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胚体装饰
- 格式:doc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6
一、陶艺的常用工具1、练泥机:电力传动,炼制坯料,使坯料连系严密、平均。
2、转轮(转盘):大小规格视需求而定。
3、碾锟:用润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泥板和泥片,像擀面杖。
4、泥板机:压制泥板的简略机械设备,有两个圆锟,可调理泥片的厚薄,泥料在两者之间被挤压成所需求的泥片。
5、麻布和帆布:压泥时隔离用(压泥板和泥片时很适用,目标是使资料和泥片不会粘连)。
6、刮刀(铲刀):大小宽度分歧,大约2cm——3.5cm宽。
7、刮刀和修形刀:普遍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他资料制成,是手工成型的根本东西,这些东西因思索其功用的多样性而具有各类外形(分歧的刀头)。
8、环形雕塑刀:用于挖空实心的器皿,亦可平坦外表,把手(普通木制)上装置各类外形的金属环,圆环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带角的环用于平坦外表,如器皿的平底。
9、陶拍:成型顶用于整形,或拍打泥板、泥面等。
常用木制(也可用方木替代)。
10、钢丝弓(铁丝):用于切割泥块,或拉坯成型的最终工序,从拉坯机上切割别离陶瓷作品(产物)。
11、杯、桶、盆、毛笔、毛刷、盛水、补水、涂抹、修坯、施釉用。
12、陶艺拉坯机:用于以圆心轴为对称的圆体器皿形拉坯。
二、陶艺的制作技法1、泥条盘筑成型法·取一块过量的泥料,用双手天然捏紧、转变,使其成圆棒状。
·将圆泥棒横放在任务台上,用手指平均地搓动,边滚边搓,左右手指走动,从粗到细.·天然、平缓地搓泥条,依据需求搓成粗细一致、大小平均的泥条。
·将泥条放在转盘上做一底部,然后将泥条边转边接边压紧,边转变转盘,顺次加高,最终做成本人需求的造型。
·每添加了一层需求表里压平、压密、压匀以免枯燥时开裂。
·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转变调整造型,可用保存泥条盘筑的原始手迹结果。
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陶艺蕴含着浓郁的中国古文化气息。
现如今,陶瓷已经收到我们的广泛喜爱。
那么,你知道陶艺制作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吗?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制作工艺的基本流程基本工艺流程: 泥→揉泥→各种成型法→修坯(利坯)→晾坯(干燥) →施釉→装窑烧制。
其中成型、施釉、烧制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成型法有以下几种: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注浆印模成型。
1.盘条成型盘条时将泥条相叠加、挤压、磊筑而成型的,它是陶艺成型手段中最基本的方式手段之一。
2.泥板成型滚压法:将泥块放在一块布上,然后用滚子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滚压。
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后按尺寸切好,再用泥浆互相拼接修整好即可。
拍片法:先将黏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面从黏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厚度拍打均与即可。
3.拉坯成型将泥料放在快速转动的转盘上找准中心,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里,开洞借助螺旋动的惯力,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4.手捏成型在陶艺成型技法中手捏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
5.印模成型印模有阴和阳模两种阴模通常用于盘子和浅盘的成型。
阳模通常用于制作内部深的器皿,如杯子,圆柱体等造型器物。
接下来是施釉,施釉是将釉料均匀的喷洒在素坯表面或绘制在白胎表面。
最后烧制工艺是指在各种窑炉中用有控制的、持续的温度对黏土或黏土和釉料进行处的过程使之板结坚硬,成为陶瓷,每一种烧成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不同的烧制工艺:1.素烧工艺素烧是将黏土转化成永久陶瓷的第一步,通常在施釉前素烧。
一般情况下素烧温度控制在900-1100°之间。
2.釉烧工艺釉烧通常通常在素烧和上釉之后的第二次烧制,为的是把釉料融化的器皿上,这烧制的温度由釉料和器皿本身的黏土决定的,以下是常用的温度范围。
陶艺制作过程全攻略一、陶艺的常用工具1、练泥机:电力传动,炼制坯料,使坯料连系严密、平均。
陶瓷的装饰方法有多种,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装饰方法:
1. 釉下彩:以各种高温颜料,在泥坯或素烧坯上绘画纹样,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其特点是彩绘的纹样与坯釉在高温中同时烧成。
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瓷面光洁滋润,色泽透明雅丽,有饱满的水分感,经久不变。
2. 刻划花:在坯体上用铁、竹制的刀、扦等工具刻划出装饰花纹,施透明釉烧成。
这种装饰方法在原始青瓷上就普遍使用了,只是不同时期的陶瓷纹饰风格各异。
3. 刻填花:又称镶嵌花,是在坯体上先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出花纹,然后在刻出的凹槽内填以色料的装饰方法,在古代多填白色料和黑色料,又称“刻花填白”和“刻花填黑”。
它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方法,先在坯体上用青花色料画出纹样的一部分或勾出纹样的轮廓线,施釉入窑烧成后,再施以古彩完成釉上彩绘,故又名“豆彩”,有的也称为“填彩”或“加彩”。
4. 粉彩:又称软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使用洋彩进行彩绘的一种装饰技法。
