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4(1)(1)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30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在上海签署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比如,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培养学生表述的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的历史史实。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讲述,通过阅读史料和观看录像等形式,初步形成表达历史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分析得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3)通过播放录像资料,自我展示等相关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分析】落实教学过程,通过观看录像这个直观的活动,使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出现的新局面;中国致力于促进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认识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为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经过努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策略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宜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时间:设计人:单位:联系方式:中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最深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80页正文第3段及小字部分,回答“中美两国是如何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学生: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教师:这就是小球带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由此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展示:教师:这张照片是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情景,这为一年之后的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基础。
教师:这是1972年的一个历史瞬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展示:尼克松访华图片教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两位伟人的手此刻紧紧握在了一起,后来尼克松总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学生:结束的是两国的敌对,开始的是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教师: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两国发表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关系最终实现了正常化。
同学们回想整个过程,思考: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为什么能够实现正常化?展示:展示:学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教师: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之外,另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们一起看一看。
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展示:播放视频《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2月25日,第 界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 胜利,有利于 的作用。
学生:时间:1971年10月25日;会议:第26届联大教师:“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学生: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
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和个性。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
通过学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各国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通过讲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中日关系的发展。
新世纪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
本课的难点:一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建议教师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主要从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分析;二是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建议教师在总结我国外交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从而突破难点。
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二、教法建议1.关于“导课”,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列举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