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陶艺装饰

第五章-陶艺装饰

第五章-陶艺装饰
第五章-陶艺装饰

第五章陶艺装饰

一般来说,陶艺装饰是指陶表面的一切有装饰性作用的肌理效果(如纹样、色彩、质感等)以及作为装饰的附件,其中包括圆雕、浮雕及形体的局部处理。陶艺的装饰手法很多,有胎装饰,即以印花、刻花、贴花、雕花、镂刻、浮雕等方式达到装饰效果,也可以用化妆土在器皿上描绘。施釉即是在未上或已经上过化妆土的器皿上,以刷涂、吹、浸、浇的方式上釉,有釉上彩、釉下彩等等。陶艺装饰效果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意念,是陶艺家表达自己艺术理念的十分重要的工序之一,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装饰手法之间可以互相利用,通常将陶瓷装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在烧制前的生坯上进行装饰的有:釉下彩、剔划、透雕、刻画、粘贴、印压、颜色釉、绞泥、剪纸等;第二类,在烧制过程当中完成装饰的有:还原焰烧制、氧化焰烧制、乐烧、盐釉烧、熏烧等;第三类,在已经烧制好的作品表面装饰的有:釉上彩、低温色釉等。它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和综合表现力。

第一节釉料装饰

一、什么是釉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的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就像一层保护衣一样附着在坯体的表面。釉的成分主要是石英,另外还添加钾、钠、钙等助溶剂降低石英的溶点,还要添加氧,增加釉的黏性,减少釉的流动性。

二、釉的分类

(一)按釉料内熔剂的主要成分来分类,如土釉、食盐釉、石灰釉、硼釉、长石釉、铅釉、滑石釉、锂质釉等等;

(二)按烧成温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或难熔釉、易熔釉),高、低温分水岭一般以1250℃为界线,也有把1150—1250℃成熟的釉称之为中温釉的。

(三)按照釉的制造方法来分类,可分为生釉和熔块釉。生釉也叫生料釉,采用土石类以及其他不溶于水的原料配成,只要粉碎,混合均匀就行,不必经过烧制熔块的过程,工艺简便;而熔块釉指原料中有一部分可溶性或含有毒性,为减少其溶出量,应将一部分或全部烧制成玻璃体的熔块,变成不溶与水的硼酸盐和硅酸盐,再制成釉子使用。

(四)按照釉子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有光釉、无光釉、色釉、无色釉、结晶釉、砂金釉、碎纹釉等。

(五)因历史习惯或地名形成的称呼:如均红釉、宜均釉、广均釉、天日釉、唐三彩釉、珐琅釉等等。

三、施釉装饰

(一)素烧

素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坯胎较为坚牢,施釉时破损率减少。二是素烧后,坯体上会留下许多毛细孔,较易吸釉,附上的釉色不易脱落。

(二)施釉

1.涂釉法(画釉):作品小,用釉量少而使用该方法。用毛笔蘸满釉色,涂在坯体上。素烧后的坯体吸水性强,要力求均匀,可涂2-3层。

2.浸釉法:将作品直接浸在釉里,时间越长釉越厚,根据需要自己掌握。

3.淋釉法:作品较大无法浸泡时,就将釉淋上去,可利用转盘,边淋边转,淋不到的地方可用涂釉法。

4.喷釉法:用压缩机枪将液体釉色经过高压扩散成雾状,喷洒在坯体上,可以喷得非常均匀,喷完务必将底部用脱脂棉蘸水擦拭干净。以免烧瓷时釉与底板黏接(见图5-1-1)。

图5-1-1

第二节釉料装饰技法

一、釉上彩的工艺特点

釉上彩装饰的品种较多,有新彩、粉彩、斗彩等。釉上彩的色彩较鲜艳,饱和度高,在烧制后可获得丰富的色彩效果,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像绘画那样任意涂画,也不会因烧烤后色料挥发而变色。然后再入电窑低温(大约750—850°C)烧成。而一般陶瓷的釉上彩只用于“新彩”装饰,其他的粉彩、古彩等装饰很难用到,因此,这里只作关于“新彩”装饰方面的介绍。