5. 印花:以有花纹的陶瓷的模印印具,在尚未干的器物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坯体上留
下花纹,然后入窑或施釉入窑烧制。
6. 剔花:工艺过程是先在器物坯体表面施釉或施化妆土,并刻划出花纹,然后将花纹部分或纹样以外的釉层或化妆土层剔去,露出胎体。
此外还有划花等装饰方法。
不同的装饰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美感,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您提供参考。
陶的工艺流程
《陶的工艺流程》
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道工艺和烧制,才能最终呈现出精美的成品。
以下是陶的工艺流程:
1. 选料:首先,陶艺家需要选择合适的陶土来制作陶瓷。
陶土的特性决定了陶瓷的质地和颜色,因此选择合适的陶土十分重要。
2. 制坯:选好陶土后,陶艺家将其粉碎、混合并加水制成泥浆,然后将泥浆放入模具中制成所需形状的坯体,这一过程称为制坯。
3. 刻画:在坯体干燥之前,陶艺家可以在上面进行刻画或雕刻,为陶瓷增添装饰和纹饰。
4. 干燥:制成的坯体需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干燥,以去掉水分,让坯体变得坚硬。
5. 粉饰:一些陶艺家会在坯体上添加一些陶瓷颜料,用以增加艺术感和装饰效果。
6. 烧制:最后,陶瓷坯体需要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陶瓷的类型和大小来确定,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在经历了以上几个工艺流程后,陶艺家就可以得到精美的陶瓷作品了。
陶的工艺流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着对陶艺家技术和耐心的考验,也因此体现了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通过手工制作陶器,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和实用的器皿。
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材料、制作坯体、修整、干燥、烧制和装饰等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一、准备材料陶艺制作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陶土、水和工具。
陶土是制作陶器的基础材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陶土,如黏土、瓷土等。
水用于调节陶土的湿度,使其易于塑造。
工具包括刀具、刷子、刮板等,用于切割、修整和装饰陶器。
二、制作坯体制作陶器的第一步是制作坯体。
首先将陶土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或工具将其揉搓成均匀的团状。
然后将陶土放在转盘上,用手或工具将其塑造成所需的形状,如碗、盘、壶等。
在塑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刀具和刷子进行修整,使陶器的形状更加精确和美观。
三、修整制作坯体后,需要进行修整,以去除多余的陶土和修饰陶器的表面。
首先用刀具将陶器的边缘修整整齐,然后用刮板将陶器的表面刮平。
在修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陶器的整体形状和比例,使其更加均衡和稳定。
四、干燥修整完成后,陶器需要进行干燥。
将陶器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风干。
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干燥,以免导致陶器开裂或变形。
可以根据陶器的大小和厚度来确定干燥的时间,一般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五、烧制干燥完成后,陶器需要进行烧制,以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烧制分为两个阶段:初烧和终烧。
初烧是将陶器放入窑中进行低温烧制,以去除陶器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质。
终烧是将陶器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陶土的种类和陶器的大小来确定。
六、装饰烧制完成后,陶器可以进行装饰。
装饰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如彩绘、贴花、雕刻等。
可以根据个人的创意和审美来进行装饰,使陶器更加独特和美观。
以上就是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
通过准备材料、制作坯体、修整、干燥、烧制和装饰等过程,可以创造出精美的陶艺作品。
陶艺制作需要耐心和技巧,希望这些步骤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和参与到陶艺制作中来。
陶艺工艺流程陶艺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通过陶艺工艺流程,艺术家们可以将泥土变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
从最基本的制陶到精湛的装饰,陶艺工艺流程包含了许多精细的步骤。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陶艺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准备泥土。
陶艺的第一步是准备好适合制陶的泥土。
通常使用的是陶瓷泥,它具有较高的黏性和塑性,适合塑造各种形状。
泥土需要经过搅拌和过筛等处理,以确保泥土的质地均匀细腻。
第二步,制作坯体。
制作坯体是陶艺的基础工艺,也是最基本的步骤。
艺术家们将准备好的泥土放在轮盘上,通过旋转轮盘和手工塑造,将泥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这个过程需要艺术家有较高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坯体的形状和质地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步,干燥。
