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定义、评估及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24.65 KB
- 文档页数:5
帕金森冻结步态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病人可能会出现“冻结现象”,即突然无法进行步行或者行走步态明显异常。
针对这种情况,帕金森冻结步态康复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步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步态训练等。
在康复治疗中,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的医生和康复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同时,病人也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才能更好地恢复步态和健康。
- 1 -。
帕金森冻结步态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其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缓慢。
在病情加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冻结步态的问题,这是指在行走过程中突然无法继续前进,表现为脚部长时间贴地或挪动,通常发生在过门槛、拐角或者遇到障碍物等情况下。
冻结步态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因此,帕金森冻结步态康复训练变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正确的步态方式,从而减少和避免冻结步态发生。
这种训练通常包括下列方面:
1. 行走训练
通过定期进行行走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提高步态协调性和稳定性。
训练应该从小步慢走开始,逐渐增加步幅和速度,直到患者能够进行快步行走。
2. 踏步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练习步伐的节奏和平衡,有助于避免冻结步态的发生。
患者可以在地面上放置一些物品,例如纸片或者硬币,然后在上面来回踩踏,逐渐加快节奏。
3. 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减少冻结步态的发生。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眼球运动和头部转动等动作。
4. 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训练
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神经传导能力,增加神经肌肉的反应速度。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音乐疗法、动作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帕金森冻结步态康复训练需要定期进行,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训练。
通过坚持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步态方式,减少冻结步态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帕金森病中晚期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中晚期表现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分为早期和中晚期。
中晚期PD症状表现可大体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出现以下症状提示进入中晚期:一是出现症状波动。
用药效果越来越差,必须加大药物剂量;或者药物反应延迟,由原来半小时起效延长到一小时甚至两小时才起效;或者患者服药后,时好时坏,起效时一切正常而没有药效时僵住,无法活动。
出现药物起效时间越来越短,无效时间越来越长。
二是出现异动症。
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自主活动,表现为类似舞蹈样动作。
三是部可发生冻结步态。
走路时脚像粘在地上一样,想迈步但脚却不动,患者极易摔倒。
四是出现非运动症状。
中晚期新出现睡眠障碍或者睡眠障碍较早期时加重;出现小便失禁、便秘等大小便变化,精神症状也属于非运动症状。
运动并发症早期识别运动并发症早期识别有助于调整治疗策略,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
剂末现象最为常见。
早期患者两次用药之间症状能得到较好控制,发生剂末现象的中晚期PD患者两次用药之间症状有效改善时间不断缩短,帕金森症状在下次服药之前就表现十分明显。
使用多巴制剂治疗两到五年之后约30%-50% 出现剂末现象;有用药五到六个月就出现剂末现象;发病十年以后剂末现象能达到 90%。
冻结步态表现为服药后,想走路时脚像粘在地上一样。
冻结步态一般发生在患者起步和转身的时候。
出现冻结步态,需提醒患者转弯、起步当动作缓慢,防止身体重心改变而摔倒。
中晚期PD运动症状治疗第一种方法是保持一天内药物总剂量不变,增加服药频次。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长效药物,可以使用左旋多巴的缓释片剂型,将短效药换成长效药或者短效长效搭配口服。
第三种方法是增加其他类型的抗帕金森药。
第四种方法是手术治疗,主要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
开-关现象治疗可以采用长效药物;还有皮下持续输注阿扑吗啡、左旋多巴凝胶等治疗方法。
在中晚期中,出现异动症仅次于剂末现象。
对于异动症,如能耐受,不影响生活的不需要积极干预。
严重的异动症消耗较大能量,容易跌倒,感到非常不适需要治疗,可根据情况把药物适当减少;可以加用金刚烷胺或氯氮平治疗异动症。
帕金森冻结步态和开关现象的区别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帕金森病里的两个有趣现象——冻结步态和开关现象。
