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奇公式)用电阻率测井曲线确定若干储层特征参数-测井经典
- 格式:pdf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9
《现代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作业作业一1.正演分析:地层水电阻率、孔隙度、饱和度、岩电系数m ,n 变化对岩石电阻率的Rt 的影响。
解答:根据阿尔奇公式:m w o a R R F φ== (1)n w o t S b R R I == (2)由(1)、(2)可得到下式:n w m wt S abR R φ= (3)通过(3)式可知,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为地层水电阻率、孔隙度、饱和度和岩电系数。
因此,我们分别来分情况讨论各因素的影响:1.1地层水电阻率:1.1.1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岩石电阻率t R 随着地层水电阻率w R 呈线性变化。
而地层水电阻率w R 取决于地层水的性质,即所含盐类、浓度(矿化度)和地层水温度。
实验证明它是随着所含地层水的矿化度C 和地层温度的升高而变低,反之结论亦反。
1.1.2 值得注意的是,沉积岩岩石电阻率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度中地层水的电阻率,因此w R 的选用不当是解释符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阿尔奇的论文中指出的w R 是指目的层的水电阻率,因此当目的层位油气层时,w R 不能随意地从邻近水层中得到,只有当油层原生水(或束缚水)与水层的矿化度一致时才能这样做。
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储层属于陆相沉积,相比海相沉积而言,油层与水层具有不同的矿化度比较普遍,选择正确的w R 已成为避免解释和误解释得关键。
1.2 孔隙度: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岩石电阻率t R 随着孔隙度 的增大而减小,且呈指数规律变化。
孔隙度增大,孔隙内可以存储更多导电性较好的流体,从而使地层整体的导电性变好。
1.3 饱和度: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岩石电阻率t R 随着含水饱和度w S 的增大而减小,且呈指数规律变化。
水的导电性比油强,当含水饱和度增大时空隙中会含有更多导电性更好的流体,从而使地层的导电性变好,即地层的电阻率变低。
1.4 岩电系数a 、m :1.4.1 m 一般被称为胶结指数,它与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及成岩作用等有关,是地下地质体的一种综合响应。
阿尔奇公式的适用条件分析及对策杨克兵;王竞飞;马凤芹;唐海洋;潘雪峰【期刊名称】《天然气与石油》【年(卷),期】2018(036)002【摘要】阿尔奇公式是砂岩储层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含油饱和度的基础,但在泥质砂岩、低阻储层、复杂孔隙储层使用时效果变差,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是对阿尔奇公式的适用条件认识不清.为此依据大量岩电实验数据,采用函数分析的方法,对阿尔奇公式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奇公式隐含的适用条件是:相同岩性、不同孔隙的岩样,其岩电参数a、b、m、n值应完全一样或大致接近;不同砂层的岩电参数a、b、m、n值差距越大,阿尔奇公式使用效果越差.同时,阿尔奇公式的函数关系式在泥质砂岩、低阻储层或复杂孔隙储层均能较好应用,区别在于与常规砂岩储层相比,岩电参数有明显变化.由于测井解释中逐点或逐层的岩电参数a、b、m、n值没有较好的确定方法,解释中所用岩电参数不可靠是影响含油饱和度计算精度的重要原因.所以,不同层砂岩使用相应的岩电参数,是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指出了当前使用阿尔奇公式存在的关键问题,对阿尔奇公式在泥质砂岩、低阻储层、复杂孔隙储层的适用性提出了不同见解,对解决多年来围绕相关问题所进行的争论具有借鉴意义.【总页数】6页(P58-63)【作者】杨克兵;王竞飞;马凤芹;唐海洋;潘雪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低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未胶结砂岩岩心的阿尔奇公式适用性研究 [J], 王培麟;齐兴华;向旻2.阿尔奇公式的适用性分析及其拓展 [J], 张洁;罗健;夏瑜;胡文亮;张国栋;何玉春;杨克兵3.关于凯尔文公式适用条件的讨论 [J], 司晚令;李健飞4.基于宽频电阻抗特性与阿尔奇公式的含水合物饱和度计算模型 [J], 牛佳乐;邢兰昌;魏伟;韩维峰;曹胜昌5.阿尔奇公式数值分析及其意义 [J], 罗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油层物理是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油、气、水)以及流体在岩石中渗流机理的一门学科。
