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青年冠心病临床研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7.11 KB
- 文档页数:3
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分析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而后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检验指标结果。
结果观察组RDW、cTn、PLT、PCT、MPV和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选择不同血液指标予以检验,可为患者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冠心病;血液检验指标;临床价值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完善,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冠心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此病是因为冠脉产生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引发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心肌需求和冠脉供血之间产生不平衡,进而损伤心肌功能[1]。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现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叙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8岁,平均(60.4±5.1)岁;而后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4~80岁,平均(61.8±5.3)岁。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晨间空腹抽取静脉血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设备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设备,检验两组血液指标,如RDW(红细胞分布宽度)、cTn(心肌肌钙蛋白)、PLT、PCT、MPV(血小板相关参数)和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1.3 评估指标[2]指标参考:血小板相关参数分布宽度15.5%~18.0%,血小板积压范0.105%~0.275%,血小板体积1.0~7.58 fl,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红细胞分布宽度分为11.6%~13.6%;心肌肌钙蛋白T范围0.00~0.01 μg/L;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 范围0.000~0.014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范围0~24 IU/L。
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对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效果分析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开始出现冠心病的症状。
对于青年冠心病患者,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彻底根治病症,而中医体质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结合中医体质理论,对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一、中医体质理论及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体质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人体的体质是先天所具有的,与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体质理论,人的体质可以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不同类型。
每种体质都有其特点和对应的疾病易感倾向,青年冠心病患者往往是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等类型。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中医体质理论可以通过辨体质、辨病因、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对于气虚质的患者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健脾的方法来改善体质,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调节功能;对于阴虚质的患者可以通过滋阴润燥的方法来滋补阴虚,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对于血瘀质的患者可以通过疏通气血、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消除体内的痰凝淤滞,改善血液循环。
这些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针对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从根本上调理人体,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二、基于中医体质理论的健康指导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针对青年冠心病患者,我们开展了基于中医体质理论的健康指导工作。
我们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了解其体质类型及其特点。
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
健康指导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养生、情志调摄等方面。
在饮食调理方面,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我们制定了不同的饮食方案。
对于气虚质的患者,我们建议其多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大枣、山药、蜂蜜等,以补益脾胃、增强体质;对于阴虚质的患者,我们建议其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鸡蛋、糯米、芝麻等,以滋补阴虚、养血润燥;对于血瘀质的患者,我们建议其多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红糖、桑椹等,以疏通气血、消除淤滞。
116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8期·中医中药·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顽固性疾病,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冠心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
但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学术界对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主流观点认为冠心病的产生与血清炎性因子以及脂质代谢紊乱具有密切关系[2-3]。
所以可以通过对炎性因子的表达进行有效抑制,同时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来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相关研究表明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性因子与患者的炎症反应以及脂质代谢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在冠状动脉病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
目前临床冠心病治疗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方式,但是效果难以持久,在停药后病情容易复发。
因此很多专家尝试从中医角度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
特别是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效果显著[6-7]。
丹蒌片是基于痰瘀同治原理研发的国家级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炎、降脂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症状。
试验组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8例和22例,年龄43~78岁,平均(60.32±7.65)岁;病程时间为1~9年,平均(4.26±1.85)年;冠脉狭窄程度(62.21±5.70)%;合并高血压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7例以及血脂异常患者7例。
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赵忠平【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45岁以下女性患者76例和男性患者381例,对照分析两组的家族史、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史、总胆红素、血尿酸、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临床资料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结果:青年女性患者存在CHD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及 BMI、CRP 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而吸烟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血尿酸水平则明显低于男性(P<0.05),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冠脉造影显示青年女性CHD患者病变血管以单支血管为主,约占57.89%,明显高于男性的35.43%(P<0.05),其中单支血管病变又以左前降支受累最多。