制作好的坯体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通常会将坯体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干燥。
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干燥的速度,避免出现开裂等问题。
第四步,修整。
干燥后的坯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完美的地方,需要进行修整。
艺术家们会使用工具对坯体进行修整和打磨,使其表面更加光滑,形状更加完美。
第五步,装饰。
装饰是陶艺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的装饰工艺可以赋予陶艺品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常见的装饰工艺包括刻画、彩绘、贴花等,艺术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进行装饰。
第六步,烧制。
烧制是陶艺工艺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通过高温烧制,可以使泥土变得坚硬,同时也可以使装饰固定在陶艺品表面。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泥土的种类和厚度进行调整,以确保陶艺品烧制出理想的效果。
第七步,上釉。
上釉是陶艺的最后一道工艺,通过上釉可以使陶艺品表面更加光滑、坚固,并且可以增加陶艺品的色彩和光泽。
上釉的工艺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上釉的均匀和质地。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泥土变成了精美的陶艺品。
陶艺工艺流程需要艺术家们对泥土的特性和工艺的要求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陶艺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对陶艺工艺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陶瓷瓷器饰面装饰工艺流程陶瓷瓷器饰面装饰工艺流程陶瓷瓷器饰面装饰工艺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对瓷器表面进行精细的装饰,使之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欣赏价值。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陶瓷瓷器饰面装饰工艺流程。
第一步:选择原料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陶瓷原料,如陶土、瓷土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如洗涤、研磨等,使其成为细腻的细粉状,方便后续的工艺处理。
第二步:制作瓷器胚体将处理好的陶瓷原料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通过搅拌、过滤等工艺制成瓷泥。
然后,将瓷泥倒入磨捶机中进行磨制,以消除其中的气泡和杂质。
接着,将磨制好的瓷泥进行模压,制作成所需形状的瓷器胚体,并放入干燥室进行干燥。
第三步:烧制干燥后的瓷器胚体需要进行烧制,以提高其硬度和韧性。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瓷器种类和规格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烧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低温烧制,通过控制温度使瓷器胚体获得一定的韧性;然后是高温烧制,使瓷器胚体达到高度的硬度和密度。
第四步:涂装底层经过烧制后的瓷器胚体需要进行底层涂装,以便后续的装饰工艺。
底层涂料可以是陶瓷釉料,也可以是特殊的底料。
涂装时需要注意涂层的均匀和光滑,避免出现刷痕或滴漏等不良现象。
第五步:装饰底层涂装干燥后,可以进行装饰。
陶瓷瓷器饰面装饰工艺包括许多不同的技术,如绘画、贴花、雕刻等。
根据不同的装饰技术,可以选择相应的工艺设备和材料。
比如,绘画可以使用毛笔、颜料和调色液等;贴花可以使用水转印贴花纸;雕刻可以使用刀具和专用雕刻机等。
第六步:烧制装饰完成后的陶瓷瓷器需要进行再次烧制,以将装饰层固定在瓷器表面并增加其亮度和光泽。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也需要根据装饰的类型和材料进行控制。
第七步:修饰经过烧制后的陶瓷瓷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修饰工艺,以进一步提升装饰效果。
比如,可以使用研磨机对瓷器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使之更加光滑和细腻。
还可以使用特殊的草酸溶液进行酸蚀,以增加装饰层的透明度和亮度。
最后一步:包装经过修饰后的陶瓷瓷器需要进行包装,保护其不受外界的损坏。
陶艺的工艺流程
《陶艺的工艺流程》
陶艺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过程复杂而具有挑战性。
下面是陶艺的工艺流程:
1. 准备原料:陶艺制作的原料主要是黏土,而黏土有不同的种类和成分,适合不同种类的陶艺制作。
艺人需要选择合适的黏土,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2. 制作坯体:将黏土放在轮盘上,用双手搓揉成球状,然后将其放在轮盘上,利用轮盘的旋转和双手的搓揉,逐渐将黏土拉成坯体。
3. 成型:在坯体上进行雕刻、镂空、外壁加工等各种加工,使其成为自己设计的样式和形状。
4. 干燥:将成型的陶艺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慢慢失去水分。
5. 烧制:干燥后的陶艺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精确控制,以保证成品的质量。
6. 装饰:烧制完成后的陶艺可以进行上釉、烧釉、贴花等各种工艺进行装饰。
7. 完工:经过各种工艺处理后的陶艺成品,可以进行相关检验,
并进行定型包装,最终成为可供销售或展示的陶艺品。
陶艺的工艺流程虽然复杂,但是通过艺人的巧手和耐心,最终能够制作出令人惊叹的精美作品。