它表述的是油层的物理性质,储层的岩石骨架和储存于岩石骨架孔隙中的流体。
钻探一口油井,取心测得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反映的是这口井及井筒周围的油层物性参数,即所谓的“一孔之见”,从平面上看,如果这口井位于湖相水道砂微相中间,它的孔隙度、渗透率偏高,用此计算的储量偏大,因为向水道砂微相两侧的孔、渗参数肯定要小;如位于水道间的薄砂层中,那计算的储量可能偏小,要想真正控制就得还油层以本来面目。
早期资料较少是难以达到的,而随井网的不断完善,获取的动、静态信息的不断增加,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就能还油层以真面目。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和动、静态资料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预测的地质模型,称为精细油藏描述。
可以细分为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
不同时期的精细油藏描述因资料占有程度不同而描述的精度不同。
而目前在开发后期(指综合含水>8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在75%以上)的精细油藏描述由于资料占有量相对较多,所以描述的精度要高,加上相关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才能达到精细描述的程度。
油层物理学科在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的过程中,对油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粘度及流度比和油藏润湿性等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目录一、引言 ---------------(1)二、精细油藏描述实例 ----------------(2)1.概况 ---------------(2)2.精细油藏描述对策及思路 ---------------(3)3.精细构造研究 ---------------(4)4.测井多井评价 ---------------(6)5.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10)6.储层非均质性 --------------(14)7.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20)8.三维建模及油藏工程评价 --------------(23)三、结论及认识 --------------(24)四、结束语 --------------(25)油层物理与精细油藏描述――结合板桥油田板北板一油组实例分析一、引言油层物理表述的是油层的物理性质,储层的岩石骨架和储存于岩石骨架孔隙中的流体。
阿尔奇公式该词条缺少摘要图、基本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阿尔奇公式是地层电阻率因素F、孔隙度ψ、含水饱和度S和地层电阻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阿尔奇公式是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计算含油饱和度的基础,因此储层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采用阿尔奇公式。
目录∙1介绍∙2具体内容1介绍学科:地球物理勘探词目:阿尔奇公式英文:Archie's formulas式中:a—与岩性有关的岩性系数;b—与岩性有关的常数;m—胶结指数;n—饱和度指数;Rw—地层水电阻率,Ω.m;Rt—地层电阻率,Ω.m;Φ—是孔隙度,I—电阻增大系数。
不同的油藏,由于具有不同的岩石物理特性,a、b、m、n的取值也不同。
