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部分十七年文学专项一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总体风貌:“十七年文学”时期内的小说继承中外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在历史和农村现实题材方面,取得了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列举题或论述题)革命历史题材在十七年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从50年代到7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反映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
这个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多体现出宏大的叙事倾向,具有史诗般的规模。
1.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举出三部即可)★梁斌《红旗谱》主人公:朱老忠、严志和(抗日时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主人公:江姐,许云峰(解放战争时期)吴强的《红日》主人公:陈毅、粟裕、张灵甫(解放战争时期)曲波的《林海雪原》主人公:杨子荣(解放战争时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主人公:彭德怀等,(解放战争时期)杨沫的《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抗战前)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红日》梗概:《红日》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统帅华北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这一史实,表现了我军由弱到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一伟大历史性转折,显示了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和战斗伟力。
艺术成就:A它突破了以往描写军人的一般模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我军不同层次军事将领形象的刻画集中体现了《红日》的开创性成绩。
B,作者还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如沈振新、梁波、张灵甫。
C.整部小说结构紧凑,三个战役的描写主次分明,张弛自如。
尤其是对战争场面虚实相间、点面结合的独特写法为以后的军事题材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红旗谱》(可能单独命题)★梗概:是梁斌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性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品格。
《红旗谱》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冀中平原锁井镇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和地主冯兰池一家两代人的激烈矛盾和斗争过程,从历史的高度概括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北方乡村和都市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面貌。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31、《宋老大进城》西戎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
在五六十年代(“文革”发生之前,即通称的“十七年文学”),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是:
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杜鹏程(《保卫延安》),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杨沫(《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王汶石(《风雪之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峻青(《黎明的河边》),李准(《李双双小传》),王愿坚(《党费》),茹志鹃(《百合花》),胡万春(《谁是奇迹的创造者》);
诗歌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雷锋之歌》),李季(《玉门诗抄》),闻捷(《天山牧歌》),李瑛、严阵、梁上泉、张永枚、顾工等青年诗人;
散文杨朔(《东风第一枝》),刘白羽(《红玛瑙集》),秦牧(《花城》),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话剧老舍(《茶馆》),曹禺(《明朗的天》),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丛深(《千万不要忘记》);。
第二章十七年的小说创作教学目标与要求:1.大概了解本时期小说创作的情况。
2.理解本时期小说的两大题材: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
3.了解在频繁的文艺运动与斗争的空隙下出现的小说《百合花》等在写作上的突破。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农村题材小说代表作梁斌的《红旗谱》思想与艺术成就。
2.本时期少有的知识分子题材的长篇《青春之歌》3.短篇小说《党费》《黎明的河边》《百合花》艺术成就。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师生探讨相合。
第一节本时期小说概述本期小说创作继承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从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著名小说中吸取了营养,以新的态势在新中国文苑中成长着。
其间经过解放初的适应、了解过程,1956年前后与1960年代初呈现蓬勃喜人之势。
这一时期,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生活的,写农村土改与社会主义革命题材的作品数量较多,成就较高。
总体说,长篇小说创作之成就显得比较突出,短篇小说创作次之,中篇小说创作在这一期显得相当薄弱,其原因可以研究探讨。
思考:长、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为何出现不同的发展态势第二节中国农民的成长史——《红旗谱》一、生平与创作梁斌(1914-1997),河北蠡县人。
全书由三部长篇合成《红旗谱》、《播火记》和《烽烟图》,而以第一部《红》成就最高。
《红旗谱》与《青春之歌》变革了小说的写作模式,以主人公的“成长”作为小说的基本线索,以此反映出一种历史主体的生长过程。
“成长”的进入,并非仅仅意味着小说技巧上的变化,它还涉及到小说最基本的范畴——时空观念的改变,这实际上可理解为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分野。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描写“中国农民的成长史”的《红》与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史”的《青》的出现,意味着一种真正上的现代小说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诞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进入到一个艺术形式更为完备的“当代文学”时期。
《红》是“十七年文学”的标志性作品。
这部旨在揭示“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自发革命走向自觉革命斗争历程的小说,对于20世纪的中国小说而言,其重要性是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
中国革命历史小说专题
参考资料
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三联书店2002年。
洪子诚《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美兰《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陈美兰《文学思潮与当代小说》,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赵俊贤主编《中国当代文学风格发展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季羡林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蓝爱国:《解构十七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董之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剑华: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文本的重新释义,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第八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一、独特时空环境下的对敌斗争“十七年文学”中唯一一部狱中斗争题材的小说。
作品描写解放前夕重庆城市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以及“渣滓洞” “白公馆”的对敌斗争场面,展示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要取得胜利关头, 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杀。
作品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二、塑造了一大批革命英雄群相安详稳重、视死如归的江姐;深沉老练的职业革命家许云峰;埋头为党工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成岗;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但经住了烈火考验的刘思扬;站在红岩上舍身掩护突围的齐晓轩;长期潜伏、忍辱装疯的华子良;智勇双全的双枪老太婆,等等。
在他们身上,崇高的革命理想、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威武不屈的革命意志都缘于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从而张显出鲜明的革命英雄主义色彩。
三、意识形态对立的两个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朝气蓬勃与行将就木,在针锋相对中完成了革命英烈形象的崇高化、圣洁化和敌对形象的丑化、恶魔化。
如,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革命者和以徐鹏飞为代表的反动势力的较量场景,表现出完全对立的精神气质:前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视死如归;后者阴险狡诈、凶狠残暴、垂死挣扎、穷凶极恶。
附: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一、关于浩然浩然(1932~2008)原名梁金广,自学成才,1949年开始写作。
“写农民,给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是他誓言和奋斗目标。
因此,雷达说他是“有人民意识的作家。
”他以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诗体小说《西沙儿女》等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浩然时代”。
二、《艳阳天》主要故事内容1956年秋,东山坞合作社民兵排长肖长春带领群众与党支书兼社主任马之悦的错误进行斗争,马被降职。
在新任支书兼社主任肖长春的领导下,成立高级社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小麦丰收。
1957年整风时,在李乡长的保护下马之悦煽动闹土地分红,妄图搞垮农业社;勾结地主马小辫杀害肖的独生子;肖长春在乡党委的支持下,经过斗争,终于将混进党内的历史反革命分子马之悦揪了出来。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31、《宋老大进城》西戎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七年”(1949-1966)红色经典文学赏鉴“十七年”( 1949-1966)红色经典文学赏鉴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此产生中共文艺方针。
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
根植于人民这一土壤,宏扬传统文化这一根基,广大文艺工作者向生活的深层开掘,创作出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这一势头一直持续到1966年。
文艺工作者兼具社会责任感,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
它们的真实和鲜活,是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红色经典文学艺术不仅内容上多姿多彩,形式上也体现出创新意识,至今都有很大影响。
许多作品立足于小,展示的却是一种大社会、大精神、大境界,收到了一滴水见太阳的艺术效果,成为当代收藏家们追逐的重点。
以工农兵为主角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长篇小说、当代绘画、电影艺术、散文、舞台剧领域中。
沿着反映人性、人情、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原则,红色经典文学艺术精品有几次明显的创作高潮,革命战争题材作品尤为突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的二十多年,文学艺术精品都从容、平静、丰富,比“快餐文学”要高尚、积极。
时代是个大系统,精品中塑造的人物就只能是一个典型的标识部分,在革命与建设这一巨大机器上,给我们留下的是更多楷模与榜样。
开山之作《新儿女英雄传》是“十七年文学”中最早的一本。
这本书先是连载于《人民日报》1949年5月25日至7月12日的文艺版,单行本第一版由海燕书店于1949年10月出版印行,作者孔厥和袁静,郭沫若和谢觉哉分别作序。
这本书后来有多个版本,都是彦涵作的插图,每版的插图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新儿女英雄传》1951年改编为电影,谢添饰演的张金龙,李景波演李六子,正面人物不脸谱化。
此书还有外文版。
出版于1949年的《吕梁英雄传》也是一部标志性的小说,它甚至可以看作十七年文学英雄形象的先驱性作品。
