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表式教案新部编本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影响,知道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领略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国际形势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周恩来图片文字资料(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周恩来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他是谁?回顾中国近代史,与他有关的史事有哪些?教师讲述:革命时期,周恩来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长,以非凡的才能、智慧与精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外交史。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1953年,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大事记。
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根据学案填完整重点知识,并在课本上标划重点知识。
对以下知识进行记忆: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中日建交。
5.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史实。
6.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国家、地位、作用。
二、交流展示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对学案填充部分的统一认识,并对自主学习部分的重点知识进行相互检查。
选取每组 3 号进行展示。
三、精讲点拨1.“中美关系正常化”新国建立――70 年代初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 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
然而到了70 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出现转机(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观看视频“乒乓外交”(1971 年4 月)。
教师讲述,展示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1 年7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 年2 月)、《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的图片——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引导学生思考“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阻碍是什么?”得出结论,台湾问题。
1979 年,中美破戒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在70 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什么?并用大屏幕投影:尼克松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摘录)。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小结:从美国讲,(1)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出示《截止到1969 年1 月20 日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图》。
(2)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知识与能力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夏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能列举上海APEC会议的内容。
5.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土中美关系正常化。
通过多媒体演示,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补充材料,研究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b.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学生自己杏阅资料,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获取信息。
运用历史图片,体验历史的瞬间。
设计问题,讨论,加深理解。
开创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外交事业的发展2. 难点: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通过比较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外交地位的不同, 认识原因。
利用课堂小结的讨论,多方位理解原因。
课前导学1. 杏找能反映新中国外交史上重要事件的历史图片。
2. 准备APEC 会议的相关资料。
3. 复习上一课内容,准备新课的导入词。
4. 查找、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中美关系点滴。
教学渗透1. 讨论尼克松的主动握手问题,认识一个人的行为可能给自己、国家带来的影响。
2. 阅读1971年北京、华盛顿同时发表的公告,了解外交用语的准确性。
3. “唐装”独领风骚,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使用人编号 17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
展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和各国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
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通过讲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
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
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点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16 《外交事业的发展》廖金龙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情感目标:《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以后,对于新中国初期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外交形势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这些内容跟他们现在所接触的国际形势有比较大的反差,往往会产生不理解。
但是也正式这种反差能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历史的兴趣,从他们的疑问入手,结合现实,深入探讨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经过会谈,中美双方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这不但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
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重大外交成就及意义;2. 分析“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握手图”,培养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3.认识到中国外交事业成就辉煌,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话语权的增强。
【教学重点】20世纪70,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重大外交成就【教学难点】美国要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从周恩来卓越的外交才能谈起,回顾20世纪50年代重大的外交成就。
那么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板题)。
三、自主学习提示:自学教材,解决下列问题。
1.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哪三项重大突破(成就)?其中:①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向正常化的?②你认为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因素有哪些③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成就卓著。
请结合课教材和课外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几例。
3.21世纪初的重大外交成就重点关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题、成果?三.合作探究盘点一下: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四.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归纳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五、巩固归纳小组讨论制作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大事年表。
六、板书【教学反思】略。
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2.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中日关系的发展3.掌握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二、能力目标1.通过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外交由环境的恶化到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及当前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作用等史实,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外交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的出现,表明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2.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3.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教学方法1.讲解分析法。
对于每个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都需要教师作出清晰的分析,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本课内容。
2.音像辅助法。
对于离现在比较近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教具准备1.投影仪2.相关音像资料及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请看投影。
篇声明的发表,敌对了二十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坚冰逐渐被打破,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导入语示例二](教师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决现场录像,投影显示国的对外开放扩展了新的空间。
也证明了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板书]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中美关系的改善1.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并结合本课第一段的内容,了解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
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3.让学生以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以“乒乓外交”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让学生辩证地看待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2.通过前后历史的对比和新中国外交成果的归纳,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
2.通过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教学,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本课承接上课内容,讲述在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改变对中国外交政策。
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与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
日本也在尼克松访华后也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1年在第26届联大上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充分显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四.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五.教学准备:1.熟悉“乒乓外交”和握手事件的历史故事。
2.收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并制成幻灯片。
3.收集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新闻。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回答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情况如何?【学生回答】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面对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积极开展外交,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了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使中国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