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测井储层参数研究规范 - 2015
- 格式:pdf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32
3 工作流程以油田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点地层精细对照、井断点的落实及地震精细解释,建立三维构造精细模型;通过储层精细划分、井点夹层描述、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及取心井资料研究,建立三维储层精细模型 (包括沉积相模型);开展模型合理粗化方法研究,把精细地质模型不失真的输入到数值摹拟软件,并通过快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模型。
最终实现油藏的高精度拟合,并把数值摹拟成果输出,进行各种剩余油指标的定量计算、统计分析,寻找剩余油潜力,结合油田开辟状况分析及开辟效果评价,制定合理、高效的油田开辟调整及挖潜方案。
同时实现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摹拟模型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数字油藏”。
油藏描述工作流程见图1:图1 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流程4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4.1 基础地质资料4.1.1 地震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
4.1.2 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的探井、开辟井、取心井,包括井别、井位坐标、补心高、补心海拔、完钻井深、完钻层位、靶点坐标等信息。
4.1.3 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对照划分的常规测井曲线及相应的测井曲线数字带,特殊测井(核磁测井、成像测井等)曲线及数字带。
4.1.4 井斜资料:包括斜井、侧钻井、水平井的数字化井轨迹数据。
4.2 开辟动态资料4.2.1 开辟数据:油田、开辟单元及单井的开辟数据,包括油水井月数据、油田开辟月综合数据;井史资料(射孔、封堵、措施等数据)。
4.2.2 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动静液面、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C/O 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监测资料。
4.3 开辟实验资料4.3.1 取心井资料:常规岩心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 衍射黏土矿物分析、X 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润湿性、敏感性、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等资料。
4.3.2 高压物性资料: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性数据(溶解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原油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天然气组份、体积系数等)。
1、掌握储层物性,含油气水丰度和(油气水的可动性)是评价油气层的充要条件。
2、如果层内含油丰度相近而不同渗透带的渗透率相差较大,那么可以确定高渗透带内没有充满油,水是可动的,该层不高于(油气同层)。
3、进行井间对比的条件是:井距不远,储层的埋深相近,层位相近,储集类型和(物性)相近,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4、定量荧光仪测定的是(荧光强度)。
5、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量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6、岩心描述时,一般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含油情况有变化着,均需分层描述。
7、正常地下油气显示层在工程参数出现钻时降低,DC指数减小,立压降低等变化,在钻井液参数上,具有出口温度升高,相对密度(降低)和出口电导率(变小)等现象,而假油气显示没有上述变化。
8、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属于(质量流速检测器)。
9、在下列各组参数中,是综合录井仪实时参数的是(立管压力,1号泵冲速率,4号泥浆体积)。
1.QFT定量荧光仪的激发波长是(254)nm。
2.QFT定量荧光仪检测到的荧光物质是(以萘族为主的化合物)。
3.假岩心一般出现在岩心的(顶部)。
4.全脱分析时盐水必须使用(饱和盐水)。
5.普通电动脱气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脱气器钻井液出口量,应为满管的(2/3)最佳。
6.DC指数是建立在(泥岩沉积压实)的理论基础上的。
7.Slgma方法是根据(岩石骨架强度)理论基础建立的。
8.在钻井过程中,用岩性对比地层时,最有效,最可靠的的方法是(岩性标准层标志层)。
9.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参数TMAX的含义是热解(S2)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
10.直接测量项目按被测参数的性质和及时性可分为:实时参数和(计算参数)。
11.转盘扭矩是反应(地层变化)及钻头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参数。
12.出入口钻井液温度的测量可以掌握(地温梯度),帮助判断油气层,还可以探测超压地层。
13.从色谱组分分析仪注样开始到全部组分分析完成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出峰时间)。
关于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结论的建议一、原有关标准的情况SY/T5360-1995《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标准7.4.1结论级别:油层、气层、油水同层、气水同层、水淹层、含油水层、含气水层、水层、干层、可能油气层。
共计10种处理解释结论。
SY/T6161-1995《天然气层测井解释规程》标准,结论级别按SY/T5360-1995《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标准执行,未另行制定。
