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优秀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优秀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优秀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优秀教案)

第课宋明理学

【课前思考】

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在预习中,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突破】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庐山白鹿洞书院

新课: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

.儒学面临的困境:

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

原因:①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

②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③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

.发展: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创立的先声。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①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何渭“道统”?“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李翱: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主张:

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把政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

迷乱。

②: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③:文化上;强调“华夷之变”,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为复兴儒学创造条件)

()影响:

①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②理学应运而生。

二、理学的产生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周敦颐

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邵雍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

①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②有人认为他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③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二程”

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

②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韧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

(二)理学的成熟

.代表人物:朱熹

.理论来源;二程张载

.主张和成就:

()理气关系论:①理先于气②理离不开气③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唯心论)()理学的修养论:

①以本体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②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

③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④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影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理学的发展——心学

.心学的基本特征: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陆九渊——“发明本心”

()陆九渊,号象山居士,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思想:

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这叫“先立乎其大者”。

②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王守仁——“致良知”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意义: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思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相同点:

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②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

①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②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天体远行法则.社会发展规律

.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天人感应”理论

、两宋时期书院盛行,当时各位著名的理学家都曾在书院讲学。下列关于书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受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评议时政、讽刺理学

、下列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

、李翱、周敦颐、张载、程颢

、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韩愈.周敦颐.张载.朱熹

、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认识论.行动理论.社会政治思想.传统伦理纲常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张载、二程、周敦颐、李翱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太极图?易说》

材料二张载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正蒙?太和》

材料三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

——《遗书》卷十一

材料四朱熹认为,“静亦动也。动静如船在水中。动静如船在水,潮至则动,潮退则静”。

——《朱子语类》卷十二

请回答:以上四则材料包含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试结合相关知识简要概述。

答案:()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我们在看到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的消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提示:由材料可知,此四人皆为理学家,以此为切入点回答第二问,才会更加恰切。

(三)问答题

、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个思想流派的冲击,至北宋时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在此进程中,儒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试结合相关内容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点?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特点:①主要官办教育获得发展,如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②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相适应,如以神化皇权的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变化:①官办学校和私人书院都获得发展,尤其私人书院更为突出;②教学内容以强调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品行;

③私人书院中学习方法比较灵活自由,风气活跃。()原因:①其变化是适应专制主义政治加强的需要,唐末五代以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混乱,原来神化皇权理论不再适应形势变化,因而统治者注重加强伦理教育,以巩固统治。②唐朝以来经济文化教育都获得了发展,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为宋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与汉宋两代的教育政策结合起来。需熟知这两方面内容,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加以分析。

、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

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新在何处?

答案: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

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提示:回答该问题,除要掌握传统儒学与新儒学的不同之处外,还要运用哲学观点加以辩证地分析。

宋明理学教案1

第三课宋明理学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一、儒学复兴运动——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唐]韩愈:道统说 2、[唐]李翱:复性论 二、宋明理学的形成过程 理学:为了与佛老思想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 1、北宋五子

程颢(1032—1085),字伯淳,私谥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因居临伊川,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两人为亲兄弟,河南洛阳人。二程,以理学家周敦颐为师,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二程哲学核心是“天理”或“理”。他们认为“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理”是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在认识论上,二程的“格物致知”并不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法则,而是要在人的内心恢复“天理”。二程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抬高到和六经相同的地位。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主流思想。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 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 .......

第4课 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

第4课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结合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儒学,是儒学哲学化的阶段;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4课宋明理学是必修3文化史中最难上的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地位显赫,在儒学发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及对理学的评价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找出现实生活中与心、理有关的词语 如此丰富的相关词语与我国古代一学派密切相联,它就是宋明理学。 【讲授新课】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 【探究学习一】结合课本第一框题和以下材料思考魏晋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哪些危机? 1.文化上: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 【探究学习二】与宋代理学的产生相关的政治经济因素是什么?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3.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选择题】 1.(07汕头一模)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 .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 .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 .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二)、理学两大流派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完成半开放笔记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南宋后发展:程朱理学主要思想内涵途径:表现:“理”是世界的本原①社会:伦理道德②人:人性“存天理,灭人欲”元朝明初确定统治地位 心即理,心即良知,心外无物 二者关系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格物致知”途径:陆王 心学内涵:“发明本心”,致良知” 【探究学习三】:展示四则材料对应理学和心学 【选择题2】(08广东历史)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选择题3】宋代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指 A .社会发展规律