结论:CHD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HDL-C、血尿酸和CRP水平异常是青年女性CHD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冠状动脉病变以累及左前降支为主。
【总页数】3页(P166-167,168)【作者】赵忠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如皋22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中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J], 熊岗2.不同年龄组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J], 罗仁;茶春喜;梁金排3.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J], 潘三葱;孙玉霞;秦中胜;张卫玲;崔花花4.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J], 苏静静; 冯晓敏; 刘玉薇; 栾亮5.吸烟对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介入治疗的影响 [J], 刘睿方;徐方兴;万凤伟;王志坚;刘晓丽;杨丽霞;许晓晗;周玉杰;刘同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Ox-LDL的影响目的通过研究阿托伐他丁对冠心病患者Ox-LDL的影响,分析Ox-LDL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关系,对其进行干预提供更多的证据,指导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
方法选取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 50例正常者为正常组,冠心病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测定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治疗12w 后的Ox-LDL水平,比较三组的运动耐量变化。
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后发现, 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Ox-LDL含量明显降低(P<O.01),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的运动耐量测定,显示6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托伐他汀对Ox-LDL具有调控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重塑,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可以适应于临床的应用。
标签:冠心病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Ox-LDL;血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实验主要选择2013年1月~12月31日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
冠心病组100例和50例正常对照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均为一支及以上血管腔径狭窄>50%。
其中50例为该地区普查人群,其余部分来源于同期的门诊体检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40~82岁,平均(61.5±7.3)岁。
1.2排除标准通过问卷调查,详细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情况。
凡下列情况者予以剔除:①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②入院前2w内有使用降脂药物者。
③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包括肾病综合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下降等所致的高脂血症。
④1型、2型糖尿病患者。
⑤急性活动期肝病,慢性肝炎并肝功能不全。
⑥有长期酗酒史及滥用药物史。
⑦筛选前3个月内有CABG 病史、心肌梗死病史、PCI史,严重或不稳定心绞痛拟行PCI者。
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痴呆、进展性脑血管疾病、严重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由研究者认为可能妨碍本研究顺利进行的显著异常。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痰浊内阻型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与患者长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高脂血症、高血压和高血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冠心病痰浊内阻型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常常出现痰浊、胸闷、气短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与脏腑阻塞有关,需要通过清热化淤、疏通经络、舒缓气机等方法来治疗。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药方,具有清热化淤、祛痰平喘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
一些研究表明,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冠心病患者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痰浊内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国际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100例,男女比例1:1,年龄范围为45-65岁。
1.2 分组与治疗将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心电图变化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2.1 观察组改善症状明显观察组治疗后,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的胸闷、气短、咳嗽和痰多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仅为76%。
2.2 观察组血脂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2.3 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明显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明显,心肌缺血性ST-T改善明显,对照组改善不明显。
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
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作为判断冠心病的依据,抽取50例冠心病患者,心脏B超检查,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
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心脏B超检查的敏感度为86.0%。
结论心脏B超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心脏B超;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的简称,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过度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
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可发生在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暂时性心肌缺血、慢性心肌缺血(冬眠心肌)、心室壁斑痕组织,但也可见于心肌炎及心肌病。
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1-3]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心脏B超检查缺血区局部心室壁运动异常,以此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
本院研究了心脏B超方法在诊断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2年4月由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冠心病判断依据:通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4],其冠状动脉至少有一支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直径法)者确定为冠心病患者(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小于50%、年龄>65岁且伴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合并其它器质性心脏病者均已排除),患者年龄均在40~65岁,平均年龄50.1岁,男24例,女26例。
1.2诊断方法对所抽取的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B超检查,具体方法如下[5]:进行心脏超声前,受试者应休息片刻后脱鞋平卧于检查床上等待医生检查。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总结冠心病临床研究工作中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的必要性。
