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鲁迅评传》的特点。

2.积累基础字词,简单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

3.梳理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

4.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点】

梳理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以前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鲁迅的作品。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看看曹聚仁先生笔下的鲁迅是怎样的。

二、作者介绍

曹聚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曾经是一位在20世纪中国文坛、报界、学术领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是他首次报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是他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是他首次向海外传递出国共可能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198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报道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

曹聚仁一生与书为伍,笔耕不辍。主要著作:《鲁迅评传》《国学概论》《书林新话》《万里行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等。

三、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曹聚仁的《鲁迅评传》,于196年由香港世界出版社印行。共分29节,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景象了中肯、独到的评述。当时正值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曹聚仁把鲁迅写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的传记观,也得到了鲁迅的首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