听上去可能有点吓人,实际上这两个家伙就像是帕金森病的调皮捣蛋鬼,虽然名字听上去挺复杂,但其实它们的表现和感觉都挺直观的。
先说说冻结步态。
这玩意儿就像你在玩一个游戏,突然卡住了,哪儿也去不了。
想象一下,你在街上走,突然一走到某个地方,脚就像是被粘住了一样。
你心里想着:“我明明想走啊,怎么动不了呢?”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狭窄的空间或者是面对一些特定的刺激,比如说看到某个熟悉的环境。
这个时候,你的脑子里有时候会告诉你:“快走啊,别停!”可是,身体就像是开了个玩笑,怎么也不配合。
这就让人感觉特别无奈,就像是试图推一辆坏掉的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动弹。
然后再说说开关现象。
这个现象就更有趣了,简直就像你在玩灯的开关,有时候一按就亮,有时候却怎么也不行。
很多人会发现,在一段时间的静止之后,突然间就能走起来,像是找到了那根开关。
一开始可能是慢慢走,慢慢走,接着就像是被按了开关,突然就加速了,简直像是坐上了火箭。
这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就是“超人”,心里那个高兴啊,真是意气风发。
但是,这一瞬间的兴奋常常也会被随之而来的不稳定感打回原形,真是喜怒哀乐一瞬间交替,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你看,这两个现象虽然都和走路有关,但其实它们的感觉截然不同。
冻结步态就像是遇到了一道看不见的墙,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开关现象就像是刚买的新玩具,时而好用,时而失灵,让人又爱又恨。
很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得应对这两种感觉,就像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倒。
对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小窍门可以帮助应对这两种现象。
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在走路时默念节拍,或者用手中的拐杖找个节奏。
就像是给自己的步伐打个拍子,突然之间,心里就觉得踏实了。
也有一些特别的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这些症状,比如说,舞蹈和音乐疗法。
有时候听到熟悉的旋律,心里就会涌起一股力量,感觉整个身体都跟着律动了起来。
帕金森冻结现象解释帕金森冻结现象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被称为运动冻结。
这一现象通常以突然无法行走或无法开始行走、跨越门槛或地毯边缘等动作变得困难的情况表现出来。
帕金森冻结现象导致患者的身体在某些动作上如同被“冻结”一般,难以发动或维持。
帕金森冻结现象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些研究认为它与帕金森病中的神经变化有关。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由大脑中与运动控制有关的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引起。
这种退化导致了大脑中一些重要的神经通路的紊乱,从而干扰了运动的执行。
帕金森冻结现象的几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首先,这种现象常常在行走时出现,尤其是在启动行走和维持正常步态过程中。
患者可能会摇摇晃晃,无法迈开步子或停滞不前。
其次,因为冻结现象在运动切换时尤为突出,例如从停止到行走、改变方向或越过障碍物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瘫痪或陷入僵直状态。
第三,帕金森冻结现象通常可以通过某些触觉或视觉刺激来解除。
例如,患者可能会试图踩过地毯边缘或者踏上一个特殊质地的地板以继续行走。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帕金森冻结现象可能与下丘脑―大脑、皮质―纹状体、皮质―大脑干等多个神经通路的混乱有关。
这种混乱可能导致了行走这一复杂动作的协调困难。
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会通过控制运动的基底神经核和皮质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运动的顺利进行。
但在帕金森病中,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逐渐丧失,这些通路的功能变得紊乱,破坏了正常的运动协调。
除了神经通路的失调,其他因素如帕金森病患者的注意力、期待、情绪状态和动作规划等也可能导致帕金森冻结现象的发生。
这一理论被称为“注意资源”或“认知负载”理论。
据此理论,帕金森病患者在执行复杂动作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而这些资源又被其他任务、干扰或焦虑所耗尽,导致了冻结现象的发生。
帕金森冻结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患者可能感到自己对于行走的控制力减弱,进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更容易摔倒,甚至导致社交、情绪和认知功能的下降。
冻结步态你了解多少?一、什么是冻结步态?冻结步态是一种短暂发作性的步态受阻,常表现为患者起始犹豫,迈步不能,突然难以行走。
这样说好像有点难以理解,那到底冻结步态是怎样一种体验?患者通常描述其脚像粘在或者似被吸在地上,不能抬脚,也不能挪步,身体由于惯性向前倾继而导致摔倒。
在行走的过程中可反复发生冻结,突出的特点是再启动困难,一旦患者打破冻结,他们将会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行走。
二、冻结步态常见于什么疾病?冻结步态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常见于中晚期帕金森病,还可见于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等疾病。