(一)新彩装饰技法

明清时期新彩颜料主要从国外进口,因而新彩又称“洋彩”。现代的陶瓷常用新彩

在烧制好的作品上进行装饰,其装饰手法大致可分为勾勒、平涂、渲染、流滴、写意、剔刮等,而这些装饰方法又可在一件作品中同时交换使用。

1.勾勒:一般用于纹样的装饰线条,图形的外轮廓勾勒或工笔画中的白描等。

2.平涂:用毛笔蘸上新彩颜料,用平涂的方法绘制纹样。同时可结合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轻轻在所画的色料上沾出平整和均匀的效果。

3.渲染:用毛笔蘸上新彩颜料,似工笔画那样进行深浅浓淡的渲染,同时结合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沾出所需的渲染效果。

4.流滴:在新彩颜料中渗入较多的稀释剂,画制较为随意的纹样,并充分利用已烧制好的作品表面“釉”的光滑和不吸油的特点,使色料向下的流动形成自然的纹理效果。

5.写意:此方法主要用于在陶瓷的表面绘制国画或装饰画的写意效果,需根据所画的图样选择用笔,采用国画中的写意技巧法描或画,并依靠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沾出所需的深浅浓淡效果。

6.剔刮:在所画的新彩颜料未干前,选用细竹签,细木条,橡皮等工具在色料表面剔刮,用剔刮掉的部分露出作品底面,形成自然和生动的纹理效果。

(二)新彩装饰的过程

新彩装饰的勾勒平涂、渲染、写意等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在一件作品上同时交换使用,还可以根据画面需要任意描绘和借助稀释剂的流淌产生效果,同时还可以选用海绵、纸团或其他有肌理的材料蘸上色料任意印压,甚至用橡胶皮刮削,用于指按、印、点、捺等手法综合进行装饰。以下介绍的新彩装饰的过程只是装饰方法的一部分,作为了解和借鉴是很有帮助的。

1.准备各种调制好的新彩色料。

2.将复写纸放置已烧制好的坯体上。

3.再将设计稿放在复写纸的表面。

4.用透明胶将设计稿和坯体黏接。

5.用圆珠笔或硬铅笔将图样印压至坯面。

6.完毕后取掉设计稿和复写纸。

7.印压在坯面的纹样。

8.选用勾勒笔按纹印勾勒。

9.根据线条粗细选择用笔方法。

10.选用白云笔填色。

11.根据效果选择用笔方法。

12.根据画面效果选用色彩。

13.可采用多种装饰技法丰富画面。

14.最后作局部调整,达到理想效果。

(三)新彩装饰的注意点

1.所画色料不宜过厚,如过厚在烧成后色料易开裂或脱落。

2.所画的色料中,稀释料不宜渗加过多,过多在烧烤后色彩易淡浅。

3.为了画面丰富,可反复作色多次烧成。

4.新彩中的赤色和黄色不宜渗合,渗合后会使多色吃掉少色。

二、现代陶瓷的釉下彩装饰

釉下彩装饰主要采用高温成色的金属氧化物配制的釉下彩料,在未烧的作品坯胎上绘制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透明釉,采用还原焰气氛,经1310 ℃左右的高温一次性烧成,因绘制的彩色纹样在透明釉下,故称为“釉下彩”装饰。

(一)釉下彩的工艺特点

釉下装饰经高温烧制后,色料渗透于坯体中,同时又被表面的透明釉所覆盖,使色料与坯体浑然一体,其色彩鲜艳而不浮躁,它经久耐磨,能永远保持较好的光泽及颜色的清晰度。釉下装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铁锈花、釉下五彩等,一般陶瓷的釉下装饰只用于“青花”,其他的铁锈花、釉下五彩等均与此方法相同。因此,在本章中只作关于“青花”装饰方面的介绍。

