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系列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7
心电室主任述职报告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首先,我要感谢大家给我提供这次述职的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担任心电室主任一职,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在我将向大家汇报并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
一、工作概况心电室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任务。
在过去一年中,心电室共接收了XXX例患者,完成了XXXX次心电图检查,其中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电图等多项检查。
二、技术能力提升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我主持组织了一系列技术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了心电室成员的技术能力。
我们邀请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实际操作、病例讨论等形式,加强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工作流程优化为提高工作效率,我组织了心电室工作流程的优化和改进。
我们完善了患者检查登记和预约系统,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团队内部,我们推行了轮岗制度,实现了人员的合理利用和更好的团队协作效果。
四、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是心电室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重视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加强了相关培训和指导,并且监督检查了心电图质量。
针对异常心电图结果,我们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和及时的治疗。
五、团队建设和员工关怀心电室是一个团队合作密切的科室,团队建设和员工关怀是保持团队稳定和有效运转的关键。
我注重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鼓励大家分享经验、解决问题。
另外,我也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团建活动和员工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
以上是我担任心电室主任的一些工作情况的简要汇报,还有很多细节工作没有一一列举。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心电室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患者和医院提供优质的心电检查服务。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
2024年心电图室年终总结一、工作概况2024年是心电图室不断发展和壮大的一年。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积极的成绩和变化。
心电图室的日常工作量稳步增长,与医院其他科室的合作也更加紧密。
我们坚持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标准,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心电图服务。
二、技术水平提升在2024年,我们重点加强了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心电图室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我们还邀请了专家学者来心电图室进行讲座,提供最新的心电图技术和临床应用指导。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电图检查和疑难病例。
三、质量管理与质控在2024年,心电图室持续关注质量管理与质控工作。
我们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和规范工作流程。
通过制定和落实一系列质控指标,我们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内部质量评估和不断改进,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措施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检查结果,增强了医院的信誉。
四、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在2024年,我们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引入先进的设备和信息技术,我们实现了线上预约、结果查询等功能,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同时,我们改进了工作安排和排班,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服务质量方面,我们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关怀,提供了周到的服务。
这些努力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信任,也为心电图室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五、团队建设与员工培养在2024年,心电图室在团队建设和员工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培训,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和考试,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同时,我们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心电图室也加强了团队合作和协作,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集体讨论,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协同能力。
六、未来展望在2024年的总结中,我们也要展望未来。
JClinElectrocardiol,2006,Vol.15No.4AAI起搏系单腔心房起搏,属于重要的生理性起搏。
近年来,我国AAI起搏器植入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约占起搏器植入总量的10% ̄15%。
因此,AAI起搏心电图也随之增多,成为起搏心电图的重要内容。
1.AAI起搏器的基本概念AAI起搏器起搏的心腔为右心房(AAI中第1个字码A表示);感知的心腔也为心房(AAI中第2个字码A表示);与VVI起搏器一样,I是指起搏器感知自身心房电活动后的反应方式(AAI中第3个字码),即感知心房自主活动后,起搏器被抑制1次脉冲的发放。
AAI起搏的主要参数:基础起搏频率(ppm)、起搏输出电压(V)、起搏脉宽(ms)及心房感知灵敏度(mV)。
(1)AAI起搏的部位:AAI起搏电极导线经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等为入路,进入上腔静脉,到右心房后,被动性嵌在右耳前壁的梳状肌中,X线下电极导线呈J形,顶端电极与心房肌紧密接触而有效地起搏心房(图1)。