三、冻结步态的危害?冻结步态具有重要致残性,大部分患者在症状出现平均五年后需要借助轮椅活动。
冻结步态也是帕金森晚期患者跌倒的重要原因,更高的跌倒风险显著妨碍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性和自主性,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冻结步态的治疗?1、药物治疗大部分的冻结步态出现在“关”期,研究表明多巴胺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改善“关”期冻结步态;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显著改善左旋多巴耐受的“关”期冻结步态,降低冻结步态的发作频率,故药物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2、深部电刺激治疗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可明显改善“关”期冻结步态,且这种效果可以维持到术后5年左右,但对多巴胺药物治疗抵抗者缓解较差。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克服冻结步态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尤其针对药物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包括步态训练、机械训练、舞蹈、视觉提示和听觉提示等。
除了坚持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由冻结步态导致的摔倒。
患者可以通过迈步前先将重心移至对侧腿上、转身时增大转弯半径、在宽敞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保持情绪稳定、行走时专注于步态等方式,预防冻结步态及摔倒的发生。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冻结步态”怎么办?康复助您科学“解冻”作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您是否经历过在行走过程中突然感觉双脚像被胶水粘在地上,难以抬脚或者迈开腿的情况呢?超过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在患病过程中会遇到这种现象,在医学上我们将它称为“冻结步态”。
由于步伐突然停滞,因为惯性作用身体仍会向前,可导致患者跌倒风险明显增加,影响患者的情绪,加重疾病负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
冻结步态的表现根据临床特点的不同,我们将冻结步态分为三型:原地震颤型、小步拖曳行进型、完全运动不能型。
它通常在起步、转身、穿过狭窄通道或接近目的地(如椅子)时触发,其中最常见的是转身。
此外,以下因素也会诱发或者加重冻结步态:比如接近门口、身处拥挤的地方、有时间紧迫感(过红绿灯、使用电梯、电话铃或者门铃响起)、走路时同时在做别的事情、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等。
积极愉悦的情绪、适当节奏的听觉提示、视觉提示或给予踏步目标则对改善冻结步态有一定帮助。
如何判断是否存在冻结步态临床上主要使用量表、调查问卷或者临床测试来评估冻结步态,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冻结步态问卷、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仪器设备(加速度计、足部压力板、下肢表面肌电图、可穿戴步态量化评估系统等)对步态参数进行量化评估,比如臻络科技的睿评系统可以采集患者在计时起立-行走任务、窄道任务和转圈任务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支持冻结步态识别,可直观显示冻结时长、冻结最长时长、冻结指数等指标。
然而,目前要对冻结步态进行准确和客观的评估仍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明显的冻结步态更常在患者家中出现,而患者在诊室中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步行上,并非像在家里一样自然,所以反而难以被观察到。
冻结步态的康复方法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明显的步态障碍之前,可以进行常规的运动训练来改善功能,比如舞蹈、瑜伽、太极、北欧式健走等。
一旦出现冻结步态,则需要选择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比如认知训练、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联合视觉或者听觉提示的跑步机训练、避障训练等。
帕金森患者,改善冻结步态有技巧作者:田春营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9年第08期冻结步态是帕金森患者中常见且会致残的步态障碍,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步态异常行为。
患者常表现为无法迈出第一步或者在行走过程中突然不能继续前进,感觉自己的双脚如同粘在地板上或者被地板吸住,抬脚迈步困难。
数秒钟甚至几分钟后,患者才可以行走,主要发生在起步和转身时。
康复训练是治疗帕金森患者冻结步态的重要辅助措施,对冻结步态有很好的疗效。
那么,患者该如何训练呢?感觉训练:运动中听节拍感强的音乐感觉提示训练是指通过外界或携带式传感器为患者提供节律性听觉、视觉、触觉或精神刺激,以弥补本体感觉缺陷。
可以在随身用的手机或音乐播放器里下载一些有助于开步的进行曲类音乐或节拍器等,以助帕金森患者调整步态变异率,减少冻结步态。
还可在地面上画条纹,横线之间的距离应为患者正常行走的步伐大小,测试者按规定的步伐大小行走。
有些患者在行走时出现冻结步态,但一旦有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响起,患者就可以随着音乐开始行走,等音乐停止后,患者行走的步伐会得到短时间的改善。
这种现象非常奇怪,神经病学家还在努力研究中其中的秘密,但在冻结步态出现时,听一些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还是有助于患者迈开步子。
