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几点想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几点想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几点想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几点想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几点想法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陶锡泉

新课程目标告诉我们,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捷、应用广泛、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技术。这里,通用技术是指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信息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通用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独特的价值:

一、技术课程价值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通用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理念和技术素养,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一项项作品的完成,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愿望和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动脑想”,锻炼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进学生对技术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技术往往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范围更为宽泛的通用技术更是如此,每一项技术的使用、每一个技术产品的问世、实验都会带上一定的民族、地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通用技术的学习更能使学生增进对技术的文化理解;另外,技术的交流和表达有特定的语言,如广泛采用技术文件、技术图样等,因此,学生通过技术学习,可以提高他们技术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这真是现代人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学生通过技术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技术理念、技术素养及技术能力,更主要的应该掌握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二、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知识传授及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想理念及道德情操等各方面共同协调的发展。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术养的教育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对具体的技术学习与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队技术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载体,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

关于举办全市第二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评选活动的通知淄教教服字[2008]9号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地事局,局属各高中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加强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设,展示我市通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创新成果,提高师生自身设计制作水平,发挥优秀作品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中的启迪、示范作用,推动和交流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依据“课标”精神和课程教学需要,经研究,决定继续举办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 全市普通高中实验教师、通用技术及相邻学科教师及高中在校学生。 二、参赛作品的基本要求 1、作品以我市选用的通用技术必修和选修模块现行教材内容为参照。 2、作品类型以服务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型、实物或演示教具等为主。作品应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能说明某个教学原理或服务于某个教学环节。 3、作品可以在借鉴成熟技术产品的基础上,应充分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经参赛者自主选题、

自己设计制作。作品应构思新颍、符合创新理念,有实用价值,使用技术合理。 4、作品应力求结构简洁、工艺简单,选材容易,成本低廉,耗时适当,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 5、作品应能较好地体现工程设计原则,能较好地体现人、物、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 6、鼓励以选修模块为题材的作品和跨学科领域的智能作品参赛。 7、必须附有作品《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在《设计说明书》中,要简要说明发现和确定问题的过程、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的论证,说明制作过程中工艺难点的突破,并附有详细的技术图样,如属智能类作品应提供软件设计框图和主要源代码。在《产品说明书》中,要对产品的特点、性能、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作简要说明。《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要求资料完整准确、文字简练、文档书写规范。 8、作品应注明设计制作人,如系多人集体创作,请注明第1、第2创作人。 三、作品报送要求 1、市属高中及区县重点高中至少报送教师作品一件,学生作品数量不作限制。 2、作品以学校为单位逐级报送市教育服务中心,每件作品同时填报《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参评表》(见附件)一份,作品报送截止到9月15日。 四、评比表彰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资料讲解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1.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 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 万维网、搜索引擎的使用。 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三)信息的加工 1. Microsoft Word 文字处理软件。 2. Microsoft 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4. 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形、图像的概念。 5. BMP、TIFF、GIF、JPG 等文件格式的特点。 要求:在熟练运用 Windows XP 系统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加工处理信息。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1. 数字化生活的各种体现方式。 2.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信息安全,病毒防治。 4. 网络文化,信息免疫。 要求: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能力 (一)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1. 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 2. 电子邮件的收发、地址构成和特点。 3. 能用 QQ、MSN 等信息交流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要求: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能运用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 1.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和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用媒体的基本特性、数据格式、使用方法和应用特点。 3. 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4. 掌握对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的加工和处理。 要求:熟悉常用软硬件的安装与使用,能运用相关软件对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网络技术基础 1. 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与分类,网络协议和功能。