(二)青花装饰的绘制方法

在青花装饰之前,须将青花色料分为“一水”(浓)。“二水”(中)和“三水”(浓)不同的浓淡,在绘制的纹样中可根据画面要求选择一水、二水或三水,以增加画面的层次。首先在陶瓷生坯上用铅笔或浅墨汁勾画出纹样,然后用“一水”青花料勾勒纹样的外形或结构,接着分别用“二水”或“三水”采用分水的方法渲染出纹样中的深浅关系

直至青花绘制完毕。最后可根据纹样效果,可选用细竹签或刻刀在已画好的纹样中剔刮出细小的线条,以增加画面的精细感,最后表面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

(三)青花装饰的注意点

1.因坯体的吸水作用,绘制纹样时须迅速和流畅,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2.青花料不宜画得过厚,过厚高温下易起泡。

3.在分水时,笔尖尽量不接触坯体,否则烧造后留有笔迹。

第三节坯体上装饰

坯体装饰与成型工艺结合非常紧密,从工艺的程序和特征上讲,坯体装饰过程是在成型完成之后所进行的。坯体装饰主要有刻、划、剔、贴、塑、印这六种工艺方式,它们具有共同的工艺规律,体现在能很好的控制坯体的干与湿的程度,以及坯体干湿度与强度的关系,避免因为装饰而破环造型形态,这些是坯体装饰中的基本因素。坯干与湿的程度不同,刻、划、剔的装饰效果也不一样,但均能呈现出丰富的装饰形式。而对于贴、塑、印三种工艺,就必须把握坯体干与湿的最佳时机进行装饰,否则会出现工艺上的问题,同时对坯体的厚与薄,坯体泥料的粗与细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在陶艺表面装饰中对刻、划、剔装饰应做减法,而贴和塑装饰则应作加法。因此,贴和塑使用的泥应该与坯料性质一样或就是同一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泥料的不同干燥或烧成收缩引起的开裂和剥脱。

一、刻画装饰

刻画是陶艺最常见的装饰方法,装饰形式简练,线条灵活多变,具有朴素大方,纹样清晰剔透的艺术风格。刻画是指在成型后潮湿的坯体上用尖状单面有锋的刻刀刻出纹样。

(一)刻画装饰的工艺特点

刻画装饰一般选用斜面刻刀,熟练地利用手的技巧在未烧制的坯体表面,采用“半刀泥、剔、刮”等手法,将作品表面刻画出凹下去的纹样,显现出线条流畅而生动,含蓄而优雅的效果。

(二)刻画装饰的技法

在未烧制的作品表面用软铅笔或浅墨汁轻轻勾勒出纹样,然后在坯体表面喷或刷一层清水,以便于刻画,选用斜面刻刀,采用半插刀的方法刻画主要纹样,然后再用小斜面刻刀将纹样中的结构和层次细致刻画,刻画完成后晾干烧制而成,基本步骤如下:1.生坯表面勾勒出纹样(见图5-3-1)。

2.刻刀采用半刀泥的手法刻出纹样大形(见图5-3-2)。

3.层层深入,刻出纹样(见图5-3-3)。

4.刻画完成后晾干烧制,得到最终成品(见图5-3-4)。

图5-3-1图5-3-2

图 5-3-3

图5-3-4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作品

(三)刻画装饰的特点

1.纹样的外轮廓尽可能刻宽、刻深,体现整体效果。

2.纹样中的细小线条可刻窄、刻浅,呈现细致的工艺美感。

3.线条尽可能刻画得流畅和生动,呈现漂亮的刀痕迹。

4.烧制后易现凹刻纹样。

二、陶的剔划装饰

现代陶瓷上的剔划装饰主要是借鉴传统的“剔花”手法,传统的剔划纹样主要装饰在器皿上,剔划一些花草鱼虫或吉祥图案之类的纹样。而现在的剔划较多装饰一些适合作品造型的现代纹饰,它适合当今时代审美的特征。