多种训练为改善症状助力平板运动训练; ;最严重时,患者任何时候行走均出现冻结步态。
通过指导患者在平板上行走,如在平板上前方、后方及侧方进行行走,强化患者的起步速度、平衡功能及步态协调性。
物理训练; ;患者肢体拉伸练习,包括各种拳操、舞蹈和器械练习,比如平板踏车训练。
也可以是简单的肢体拉伸放松练习,甚至还有专门为帕金森患者设计的,需要理疗师专业辅导的训练。
患者可以向医师咨询。
步态训练; ;帕金森患者在行走时,应有意识地抬高双腿或增加步伐,行走时足跟先着地。
把注意力集中在走的路或需要踏步的台阶上,而不是在自己行走的方式上,有助于减少冻结步态的出现。
尽量避免轴线转身,可以围绕着需要转身的位置行走来改变活动方向。
帕金森走路不稳怎么办?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有起步困难的情况,医学上称之为“冻结步态”,特别是在冬季来临后就会加重,具体主要表现为行走前或行走时运动的短暂性阻滞,开始时偶尔在一侧下肢发生,后逐渐发展为双侧下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患者起步犹豫,不能行走,或行走时感觉自己的脚像“粘”在地板上,有的患者描述为“被地板吸住,抬脚、迈步困难”,一般持续数秒,偶尔时间长至到30秒。
最严重时,患者任何时候行走均出现“粘”的状态,此时患者需要他人或拐杖辅助行走,并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双腿颤抖。
(1)对于较轻的患者,建议坐位起立时,将双足摆成一足前一足后的开步姿势,这样借助起身的惯性力量容易起步。
站立过程中也摆成一足前一足后的姿势,仿佛自己已经是在步行的状态中,这样便于起步。
(2)对于较重的患者,建议起步前进行前后脚过渡的短暂练习。
具体方法是将双足一前一后放置,间距一步的距离,然后患者在原地进行重心前后转移的练习,重心向前时后足的脚后跟离地,前足和后足的前脚掌、脚尖支撑;重心后移时前足的脚尖和前脚掌翘起,用后足和前足的脚跟支撑。
用这样的姿势前后过渡2~3次,可以使患者身体松弛和足掌放松,便于起步。
以上就是帕金森患者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对于大多数的帕金森都是有效的,希望可以帮助帕金森患者尽快摆脱疾病困扰,帕金森虽然是一个慢性疾病,但是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是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的,但是一定要重视治疗。
一、概述1.介绍帕金森冻结步态的概念和特点2.说明本次访谈的目的和意义二、患者基本情况1.患者的芳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2.患者最早出现帕金森症状的时间和经过3.患者目前的病情状况和治疗情况三、冻结步态的影响1.冻结步态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2.冻结步态对患者家庭和社交生活的影响3.冻结步态对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四、治疗和康复1.患者接受过的治疗方式和效果2.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和感受3.患者对未来治疗和康复的期望和打算五、生活态度和心理调适1.患者在面对冻结步态困扰时的心态和态度2.患者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3.患者面对疾病的积极面和乐观态度六、对社会的期望和建议1.患者希望社会对帕金森冻结步态患者有什么支持和帮助2.患者认为社会应该如何改善对帕金森冻结步态患者的关爱和服务3.患者对相关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建议和期望七、结语1.总结本次访谈的收获和感受2.再次强调帕金森冻结步态患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需要关注的问题3.表达对患者的感谢和祝愿以上为本次帕金森冻结步态患者访谈的提纲,通过对患者的访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帕金森冻结步态患者的生活状态和需求,为医疗和社会服务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八、生活态度和心理调适1. 患者在面对冻结步态困扰时的心态和态度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它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面对这一困境,患者会有不同的心态和态度,有的人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落,甚至产生消极的情绪,而有的人则会更加坚定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患者在访谈中表示,他们会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以更好地适应病情的变化。
2. 患者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帕金森冻结步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患者表示他们会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比如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参与社交互动、感恩生活中的点滴,以及寻求心理交流和支持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318 doi:10.3969/j.issn.1672-7770.2014.04.027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治疗进展 李利,刘晶,章文斌,罗蔚锋 【中图分类号】 R7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770(2014)04-0318-03 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临床表现中常见且最具有致残性的病理步 态_1 J,多发生于疾病的中晚期,易导致跌倒、外伤、产生抑郁等心 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是帕金森病患者 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PD患者冻结 步态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运动学特征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 综述。 