(完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媒体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 2.设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结构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的必修部分致力于构建我国高中阶段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共同基础,关注系统性、实践性和迁移性;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部分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为学科兴趣浓厚、学科专长明显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课程内容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结合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知识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感悟信息技术学科方法与学科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4.培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万维网、搜索引擎的使用。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三)信息的加工 1.M i c r o s o f t W o r d文字处理软件。 2.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M i c r o s o f t P o w e r P o i n 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4.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形、图像的概念。 5.B M P、T I F F、G I F、J P G等文件格式的特点。要求:在熟练运用W i n do w s X P系统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加工处理信息。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1.数字化生活的各种体现方式。 2.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信息安全,病毒防治。 4.网络文化,信息免疫。要求: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能力 (一)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1.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 2.电子邮件的收发、地址构成和特点。 3.能用Q Q、M S N等信息交流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要求: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能运用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 1.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和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媒体的基本特性、数据格式、使用方法和应用特点。 3.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4.掌握对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的加工和处理。要求:熟悉常用软硬件的安装与使用,能运用相关软件对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网络技术基础 1.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与分类,网络协议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交换技术。 3. 理解 Internet、TCP / IP 协议、IP 地址和域名,了解 ISO / OSI 参考模型。 4. 互联网常见服务,理解 DNS、电子邮件系统、文件传输、远程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精品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题目: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教材从技术试验的定义分析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技术试验的方法,阐述了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范例。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试验是人们为了寻求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对所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检验的一种实践活动。技术试验在技术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技术创造的重要手段,是为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科学资料和各种数据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保证,所以本节课在全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后学习这一节的。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了技术试验以后,学会一种技术探究的好方法,从而为第三单元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的学习作好铺垫。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了解几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认识一些常见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能进行基本的技术试验,会写简单的技术试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选择正确的技术试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五、教学资源:纸张、钩码、支撑架等试验用品,赵州桥、九江长江大桥、悉尼港湾大桥等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教学设计《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背景:高三学生,学习科目繁多,对高考“3+X+1”中的“1”涉及的通用技术重视程度不够。不明确通用技术的学习意义,不清楚通用技术的学习内容。 目标:统一思想,端正认识。端正对待通用技术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通用技术的意义和学习内容。知道通用技术是怎么回事。 内容: 三个问题:1、什么是通用技术?2、为什么学通用技术?3、通用技术学什么? 实施: 一、什么是通用技术? 找学生介绍自己对通用技术的认识,老师补充,大家交流。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

综合⒖蒲в肴宋娜诤系目纬獭?BR>重点强调通用技术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 老师介绍并补充说明。 核心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重点在提高二字的解释:大家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只是尚处于无意识状态,但一直在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希望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大家明确对技术的认识,提高主动关注技术的意识; 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重点在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要主动接触和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为找的自己的兴趣做必要的准备,为自己个性的发展提供多个方向。为自己将来在社会中的定位和择业作好必要的准备;提醒学生注意对自己个性的培养。 总目标: 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6) (一)课程性质 (6) (二)基本理念 (6)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6)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7)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7)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7)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7)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8) (一)学科核心素养 (8) 1.信息意识 (8) 2.计算思维 (8)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8) 4.信息社会责任 (9) (二)课程目标 (9) 三、课程结构 (9) (一)设计依据 (9)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9)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 (9) 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10) 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 (10) (二)结构 (10) (三)学分与选课 (11) 四、课程内容 (11) (一)必修课程 (11) 模块1:数据与计算 (11) 【内容要求】 (11) 【教学提示】 (12) 【学业要求】 (13)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13) 【内容要求】 (13) 【教学提示】 (14) 【学业要求】 (14)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5)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15) 【内容要求】 (15) 【教学提示】 (15)

