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冠心病42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6.92 KB
- 文档页数:2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分析作者:谢建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4期【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辽宁省大石桥陆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吸烟、肥胖(体重指数≥24)、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及有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吸烟、过度劳累、酗酒、情绪激动是其主要诱因。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患为主,发病急,前驱症状少,剧烈胸痛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的临床表现,但也有极少数患者以严重心律失常就诊,梗死面积大及有严重心律失常者死亡率高,其余患者预后较好。
结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控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对防治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至关重要。
对梗死面积大、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其预后凶险,死亡率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人;危险因素;预后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当今影响全球人群死亡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青年人心肌梗死(AMI)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为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现将本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3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41.5岁,胸痛38例,占90%;胸闷3例,占7%;心悸伴呼吸困难1例,占2%。
吸烟者29例,占69%;有冠心病阳性家族史19例,占45%;肥胖者5例,占12%;高脂血症16例,占38%;糖尿病9例,占21%;高血压病8例,占19%;过度劳累13例,占31%;暴饮暴食、酗酒11例,占26%;情绪激动5例,占12%。
简述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近年来我国青年冠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拟初步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相比较,为探索早发冠心病机制提供方向与思路。
标签:青年;冠心病;临床特点近年来,冠心病史青年群体频繁发生的一种病例之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速度处于一直上升趋势,并且死亡率开始出现增长势态,并且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患者增长幅度也比较大,结合我国心血管病报告统计来说,2009年和2006年这两年相比,60岁患者,尤其是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上述两个年龄组死亡率增长分为1.5倍比1.4倍。
为了能够对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冠心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主要对部分≤40岁青年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特点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让部分人员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至少存在一支冠状动脉官腔内径狭窄≥50%被进一步的诊断为冠心病,年龄≤40岁的患者属于青年组。
在一定程度上随机抽取同期≥60岁的冠心病患者为老年组。
对着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资料进行相应的收集和整理,其中包含病史以及诊断、实验室相关一系列的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比较。
1.2统计学分析测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过程中的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SS 8.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分析,P<0.05为差异统计学具有一定意义。
2 结果2.1入选患者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6.7±3.7)岁和(67.8±6.1)岁(P<0.01)。
青年组比老年组男性比例更高,为94.0%比73.7%(P=0.0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相比青年组患者单支病变更多(56.2%比20.9%,P=0.01),二支病变(20.3%比33.6%,P=0.05),三支病变(23.5%比45.5%,P=0.01)显著低于老年组。
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疾病相关因素分析目的: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疾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本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4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进一步纳入青年人冠心病发病的单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1)青年冠心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①发病集中于男性;②年龄集中在40岁左右;③诊断为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为主;④烟龄偏长,集中在5-25年;⑤大部分存在既往吸烟史,日平均吸烟支数>20支;⑥少数存在既往饮酒史,酒龄偏长,日平均饮酒量159ml左右;⑧大部分总胆固醇水平偏高;⑨体质量指数(BMI)偏高。
(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烟龄≥5年、酒龄≥5年、总胆固醇水平偏高及BMI指数偏高是青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
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较多,高危发病因素包括:男性、烟龄≥5年、酒龄≥5年、总胆固醇水平偏高及BMI指数偏高等;因此,需指导高危群体戒烟酒、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等,以此起到防控青年冠心病的作用。
标签:青年冠心病;临床特征;发病因素;防控对策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居各心血管疾病死因的首位,有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尤其是男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速度明显高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本课题重点围绕“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青年人冠心病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4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其中,男性67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在29-45岁,平均年龄为40.22岁。
此外,所有入选的青年冠心病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在我院心内科及时成立分析小组,由小组成员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并纳入:性别、烟龄、日吸烟支数、酒龄、日饮酒量、血脂、BMI指数等相关单因素,进一步筛查发生青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以期降低青年冠心病发病率。
长都将成为障碍,势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因此,必须从母亲妊娠开始着手,搞好孕期保健,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畸形儿发生,同时,产前检查,提高宫内诊断技术,一旦发现,应及时终止妊娠。
213 颅内出血:占本组死因第三位,共9例。
颅内出血可分为产伤性和缺氧性两种,产伤性颅内出血常与分娩方式有关,以臀位产发生颅内出血最多。
故产前应矫正胎位,必要时适当放宽剖腹产指征,以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
缺氧性颅内出血与产科并发症有关,如脐带脱垂、脐带异常、脐带受压等影响胎儿和氧供给,过期产、妊高征致胎盘功能低下,滞产、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早产等因素可导致产前及产时严重缺氧(5)。
因此,提高胎盘早剥等产科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了解病情发展的程度,积极创造手术条件,及时终止妊娠,才能保证母婴安全,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对颅内出血的患儿应给予及时的诊断和处理,并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1 赵祥文1提高儿科急救水平把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下来1中华儿科杂志 1997;35(10):5072 许植之,程 锐,董自巧,等1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的措施探讨1新生儿科杂志 1998;13(3):1123 王大亮,李宝珠1532例围产儿先天性畸形尸检分析1新生儿科杂志 1999;14(1):94 Hoff m an J IE1Investigati 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the neonates1Pediatr C lin N o rth Am 1991;37(1):255 H egyi T,Carbone T,A nw ar M,et al1T he apgar sco re and its components in the p reter m infants1Pediatrics 1998;101:77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42例疗效观察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卫生院(538002) 黄乃新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脏病。
年轻人患冠心病的临床分析1资料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循环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3025例,男性1449例,女性1576例。