2具体内容阿尔奇(Archie)公式是美国壳牌公司的石油测井工程师GEArchie在1942年发表的关于砂岩电阻率的定律,其基本内容是:(1)对于纯净的、无泥质且100%含水的砂岩(即含水饱和度SW=1时的砂岩),其电阻率与孔隙水的电阻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地层因子(For2mationFactor,用F代表).(2)对于含水饱和度小于1的纯砂岩(即在纯净砂岩的孔隙中除了水之外还有石油或天然气等其他类型的流体),其电阻率与同种砂岩在100%含水时的电阻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在后来被其他研究者和测井工程师称为电阻率指数或电阻率放大系数(ResistivityIndex,用I 代表).(3)地层因子F是孔隙度Φ的函数:F=Φ^-m.(4)电阻率指数I是含水饱和度SW的函数:I=Sw^-n.在这两个关于地层因子F和电阻率指数I的公式中,m和n分别为双对数坐标下的F-Φ关系直线和I-Sw关系直线的斜率.在没有给出实验数据的条件下,阿尔奇认为m的值应在1.3到2之间变化.具体地说,对于未固结的纯砂,m的值在1.3附近变化.对于产于美国海湾地区的一些固结良好的纯砂岩,m的值在1.8到2.0之间变化.对于指数n,阿尔奇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认为在含水饱和度在15%和20%之间时,n的取值接近于2,即n≈2.。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 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地球物理测井》考试要点(一)填空题(20分)1. 测井技术发展阶段根据采集系统特点可分为模拟测井阶段(1927-1964)、数字测井阶段(1965-1972)、数控测井阶段(1973-1990)、成像测井阶段(1990年以后)四个阶段。
2. 测井系列主要有岩性测井系列、孔隙度测井系列、电阻率测井系列。
岩性测井系列有自然电位测井(SP)、自然伽马测井(GR)、井径测井(CAL);孔隙度测井系列有声波测井(AC)、密度测井(DEN)、中子测井(CNL);电阻率测井有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双侧向测井(RDLL)、感应测井(RT)。
3. 自然电位产生原因:①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附电动势;②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
5. 井径变小时,自然电位异常值增大(填“增大”、“减小”下同),当泥质含量增大时,自然电位值减小,泥质含量减小时,自然电位值增大。
6.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在淡水泥浆井中(Cw<Cmf),渗透层井段出现负异常,在盐水泥浆井中(Cw<Cmf),渗透层井段出现正异常。
7. 自然电位测井中,岩石含泥质越多,总电动势越低。
井径扩大,从而导致ΔUsp降低。
8.普通电阻率测井中根据电极系中成对电极与不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同,可将电极系分为:梯度电极系,其含义是成对电极相距较近,不成对电极相距较远、电位电极系,其含义是成对电极相距较远,不成对电极相距较近。
9.侧向测井仪主要由主电极和屏蔽电极构成,主电极决定了分层能力(主电极长度越小分层能力越好,Lo<h/4时效果好);屏蔽电极决定了聚焦能力(电极系长度越大,聚焦能力好。
一般是L=5~8d)。
10. 用深浅三侧向重叠法定性判断油水层时,油层为正差异(深三侧向大于浅三侧向)、水层为负差异(浅三侧向大于深三侧向)。
11. 感应测井的六线圈系就是在双线圈系基础上,加上一对井眼补偿线圈和一对围岩补偿线圈。
感应测井中接受线圈中二次感应电动势大小与地层电阻率成正比(“正比”、“反比”),因此构成了用电动势测量电阻率的方法。
电阻率测井曲线反映储集层含油气性的机理岩石颗粒(石英、长石等不导电,油气也不导电,它们的电阻率接近无穷大。
地层水靠离子导电,砂层中的泥质具有附加导电性,随地层水矿化度增加,地层水的电阻率减小。
砂岩层孔隙中饱和有地层水,砂岩层就具有导电性,地层水矿化度愈高,砂岩层的电阻率愈低。
砂岩层孔隙中同时饱和有油气和水时,随含油气饱和度增加,砂岩层的电阻率RT增加,含油气饱和度与砂岩层电阻率之间有如下实验关系:SW=a•b•Rw/m•RTS0=1-SWSW---含水饱和度S0-----含油饱和度RT-----地层电阻率RW----地层水电阻率a•b-----比例系数m------胶结指数n-------饱和度指数由以上分析可知,同一砂岩层含油气时电阻率高,含地层水时电阻率低。
含油气饱和度愈高,砂岩层电阻率愈高;含水饱和度愈高,砂岩层电阻率愈低。
含水饱和度100%则为纯水层,其电阻率称为纯水层电阻率。
2、测井资料解释具有多解性利用测井资料判断储集层的含油气性具有多解性。
岩层孔泽性变化,颗粒度化,胶结物变化以及地层水变化者可以引起电阻率变化。
因此,准确的判断储集层的含油气性,必须利用多种测井资料,结合地质录井资料和邻井试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目视法判断油气水层利用国产测井系列的回放测井曲线图等图件,或者利用3700测井曲线图,可以简捷快速地判断油气水层,并且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第一步,利用深双侧向曲线(参考0.5米电位和浅双侧向曲线)在测量井段找出高电阻率异常层。