(2)AAI起搏是一种生理性起搏:AAI的起搏部AAI起搏心电图许原【关键词】AAI起搏;房性融合波;梳状肌[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72(2006)04-306-03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图1心房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A图:心房电极导线从右锁骨下静脉进入,经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顶端电极固定于右心耳的梳状肌;B图:AAI起搏器植入后的右侧位X线片,可见起搏器位于胸壁前上方,电极导线呈J形置于心脏前上方(右心房)位为右房的右心耳部,起搏脉冲激动心房后再经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整个过程与窦律时心脏除极顺序类似,其充分保持了正常的房室同步性,因而属于生理性起搏。
AAI起搏器只适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无房室阻滞的患者。
慢性房颤或房室阻滞的患者不能植入AAI起搏器。
(3)AAI起搏的基本心电图:当起搏频率高于窦率时,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消失,在起搏的钉样信号后紧跟一个心房除极的P’波,该P’波是右房心肌除极随后扩布激动左房共同形成(图2),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波后激动沿房室结下传心室,形成自主的QRS波群。
第三十四讲:室内传导阻滞(3)【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三十四讲室内传导阻滞(3)薛松维《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编者按:为了帮助基层医生学习心电图基本知识,掌握看图诊病的基本技能,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在《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栏目开设了《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系列连载。
与以往的心电图教材不同的是,本讲座以基层内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为对象,更多地强调从临床的视角来看心电图,突出实用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每一讲一个主题,从实例引出概念,临床用得上的多讲,不实用的少讲或不讲。
我们希望通过本讲座使更多的基层医生能够学懂、看懂心电图,并能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欢迎读者随时将你们的意见、要求和问题告诉我们。
前两讲我们已经学习了室内传导阻滞的主要类型,即:左束支阻滞与右束支阻滞,本讲将简要学习室内阻滞的其它几种类型。
四、左束支分支阻滞(一)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左前分支阻滞又称“左前半”阻滞。
由于左前分支比左后分支细,通常由一支冠状动脉供血,因此比较容易发生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大多数为病理性改变,常见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
左前分支阻滞心电图特征(见图34-1至34-5):① QRS电轴左偏,范围在-300 至-900之间。
由于左室肥厚也可导致电轴左偏,因此有专家认为“左前半”应在-450以上,还有教科书提出-600以上诊断才可靠。
② QRS形态:下壁导联Ⅱ、Ⅲ、aVF呈rS型,且SⅢ>SⅡ ;侧壁导联Ⅰ、aVL呈qR型,且RaVL>RⅠ;③ QRS时间<0.12s,即QRS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④ 无继发性ST-T改变。
电轴左偏是左前分支阻滞的重要条件,因此诊断要慎重,要注意排除假性电轴左偏。
假性电轴左偏可见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B型预激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
(二)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LPFB)左后分支阻滞又称“左后半”阻滞。
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之三心脏起搏系统的构成、起搏器的类型及其表达方式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系列讲座(3):心脏起搏系统的构成、起搏器的类型及其表达方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何方田吕钽【摘要】本文介绍了心脏起搏系统的构成、起搏器的类型及其表达方式,通过6个图例介绍了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的心电图特征及起搏脉冲振幅高低、极性改变的原因。
【关键词】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起搏器编码;起搏心电图一、心脏起搏系统的构成心脏起搏系统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电极-组织界面及程控仪四部分构成。
1、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即通常所说的起搏器,是起搏器的核心部分,包括电子元件、电池和导线连接部分,其外壳由钛合金制成,电池多采用锂-碘电池。
2、电极导线电极导线包括电极、含有绝缘层的导线及其连接器。
电极分为单极和双极:前者是指顶端仅由一个电极组成,作为阴极,脉冲发生器的外壳作为阳极,由此构成了一个大环路,在体表心电图上形成高尖的起搏脉冲信号(图1);而后者是指阴极和阳极均在电极导线上,阴极通常位于电极导线的顶端,其后一定距离为阳极,由此构成较小、较短的环路,产生较小的起搏脉冲信号,有时不易辨认(图2)。
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与心脏连接起来,是起搏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具有双向传导功能:①将起搏器发放的电脉冲传递给心脏用于起搏;②接收心脏自身的心电信号传回起搏器以备感知。
电极导线分被动固定和主动固定两种固定方式[1]:前者是将电极导线的顶端嵌顿在肌小梁内等心脏解剖结构上,最常用的是翼状电极,其次为凸缘状、螺旋状电极;后者是将电极导线顶端的螺旋旋入心肌组织,常用的是激素缓释电极,其可降低起搏阈值、提高对自身P波和QRS波群的感知灵敏度并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图1 双腔起搏器(单极起搏)出现高尖的脉冲信号例1:患者女,82岁,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6年。
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000 ms,频率60~120次/min,A-V间期170 ms。
山羊老师课程常见心电图基础知识讲座第二讲心电图基础有关知识什么是心电图?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
这种电激动除了使心肌除极复极产生动作电位外,还会传布全身,使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随着心动周期变化出现不同的电位差。
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差连续描记得出的曲线,就是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不同部位表面间变动着的电位记录下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
注意这里首先要求的是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
其次是辅助临床诊断,不是临床诊断,不能代替临床诊断。
所以心电图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才有其明确意义。
