别声源相关总结1 阵列信号识别声源的方法归类噪声源的识别方法可大致分为3类:传统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如选择运行法、铅覆盖法及数值分析方法等,传统方法虽然陈旧、使用效率低,但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在应用。
例如,为了测量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车内噪声,需要将车门缝隙用铅皮封住;第二类,利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噪声源识别,如声强法、相干分析、偏相干分析适合与很多场合,能解决许多一般问题。
如评价某些噪声源、某些频谱对场点(模拟人头耳朵处),这时采用相干分析就可以解决。
第三类,利用现代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振动噪声源识别,其分为两种,一种是近场声全息方法(NAH),一种是波束形成方法(Beamforming)。
相比于传统识别和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声阵列技术具有测试操作简单、识别效率高,以及可对声源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声场进行预测等优点。
1.1 声全息方法近场声全息技术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测量和对中低频噪声源的识别。
声全息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在采样面上记录包括声波振幅和相位信息的全息数据,然后利用声全息重建公式推算出重建面上的声场分布。
该方法一方面可以获得车外声场分布的三维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运动车辆车外噪声源识别的研究,而且还具有在进行噪声测试时,抗外界干扰强的特点。
按声场测量的原理可分为常规声全息、近场声全息和远场声全息三种。
常规声全息,全息数据是在被测物体的辐射或散射场的菲涅尔区和弗朗和费区(即全息接收面与物体的距离d远大于波长λ的条件下)采用光学照相或数字记录设备记录的,因为受到自身实用条件的限制,根据全息测量面重建的图像受制于声波的波长。
它只能记录空间波数小于等于2π/λ的传播波成分,而且其全息测量面只能正对从声源出来的一个小立体角。
因此,当声源辐射场具有方向性时,可能丢失声源的重要信息。
并且通过声压记录得到的全息图,只能用于重建声压场,而不能得到振速、声强等物理量。
远场声全息NAH(Near-field Acoustical Holography),其特点是全息记录平面与全息重建平面的距离d远远大于声波的波长λ,即其全息数据是在被测声源产生声场的辐射或散射声场的菲涅尔区和弗朗和费区获得的。
某SUV整车室内通过噪声部件贡献量分析与性能提升陈剑;高彬彬;殷金祥;邓厚科;宋文凤【摘要】针对某SUV试制车基于GB 1495-20××草案的室内通过噪声超标问题,在半消声室内的低噪声四驱转毂试验台上,首先使用声学照相机对被测车辆在规定工况下行驶时的主要噪声源进行快速准确定位,然后应用逐一拆除屏蔽的方法,实现对影响通过噪声的各主因素的贡献量排序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对整改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室内通过噪声较原车降低2.8 dB(A),达到对标要求.该方法可为提高通过噪声贡献量分析试验的效率和测试一致性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噪声与振动控制》【年(卷),期】2019(039)002【总页数】5页(P118-121,161)【关键词】声学;室内通过噪声;声学照相机;噪声源定位;屏蔽法;贡献量分析【作者】陈剑;高彬彬;殷金祥;邓厚科;宋文凤【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合肥 230009;安徽省汽车NVH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合肥 230009;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合肥 230601;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合肥 230601;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1+2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也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的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
目前,降低汽车通过噪声已成为各国及各汽车生产商的共同目标。
影响汽车通过噪声的噪声源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发动机、进气系统、排气系统、轮胎以及传动系。
当汽车通过噪声超标时,为了进行达标整改,需要研究各主因素对通过噪声的贡献比重,并依据分析结果指导相关子系统的改进。
以往通常在室外试车场地上使用屏蔽法对通过噪声进行贡献量分析试验,因此易受标准[2]规定的严苛天气条件的影响,同时也不能保持测试的一致性。
车内噪声论文:电动汽车车内噪音的分析与控制【中文摘要】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正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
电动汽车在噪声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人员就不用在这方面做研究。
现阶段电动汽车的设计主要是沿用内燃机汽车的相关结构与参数或经验去设计,几乎没有针对电动汽车的噪声理论与指导。
然而电机和内燃机在动态特性和噪声特性方面有较大区别,使电动汽车在某些工作环境下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电动汽车的噪声性能也需要特别的关注。
另外,由于当前电动汽车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现阶段的电动汽车在噪声的控制方面并不理想。
因此,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逐渐从设计阶段到批量生产阶段过度,对电动汽车的噪声分析和控制就显得尤为急迫与重要。
本文以KK-60EZ电动汽车为研究分析对象,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边界元法和声学CAE等先进技术,参考国内外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方法,在国内外噪声数值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对电动汽车车内低频噪声进行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从而为该车低频噪声改进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其车内噪声品质;另一方面,也试图探索出一套完善的针对电动汽车车内低频噪声的分析与控制方法。
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白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和车内空腔声学模...【英文摘要】As energy issu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our country is developing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EV(Electric vehicle) has inherent advantages in noisyperformance, 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at designers do not need to do research in this area. Recently the design of EV mainly refer the vehicl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r the designing experience, and almost has nothing in noise theory and guidance for electric vehicles. Howeve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noise char...