在一定测量井段内(如:东营、沙一、沙二或沙三等),受地质条件控制水层电阻率变化较小,在油气层上其电阻率会成倍或成数倍增高,形成明显的高电阻率异常。
第二步,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和微电极等曲线,检查高电阻率异常层是否是渗透性储集层。
在渗透层上,SP为负异常,声波时差与水层的时差相当,微电极曲线为“低均正”差异。
非渗透性致密层(玄武岩等)也能形成高电阻率异常。
测井生产中常用地层水电阻率RW的确定方法:1.根据邻井确定地层水电阻率根据邻井资料地层水电阻率的数值确定本井的地层水电阻率。
一般情况下,地层水电阻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用阿尔奇公式求地层水电阻率在已知标准水层中解阿尔奇公式,找VSH=0,SW=100%,POR是从中子密度或声波法求得,求解:Rw=RT*(POR)m/a(m是m次方,输入不了公式,见谅)3.由区域资料和水样化验资料得知RW用总的离子矿化度通过离子等效系数图版求出各种离子的等效系数,离子等效系数同相应的离子矿化度的乘积就是该离子等效NaCl溶液的矿化度,再利用NaCl溶液的电阻率、矿化度和温度之间关系的图版就可以求出地层水电阻率的数值。
4.还可以用SP计算RW;用RT和RXO确定RW。
如何利用测井曲线划分油气水层?1、油、气、水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特征:-(1)油层:-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气层:在自然电位、微电极、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3)油水同层:在声波时差、微电极、井径曲线上,油水同层与油层相同,不同的是自然电位曲线比油层大一点,而视电阻率曲线比油层小一点,感应电导率比油层大一点。
-(4)水层: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且异常幅度值比油层大;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有明显的正幅度差,但与油层相比幅度相对降低;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高而长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低,感应曲线显示高电导值,声波时差数值中等,呈平台状,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定性判断油、气、水层-油气水层的定性解释主要是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别它们。
阿尔奇公式是测井解释中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公式。
但是要用好这个公式却并不容易,需严格遵守以下规则,否则会导致测井误解释。
(1)严格控制阿尔奇公式的使用条件第一、地层中只能有地层水参与导电,其它介质必须为绝缘体因此应用阿尔奇公式时,一方面要求地层中或无金属、煤、黏土等导电矿物,或将导电矿物对电阻率的贡献完全校正掉,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如黏土矿物的影响,就因成分和含量变化、埋藏深度不同、分布形式各异而很难对其影响进行满意的校正。
另一方面要求地层水有良好的导电性,一般要求其电阻率低于1Ω·m。
第二、地层中的所有空隙空间都必须是连通的粒间孔隙含有裂缝、洞穴、粒内孔为主的地层均不能使用阿尔奇公式。
第三、地层中的所有粒间孔都能参与导电粒间孔中必须含有导电的束缚水,这就要求地层岩石为亲水的。
强油湿性的油层,不能使用阿尔奇公式。
(2)准确认识阿尔奇公式中几个可变参数的物理、地质意义第一、a、m值的物理、地质意义a值反映了导电路径长度的变化,即在导电方向上孔隙与喉道延伸的曲折状况; m值反映了导电截面积大小的变化率,在地质概念上就是对孔喉比大小的反应,即 m值随孔喉比增大而增大。
孔隙的m值通常在1.7~2.2范围内变化,孔喉结构越复杂,孔喉半径差别越大,m值越大,a值也越大。
第二、b、n值的物理、地质意义岩电实验表明b值很接近于1,实际应用中就可用1;n值受岩石润湿性和孔隙结构双重因素的影响,以润湿性为主,油湿性岩石的n值明显大于水湿性岩石,如图1所示。
因为油湿性岩石孔隙中,基本呈油包水的状态,而水湿性岩石孔隙中,却基本呈水包油的状态,所以n值在实质上主要反映了空隙中油(气)水的赋存状态。
空隙空间结构对n值的影响与m值接近,但远没有m值所受的影响大。
图1岩石润湿性对n值的影响各类孔隙空间储层F与Ф的关系(3)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第一、忽略了储层孔隙空间的变化当储层中有裂缝、溶洞和粒内孔时,仍用阿尔奇公式,认为仅调整a、m参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