SY/T6451-2000《探井测井处理解释技术规范》标准3.6.4.1对孔隙型或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测井解释结论划分为:油层、差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气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水淹层、水层、干层、可能油气层。
共计12种处理解释结论。
3.6.4.2对型缝型或以裂缝型为主的储层及溶洞型储层,测井解释结论根据裂缝及溶洞的发育程度按Ⅰ、Ⅱ、Ⅲ类储层划分。
Q/SHSLJ 0799-2002《试油层测试要求及成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划分为油层、气层、油(气)水同层、低产油(气)层、稠油层、可能油(气)层、含油(气)水层、水层、干层。
共计13种结论。
二、解释结论划分建议解释结论划分建议为:油层、低产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可能油层;气层、低产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可能气层;水淹层、水层、干层,共计13种解释结论。
油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价值,且含水〈5%的纯油层。
工业油流标准,见表1。
低产油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日产油量在工业油流标准以下,干层以上者。
测井处理孔隙度一般为5%~6%,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含油饱和度在30%~45%之间。
油水同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能计量出油日产量的油水同出层,含水在5%~90%之间。
含油水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以产水为主带油花,不能计量出日产油量的水层。
可能油层:根据测井等资料认为可能产油储层。
气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价值的纯气层或带凝析油者,且含水〈5%。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五、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一)、储层的“四性”关系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是控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电性是对其三者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并决定了不同的电性特征。
只有正确地认识岩性,准确地掌握沉积环境、沉积规律和所处的沉积相带,认清各种岩性在电测曲线上的反应,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物性和含油性,才能与电性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地进行油水层判断,提高解释符合率和钻井成功率。
测井曲线能反映不同的岩性,尤其对储集层及其围岩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长4+5、长6储集层测井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
泥岩表现为: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玛高值,微电极两条曲线重合,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高,且有波动,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中-高阻。
过渡岩性的特征界于纯砂岩与泥岩之间。
储层的钙质夹层显示为,声波时差低值,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高值;而泥质、粉砂质夹层显示为,自然伽玛增高,电阻率增大。
普通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对应高阻层底界面。
感应曲线及八侧向曲线在储集层由于侵入而分开,而在泥岩及致密层3条曲线较接近。
但是,由于该区大部分井采用清水泥浆,所以,井径曲线在渗透层曲线特征不明显,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特征不明显。
长4+5储层岩性致密,渗透率值比较集中,在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段,一般含油性较好。
长4+5油层组含油层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油、水层的特征总体上便于识别。
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
理论上来说,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那么,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它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地层。
所以,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油层电阻率幅度大,含油段的储层电阻率是水层电阻率的1.5—4倍,深、浅探测幅度差小,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50—150Ω•m。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3-划分储层和储层地质参数计算⑸储层的测井划分砂泥岩剖面储层的划分砂泥岩剖面的渗透层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有时也有生物灰岩等。
在现有的测井系列中,自然伽马、自然伽马能谱、自然电位、微电极及井径等是比较有效的划分储层的测井方法。
自然伽马:泥岩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表现为高值,盐岩、灰岩等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表现为低值,砂岩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表现为中、低值,一般为40-90API。