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接收的予以对症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50例进行分析(研究组),同期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者53例作为对照(基础组),对所选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进行综合测定,并进行对照。
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为(18.52±2.19)μmol/L,基础组为(12.00±1.1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当冠心病患者接受临床诊治时,由于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明显比健康人群高,因此建议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作为诊治的重要指标,从而确保治疗方案的及时性、有效性及合理性。
标签:健康体检;冠心病;检测工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诊治临床诊断冠心病时,通过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早期识别,即可实现对疾病的及时诊断,在加强专业防治的基础上,除了能控制发病率及病死率外,同时还能提升疾病治疗效果[1]。
本研究为总结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深入分析,再选取53例健康者进行对照,比较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接收的予以对症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50例进行分析,作为研究组,男30例(60.00%),女20例(40.00%),年龄40~80岁,平均(65.12±6.00)岁;33例(66.00%)年龄处于40~60岁,17例(34.00%)年龄处于61~80岁。
同期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者53例进行对照(基础组),男32例(60.38%),女21例(39.62%),年龄43~78岁,平均(62.22±5.37)岁;35例(66.04%)年龄处于40~60岁,18例(33.96%)年龄处于61~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82・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J,May.2008,Vol 17 No.5 患者再次要求置管时却因血管条件恶化失去置管的机会。 3.3.3 PICC费用高是影响其推广的另一重要因素 目前我们正在摸索应用贝朗公司制造的简易PICC导 管,该导管费用低廉,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傅建民,邵用莩.腹部肿瘤围手术期试用PICC导管
胃肠外营养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9,21(1): 35—37. [2] 陈蕤.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及其护理[J].实用护理 杂志,1997,13(8):409—410. [3] 李玉娟.对150例留置中心静脉管患者的护理体会 [J].临床医药实践,2004,13(9):703~704. 收稿日期:2008—01—17
作者简介:王银萍(1965一),女,山西万荣县人,学士学位,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症状认知调查及分析 李甜,郜玉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为了解中青年冠心病人群心理健康,为护理人员对中青 年冠心病人群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现对中青 年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认知状况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7年3月--2007年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冠心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 (ISFC)及wH0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年龄≤6O岁 48例;年龄≥6O岁48例,有一定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 愿意参加此研究;排除NYHA心功能分级IV级及认知障碍 患者。 1.2方法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 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诱发因 素、烟酒嗜好、经济负担、主要治疗方法、既往病史、病程等。 1.2.2症状tt评量表(SCL) SCL一90共有9O个项目,包括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 容。1O个因子为:躯体化(12项)、强迫症状(10项)、人际关系 敏感(9项)、抑郁(13项)、焦虑(10项)、敌对(6项)、恐怖(7 项)、偏执(6项)、精神病性(10项)、其他(7项)。采用五级评 分:没有、很轻、中度、偏重、严重,分别记分为(1~5)或(O~ 4),SCL一90量表以心理症状为准则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某 些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该量表经长期使用表明设计基本合 理、有效、简便,且条目易于理解无歧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 效度,适合我国人群使用。 1.3资料收集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或经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发给研究 对象,采用统一指导语。调查问卷由研究对象逐项认真填写。 共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有效答卷96份。有效率 为:96%,问卷均一次性完成。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录入所有数据,并进行分析,主 要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2结 果(见表11,表2) .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10-30T11:21:41.5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作者:李婧姚慧张文杰[导读]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临床上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方法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广大相关医学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李婧姚慧张文杰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用于临床研究的50例冠心病患者是由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25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采用低分子肝素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只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17例、治疗有效的有6例、治疗无效的有2例,分别占总数的68%、24%、8%,总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8例、治疗有效的有9例、治疗无效的有8例,分别占总数的32%、36%、32%,总治疗有效率为6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方法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广大相关医学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冠心病;治疗;临床疗效冠心病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近年来经有关研究发现,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特异性比较高的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现将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两组共5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对观察组的25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对照组的25例患者只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用于临床研究的50例冠心病患者是由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25例。
冠心病82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及分析相关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82例患者中,效果显著47例(57.3%),效果良好30例(36.6%),无效5例(6.1%),总有效率93.9%。
结论:预防是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患病后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制定适应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提高冠心病治疗成功率的重要途径,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寿命,达到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