宋明理学教案20

对《宋明理学》一课教学有效性的追问 《宋明理学》这一课被老师们公认为比较难讲的一节课,之所以难突出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备课方面,教师没有大量阅读这些思想家的文章、著作,以致于无法领悟他们的思想观念,结果只能根据教材和教参硬生生给学生灌进去;二是备学生方面,师生缺乏沟通交流的空间,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宋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在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局?程朱理学又怎样具有了挽救危局的能力?我们为什么又需要三纲五常呢?三是实际生活方面,限于时间和财力,我们无法去到那些思想家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去感受和体验,没有见过贞节牌坊,不能充分感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束缚。 我曾设想编制一个情景剧,再现“鹅湖之会”辩论的场景。但是学者的思想境界岂是仅仅一个情景剧概括地了。学生们也经常呼吁,“老师讲境界吧”,那么又如何才能讲出境界呢?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位世界史的老师讲美国的南北战争一课,以他自己写作的一篇文章《追寻伟大境界的殉葬者——林肯》为蓝本来讲的,文中详细刻画了林肯面对南北分裂,面对危局时的心情,最后如何做出艰难的决定,这里不用去讲林肯起了多么关键的作用,用了这些描写心情的文字境界全出,伟人的形象也顿时伟岸高大。《百家讲坛》最初兴起的时候,着实掀起了一场国学热。如若让这些大师来给中学生上课,必定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讲的有思想、有深度,而且有趣,甚至还引发了他们的共鸣。我想这就是讲出了境界吧。这些大家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也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有心用心去搜集并研究了资料,对自己所讲了熟于心;二是不拘泥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不拘泥于任务自由地展开;三是努力做到与听众的共鸣。我想这大概可以和开头提出的三点相对照,去探索出课堂教学的境界。 具体到宋明理学这一课,实际怎么操作呢?西安铁一中学的李元亨老师有一个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标题是《理想的力量------追寻守仁向阳逐明之路》。他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提出“两种不同课型的纠结”的理念非常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具体是这样的:“两个不对接”的无助:“教”的理想与“考”的现实,“想”的丰满与“做”的骨感;“两个够不着”的尴尬:高考标准老师够不着,老师的标准学生够不着;“两个不清楚”的无奈:学生不清楚老师要讲什么,老师不清楚学生掌握什么。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是有心无力。那么怎么办呢? 经过热烈的评课和自我反思,我也慢慢从中悟出了一些东西。 要达到有效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课有吗?有,那只是课程标准里边的硬性规定,我只不过是做了一回搬运工而已。还是应该有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现有接受能力,了解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具体目标和立意,这样的教学才更具有方向性。 其次,突出课堂中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几个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且留出充足的学生自学和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课堂闪耀着思维的光芒,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这里的问题要在历史故事里适时地插入,而且要符合历史本身的逻辑,突出故事中的人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共鸣。正如,许纪霖先生所讲“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讲故事,八倍教科书阉割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的讲给学生听,让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喜剧冲突里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许纪霖、郑志峰《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5(5)) 再次,注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存天理,灭人欲”怎样压制了人性,现实中小脚女人和贞节牌坊的例子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还有正面思想情感的激发,民族大义由文天祥和林则徐事迹的适时呈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是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落地。学生已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他们需要更大空间和场景,完成历史长时段的演绎和短时段的切换,才能充分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最后,教师的教不能成为表演的艺术,而应不拘泥于时间,教学任务,应以学生掌握为主,在编制导学案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爬坡之后得到提升。老师要善于搭建沟通的桥梁。否则过强的设计感就会削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行云流水般的讲述也会掐断了学生的思考与质疑。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及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理解思想家主要观点,认识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以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注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 难点:宋明理学的评价。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课件:春秋至汉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归纳儒学地位的变化。 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受到焚书坑儒的打击,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 一、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 教师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第一,理学本质上说就是儒学,它一方面以儒学为基础,一方面是对儒学的发展。第二,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师:根据图片思考,理学有哪些派别?其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 生:宋明理学主要有两个派别,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有陆九渊和王阳明。 1.概念: 2.派别及代表人物 为什么还会要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呢?我们来探究理学产生的背景。 展示课件:探究问题:理学产生的背景。 图1 河南洛阳白马寺图2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幅图片。图1是白马寺,它说明了什么现象? 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师:图2是道教名山。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由神仙方术结合了道家思想逐渐形成。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都是在什么时期呢? 生:东汉。 师:自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动荡和分裂的环境之中,随后就有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佛教和道教的流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接着看材料。 材料一:“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钟红军 宋明理学教案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第4课宋明理学 师:本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今天我们学习儒学思想的丰富与更新-----《宋明理学》。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老教师遇到了新问题) 首先我们要到儒学本身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回顾一下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天人感应)?请概述他的人伦道德标准是什么?(三纲五常)我们再来看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用什么方式让大家遵守纲常?(恐吓) 如果说中国是个大课堂,汉代以来儒家一直是这个课堂里最权威的老师。但同学们慢慢感到这个老师就会一招,就是打着老天爷的旗号吓唬人。 1、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大课堂里来了两个新老师——佛教、道教。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白马寺龙门石窟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了道教。 哪位同学简要介绍一下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教义? 生:佛教主要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道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师:这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呢? 生:佛教把希望寄托在来生,而道教则希望这一辈子永远延续下去。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 师:结合佛、道的基本教义和时代特征,请思考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