【学业要求】 (16) 模块2:网络基础 (16) 【内容要求】 (16) 【教学提示】 (17) 【学业要求】 (17)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18) 【内容要求】 (18) 【教学提示】 (19) 【学业要求】 (19)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19) 【内容要求】 (20) 【教学提示】 (20) 【学业要求】 (20)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21) 【内容要求】 (21) 【教学提示】 (21) 【学业要求】 (22)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22) 【内容要求】 (23) 【教学提示】 (23) 【学业要求】 (24) (三)选修课程 (24) 模块1:算法初步 (24) 【内容要求】 (24) 【教学提示】 (25) 【学业要求】 (25)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25) 【内容要求】 (26) 【教学提示】 (26) 【学业要求】 (27) 五、学业质量 (27) (一)学业质量内涵 (27) (二)学业质量水平 (27) 水平1质量描述 (27) 水平2质量描述 (28) 水平3质量描述: (29) 水平4质量描述: (29)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30) 六、实施建议 (30)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30) 1.教学建议 (30) (1)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1) (2)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31) (3)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33)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必修1) 2010年-2011学年度上学期 南尚乐中学宋继恩2010年9月 一、课程内容分析及整体教学思路: 《技术与设计1》模块内容包括5个章节内容,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为此,需要学习各种基本的技术概念和过程。对于设计,不要死记硬背概念,不要机械理解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设计过程介绍的是一般的过程,不是规定的程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运用。 技术与设计不是专业设计师眼中纯粹的理论说教,也不是遥远的童话,而是技术与生活的桥梁。解决问题是技术设计的基本起点,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和周边的环境。从广义上讲,设计是为了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分挖掘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技术与设计产生发展的前提。设计应该追求创新,而创新的过程需要不同思想的碰撞,需要不断的反思。在教学中,交流和评价既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过程成功完成的途径、方法和保证, 它们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这几部分内容应该是融会贯通的,不能机械割裂。特别是第一二章节,它是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于技术教育的始终。 二、当前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2、学生对亲历技术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特点分析: 1、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开放、反思、合作学习。 3、体现人文精神,启迪学生领悟融于技术的人文内涵。 4、挖掘技术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养。 四、教学方法: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讨论、思考、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 1、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3、重视各种技术活动的具体指导。 4、倡导合作性的学习方式。 5、加强学生的个人辅导。 6、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7、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厦门市2017年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会考试卷

厦门市2017年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会考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共60分,每题3分) 1. 题图是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矿泉水瓶设计制作的 “简易倒U 型管自动浇花器”原理图。水龙头滴水累积在矿泉水瓶中,当水位高过倒U 型管的顶部时,全部的水就 会从倒U 型管中快速排空,浇灌到下方的花盆中,完成一 次浇水,周而复始。对于该装置的功能评价,正确的是: ( ) A. 能够根据花盆的耗水量自动控制每日的浇灌量; B. 能够定时定量给花盆浇水,每次浇水的量与花盆耗水 无关; C. 能够定时不定量给花盆浇水,每次浇水的量与滴水的 速度有关; D. 这个装置有原理性错误,不能工作。 2.关于技术,以下说法中相对比较正确的是( ) A.技术是科学的应用 B.技术是应用科学 C.技术活动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 D.技术活动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3.一项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说明该项技术成果( ) A.属于国家级发明成果 B.的知识产权获得永久性保护 C.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专利费资助 D.的知识产权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保护 4.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通过看仪表盘来了解汽车工作状态,如:速度、档位、剩余燃油量等,这能够说明( ) A.汽车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B.人对机器的控制 C.驾驶员心理需求 D.人机信息交互 5.教学楼装修时,工人师傅在走廊的围栏上,又加装了钢管护栏,以提高围栏的高度。这是考虑了技术的什么目标?( ) A.人机关系 B.创造性 C.先进性 D.标准件 型管 水龙头滴水

6.小宇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张木椅,为了验证椅子的稳固性,他做了如下试验。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坐在椅子上感受 B.尝试用手左右晃动椅子 C.坐在椅子上并尝试左右晃动椅子 D.将放重物放在椅子上尝试 7.题图是工程上使用的塔式起重机结构示意图,为使起重工作 正常,必须保证当起重机起吊重物和不起吊重物时,都不至于 翻倒,因此对配重量有一个允许范围的规定,正确的说法是: () A. 配重量的最大值由空载时确定; B. 配重量的最小值由空载时确定; C. 配重量的最大值由重载时确定; D. 配重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由重载时确定。 8.红外感应式自动水龙头,伸手能自动开启出水,离手能自动关闭止水,既能节约用水,又避免了用户手接触龙头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这种水龙头最适合使用在() A.家居卫生间 B.家居洗衣池 C.公众场所 D.可以完全替代旧式水龙头废弃的 9.使用光伏电池实现太阳能发电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我们发现,城市生活中已经用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地方还真的不多。你认为这是因为()。 A.太阳能发电技术不适合城市使用 B.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C.目前成本还太高,用户觉得不合算 D.供电不稳定,无法解决夜间供电问题 10.某零件的机械加工图比例是1:2,该零件的实际 长度是100m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纸中零件长度为50mm,标注尺寸为100mm B.图纸中零件长度为100mm,标注尺寸为200mm C.图纸中零件长度为200mm,标注尺寸为100 D.图纸中零件长度为50mm,标注尺寸为100 11.薄三合板(三层)是很好的手工制作原材料。若要从一整大块三合板上沿直线截取一部分下来,在以下所列工具中,最合适的是() A.手锯 B.裁纸刀 C.剪刀 D.线锯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五)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4.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计划总结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计划总结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建设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具有 * 、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使用的是文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教材。“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皆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