1 冻结步态的流行病学 FOG的发生与PD的病程密切相关,随着疾病进展其发 生率逐渐上升,多发生于帕金森病的晚期,病程超过十年的 帕金森病患者半数以上的人经历过冻结步态,也有7%早期 特发性PD患者经历过轻度FOG 。病程<2年的PD患耆 冻结步态的发生率<7%,病程5年和10年时发生率分别为 28%和39%,而病程>10年者则达58%,最高可至80%L 3]。 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临床报道,我们的一项研究显示帕金森 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发生率为65%(待发表)。 FOG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多见于PD、血管性帕金森综 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SP、MSA)、单纯性运动不能等, 也见于脑积水和某些微血管缺血病变中。冻结步态在非典 型性PD患者中亦为多见。冻结步态的发生率在血管性帕 金森病综合征患者中高达45%一57%,在进行性核上性麻 痹患者中达53%,在多系统萎缩和路易体痴呆患者中约 54%,在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中约25%,另外还出现在单纯 性运动不能和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 的患者中。 2冻结步态的临床表现 冻结步态又称为冻僵步态或冻僵足,被定义为“企图行走 时或前进过程中步伐短暂、突然地中止或明显减少”l1 J,这个 定义包含了2种可能事件,即患者起步困难(或起始犹豫)和 行进过程中的突然中止(转弯犹豫和终点犹豫),1879年法国 Charcot医师即报告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冻僵足现象。 冻结步态极易使患者出现运动不能导致跌倒,降低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呈非对称性,单侧下肢偶发起始, 主要表现为运动的短暂性阻滞,患者起始犹豫,不能行走或行走 时感觉自己的脚像“粘”在地板上或被地板吸住,抬脚、迈步困 难,一般持续数秒钟,偶尔也可长达30秒,最严重时,患者任何 时候行走均出现,需要他人或拐杖辅助,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双腿 颤抖。随着疴情进展,FOG越发频繁并致跌倒。 作者单位: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李利,刘 晶,罗蔚锋);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章文斌) 通讯作者:罗蔚锋 ・综述・ FOG临床特征表现为:(1)脚或趾尖不离开地面或只是 擦过地面前行;(2)双侧小腿交替颤抖,频率多于在3—8赫 兹 ;(3)FOG时步速加快,或步行节奏增加同时步长减少; (4)冻结发生时主观感觉脚被“粘”在地板上;(5)FOG常可 通过多种提示缓解;(6)FOG可以是不对称的,主要影响一 只脚,或向某一方向转弯时更容易引起FOG。这些特征可以 帮助鉴别FOG的不同类型,现在认为FOG具有三种亚型: (1)双腿震颤:克服步行阻滞而出现双侧腿部(膝关节)交替 颤抖;(2)拖步曳行;(3)完全运动不能:肢体及躯干不能移 动,此项较为少见,但最为人所知。下肢震颤型和拖步曳行 型在“开”和“关”期均常见,但运动不能型仅见于“关”期。 3冻结步态的运动学特征 通过对步态运动学检测如对动力学参数、足底压力、步 态周期参数、头一骨盆旋转角度等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发 现冻结步态的运动学特征,为阐明步态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 制提供重要线索。 3.1 动力学参数异常 冻结步态患者步态调速变异率增 加、双侧调节紊乱、步幅减小,转弯时节奏较非冻结和正常者 相比均异常升高。使用一个装有压力感受垫的动态步态分 析系统连续记录FOG患者的行走,Hausdorff等。。 发现,FOG 患者大步迈进的变异性较非FOG显著增加,双侧步态不协 调和明显不对称与FOG相关。也有人认为这些连续的步态 和转弯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对称无关,而与姿势不稳 有关。冻结步态的患者跌倒风险较高,可能不是由于FOG 本身,而是由于姿势不稳等平衡障碍。 3.2压力感受异常正常对照组前进过程中地面作用力为 两个压力峰值,相比之下,曳行步态显示为不同的模式,两个 垂直压力峰值变成一个窄的单峰值。在冻结发作中,交替步 行时脚上压力的改变都小于曳行步态,同时缺乏从一只脚到 另一只脚的压力完整的转变,这种交替的步态频率(震颤)升 至4~5 Hz。Moore等 应用便携式步态冻结监测仪进行观 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步态冻结时下肢垂直运动高频(3— 8Hz)成分增加,可能代表自身克服运动障碍的一种尝试。 3.3 步态周期紊乱冻结步态肌肉收缩和步态周期出现紊 乱,同时伴有自主运动的信息输出障碍、运动节律缺陷。早 期Ueno 利用肌电图和地面反作用力装置研究冻结步态时 发现,正常步态时大腿和小腿的伸肌和屈肌交互性收缩,而 冻结步态时这些肌群出现同时或相反收缩。当患者出现 “双腿颤抖”,其运动节律频率接近静止性震颤频率时,踝关 节屈伸肌出现相反收缩,部分也存在重叠运动,从而出现冻 !堕压地丝 壁垒查 皇墨 鲞笠 塑 结步态,提示PD患者内在节律紊乱。Nieuwboer等 研究 发现,冻结前患者胫骨前肌在旋转前期提前旋转,导致旋转 期旋转能力明显减少,踝关节也有类似提早活动现象。相应 地,冻结前步 也逐渐减少。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与内在步态 周期时间紊乱有关,而这种步态周期时问分配上的紊乱可能 与脑桥核和中脑运动区域有关。 