高二历史 《宋明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

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 【推进新课】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宋代为加强*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o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宋明理学》教案(1)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二、阅读指导: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

《宋明理学》教案(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 【内容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 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 他人,龙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本目重点、难点】 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提问: 1、魏晋时期直接冲击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2、唐代中后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的是谁?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 子之道又是谁? 3、“北宋五子”是哪几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道路的是谁?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的是 谁?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的是谁? 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谁?他的理学体系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5、陆王心学指的是什么?标志着重健儒家理论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是什么?心学的开创者 是谁?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什么?心学的集大成者是谁? 新授: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讨论后归纳) 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 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 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 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 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 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 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 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 多的信徒。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

【学习实践】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二、程朱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三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主张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理解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以增强学生对古人道德情操的感性认识。通过设置情景,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先代哲人睿智的哲理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感受理学家们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难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宋明时期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人生主张。 教师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理学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利用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来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江南春绝句》和泰山红门宫图片。 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设问:这种情景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概括: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儒家学说互相吸收、融合,从东晋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儒学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佛教、道教的教义和儒家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第4课宋明理学 166中学王晓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课前体验出发,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提升学生辩证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立意。 本课遵循人本主义理论,由学生游学活动展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考纲与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 1.必修三文化文明进程中,第一单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第4课; 2.本课承前启后,上承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启明清之际传统思想的批判,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了解起到重要的背景作用; 3.本课对于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格培养,素质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背景了解较弱,需加强知识点的总结与落实。 2.能力水平:示范校文科重点班,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综合学习能力,迁移知识能力,阅读能力。可以安排预习,材料阅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对于理学与儒家思想有更多思考。 3.心理特点:愿意主动发言和深入思考的同学较少;对材料解析有畏难心理,粗读,盲目。开展合作探究鼓励主动思考,提问时注意引导对各个层次学生。 4.学生课前曾游学参观武夷山与朱熹园,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宋明理学认识很有限且较为偏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典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学的内涵。 2.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3.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知识。 4.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理学家伟大的人格精神,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2.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多视角的认识理学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3 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 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 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 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 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第4课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以孙悟空学艺为线索

第4课宋明理学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的学习,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正解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②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③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过程及方法】: (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教学方法:按“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归纳讲解”模式进行,给出问题和材料,分组进行搜索资料、整理、总结,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合作交流。课堂上,提出重、难点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讲解,加深学生理解并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学术代表和地位。 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印制课前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提问:孙悟空有几个师父?孙悟空这么多的师父反映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什么局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总结:孙悟空可以说有三个师父,一是传授他七十二变的菩提老祖,属于道教仙师二是领他去西天取经的佛教高僧唐僧。另外,孙悟空在去西天的路上,表现出来的昂扬正气,视死如归的精神,很明显也受了儒家学说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孟子也属于其师父。 提示:局面:问题;三教合一,儒学独尊地位受到动摇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依据学案自主填写知识梳理 孙悟空善于观察: 自主探究一: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决定研究儒学,于是他一个筋斗云来到了隋唐时期。孙悟空发现这时,儒学会逐渐衰落,而佛、道两教会逐渐兴盛?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他又来到了宋明时期,他发现儒家学者对此有很大反映,有何反映?最终出现什么结果? 提示: 1、现实社会的政治腐败、王朝更代频繁、社会的动荡,令人对儒学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产生怀疑。 2、佛教中的“因果轮回”和道教追求的长生不老对处于乱世中的人民产生巨大影响,为求得解脱,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佛、道思想。 3、儒家学者为重振儒学,不断吸纳佛、道两教思想,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孙悟空要拜师: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9.[2019全国卷Ⅲ,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10.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1.[2015海南高考,5,2分]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12.[2017江苏高考,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13.[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14.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5.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16.[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了儒家思想束缚 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C.冲破了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17.[2018江苏高考,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