关键词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
通过分析8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2例,入院后均行心电图,活动平板实验,冠脉造影,心脏超声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符合内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58.5%),女34例(41.5%),年龄42~76岁,平均53.2±4.5岁。
其中糖尿病型17例,心绞痛型12例,合并高血压11例。
治疗方法:⑴休息:嘱咐患者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⑵饮食:绝对禁止烟酒,1次进食不宜过饱。
⑶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①硝酸甘油0.3~0.6mg,至于舌下含化,约1~2分钟起效,维持半小时。
②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化,约2~5分钟见效。
作用维持2~3小时,3次/日。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
⑷常规治疗:对于有血压异常,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患者常规给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的治疗。
⑸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美托洛尔25~100mg,2次/日,缓释片95~190mg,1次/日。
袁氏养心灵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50例袁智宇;朴艺玲;孙天福【摘要】目的:观察袁氏养心灵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袁氏养心灵口服液(西洋参、黄芪、丹参、泽泻、白茅根、炒葶苈子、制香附、地龙),20 mL/次,3次/d,口服。
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64.0%。
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袁氏养心灵口服液对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有较大的潜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袁氏养心灵口服液/治疗应用;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作者】袁智宇;朴艺玲;孙天福【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河南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心功能不全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引起的综合征。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是指心室收缩功能基本正常,由于松弛性受损、顺应性降低或两者并存而发生充盈异常、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1]。
研究[2]表明:冠心病患者尤其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发生异常,而舒张功能障碍可发生在症状和心电改变之前。
临床上,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分为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两类。
虽然近年的临床指南明显改善了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年生存率,但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年生存率反而有下降倾向。
袁氏养心灵口服液是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袁海波、王九莲教授主持完成的“袁氏心复康方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项目中防治冠心病系列药物的一种。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50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作者:鄢旎张晓丽李芳芳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4期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中成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治疗[1,2]。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药方成分主要有银杏叶、灯盏细辛、丹参、三七、冰片等,具有改善冠心病患者胸闷症状,改善心电图的作用[3]。
本研究旨在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表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11月就诊于我站门诊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4]。
采用1:1配对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观察组(观察组) 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8~69岁(61.4±4.32)岁;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52~71岁(62.8±4.94)岁。
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心功能分级(NYHA)等经检验差异显著性特征(P>0.05)。
1.2方法100例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0.4g),4粒/次,3次/d,饭后30 min服用,12w为1个疗程。
1.3观测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化验血常规、生化、凝血等指标;查心电图观察ST-T改变情况,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3.1心绞痛疗效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5]拟定疗效判读标准,分为显效(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80%)、有效(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50%)、无效(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1.3.2心电图疗效参照肖进等文献资料拟定疗效判读标准[6],分为显效(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未恢复正常,但ST段降低回升0.05mV以上,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明显改善)、无效(心电图没有发生变化)3个等级。
50例青年冠心病临床研究分析发表时间:2015-11-06T16:36:48.917Z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8月32期 作者: 冯达应 宋卓莲[导读] 冠状动脉病变较重的患者常有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史,其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均较高,预后不理想,应提早对其进行预防治疗。
冯达应 宋卓莲 [摘 要]目的:讨论研究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其病变的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50名于2012年04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来对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病变常以单支病变为主;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增高的程度较为明显,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家族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较多,且其中大多数患者均吸烟。此外患者血中尿酸增高程度较为明显。结论:在青年冠心病的诸多诱因中,具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以及血脂较高的患者其患冠心病的几率较高,故这些诱因在青年冠心病的发生中意义重大。此外青年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较重的患者常有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史,其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均较高,预后不理想,应提早对其进行预防治疗。 [关键词]青年冠心病 诱发因素 临床特点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32.45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达州,达州市中心医院 Clinical study of 50 case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eng Daying Song Zhuolian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to explore the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artery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50 young patients with CHDrandomly selected from April 2012 to Nov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elderly patients withCH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HD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arteryle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D. Results: The young patients with CHD often had single coronary arterylesion, and their blood lipid was increased more obvious, especially in the young male patients whose family members with CHD weremore, and most of them were smoking. In addition, blood uric acid in youth with CHD was higher. Conclusions: The young patients with afamily history of CHD, smoking and higher blood lipid will be at higher risk of CHD, so these incentiv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ccurrence of CHD in the youth. Moreover, single lesion of coronary artery is common in the young CHD patients whose clinicalmanifestations are often presented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often have familyhistory of CHD, smoking history, and higher levels of blood lipid and uric acid, and a bad prognosis.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earlytreatment of CHD should be taken for these youth. Keywords:the youth with CHD; Inducing factor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律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日益增高,渐渐加深了其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甚至危及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冠心病的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此外,冠心病的发病趋势也向低龄化改变,故临床上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青年冠心病(年龄≤45岁)与老年冠心病(年龄≥60岁)。研究表明,青年冠心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且此类患者常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而较多发生高脂血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青年冠心病患者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从而分析总结出青年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及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以进一步指导青年冠心病的治疗以及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0名于2012年04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来对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在这10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93人,女性患者人数为7人,其年龄为29至71岁,平均年龄为49.4岁。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46人,女性患者4人,其年龄为29至44岁,平均年龄为37.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5人,女性患者5人,其年龄为61至71岁,平均年龄为65.2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未接受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不合并慢性炎症及慢性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等,且均因突发胸痛而入院就诊,最后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即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 1.2方法 1.2.1确定诱发因素 收集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生活习惯、用药史及家族史等,同时收集冠心病危险因素方面的资料,如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是否存在血脂代谢异常、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存在肥胖、有无冠心病家族史、是否存在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对于不明确是否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选取不同日对患者进行3次血压测量,且此时患者处于静息状态,若患者的舒张压≥90mmHg和(或)收缩压≥140mmHg则判定患者患有高血压。对于不明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若空腹血糖≥7.0 mmol/L,进一步行糖耐量试验,若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则判定其患有2型糖尿病。吸烟史则通过判断患者是否连续吸烟一年且每天吸烟数目在一支以上。通过测定患者的血脂,若甘油三酯(TG)≥5.2mmol/L,总胆固醇(TC)≥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则判定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若患者的体重指数≥28则表明患者存在肥胖。 1.2.2起病形式判定 冠心病有诸多起病表现形式,如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根据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3]来判定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起病形式。
1.2.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判断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管径大小及狭窄程度。详细记录患者的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若这些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中的任意一支血管发生狭窄且程度≥50%,则确诊为冠心病[4]。此外,通过患者冠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分,若患者冠脉狭窄低于50%则评为1分,若狭窄程度在50%至70%则评为2分,若狭窄程度在71%至99%则评为3分,若狭窄程度大于99%则评为4分,然后将所有病变血管评分相加可得最终评分,其中≤3分为轻度病变,4~5分为中度病变,≥6分为重度病变[5]。 1.2.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由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百分率的形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组间差异以双侧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诱发因素 通过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资料发现,50名青年冠心病患者男性占绝大多数,共46人,所占比例为92.0%;青年患者中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数较多,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肥胖人数相近,观察组中的肥胖人数为23人,对照组中的肥胖人数为25人,差异不明显。对照组有41人合并有高血压,而在观察组仅有15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化指标 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来判断其脂质代谢的差异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这些生化指标主要有TC、LDL-C、TG以及血尿酸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LDL-C以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此相反,对照组患者的脂蛋白a升高程度较观察组更为明显,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尿酸水平的比较 生化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P值 TG(mmol/L) 2.34±0.45 1.67±0.51 P<0.05 TC(mmol/L) 5.22±0.92 4.43±0.76 P<0.05 LDL-C(mmol/L) 3.68±0.82 3.14±0.71 P<0.05 脂蛋白a(mg/L) 0.23±0.08 0.58±0.11 P<0.05 血尿酸(μmol/L) 469.17±49.96 403.21±39.88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