(一)剔划装饰的工艺特点

剔划有“剔地留花”和“剔花留地”两种装饰手法,这两种剔划方法完全一样,然而所显现出来的装饰效果却有所不同。“剔地留花”是剔掉空间留出纹样,“剔花留地”是剔掉纹样留出空间。凡剔掉色釉的部分显现坯体颜色形成纹样,似装饰性较强的黑白画效果。

(二)剔划装饰的技法

首先在作品的生坯表面喷或刷一层清水,然后喷或浸一层不流动并与坯体颜色区别

较大的底釉。将设计好的纹样用剔刀、刻刀或其他工具剔掉纹样,再用陶针剔刻出结构和细部,被剔掉的部分显现坯体本色,剔划完成后入窑烧制而成。

(三)剔划装饰的步骤

1.在生坯表面喷一层不流动的色釉。

2.要求釉面厚薄均匀。

3.根据纹样选用刻刀将釉面刻掉。

4.釉面刻掉部分,显现坯体本色。

5.坯体的本色与色釉的对比出现剔划装饰纹样。

6.最后将纹样作细致调整,直至剔划装饰完成。

(四)剔划装饰的注意点

1.坯体表面须施不易流动的釉,如施流动的釉,烧制后所剔纹样不清晰。

2.坯体表面所施色釉不宜太厚,过厚在剔划中易脱落。

3.因将剔划的纹样有宽有窄,需要准备大小不同的剔刀。

4.剔划装饰完成后,也可施一层很薄的透明釉,烧成后使剔掉的纹样有光泽。

三、陶的透雕装饰

(一)透雕装饰的工艺特点

透雕装饰也称“镂空装饰”,是现代陶从传统的镂空技法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装饰表现形式。“透雕”既是装饰又是造型,通过装饰体现形态关系,透雕装饰充分利用作品的“内空”特点,采用保留纹样,去掉空间的手法,形成虚实空间并存的浅浮雕效果。

(二)透雕装饰的工艺技法

在已塑造完毕的陶坯体表面喷上清水,使坯体湿润,便于镂空或雕刻。用铅笔勾勒出纹样,选用刻刀将纹样与空间加以区分,然后用锋利的小尖刀将镂空的部分全部雕透,用采用半刀泥等雕刻手法,在纹样表面雕刻出结构和细部,然后再把镂空转角尽可能修圆,避免有死角易开裂。最后作镂空和纹样之间的调整,直至透雕装饰完成。可素烧。

(三)透雕装饰的步骤

1.用软铅笔在坯体表面画出纹样(见图5-3-5)。

2.注意坯体的厚度。

3.再用锋利小刀刻透需镂空的部分(见图5-3-6)。

4.注意镂空部分的大小分布(见图5-3-7)。

5.使镂空部分上大下小,坯体具有一定的承压强度。

6.镂空作品经过晾干后进行烧制,得到成品(见图5-3-8——5-3-16)。

(图5-3-5)(图5-3-6)

(图5-3-7)(图5-3-8)

(图5-3-9)(图5-3-10)(图5-3-11)(图5-3-12)

(图5-3-13)(图5-3-14)

(图5-3-15)(图5-3-16)

四、陶的剪纸装饰

陶的剪纸装饰亦称“喷花装饰”。是根据民间的窗花剪纸发展而来的,它采用遮挡纹样,烧制后其效果似陶中的剔花装饰。

(一)剪纸装饰的工艺特点

陶的剪纸装饰依赖于剪纸纹样,而剪纸纹样的材料选择最好既能覆盖又有附着于坯

体性能的“毛边纸”。可以将毛边纸多层重叠,一次性可以剪刻若干纹样。剪纸装饰的特点不仅是纹样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有较为明确的剪纸特点。