【关键词】车内噪声模态分析声场分布声学贡献量噪声控制【英文关键词】The interior noise modal analysis sound field distribution acoustic contribution noisy control【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电动汽车车内噪音的分析与控制摘要4-5Abstract5-6目录7-9第1章绪论9-14 1.1 引言9 1.2 电动汽车噪声与振动的特点9-10 1.3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在有关噪声与振动方面的结构区别10-11 1.4 电动汽车车内噪声组成11-12 1.5 国内外研究状况12-13 1.6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13-14第2章声学理论基础14-19 2.1 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14 2.2 声压、声功率和声强14-15 2.3 声学方程15-19 2.3.1 运动学方程16-17 2.3.2 连续性方程17 2.3.3 声波物态方程17 2.3.4 声波方程17-19第3章模态分析19-34 3.1 白车身结构模态分析19-26 3.1.1 车身结构模态分析的重要性19 3.1.2 结构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19-20 2.1.3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要点20-21 3.1.4 建模软件的介绍21-22 3.1.5 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22-26 3.2 车室空腔声学模态分析26-33 3.2.1 声学模态的有限元分析26-27 3.2.2 声学建模软件的介绍27 3.2.3 声学有限元建模原则27-28 3.2.4 车室空腔声学有限元模态分析28-33 3.3 本章小结33-34第4章车内声场动态响应分析34-44 4.1 电动汽车的激励源34-35 4.1.1 电机的振动34-35 4.1.2 路面不平度导致的振动35 4.1.3 其他激励源35 4.2 车内频率响应分析35-42 4.2.1 频率响应的概念35-36 4.2.2 声学边界元的原理36-38 4.2.3 声学边界元模型中边界条件的建立38 4.2.4 车内空腔声场的计算38-42 4.3 本章小结42-44第5章声学贡献量分析44-54 5.1 声传递向量分析44-47 5.1.1 声传递向量分析的原理44-45 5.1.2 声传递向量的仿真分析45-47 5.2 单元及面板声贡献量分析47-53 5.2.1 单元声贡献量原理47-48 5.2.2 单元声贡献量仿真分析48-51 5.2.3 车身板件声贡献量仿真分析51-53 5.3 本章小结53-54第6章车内噪声的控制54-67 6.1 电动汽车的噪声源分析与传播途径54-57 6.1.1 驱动电机的噪声54-55 6.1.2 轮胎—路面噪声55 6.1.3 传动系统噪声55-56 6.1.4 空调风扇的噪声56-57 6.1.5 车身噪声57 6.1.6 其他噪声57 6.2 车内噪声控制原理与方法57-60 6.2.1 降低噪声源的强度58 6.2.2 隔绝传播途径58-59 6.2.3 吸声处理59-60 6.3 车内噪声的改进60-66 6.3.1 钣金件冲压加强筋60-62 6.3.2 粘贴阻尼片62-64 6.3.3 增加吸音材料64-66 6.4 本章小结66-67第7章总结与展望67-697.1 全文总结67-687.2 展望68-69致谢69-70参考文献70-73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3。
基于声阵列技术的车辆通过噪声室内测量方法刘策; 陈剑; 李家柱【期刊名称】《《计量学报》》【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5页(P1096-1100)【关键词】计量学; 通过噪声; 声阵列技术; 室内测量; 模拟加载【作者】刘策; 陈剑; 李家柱【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安徽省汽车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9; 江西省汽车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951 引言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并实施ISO 362-1:2007,该标准采用加速噪声测试与匀速噪声测试相结合并加权的方式评估车辆在市区道路行驶时的噪声水平。
我国通过噪声室外测试新标准草案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预计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
相比于旧标准,室外通过噪声测试新标准草案(GB1495-20××)对试验环境、测试设备以及驾驶技术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测试方面从以往固定档位、固定车速的进线方式转变为控制测试过程中不同档位下的加速度与速度,即在满足加速度要求的前提下,车辆行驶到PP′线位置的速度为50±1 km/h。
实验难度增加,实验成功率降低[1~3],且室外通过噪声测试结果易受实验场地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实验可重复性差[4~6]。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在半消声室内开展车辆通过噪声实验研究,希望与室外通过噪声测试建立等效关系。
文献[7]通过近场测量与声传递函数进行通过噪声预测与贡献量分析;文献[8]基于声阵列法开展通过噪声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室内测量结果与室外存在较明显差异;文献[9]阐述了常见的通过噪声室内测量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以上研究都取得显著成果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但是在进行通过噪声室内测量研究时,并未考虑通过噪声室内外测试过程中车辆运行状态的差异对通过噪声室内测试结果的影响,这也是造成室内外通过噪声测试结果存在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噪声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准确识别汽车车内的噪声源,对于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降低噪声污染以及优化汽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实地勘测和主观判断,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准确性不高。
近年来,相干性分析技术在汽车噪声源识别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应用研究。
二、相干性分析基本原理相干性分析是一种基于信号处理的技术,通过分析不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相关性,从而确定噪声源的位置和贡献程度。
在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中,相干性分析主要依靠采集汽车车内不同位置的声学信号,分析这些信号之间的相干性,进而确定噪声的主要来源。
三、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方法1. 数据采集:在汽车车内不同位置布置传感器,采集声学信号。
这些位置包括发动机舱、底盘、驾驶室等关键部位。
2. 信号处理:对采集的声学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等操作,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3. 相干性分析:利用相干性分析技术,计算不同传感器之间信号的相干性。
相干性高的信号表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从而可以确定噪声的主要来源。
4. 结果分析:根据相干性分析结果,结合汽车的结构和运行状态,分析噪声的产生原因和传播路径。
四、应用实例以某款汽车为例,我们采用了相干性分析技术对其车内噪声进行了识别。
首先,我们在汽车的不同位置布置了传感器,包括发动机舱、底盘、驾驶室等部位。
然后,我们采集了这些位置的声学信号,并进行了预处理。
接着,我们利用相干性分析技术计算了不同传感器之间信号的相干性。
最后,根据相干性分析结果,我们确定了发动机舱和底盘是该款汽车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相干性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汽车车内的噪声源,并进一步分析噪声的产生原因和传播路径。
与传统的噪声源识别方法相比,相干性分析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