自然电位:泥岩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显示为比较平直的直线,当泥浆电阻率R mf大于地层水电阻率R w时,渗透性砂岩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显示为相对平直直线的负异常,反之,当R mf < R w时,渗透性砂岩显示为正异常。
渗透层泥质越少,地层渗透性越好,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越大。
微电极:当地层为砂岩渗透层时,微电极的微电位电极曲线幅度大于微梯度电极曲线幅度,曲线呈幅度差,幅度差越大,渗透性越好,当地层为非渗透性地层,微电极曲线为相互重叠的锯齿状尖峰。
井径:对于疏松砂岩地层,渗透性砂岩地层的井径大于钻头直径,对于地层比较致密的砂岩地层,渗透性砂岩地层的井径小于钻头直径。
碳酸盐岩剖面渗透性地层的划分碳酸盐岩剖面渗透性一般表现为四种形式,即: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型。
碳酸盐岩剖面的渗透层在测井曲线中表现为“三高一低”的规律,即低电阻率、低自然伽马、低中子伽马、高声波时差。
目前已形成的裂缝测井系列包括:裂缝识别测井、电导率检异常检测、定向微电阻率、地层微电阻率扫描、环形声波测井、阵列声波、声波全波列测井、井内声波测井、井内声波电视、方位侧向测井、定向伽马测井等。
特别是井眼成像测井的发展与完善,可以准确判断裂缝的发育情况和发育层段,确定裂缝层系的深度,提供裂缝产状信息,提供较大裂缝的张开或填充(闭合)的信息。
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区分油气层。
(6)储层地质参数的计算机处理用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地质参数,主要计算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确定储层泥质含量、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及渗透率等。
《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特低滲储层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勘探开发中常见的一类储层,其物性参数的准确测试对于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和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特低滲储层的特殊性,传统的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其测试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因此,开展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对于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低滲储层特点及物性参数概述特低滲储层是指渗透率极低、储层孔隙度小、非均质性强、含有复杂流体成分的储层。
其物性参数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这些参数对于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流体分布状况以及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特低滲储层的特殊性使得其物性参数的测试面临诸多挑战。
三、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针对特低滲储层的特性,目前常用的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岩心分析法:通过取芯钻探获取岩心样品,利用实验室设备对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分析,如孔隙度、饱和度等。
该方法测试结果准确,但受取芯成功率影响,且成本较高。
2. 测井技术:利用测井仪器在井下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储层的物性参数。
测井技术具有快速、连续、无损等优点,但受井眼条件、井壁稳定性等因素影响,测试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3. 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推断地下储层的物性参数。
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覆盖面积广等优点,但受地下地质条件影响,解释精度较难控制。
4. 核磁共振技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量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
该技术具有无损、快速、高分辨率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特低滲储层的物性参数测试。
四、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的应用研究针对特低滲储层的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应用研究。
例如,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岩心分析、测井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方法,相互验证、互为补充,提高物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的流体分布、流动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为油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测井专业高级职称评定评分标准测井信息采集专业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测井仪器专业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专业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测井方法及研发专业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附件4量化评价标准的说明评审坚持以量化评价为主,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创新能力,以及学历、资历、专业工作经历、外语、考核等评价因素为依据。