(二)剪纸装饰的方法

首先用铅笔在毛边纸上画出纹样,选用锋利小刀在玻璃板上刻出纹样,然后将已刻好的剪纸贴在烧成作品表面,并用毛笔蘸上清水将剪纸浸湿附着于坯体表面,最后喷或浸一层和坯体不同色而不易流动的色,待色釉略干后将剪纸取掉,显现剪纸装饰效果。剪纸装饰完成(见图5-3-17—5-3-21)。

(图5-3-17)刻好的剪纸纹样(图5-3-18)将刻好的剪纸放置在烧好的坯体作品表面

(图5-3-19)选用不流动的色(丙烯颜料)(图5-3-20)用喷壶或笔施色

(图5-3-21)剪纸装饰作品

(三)剪纸装饰的注意点

1.纹样的设计要考虑纹样之间的连贯性,以免支离破碎不宜操作。

2.上色时不宜过厚,过厚容易将色同纸一道撕掉。

3.装饰完毕后如需上清光漆,漆不宜上的过厚,过厚易使样纹不清晰。

4.附着于坯体表面的剪纸样纹须用清水贴紧、贴实。以防施色时,色从纸的缝隙中浸入。

(四)剪纸装饰的步骤

1.选用毛边纸或生宣纸用铅笔画出纹样,需要刻空的部分做好记号。

2.选用锋利小刀将纹样刻掉。

3.纹样空隙不宜过大,过大在后面的过程中宜走样。

4.将刻好的剪纸放置在烧好的坯体作品表面。

5.用毛笔蘸上清水浸透毛边纸。

6.使毛边纸与坯体很好的黏结在一起。

7.选用不流动的色用喷壶或笔施色。

8.要求色厚薄均匀。

9.待色略干后慢慢取掉毛边纸。

10.覆盖的毛边纸呈现坯体的本色,刻掉的纹样显现色彩。

11.最后用工具刀修整纹样直至完成剪纸装饰。

第四节陶艺的其他装饰

一、印花装饰

印花是属于借助工具或模具方式的装饰,其中一种是用木、石膏、石材或金属雕刻好纹样作为器物的装饰,并直接压印在潮湿的坯上,出现凸或凹的变化,形成既有规律,又连续而重复的带状装饰纹样,我们称为坯上的戳花装饰。另一种则是事先做出一个造型样式用石膏翻制成模具,用这个模具印出若干个同样纹样的泥坯,经过修整后贴在坯体的装饰部位,我们把它称之为模印装饰。

(一)戳花的装饰特点

戳花具有直接用雕刻好的图形工具对坯体表面进行压印出来,有阴刻或阳刻。在压印时注意戳印器物的面不一定是一个平面,有内弧或外弧的变化,因此戳花的工具要根据装饰部位表面的变化进行设计,戳花工具的材料应该根据所需要装饰的纹样的特点进行,直接的材料有木、石或石膏等,也有制成陶质或瓷质的。戳花能够形成点、线和组成面的装饰效果。

戳花装饰的基本步骤(见图5-3-21—5-3-24)

1.用石膏、木头、石头刻出设计好的形象。

2.戳花纹样,注意内壁。

(图5-3-21)戳花纹样(图5-3-22)用陶质工具在坯体上模印

(图5-3-23)基本效果(图5-3-24)基本效果戳花装饰的注意点

1.在较薄的坯体上应注意湿度和戳印的深浅,

2.不宜修改,最好一次完成。

(二)模印的装饰特点

顾名思义,模印装饰就是利用模型在未干的胚体上印制图案,也可以用带纹样的印戳或者绳子以及其他工具印出花纹。这种装饰手法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广泛利用了,绳纹