第10课陶艺:胚体装饰
设计者:上海市第五中学王颖春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现代陶瓷艺术,俗称“陶艺”。
近半个世纪以来,陶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
陶艺是一种兼跨着容器和雕塑、实用性和非实用性、工艺美术和纯美术等不同范畴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
提起陶瓷,我们首先就会想起我国古代先民创造的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并不自觉地为他们感到自豪。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泥、水和火都是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
陶艺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是释放人性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引人向上的一种朴实的方式。
传统陶瓷艺术作为民间工艺,既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又能作为艺术造型表现的良好手段。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课《陶艺:胚体装饰》就是要求学生在成型的他胚体上用刻画、戳印、堆雕、刮毛、镂空等方法进行装饰。
二、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六年级教材里陶艺的学习,学生对陶艺的成型的一些简单技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基础上对成型泥胚的装饰锻炼他们的造型能力,同时再次感受了陶艺的魅力。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作热情,也有一定的主见,同学们通过亲手制作陶艺,可以提高他们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陶艺作品的装饰方法,对陶艺的基本表现风格有所了解,制作生活中喜欢的物象。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分析陶艺作品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陶艺作品的装饰方法,自由发挥创作,制作一个陶艺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历史悠久传统陶艺的同时感受现代陶艺作品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胚体装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作品的牢固和美观。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半干的泥胚、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刀、木片,刀片,圆规,自己喜欢的图案等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欣赏:同学们去年完成的陶瓷作品。
(六年级陶艺作品重点
在成型而不在装饰)
2、欣赏:带有装饰图案的陶瓷作品。
3、同学比较两组作品的区别?
4、观察今天所要求带的工具不同于上次。
引出课题:
陶艺:胚体装饰
(二)授课内容:引导观察,学会技法。
1、胚体装饰:是指受胚体上不施加任何釉料,单纯依靠泥料本色,在胚体进行适当处理,如刻画、戳印、堆雕、刮毛、镂空等。
2、老师这里有两个不同的陶艺作品,我们观察一下它们在制作技法上有何不同?
一个作品用的是上一节课学的泥条盘筑法装饰成的圆雕作品,一个在泥板上,应用粘贴和刻画的方法完成的浮雕作品。
2、教师演示:
(1)同学常用的方法是粘贴和刻画
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下师范,请同学一起来观察,制作的方法和所需的工具。
1 2
把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作底,切割出树叶的形状。
用泥条粘帖出五官。
3 4 在树叶泥板上刻画出叶脉。
把树叶形泥板粘帖在
头部作头饰。
5
(2)镂空的方法
1 2
做一个实心的造型。
稍干后选择适当的部位剖开。
3 4
用挖空工具将内部挖空,尽量用泥浆粘合回原处,在不显使壁厚均匀。
眼的地方留通气孔。
5
注意:在做圆雕时一定要注意作品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3)在书上找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并寻找完成作品所需的工具。
说明:这一部分主要用的是观察讲解的方法,从观察中了解、掌握制作技法。
因为示范操作比较直观,以上的技法相对比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确定主题、实践操作。
1、欣赏:为帮助同学解决造型设计上的难点,可以给同学展示一些装饰性图案作品(课件展示),同学事先也可准备些资料。
说明:引导学生对这节课要创作的作品设计进行自由的联想,提出各
自的设想,引导学生拓展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
2、学生作业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随时表扬效果制作好、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并展示;同时帮助造型能力困难的学生。
八、教学评价
展示作品、相互交流。
举行“我们的陶艺作品展示会”。
1、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陶艺在小组中展示,介绍制作时的感觉、得失。
2、选一选、评一评,谁的作品最吸引你?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陶艺课学生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3、教学延伸:利用网络查找我国民间陶艺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