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基础、怎样进行设计、设计的实现——制作、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 1、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2、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实施措施 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2-4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第一文库网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生活出发,收集与技术有关的各种图片、文字资料,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上技术课,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1”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5、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多跟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物理、历史、化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五、教学理念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技术活动设计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技术活动设计案例 技术设计活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必修模块有关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体例:一、题目;二、设计缘起;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资源准备;七、项目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 技术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它既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活动,是从构思开始到价值实现的探索性实践过程。体例:一、试验项目;二、设计缘起;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五、教学重点、难点;六、教学资源准备;七、项目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 技术探究活动 技术探究是的探究项目首先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其次技术活动项目是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提出的。技术探究的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技术探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技术体验类的探究、技术试验类的探究、技术制作类的探究、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探究等。

维目标);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资源准备;七、项目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 技术体验活动 技术体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从事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进行价值判断,从而领域知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式教学也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特点,以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体例:一、题目;二、设计缘起;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资源准备; 七、项目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 技术游戏活动 技术游戏是指技术教育中所进行的,以技术教育内容为领域,以技术设备、工具与材料为中介的游戏。它根据技术学习的内容创设有趣的模拟情境,吸引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学习者将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体验中学习或巩固技术知识、技术思想和方法,提高技能,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其类型包括:引起探究兴趣的技术游戏、深化技术知识的技术游戏、强化技能操作的技术游戏、拓展技术思维的技术游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即:(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以上理念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多视角的价值观。从重点关注知识与技能到关注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教育是以提供人生的发展基石为宗旨;强调问题解决,关心生活实际。 在课程目标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这个总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了分目标。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结构体系为1+5,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为学生提供知识基础,是选修模块学习的前提。五个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注重技能与人文的培养,支持个性发展。选修模块的设置,关注

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确定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培养,规定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内容,阐述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应用;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更加注重方法和思想的挖掘;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 在评价方面,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强调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意见,要求教科学编写要要强调适应性;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也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介绍之笔筒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介绍之笔筒 一、基本情况 1、作品名称:Sunshine 2、设计人员:张柠棋、赵蕴宁、侯昊泽、李思清、姚睿 3、学生班级:少27(1班) 4、设计时间:2016年5月 二、作品简介: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笔筒。 内部可以放笔、直尺、圆规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模块 三、设计报告 前言:学生在使用文具时不能归在一起,有时会丢三落四,甚至看不见。于是设计了一个笔筒,他自身轻便,外观黏上了装饰,十分美丽,使用时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阳光,这就是这个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纸 加工制造过程: 首先用小刀将筷子劈开成两半。 用双面胶将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个面,用透明胶在四个表面围一圈。 将筷子砍成两段,将头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关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个面表面,将白纸简称适当的形状置

于笔筒内部作为隔离间。 四、设计感悟 小小的作品设计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细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来。 五、总结 该作品是一个笔筒,使用性很高,针对学生的需求,笔筒筒身较大,并且作品在传统笔筒的基础上,加入了隔间这样的创意,让文具各得其所。另外,作品的制作材料是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和白纸,选材上性价比高,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设计到对木材的锯削、黏贴等的加工。在对作品的美化上也是别具一格,把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融入作品中,让作品使用者拥有一个好心情。 六、附录 (一)加工图纸 (二)作品使用说明书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它们是高中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四个核心要素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体内涵表述如下。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作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 2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快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块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助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自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