装饰和印纹装饰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发现。

将装饰纹样用泥巴做成浮雕形式,然后翻模印胚,在黏结于泥胚造型之上,也是一种模印装饰方法。

模印装饰一般应用在生活陶艺作品中,动物陶艺和人物创作也经常利用模印表现出丰富的自然肌理效果。

模印装饰的基本步骤

1.草图,并做出造型。

2.用肥皂水刷花的表面,用石膏浇注,厚度有1寸左右,使模具具有一定的强度。

3.取出泥,清洗石膏模具,晾干待用。

4.用泥压印,保持泥中不能有空气,取出印好花的造型。如果不好取,可以先在石膏模具上洒一些滑石粉。

5.用毛笔蘸清水把粘接部位的坯体刷湿,再涂上准备好的泥浆。

6.花型刷泥浆压实,再进一步修整。

二、陶的贴纹装饰

陶的贴纹装饰是从传统的贴花方法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装饰技法。传统的贴花装饰较多采用一些草虫花鸟之类的纹样,并以模具印花的形式将纹样粘贴在器皿表面,重复地使用着同一种纹样。而现代陶的贴纹装饰较多采用徒手捏制出不相同的现代纹样来装饰作品。

(一)贴纹装饰的特点

贴纹装饰是在未干的作品表面,利用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采用挫、刻、削、捺、印等手法,将徒手捏制的浅浮雕手工纹样黏结在作品的坯体表面,使其捏塑的纹样与作品的造型浑然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贴纹装饰表现形式。

(二)贴纹装饰的工艺方法

先将捏塑出来的纹样雏形,全部堆放在一起,用塑料布包裹,使其保湿和备用。在未干作品的表面选择需要装饰的部位用陶针或锯条打毛,涂上泥浆,同时把捏塑的纹样的背面也同样打毛,涂上泥浆。然后将纹样粘贴在坯体上,并用手轻轻压紧、压实,其他纹样均采取同样方法,粘贴时注意构图分布和署名疏密关系,直到满意为止。贴纹装饰完成后,表面罩上一层透明或色,也可直接素烧。

(三)贴纹装饰的注意点

1.纹样和坯体的粘贴,相互之间不能有空隙,否则烧制后纹样易开裂或脱落。2.粘贴完成后,纹样有可能变形,可用手或工具略作调整。

3.坯体始终保持和纹样同样的湿度,否则纹样易开裂或脱落。

4.徒手捏制的纹样呈浅浮雕状,不宜过厚,过厚易开裂或将坯体拉变形。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陶艺装饰有哪些基本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

2.概述釉料装饰的操作流程。

3.简述傣族传统制陶的装饰方法。

实训作业:

结合造型特点,运用综合装饰的方法进行陶艺作品装饰。

陶艺:胚体装饰

第10课陶艺:胚体装饰 设计者:上海市第五中学王颖春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现代陶瓷艺术,俗称“陶艺”。近半个世纪以来,陶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陶艺是一种兼跨着容器和雕塑、实用性和非实用性、工艺美术和纯美术等不同范畴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提起陶瓷,我们首先就会想起我国古代先民创造的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并不自觉地为他们感到自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泥、水和火都是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陶艺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是释放人性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引人向上的一种朴实的方式。传统陶瓷艺术作为民间工艺,既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又能作为艺术造型表现的良好手段。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课《陶艺:胚体装饰》就是要求学生在成型的他胚体上用刻画、戳印、堆雕、刮毛、镂空等方法进行装饰。 二、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六年级教材里陶艺的学习,学生对陶艺的成型的一些简单技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基础上对成型泥胚的装饰锻炼他们的造型能力,同时再次感受了陶艺的魅力。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作热情,也有一定的主见,同学们通过亲手制作陶艺,可以提高他们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陶艺作品的装饰方法,对陶艺的基本表现风格有所了解,制作生活中喜欢的物象。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分析陶艺作品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陶艺作品的装饰方法,自由发挥创作,制作一个陶艺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历史悠久传统陶艺的同时感受现代陶艺作品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胚体装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作品的牢固和美观。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半干的泥胚、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刀、木片,刀片,圆规,自己喜欢的图案等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欣赏:同学们去年完成的陶瓷作品。(六年级陶艺作品重点 在成型而不在装饰) 2、欣赏:带有装饰图案的陶瓷作品。 3、同学比较两组作品的区别? 4、观察今天所要求带的工具不同于上次。引出课题: 陶艺:胚体装饰 (二)授课内容:引导观察,学会技法。 1、胚体装饰:是指受胚体上不施加任何釉料,单纯依靠泥料本色,在胚体进行适当处理,如刻画、戳印、堆雕、刮毛、镂空等。