其中2007年901例,男性490例,女性1576例;2008年982例,男性424例,女性558例;2009年1142例,男性535例,女性607例。
年龄在45岁以下的(含45岁)213例,男性152例,女性61例,其中2007、2008、2009三年男性分别是48例、51例、53例;女性的20例、13例、28例,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2方法所有在循环内科住院患者均做血脂、血糖、血流变测定、心脏彩超、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头颅CT。
3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年轻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表1)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升高、高血脂,依次占百分比为82%、66%、55%、54%,其中男性吸烟率达100%。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占半数以上,而女性危险因素排第一位的是高血压,占57%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脂、高血糖差异不大。
血脂异常(表2)以高水平TC、TG、LDL_C常见。
HDL_C降低和TG升高加HDL_C 降低所占百分比相平行。
啊213例年轻人冠心病中全血粘度升高百分之百。
以及新官卖综合症首发的56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22例,合并心律失常145例,半数以上的有主动脉硬化或弹性降低及二、三尖瓣、主动脉瓣不同瓣膜反流。
57例合并脑梗,均为男性。
其中年龄最轻的27岁,I型糖尿病、前壁、下壁心肌梗死、脑梗。
4讨论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冠心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不在是老年人所特有。
已明确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吸烟、高血脂症、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是缺乏体力活动和致粥样硬化性饮食是缺血性心血管发病过程中的更上游的两项主要危险因素。
现在年轻人饮食不健康,缺乏体育运动,吸烟等导致“三高”而突发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对我国人群心血管发病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危险因素,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其独立致病的相对危险为3.4。
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
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年冠心病患者138例为冠心病组,同期因怀疑冠心病而在我院内科性冠状动脉造影,并证实血管无狭窄或者狭窄程度<50%的患者82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等,分析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征。
结果青年冠心病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具有较高的高血压发病率,吸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青年冠心病患者cTnT、BNP、TC、LDL-C、Fib较高,而TBIL、DBIL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青年冠心病男性发病率较高,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具有较高的cTnT、BNP、TC、LDL-C、Fib水平。
标签:青年;冠心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我国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青年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45岁以下的冠心病,与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在治疗上与老年冠心病也存在差异。
并且青年冠心病在预后、劳动力丧失、医疗费用、生活质量等方面对患者的影响也更大。
了解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青年冠心病13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38例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心肌梗死确诊为青年冠心病,临床资料完整。
另选择怀疑冠心病而在我院内科性冠状动脉造影,并证实血管无狭窄或者狭窄程度<50%,临床上无心肌缺血证据,也不能判断为心肌梗死者82例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排除近期有创伤史、外科手术史、急性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冠心病组男125例,女13例,年龄36~45岁,平均(41.1±3.9)岁;对照组男55例,女27例,年龄34~45岁,平均(40.8±4.1)岁。
4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尿激酶溶栓使用。
方法:对住院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结果:冠状动脉栓塞占25%,冠脉痉挛占187%,家族史占4286%,高脂血症占4048%,动脉硬化占269%,大量吸烟占6429%,早期死亡率为952%。
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高,危险因素与大量吸烟,高脂血症,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危险因素;体会【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39-02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性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
北京28所医院年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数,1992年为1991年的247倍。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逐渐增多。
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凶险、易猝死、发病早期死亡率较高,本文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青年急性心肌梗死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88岁,梗死部位:前壁14例,下壁18例,前间壁10例,合并心律失常6例。
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严重而持久的闷痛,伴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者21例。
经临床、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
12临床治疗情况:治疗方法为吸氧、心电监护、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溶栓治疗药物选择尿激酶(22万u/㎏体重),应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每1万u尿激酶加1ml?09%氯化钠溶液),其中2/3量10min内快速注射,余下1/3量10min内静脉滴注,禁忌渗出至血管外。
2结果本组男性29例(占6905%),女性13例,(占3095),年龄35岁以下27例(占6429%),45岁以下15例(占3571%),再通率24例(占5714%),死亡率4例(占952%),伴有高血压18例,(占4286%),糖尿病7例(占1667%),高血脂17例(占4048%),有家族史的18例,(占4286%),吸烟27例(占6429%)。
冠心病的典型病例分析与诊断思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通过对典型冠心病病例的分析和诊断思路的探讨,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一、病例介绍病例患者,男性,60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主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已有一周。
症状发作时紧张、焦虑,需要静坐休息后才能缓解。
体格检查发现心率不规则,心律不齐,心音减弱,并伴有杂音。
该病例提示了可能存在的冠心病的疑虑。
二、冠心病的常见表现冠心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表现为胸痛、心慌、气短等,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加重。
有时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三、冠心病的诊断思路冠心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务人员综合运用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1. 详细病史采集: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病情发生的时间、病情发作的频率、加重因素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
2. 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心律、心音等指标的检查。
不规则心率、心律不齐、心音减弱或杂音等表现可能与冠心病相关。
3. 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诊断中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之一。
ST 段的改变、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常与冠心病存在关联。
4.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包括心肌酶、C-肌钙蛋白、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心肌酶和C-肌钙蛋白的升高提示心肌损伤,而异常的血脂则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5. 心脏超声检查:能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心肌收缩功能等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
6. 冠状动脉造影:是明确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检查方法。
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对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
四、诊断结果与治疗建议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该患者患有冠心病。
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青年(≤40岁)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青年组患者中的发病诱因比例高达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主要以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劳累和熬夜等造成;青年组中患者主要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临床表现,观察组患者则以心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治疗和干预措施,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加快患者康复。