3.4头一盆旋转角度异常急速360。转弯最易促发FOG。正 常转弯时,通常是头部先于躯干、骨盆旋转,这种次序在冻结 步态时是消失的,同时头一骨盆旋转角度变锐 J,这与颈部肌 张力增高有关。FOG多发生于转弯快完成时,那时头和骨盆 的旋转速度差异最大。这些改变可能是由于改变方向的延迟 所致_I。 ,与视觉和执行缺损有关。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在空间头部运动时扮演重要的角色,与FOG的 发生有很大的关系” 。 4冻结步态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物理康 复训练及应用辅助器械等干预措施,适当改变其行为和环境 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1 药物治疗 FOG与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关系是复杂 的,其中左旋多巴与冻结步态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其他药 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司来吉兰、金刚烷胺、A型肉毒素等 对FOG的治疗效果均有报道。 95%的患者冻结步态出现在“关”期,仅32%患者冻结步 态出现在“开”期,而且“关”期冻结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开” 期,而冻结步态亚型中慢步曳行型和下肢震颤型在“开”和 “关”期均常见,但运动不能型仅见于“关”期,这些现象均提 示左旋多巴可缓解关期FOG。故当冻结步态仅或主要出现在 “关”期时,通过调整左旋多巴剂量、改变左旋多巴剂型使患 者维持在“开”期状态是目前最常规的治疗方法。早期临床 研究 发现高剂量的左旋多巴治疗可诱导FOG的发生,而 减少左旋多巴剂量可改善FOG,这种现象可能与60年代晚期 和7O年代初期左旋多巴日剂量过大有关,近年来因低剂量左 旋多巴的使用提倡使得这种类型的FOG比较少见。FOG只 发生在“开”状态是非常罕见的,治疗较“关”期难“ ,左旋多 巴被认为对“开”期FOG无效或加重,此时减少多巴胺刺激可 能减轻症状,但同时会带来震颤等其他帕金森病症状的加重。 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增加多巴胺 受体激动剂的量可以改善“关”期冻结步态。虽然接受多巴 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FOG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和左旋 多巴组高,但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却不能很好地改善FOG 症状。Giladi等多项研究 ’ 发现司来吉兰可以降低PD患 者冻结步态的发生,PD治疗指南推荐早期应用司来吉兰可 减少冻结现象的发生率。在DATATOP临床试验 中发现, 应用司来吉兰的PD患者冻结步态发生率为16%;而安慰剂 组发生率为29%。金刚烷胺同样可以降低PD患者冻结步态 的发生风险,但对已形成的FOG无效。其他的药物例如L— threo—DOPS(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5一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坦 度螺酮、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 再摄取抑制剂哌唑甲酯 均有报道对某些FOG患者有用, 319 这些特殊的治疗方法还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或研究实践。 Giladi等” 在1997年对1例有冻结步态和足部肌肉强 直的PD患者足部注射肉毒素A后FOG症状缓解,后他们进 一・步对10例有冻结步态的PD进行肉毒素治疗,将肉毒素注 射人腓肠肌内,且与生理盐水对照,肉毒素组患者在不同的 时间内明显有效。然而,Wieler I9 J及Gurevich 等人的效仿 并未得到一致的结果。 4.2深部脑电刺激治疗立体定向脑深部电刺激(DBS)可 以缓解部分FOG,特别是关期轴性症状。DBS开启时患者可 保持规律的步态节奏,而DBS关闭时步态的规律性消失。 目前研究较多的靶区域是丘脑腹中间核(Vim)、内侧苍白球 (GPi)和丘脑底核(STN),但这三者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近两 年来PPN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Vim刺激替代了丘脑切开术,可以改善PD患者的震颤 症状,但对运动迟缓、僵直等轴性症状和FOG等步态障碍基 本无效,仅部分报道其对平衡、姿势障碍可能有效。GPi刺 激对异动症和症状波动效果较好,对左旋多巴反应性FOG 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效果不持久,而且不能改善左旋多 巴抵抗的FOG。单侧和双侧STN刺激均可以缓解FOG,双 侧更有效。STN—DBS可明显改善关期冻结,对开期则不明 显 。也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STN DBS后出现FOG,而 减少刺激的频率可以减少患者冻结步态的发生 。 与丘脑底核相距仅5 miTt的脚桥核(PPN)是目前认为可 能替代丘脑底核的靶点之一,被用来尝试治疗难治性步态障 碍,但直接刺激脚桥核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存在争议 , 初期双盲试验有效而随后的报道无效,故PPN对FOG的效果 需进一步的研究。Schrader C等对一名66岁的晚期PD患者 分别行PPN、Gpi刺激以及两者结合刺激,发现单独刺激PPN 或Gpi对患者的冻结步态有一定的效果,共同刺激明显改善 患者的步态,故临床可采用多靶区域联合刺激改善FOG。 不同部位的深部脑电刺激术多存在一共性问题,即部分 患者初期DBS效果很好,持续一段时间后出现严重的步态 和平衡障碍并对药物无效,故临床上需根据药物反应、适应 情况等慎重选择合适的患者行DBS。 4.3康复治疗近10年康复治疗在PD治疗中得到很大的 重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康复训练对冻结步态有很好的疗效, 注意力决策和提示被晗当地运用于改善患者FOG症状,患者 在家中可有效实施。其目的主要是改善步态和肢体协调,减 少姿势平衡中的限制,包括感觉提示、运动训练、器械辅助。 4.3.1感觉提示训练通过外界或携带式传感器为患者提 供节律性听觉、视觉、触觉或精神刺激,弥补本体感觉缺陷, 减少步态冻结。节律性听觉刺激如节奏感强的音乐、进行 曲、节拍器等,可以调整PD患者的步态变异率,帮助患者减 少冻结步态 ;给予比患者平时步调频率快的节律性听觉 刺激时获益更明显,如给予类似于士兵行军命令的口令。但 节律性声音刺激对“开”期冻结步态无效 j。此外,适当的 视觉、触觉提示,也可有效克服冻结步态。 4.3.2物理训练通过各种舞蹈、拳操和器械练习,或是简 单的肢体拉伸放松练习调整患者步速、步长,增强运动自动
