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ppt-.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41
高中通用技术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沈健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8期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概况高中通用技术是指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高度融合的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设两个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意在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技术与设计2是在前一模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两个必修模块是普通的基础教育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
二、高中通用技术课的现状1.国外现状美、韩、德等国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培养模式。
美国1921年就把技术教育引入教学,到2005年美国已经有144所大学设置技术教师教育课程。
韩国于1969年正式设置技术课程,迄今为止技术课程已经在小学、中学和高中全面开展。
德国也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把它视为学生职业生活和进入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
2.国内现状我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自1999年进行了一些早期工作,历经基础研究阶段、标准的起草、修改、审议、颁布、课程的实施与实验阶段,经历了16个年头。
笔者所在市区自2006年开展通用技术课程,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在资源建设和教学两个方面,即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1)硬件①课程开展情况:据不完全统计,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以必修1为主,部分学校开设了必修2,个别学校在选修课程中选择一本开设,某些学校甚至一门也没有开设。
选修课等则完全没有学校开展。
②教师的专业:通用技术教师需要掌握很多学科知识。
各大学极少设置通用技术教育专业,导致后备师资及任课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很好地胜任工作。
③实验场所建设:对于通用技术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配套设备不齐,专门通用技术实验室较少,使用率很低。
④资源建设:庞大的学科资源对教学更有利。
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
技术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面临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变化、评价体系多元等新的机遇和挑战。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技术类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常态下,如何正确理解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正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破解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和发展瓶颈,成为所有技术类教师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高中通用技术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设科目的亮点和难点。
它摆脱了原有劳动技术“单纯劳动”的模式,更加关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强调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开发。
目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还存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还普遍存在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甚至占用通用技术课程学时的现象。
高中通用技术课成为新常态下高中新课程改革发展中一块难啃的“骨头”。
二、原因分析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校领导不能站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仍然秉持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唯分数论的原则,高考考什么就开设什么课,其他科目全部让位于高考。
高中通用技术课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课程,很难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重视。
2.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设施不足。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学中做”。
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
需要学校配足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实验室及实验仪器、耗材等。
大部分学校受资金影响,仅能满足基本的课程需要。
部分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学校,受教学压力的影响,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课时人为地压缩了。
3.专业教师队伍不够。
目前,国内高校尚无通用技术教师专业,一般都是从学校的其他岗位,如化学、物理、信息技术、后勤抽调人员过来,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又是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中所谓的“副科”,教师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知识水平不高,教学过程简单机械,甚至延续原有学科的教学方法,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形成师生共同为应付而应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