标签:青年;冠心病;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环境的改变,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青年冠心病,主要是指年龄≤40岁的冠心病患者群体,其同老年冠心病群体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同时青年冠心病患者在生活质量、劳动力丧失以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对患者的影响也更大[1]。
本研究探讨了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青年(≤40岁)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09例,女11例;年龄32~38岁,平均年龄(35.8±2.1)岁。
对照组其中男90例,女30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72.1±2.3)岁。
经临床确诊,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相應的临床特点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即:(1)收集危险因素。
调查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存在的血脂情况、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结合患者的身高和体重等情况来计算体质指数;(2)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LDC-C、HDL-C、TC和TG等。
42例高压氧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临床研究采用高压氧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方法本文我们将主要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8.8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过程中辅助使用高压氧,可有效提高临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愈率,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绞痛;高压氧;疗效在众多慢性疾病中心肌梗死的预后效果是最差的,其该病的前期表现为冠心病或心绞痛,若在前期未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其必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笔者在2010年5月-2011年12月间对本院所收治的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了高压氧(hbo)辅助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具体实践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将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间所收治的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
本文所选病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
另外在选取病例过程中排除了伴有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急性左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
为了验证高压氧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我们将本文选取的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选同期本院收治的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本文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抗凝血酶、抗血小板、钙拮抗剂、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其一个疗程为10-20d。
观察组:该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助进行高压氧治疗,本院主要使用中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2mpa,吸纯氧30min×2次,中间休息5min,1次/d,1个疗程12d,共治疗1个疗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年第6卷第20期2019Vol.6No.207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冠心病42例临床分析旃志勇(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呼吸二科,云南 楚雄 675000)【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75例,根据两组患者的筛查诊断结果将其分为非并发组(133例)和并发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X 线诊断结果。
结果 并发组患者中冠心病易患因素、氧和肺功指数减低、心室肥大、心电图缺血型改变、BNP 增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并发组(P <0.05)。
结论 医院应加大筛查力度,可根据氧合肺功指数、心电图、影像学、BNP 等检查结果,尽早诊断慢阻肺并发冠心病,除给予抗感染、吸氧、呼吸机等基础治疗措施外,及时给予抗凝、扩冠、减轻心脏负荷等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0.73.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逐渐引起肺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异常,进一步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右心肥大和扩张。
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乏力、紫绀等,若不给予长期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的肺功能将被严重损害。
研究表明[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患者易合并冠心病,病情更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临床诊断治疗的难度。
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病情恶化,患者的临床分析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本研究笔者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冠心病42例临床分析展开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4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4-06-27T12:59:17.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黄刚[导读]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发作特点相对特殊,常常会伴随有各种类型的并发症,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
黄刚(新疆阿瓦提县人民医院 843200)【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大多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史。
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无症状冠心病发生率高,存在较多的冠心病高危因素,冠心病并发症多,疼痛部位不典型。
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53处,采用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2%,效果满意。
其中9个月后因并发症死亡1例。
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较重,合并症较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具有多样性,采用介入治疗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12-02冠心病为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逐年上升[1]。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发作特点相对特殊,常常会伴随有各种类型的并发症,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院4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
年龄73-95岁,平均年龄79±2.1岁。
其中26例肥胖,25例有吸烟史,19例患高血脂,16例患高血压。
1.2临床表现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
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等。
1.3辅助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血液学检查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42例临床分析
陈文谦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2(023)010
【摘要】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2例和西医组36例,按照文中的疗效标准统计治疗有效率,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种治疗方法的统计学差异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92.9%.西医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有效率69.4%.二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冠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本身仍存在问题和难点,有待于解决.
【总页数】2页(P1662-1663)
【作者】陈文谦
【作者单位】安顺市开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发心绞痛临床分析 [J], 周艳;袁幕洁;吉岳萍
2.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J], 薛倩
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54例临床分析 [J], 张均林
4.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J], 薛倩
5.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分析 [J], 杨海滨;崔龙;刘娜;马春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