xx冻结步态的定义、评估及治疗
xx冻结步态研究进展
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表现中常见且最具有致残性的病理步态,多发生于疾病的中晚期,易导致跌倒、外伤、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中华神经科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医脉通将其整理为资讯,以飨读者。
一、xx冻结步态
冻结步态被定义为“企图行走时或前进过程中步伐短暂、突然地中止或明显减少”,主要表现为运动的短暂性阻滞,步态常呈非对称性,单侧下肢偶发起始,患者起始犹豫,不能行走或行走时感觉自己的脚像“粘”在地板上或被地板吸住,抬脚、迈步困难,一般持续数秒钟,偶尔也可长达30 s,最严重时,患者任何时候行走均出现,需要他人或拐杖辅助,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双腿颤抖。
随着病情进展,冻结步态越发频繁并致跌倒。
冻结步态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多见于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等,也见于脑积水和某些微血管缺血病变。
研究认为xx冻结步态具有3种亚型:
(1)双腿震颤:
克服步行阻滞而出现双腿(膝关节)交替颤抖;
(2)拖步曳行;
(3)完全运动不能:
肢体到躯干不能移动,此项较为少见,但最为人所知。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半数以上的病程超过1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经历过冻结步态,随着疾病进展逐渐上升,多发生于帕金森病的晚期,也有7%早期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经历过轻度冻结步态。
二、xx冻结步态临床评估工具
冻结步态发作短暂突然、表现多样,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且受精神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其评估缺乏客观性。
对患者和陪护者病史采集及通过对修订版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中冻结步态的项目(第14项)评分可掌握患者冻结步态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但往往患者很难真正认识冻结步态,例如处于关期状态的短暂冻结步态常被患者或家属忽视或被认为是运动不能。
为了定量评估日常生活中冻结步态事件,Giladi等设计出冻结步态量表,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高,通过第3项“在行走、转弯或起步时是否觉得你的脚粘在地面上”对患者进行主观感觉的询问,被证实是冻结步态的一个可靠筛查工具。
目前人们常用冻结步态量表或新冻结步态量表并联合Berg平衡量表等共同评估患者步态、跌倒、平衡等情况。
除了专业评估量表,神经影像学、步态分析系统等多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冻结步态研究中。
神经影像学检查方面,Imamura等哺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态冻结严重程度与局部脑血流变化关系紧密,Shine等则对18例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虚拟现实步态下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测量患者与冻结相关的感觉运动区、额叶皮质等感兴趣脑区域血氧水平变化。
这些技术为研究冻结步态的病理机制了提供很好的临床模型。
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检测并记录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时间一距离参数、运动学参数、力学参数等,同时与病程、用药情况及相关运动功能评价量表相结合,能相对客观、精确地评价帕金森病患者行走能力,准确地区分“确切”冻结步态和“可能”冻结步态,其中关期迅速旋转360。
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试验。
此项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测验需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与日常生活环境差异较大。
将便携式步态冻结监测仪固定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小腿、躯干,通过测量患者6 h内每一步的长度,可以计算冻结指数,以反映患者是否出现步态冻结。
便携式步态冻结监测仪可提供帕金森病患者日常冻结步态的发生情况,对步态冻结的治疗效果及时反馈,显著提高临床控制步态冻结的能力。
三、xx冻结步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至今冻结步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现仍未完全明确,研究者认为其与额叶皮质受损、基底节-脑干环路异常、皮质基底节环路异常以及感知过程受损等因素