测井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题库后逐步统一。
鼓励各单位在推荐过程中采用考评结合的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
评价因素中学历、资历、专业工作经历、外语由各单位职改部门负责审核填报;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论文、创新能力由专业评审组负责评审量化。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的对应关系做说明:学历。
按参评人员具有的符合评审规定的学历量化(不指现最高学历、学位)。
对博士、硕士、本科学历学位都有的,按所具备该学历的上限量化;只有学历或学位单项的,按所具备该学历的下限量化。
在晋升指标范围内的大普,按所具备该学历的上限量化,反之,按下限量化。
资历。
按参评人员聘任现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之日开始计算到拟评审高一级任职资格当年的年底。
专业工作经历。
按参评人员所从事评审专业实际工作年限计算。
外语。
按参评人员通过的集团公司(含托福成绩转换)规定标准和成绩有效期,用个人取得的成绩除以10量化。
参加托福考试,成绩500分以上和俄语80分以上的人员可视为成绩合格。
量化评审过程中,模拟托福成绩在500-530分之间(俄语80-90分)的,按取得晋升职称外语水平考试成绩60分计算;531-560分(俄语91-100分),按70分计算;561-600分(俄语101-110分),按80分计算;600分(俄语11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业务能力。
由专业评审组在审阅评议参评人员提供的各项参评资料的基础上按评分标准综合评定。
测井信息采集类主要从是否具备特殊井的测井、现场快速解释、现场仪修三方面基本能力判断;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主要从是否具备解释方法研究、解释资料审核、特殊井的测井解释等三项基本能力判断;测井方法及研发则主要从个人参及及参加项目的级别,承担任务的关键程度进行判断;测井仪器要从维修某一系列仪器的能力或掌握某类仪器的制造技术的能力进行判断。
测井解释(⼀)什么是储层?在⾃然界中,把具有⼀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定压差下流动的岩⽯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或储层)储层的两个基本特性:孔隙性;渗透性(⼆)储层分类1.按岩类: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特殊岩类储层(岩浆岩、变质岩、砾岩、泥质岩等)2.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型、裂缝型、孔隙裂缝型、缝洞型、孔洞型、孔洞缝复合型。
3.按渗透性:⾼渗储层K≥500×10-3µm2;中渗储层500≥K≥50×10-3µm2;低渗储层50≥K≥10×10-3µm2;特低渗储层K<10×10-3µm2(三)什么储层是⾮常规储层(特殊储层)?不同于常规均质孔隙型砂岩储层1.岩性⾮常规——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等2.储集空间类型⾮常规——⾮纯孔隙——有孔隙、裂缝、溶洞——⾮均质3.电性特征⾮常规——特别是低阻油⽓藏(四)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核⼼:孔隙空间结构,即孔隙、溶洞、裂缝的发育特征及组合状况(五)⾮常规(碳酸岩)储层测井评价基本任务:(1)找储层:储层在哪⾥、什么类型、是否有效(2)找油⽓层:储层含什么性质的流体(3)评价油⽓层的好坏:储层的储集物性条件如何(4)储层多井对⽐与横向预测:什么地⽅还有好的储层(六)碳酸盐岩由那些矿物、岩⽯组成?各⾃的主要物理性质?碳酸盐岩岩⽯成份:主要成分(⽅解⽯;⽩云⽯;硬⽯膏;岩盐)构成岩⽯⾻架;粘⼟成分;其它成分(有机质;黄铁矿;铝⼟矿;碳酸磷灰⽯);⽅解⽯:⽩⾊、灰⾊;灰岩中的主要矿物;分布⼴,主要分布在浅海与湖泊;易溶蚀,形成溶洞;变质,⼤理⽯⽩云⽯:颜⾊:灰⽩⾊;分布:咸度⾼的海、湖;形成:次⽣,⽯灰岩受含镁溶液交代⽽成;⽩云岩中的主要矿物。
硬⽯膏:咸湖、海蒸发形成,42oC以上接近地表。
减压、⽔化→⽯膏岩盐:在⽯膏、硬⽯膏之后形成硬⽯膏、盐岩都不是碳酸盐岩、⽽是蒸发岩,但经常出现在碳酸盐岩地层剖⾯中。
中扬子地区页岩气新层系调查评价项目2015H-D1井测井总结报告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2015年12月18日中扬子地区页岩气新层系调查评价项目2015H-D1井测井总结报告(189.10~1512.20m)委托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单位: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编写单位: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编写:罗兵谢小国叶恒王晨晨杜蛟审核:李元雄技术负责:廖光明单位负责:吴兵良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2015年12月18日摘要2015H-D1井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涟源坳陷西北缘钢木岭向斜北西翼部署的一口地质调查井。
该井由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负责钻探,于2015年9月23日开钻,2015年12月5日钻至1522.6m完钻。
该井由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承担综合测井施工与处理解释。
通过测井资料解释,结合录井和钻井资料,进行了地层划分、储层综合评价研究。
本井综合解释井段为189.10~1512.20m,共解释储层77层,视厚489.80m。
其中解释非常规页岩气储层77层,包括3层Ⅰ类含气层,视厚50.40m;包括15层II类含气层,视厚158.30m;59层III类含气层,视厚281.10m。
关键词:2015H-D1井测井处理解释牛蹄塘组总结报告目录0 前言 (4)1 钻井和地质概况 (4)1.1基础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钻井目的意义与部署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钻井目的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本井部署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钻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