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发生的电激动就是心肌的周期性的除极与复极所产生的微弱电流----生物电,没有心肌的周期性除极与复极变化,就没有电激动,也就没有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更不会有心电图。
所以心电图医师要掌握有关心电生理知识,特别要掌握心电图形成的基本原理。
下面讲具体除极、复极、心电向量及心电图二次成像有关知识讲一讲。
(叫复习也行,因为这些在医学校学习时已经学过了的。
)(一)有关心肌细胞电生理知识电偶的概念: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电偶,电偶的方向指向电源侧,即所谓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有电偶存在,自然会形成电场。
单个电偶可以形成电场,人体任何部位都存在着电场,所以体表任何两点间都存在着电位差,也就是一种电场,连接两点间的连线就是电轴,两点间的中点就是这个电场的0电位线。
图2-1电源电穴与电流方向示意图毫无疑问,心肌细胞也是一个电场。
心肌细胞的电变化主要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即膜电位变化。
膜电位是细胞内、外离子活动的表现。
细胞内的阳离子主要是K+离子,其浓度为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
阴离子主要为有机物离子。
细胞外的阳离子主要为Na+离子,其浓度为细胞内液的15~20倍;Ca++为细胞内的20000倍;阴离子主要为CL-。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各种离子尽管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却不能随意进出。
心电图医生进修总结; 篇一:医生进修心得体会医生进修心得体会医生进修心得体会一:医生进修心得20xx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20xx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
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
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
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
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系列讲座(1):规范起搏心电图诊断报告(征询稿)浙江省无创心电学组何方田谢玮王慧李则林蔡卫勋叶沈峰赵力李郁李忠杰分析起搏心电图的目的在于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方式、功能状况及起搏效果,及时发现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是否异常及有无起搏源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现就起搏心电图的相关内容阐述如下:一、起搏心电图的复杂性(1)自身节律与起搏器节律相互影响。
(2)双腔起搏器所设置的各种参数使心房、心室两腔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3)现代起搏器设置了各种的特殊功能,增加了起搏心电图分析的难度。
(4)起搏后可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
(5)若有起搏器故障或功能异常,则心电图表现更为复杂。
(6)右心室起搏使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引发自身搏动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可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7)原本就存在的各种心律失常,在植入起搏器后,仍会继续出现。
因此,如何正确地阅读、分析起搏心电图已成为心电学诊断的新问题、新挑战!二、起搏心电图分析的内容起搏心电图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项内容:(1)确定主导心律及其存在的异常心电图。
(2)确定起搏器的类型,判定起搏模式、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及起搏频率是否正常。
(3)判定起搏器是否开启特殊功能。
(4)判定有无起搏源性心律失常。
(5)尽可能判定起搏器功能异常的原因。
三、起搏心电图分析的步骤1、分析起搏心电图前,要先了解患者植入起搏器前的临床诊断、起搏器植入年限、起搏器的类型、功能特征、起搏模式、设置的各项参数及程控状态等。
2、选择基线稳定、无伪差波、起搏脉冲清晰的导联(多选择Ⅱ、V1导联)进行记录和分析。
3、确定自身基本节律/起搏节律以及存在的异常心电图(1)如确定起搏心电图的自身基本节律是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则进一步分析有无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后这两者在心电图上将无法鉴别,需结合植入前的心电图诊断)、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与分支阻滞、早搏及房/室肥大、异常Q波等。
临床实⽤⼼电图⼊门系列之⼀:⼼脏电⽣理与⼼电图⼼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称体表⼼电图。
⼼电图学经⼼电图之⽗Einthoven发明并正式⽤于临床诊断,⾄今已有百年之久。
当前我国基层医院、卫⽣院、门诊部都⾄少拥有⼀台⼼电图仪,但许多医⽣对⼼电图形的正确分析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必要加以系统学习。
掌握⼼电图技术是临床基本功之⼀,特别是在提倡医学三个回归(回归⼈⽂、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今天,即使在⼤型医院有许多⾼精尖的诊断技术,但常规⼼电图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诊断⼼⾎管病的重要⼿段。
可以预计即使在将来,⼼电图技术在基层也是不可替代的。
⼀、⼼电图是怎么产⽣的1.⼼电与⼼脏收缩要了解⼼电图是怎么产⽣的,我们要先了解⼼电是怎么产⽣的,看不见的⼼电和可见的⼼脏收缩是什么关系,是⼼电导致了收缩还是收缩导致了⼼电?⼼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肌细胞内先产⽣离⼦流动的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产⽣了微⼩的电流流动(⼼电)。
由这⼀电流激动触发了⼼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导致了⼼脏的机械收缩。
也就是⼼电在前,收缩在后。
我们⽤特殊仪器(⼼电图仪)及特殊的联接⽅式(⼼电图导联)将这种微弱的⼼电(⼼脏电流)引⾄体表,并加以放⼤形成⼀定波形,这种描记出连续曲线状波形就叫⼼电图。
临床⼼电图是⽤临床医学的思维⽅法,科学地解释这些⼼电图形,为临床诊断需要服务。
2.除极与复极除了了解⼼电的产⽣以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两个名词:除极和复极。
除极和复极是⼼电活动的基本概念。
静⽌状态下⼼肌细胞膜呈现⼀种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没有电流及电流运动产⽣。
当这种极化膜某⼀点受到刺激(包括物理、化学、电流的刺激等)使之通透性发⽣改变;这种改变沿着细胞膜扩散,使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变成内正外负的去极化状态,这⼀过程即称为除极。
除极产⽣了电流(⼼电)及电流运动。
这⼀除极过程终究要结束要恢复,恢复过程即称为复极。
复极⽐除极慢得多,细胞内外的离⼦重新分布,复极就是由内正外负的去极化状态,恢复成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