陶艺装饰

第五章陶艺装饰 一般来说,陶艺装饰是指陶表面的一切有装饰性作用的肌理效果(如纹样、色彩、质感等)以及作为装饰的附件,其中包括圆雕、浮雕及形体的局部处理。陶艺的装饰手法很多,有胎装饰,即以印花、刻花、贴花、雕花、镂刻、浮雕等方式达到装饰效果,也可以用化妆土在器皿上描绘。施釉即是在未上或已经上过化妆土的器皿上,以刷涂、吹、浸、浇的方式上釉,有釉上彩、釉下彩等等。陶艺装饰效果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意念,是陶艺家表达自己艺术理念的十分重要的工序之一,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装饰手法之间可以互相利用,通常将陶瓷装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在烧制前的生坯上进行装饰的有:釉下彩、剔划、透雕、刻画、粘贴、印压、颜色釉、绞泥、剪纸等;第二类,在烧制过程当中完成装饰的有:还原焰烧制、氧化焰烧制、乐烧、盐釉烧、熏烧等;第三类,在已经烧制好的作品表面装饰的有:釉上彩、低温色釉等。它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和综合表现力。 第一节釉料装饰 一、什么是釉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的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就像一层保护衣一样附着在坯体的表面。釉的成分主要是石英,另外还添加钾、钠、钙等助溶剂降低石英的溶点,还要添加氧,增加釉的黏性,减少釉的流动性。 二、釉的分类 (一)按釉料内熔剂的主要成分来分类,如土釉、食盐釉、石灰釉、硼釉、长石釉、铅釉、滑石釉、锂质釉等等; (二)按烧成温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或难熔釉、易熔釉),高、低温分水岭一般以1250℃为界线,也有把1150—1250℃成熟的釉称之为中温釉的。 (三)按照釉的制造方法来分类,可分为生釉和熔块釉。生釉也叫生料釉,采用土石类以及其他不溶于水的原料配成,只要粉碎,混合均匀就行,不必经过烧制熔块的过程,工艺简便;而熔块釉指原料中有一部分可溶性或含有毒性,为减少其溶出量,应将一部分或全部烧制成玻璃体的熔块,变成不溶与水的硼酸盐和硅酸盐,再制成釉子使用。 (四)按照釉子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有光釉、无光釉、色釉、无色釉、结晶釉、砂金釉、碎纹釉等。 (五)因历史习惯或地名形成的称呼:如均红釉、宜均釉、广均釉、天日釉、唐三彩釉、珐琅釉等等。 三、施釉装饰 (一)素烧 素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坯胎较为坚牢,施釉时破损率减少。二是素烧后,坯体上会留下许多毛细孔,较易吸釉,附上的釉色不易脱落。 (二)施釉 1.涂釉法(画釉):作品小,用釉量少而使用该方法。用毛笔蘸满釉色,涂在坯体上。素烧后的坯体吸水性强,要力求均匀,可涂2-3层。

陶艺教案

第一单元、陶瓷艺术课时计划:5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与发现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1.认识陶艺是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历史;赏析陶艺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应会:1、初步掌握手捏成型、泥条成型的几种技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技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要求: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创作一到两件手制法作品。 教学重点:陶器的手制或泥条成型法和装饰法的实践。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对作品造型和捏塑手法的掌握。 陶艺简介 紫砂陶艺群雕《南京大屠杀》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中国的英文:China,这个名称来至于景德镇的原名:昌南镇,因为谐音所以就有了现在的英文名。 陶艺分类 样貌繁多, 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 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