有关,其中额叶皮质受损、基底节-脑干环路异常对于冻结步态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额叶皮质受损: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基底节受累,导致运动的自动性减弱,大脑高级功能更多地参与到步态中以代偿基底节功能,而大脑高级功能受损可引起冻结步态的形成,其中额叶皮质(主要负责运动的设计规划、步态控制和协调随意以及自主运动)受损引起冻结步态的相关研究较多。
磁共振影像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的额叶皮质较非冻结患者明显萎缩。
Matsui等采用123I-碘代苯异丙胺标记的SPECT与三维立体定位表面投影分析(3D-SSP)技术,显示冻结步态患者双侧Brodmann 11区(眶额叶皮质)灌注较非冻结步态患者明显下降。
这一结果提示冻结步态可能与执行和认知功能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动机、决策或内部和外部线索的判断等方面。
冻结步态频繁发生于转弯、躲避障碍物等运动计划转换时,最近的证据表明冻结步态与额叶认知功能障碍(转移、注意、问题解决、反应抑制)相关。
一个2年的随访研究也发现,冻结步态与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快速进展有关。
Tessitore等利用静息状态磁共振显像研究冻结步态患者脑功能连接时发现,冻结步态患者的“执行-注意”区域(右侧额中回和角回)和视觉网络(右侧颞后回)功能连接减少,且与临床冻结步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脑区域间的功能连接减少与冻结步态的发生有关。
基底节-脑干环路异常:
因外周感觉、情绪、情感对冻结步态的影响,人们认为除基底节外的感觉、边缘系统亦参与到冻结步态的形成,也就提出了基底节-脑干(负责感觉运动整合)假说,其中脚桥核备受关注。
脚桥核是脑干运动区域(即楔形核和脚桥核中的胆碱能部分)的一部分,与基底节相互联系。
脑干运动区域控制运动和肌肉张力,并直接从脚桥核投射到脊髓(负责产生节律性的步态)。
脚桥核和基底节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胆碱能与非胆碱能联系参与启步前姿势、步伐调整等运动整合,使姿势步态一致以避免步态冻结。
脚桥核上行轴突纤维可投射至内侧苍白球、丘脑、额叶皮质,下行纤维投射至小脑、脊髓,同时也接受皮质和皮质下区域的输入。
Fling等采用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比较冻结步态患者和非冻结步态患者及
健康对照组的脚桥核的连通性,结合行为测试评估患者冻结步态严重程度,并比较三者脚桥核神经网络连接相关的执行功能,发现冻结步态患者优势侧半球脚桥核与小脑、丘脑和多个额叶皮质的区域连接减少,优势半球脑脚桥核束体积越小,执行认知任务的需要适当的引发行动和(或)抑制不适当行为的认知功能越差,在冻结患者表现尤甚。
这些研究表明,冻结步态可能由脑脚桥核、小脑、基底神经节和额/执行大脑皮质区域等脊上神经网络的改变所导致。
此外,脚桥核还参与非运动功能如控制行为觉醒、注意和提示,这可以解释外周提示可以改善冻结步态。
另外,脚桥核可以通过与伏核的连接接收边缘系统的情感信号,故脚桥核受损时患者多存在抑郁等情感障碍。
四、xx冻结步态的治疗
药物治疗:95%的患者冻结步态出现在“关”期,而且“关”期冻结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开”期,冻结步态亚型中最严重的运动不能型仅见于“关”期,这些现象均提示左旋多巴可缓解关期冻结步态。
故当冻结步态仅或主要出现在“关”期时,通过调整左旋多巴剂量、改变左旋多巴剂型使患者维持在“开”期状态是目前最常规的治疗方法。
增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量、添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金刚烷胺也可以改善“关”期冻结步态。
Giladi等多项研究认为司来吉兰、金刚烷胺可以降低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发生风险,但金刚烷胺对已形成的冻结步态无效。
冻结步态只发生在“开”状态是非常罕见的,治疗较“关”期难,左旋多巴被认为对“开”期冻结步态无效或加重冻结步态,此时减少多巴胺刺激可能减轻症状,但同时会带来震颤等其他帕金森病症状的加重。
其他的药物例如L-threo-DOPS(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坦度螺酮、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哌唑甲酯等均有报道对某些冻结步态患者有用,但这些特殊的治疗方法还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或研究实践。
深部脑电刺激治疗:
内侧苍白球刺激对异动症和症状波动效果较好,对左旋多巴反应性冻结步态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效果不持久;单侧和双侧丘脑底核刺激均可以缓解冻结步态,双侧更有效。
丘脑底核-深部脑电刺激可明显改善关期冻结,对开期则不明显。
脚桥核则是目前认为可能替代丘脑底核的靶点之一,但直接刺激脚桥
核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尚存争议,故脚桥核对冻结步态的效果需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单独刺激脚桥核或苍白球对患者的冻结步态有一定的效果,共同刺激明显改善患者的步态,故临床可采用多靶区域联合刺激改善冻结步态。
xx:
注意力决策和提示被恰当地运用于改善步态和肢体协调,减少姿势平衡中的限制,从而改善患者冻结步态症状。
感觉提示训练通过外界或携带式传感器为患者提供节律性听觉、视觉、触觉或精神刺激,弥补本体感觉缺陷,调整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变异率,减少冻结步态。
而通过各种舞蹈、拳操和器械等练习,可以帮助调整患者步速、步长,增强运动自动性、协调性和平衡感,使患者的步态也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冻结步态发作次数减少。
另外,辅助器械如拐杖、助步器和轮椅等也在冻结步态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