还有《红旗谱》,这书从初版到插图版再到精装本到外文版。
《红旗谱》作者:梁斌。
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朱老忠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朱老忠是一个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好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觉悟,在原有的农民英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质”,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
1、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
敌手冯兰池2、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
为了支持好友严志和的儿子江涛去保定二师读书,他不惜卖掉自己家的一头耕牛。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吴强的《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第一部分十七年文学第一部分十七年文学专项一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总体风貌:“十七年文学”时期内的小说继承中外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在历史和农村现实题材方面,取得了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列举题或论述题)革命历史题材在十七年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从50年代到7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反映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
这个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多体现出宏大的叙事倾向,具有史诗般的规模。
1.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举出三部即可)★梁斌《红旗谱》主人公:朱老忠、严志和(抗日时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主人公:江姐,许云峰(解放战争时期)吴强的《红日》主人公:陈毅、粟裕、张灵甫(解放战争时期)曲波的《林海雪原》主人公:杨子荣(解放战争时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主人公:彭德怀等,(解放战争时期)杨沫的《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抗战前)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红日》梗概:《红日》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统帅华北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这一史实,表现了我军由弱到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一伟大历史性转折,显示了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和战斗伟力。
艺术成就:A它突破了以往描写军人的一般模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我军不同层次军事将领形象的刻画集中体现了《红日》的开创性成绩。
B,作者还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如沈振新、梁波、张灵甫。
C.整部小说结构紧凑,三个战役的描写主次分明,张弛自如。
尤其是对战争场面虚实相间、点面结合的独特写法为以后的军事题材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红旗谱》(可能单独命题)★梗概:是梁斌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性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品格。
《红旗谱》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冀中平原锁井镇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和地主冯兰池一家两代人的激烈矛盾和斗争过程,从历史的高度概括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北方乡村和都市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面貌。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
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
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
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
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
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
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
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
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
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
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
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
31、《宋老大进城》西戎
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
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
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
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
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
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
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
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
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
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
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
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
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
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
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
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
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
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
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
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
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
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
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
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
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
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
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
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
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
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
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
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
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
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
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
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
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
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
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
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
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
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
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
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
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
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
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
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
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
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
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
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
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
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
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
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
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
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
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
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
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
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
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
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
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
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
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
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
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
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
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
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
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
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
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
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
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
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
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
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
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