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传统陶瓷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景德镇陶艺 釉下彩-青花(青花是一种釉下彩,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釉里红…等。釉上彩-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通常为白色)后,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康彩等。在经验上,在进行多次烧时,应从最高温烧到最低温,以确保发色准确。现代陶艺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生活陶艺-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传统创新-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陶艺 现代陶艺-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型态的结合,让陶瓷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使得陶瓷艺术更加有内涵。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绝对,所以硬要用任一种分类的原则来规范陶艺的种类,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陶艺发展 目前国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既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陶艺课程教案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艺教案(16课)

精心整理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1. 2. 3. 4. 5. 6.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导入:欣赏古今中外大师及学生作品(中国汉代石雕、非洲木雕、雕塑大师作品及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新授: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师,为我们生活周围的人做一件泥塑像,用手摸摸他(同学的脸)、看看父母的照片、想想他们的表情性格特征,进行表现,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欣赏与反思: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三、拓展延伸 课后观察:感受身边的有意思的物。以共下次课时制作。 第四课学习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 1. (课件) (1 (2 (3)贴花 (4 (5 (6 (7 2. 施釉 (1)浸釉 (2)涂釉 (3)荡釉: (4)吹釉与喷釉: (5)弹釉 第五课?尝试装饰的基本手法 一、???激趣导入:学生欣赏紫砂壶 二、讲授新课 1.学生欣赏

现代陶艺造型与装饰

现代陶艺造型与装饰 (彭晓辉江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现代陶艺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其独特的造型语言,现代陶艺的造型来源于生活。造型和装饰的体现是要通过各种工艺手段,科学的运用材料,发掘其中美的要素,提升艺术品的价值。陶艺的基本材质是柔软可塑的粘土,并且有一种很舒适的手感,之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亲手制作陶瓷,因为玩泥几乎是每个人童年生活的爱好。用粘土来捏制和塑造,尽情地表现所构想的形态。任何一件形态的陶艺作品都包括造型与装饰两个方面,它们作为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统一体,既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又反过来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重视陶艺造型与装饰的协调,运用多种形体造型进行巧妙的综合设计成为现代陶艺的创作规律。打破传统陶瓷的模式,以现代审美观和生活情趣为原动力,使现代陶艺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造型;陶瓷艺术;材质美; 引言 现代陶瓷艺术,广义上是指包含陶瓷绘画、陶瓷设计、陶瓷雕塑于其中,一切都以陶瓷材料为媒介和载体的,体现现代艺术家抒发情感的造型艺术形式。现代陶艺形象,由造型、装饰、意境等所组成。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是由陶瓷胎体的器型和装饰纹样两部分构成的。陶瓷装饰有釉上绘画、釉下雕刻,利用各种颜色釉装饰和多种技法相结合的综合装饰。古代陶瓷和现代陶瓷之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不仅在造型,其在制造工艺、成型、彩绘和烧制等工艺流程都有着很大的差别。现代陶瓷造型与装饰的发展是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由此,现代陶艺造型与装饰的设计要总结前人的设计经验,了解国际陶瓷的最新发展动态,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而带来的物质精神层面的需求,设计和制作出人们所需求的。 一、现代陶艺概述 (一)现代陶艺造型的要素和形式 1.现代陶艺造型的基本要素从传统和现代来说都离不开造型、釉色、纹饰等概念,现代陶艺的基本要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1).观念效应是现代陶艺创作的基本要求;(2).原材料和工艺技术是现代陶艺造型的基本物质条件;3.立体构成的体面组合变化、空间虚实运用、轮廓起伏与比例关系等等,是现代陶艺造型的基本艺术语言。狭义上说,现

陶艺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教师:陶泥、教学课件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二、1、触摸,感 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4、(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