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8.03 KB
- 文档页数:3
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治疗肺部小结的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6-01-20T11:03:37.57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8期作者:谢溟李佼珊[导读]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对肺部小结节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进行肺段切除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对肺部小结节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与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2 组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 年10 月至2013 年6 月我院收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89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在完全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完全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手术治疗。
结果肺叶切除术63 例,肺段切除26 例。
经过手术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中出血和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术中使用钉仓数量、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肺部小结节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进行肺段切除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部小结节;肺叶切除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被诊断出孤立性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已在国内外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安全和微创等优点。
本研究对完全胸腔镜下完成的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分析探讨两者治疗的优点和缺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0 月至2013 年6 月我院收治的肺部小结患者89 例,其中,有8 例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采用了肺段切除术,分为试验组,平均年龄53 岁,8 例高血压、1 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 例结肠癌术后、1 例心脏支架置入术后、1 例脑瘤切除术后;对照组为肺叶切除组,其中有26 例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2 岁,18 例合并高血压,4 例合并糖尿病,4 例合并冠心病,1 例双侧乳癌切除术后,2 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 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1)02-0242-05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对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及引流量的影响徐士杰ꎬ㊀洪卫东ꎬ㊀江海峰ꎬ㊀卢金山ꎬ㊀陈㊀建ꎬ㊀胡㊀蔚(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心胸外科ꎬ㊀安徽㊀滁州㊀239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究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肺部小结节患者手术指标㊁肺功能及引流量的影响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84例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ꎬ其中对照组(42例)进行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ꎬ研究组(42例)进行了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ꎮ比较两组手术指标㊁肺功能指标(FEV1㊁FVC㊁FEV1/FVC)以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ꎮ结果: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ꎬ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㊁引流量㊁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ꎬ治疗前ꎬ两组FEV1%㊁FVC%㊁MMV%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ꎬ治疗3㊁6㊁12个月后ꎬ研究组FEV1%㊁FVC%㊁MM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ꎮ另并发症结果显示ꎬ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ꎬ对照组为9.52%ꎬ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8ꎬP>0.05)ꎮ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治疗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肺叶切除术ꎬ其可较大程度保留患者正常肺组织ꎬ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ꎮʌ关键词ɔ㊀肺部小结节ꎻ㊀全胸腔镜ꎻ㊀肺段切除术ꎻ㊀肺叶切除术ꎻ㊀肺功能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4EffectofTotalThoracoscopicAnatomicSegmentectomyforSmallPulmonaryNodulesonSurgicalParametersPulmonaryFunctionandDrainageVolumeXUShijieꎬHONGWeidongꎬJIANGHaifengꎬetal(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ChuzhouCityꎬAnhuiChuzhou23900ꎬ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totalthoracoscopicanatomicpulmonarysegmentecto ̄myonsurgicalparametersꎬlungfunctionanddrainagevolumeofpulmonarynodules.Methods:84patientswithsmallpulmonarynodulesin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6toApril2020wereprospectively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Amongthemꎬthecontrolgroup(42cases)underwenttotalthoracoscopiclobectomyꎬandthestudygroup(42cases)underwentthora ̄coscopicsegmentectomy.Differencesinsurgicalindicatorsꎬlungfunctionindicators(FEV1ꎬFVCꎬFEV1/FVC)an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rewasnosignifi ̄cantdifferenceinintraoperativelymphnodedissectionbetweenthetwogroups(P>0.05)ꎬbuttheintraopera ̄tivebloodlossꎬdrainagevolumeꎬdrainagetimeandhospitalstayinthestudygroupwereall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ꎬ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nalysisofvarianceofrepeatedmeasuresshowedthatbeforetreatmentꎬ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FEV1%ꎬFVC%andMMV%be ̄tweenthetwogroups(P<0.05).After3ꎬ6and12monthsoftreatmentꎬFEV1%ꎬFVC%andMMV%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Inadditionꎬthetotalincid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was4.76%inthestudygroupand9.52%inthecontrolgroupꎬwithnostatisti ̄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χ2=0.718ꎬP>0.05).Conclusion:Theoverallefficacyofto ̄talthoracoscopicanatomicpulmonarysegmentectomyinthetreatmentofpulmonarynodulesisbetterthanthatoflobectomyꎬwhichcanlargelyretainthenormallungtissueofthepatientsandhaslessimpactonthepulmo ̄naryfunctionofthepatients.ʌ基金项目ɔ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ꎬ(编号:1808063MH126)242ʌKeywordsɔ㊀Smallpulmonarynodulesꎻ㊀Completethoracoscopyꎻ㊀Segmentallungresectionꎻ㊀Lo ̄bectomyꎻ㊀Lungfunction㊀㊀肺结节多表现为小的局灶性㊁类圆性㊁密度增高影ꎬ其可为单发或多发ꎮ相关资料显示ꎬ肺部小结节多为良性疾病ꎬ其中以肺炎㊁肺结核等最为常见ꎬ但也有少部分结节可发展为恶性ꎬ直接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及健康[1]ꎮ因此对肺部小结节患者行及时㊁有效的切除治疗ꎬ对降低肺腺癌等恶性疾病的发生及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ꎮ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对肺部结节患者疗效显著ꎬ但术中仍易影响患者正常肺组织ꎮ近年来ꎬ随着临床肺部解剖技术的不断深入ꎬ有研究者发现ꎬ行肺段切除可较大程度的保留患者肺组织ꎬ但其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整体疗效是否更佳的相关研究仍较少[2]ꎮ基于此ꎬ选取于本研究治疗的84例肺部小结节患者ꎬ探究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手术指标㊁引流量及肺功能的影响ꎬ旨在为肺部小结节患者早期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价值性参考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前瞻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84例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ꎬ各42例ꎮ研究组中ꎬ男㊁女各为24㊁18例ꎻ年龄36~78岁ꎻ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ꎬBMI)20~28kg/m2ꎬ左上肺舌段㊁尖后段㊁尖前后段及后段切除各为6㊁2㊁3㊁5例ꎬ左下肺基底段㊁背段切除各6㊁4例ꎬ右上肺前㊁后㊁尖段切除各4㊁4㊁2例ꎬ右下肺基底段㊁背段切除各4㊁2例ꎮ对照组中ꎬ男㊁女各为25㊁17例ꎻ年龄39~80岁ꎻBMI19~27kg/m2ꎬ左上肺㊁左下肺㊁右上肺㊁右下肺切除各15㊁11㊁11㊁5例ꎮ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ꎮ本研究征得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ꎮ表1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n性别(男/女)年龄(岁)BMI(kg/m2)结节大小(cm)研究组4224/1854.25ʃ5.1823.30ʃ2.521.6ʃ0.3对照组4225/1753.16ʃ6.0523.26ʃ2.141.7ʃ0.2t/χ20.0490.8870.0781.797P0.8250.3780.9380.0761.2㊀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根据ACCP最新肺结节诊疗指南简介诊断标准[3]ꎬ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部小结节者ꎻ②血常规检查显示正常ꎻ③结节直径<2cm者ꎻ④临床条件与肺功能评估要求相符ꎻ⑤临床资料完整ꎬ能够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ꎻ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ꎮ排除标准:①严重心㊁肝㊁肾等功能障碍ꎻ②凝血功能障碍者ꎻ③CT扫描禁忌症者ꎻ④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ꎻ⑤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ꎻ⑥智力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本研究者ꎮ1.3㊀手术方法1.3.1㊀手术方法:术前患者均行侧卧位ꎬ行单肺通气ꎬ双腔插管全麻ꎮ分别选取腋中线7~8肋间㊁腋前线至锁骨中线3~4肋间及腋后线7肋间为切口ꎬ并置入30度胸腔镜ꎬ以此作为胸腔镜观察孔ꎮ1.3.2㊀手术方式选择原则:术前明确诊断患者病理ꎬ根据患者具体病灶及相关检验结果进行手术安排ꎮ首先ꎬ患者需符合:术前CT检查显示肿瘤最大直径<2cmꎬ且均不存在淋巴结肿大及转移发生ꎮ其次ꎬ需考虑患者病灶位置及手术可行性:①若患者术前病灶较深ꎬ肺楔形切除术则可能造成患者血管㊁细支气管损伤而使得术后患者出现咯血发生ꎮ②若患者肿瘤较深且完整切除困难时ꎬ即可考虑肺段或肺叶切除术ꎮ术中经活检后ꎬ进行肺段或肺叶切除手术安排ꎮ其中病理活检淋巴结阴性患者行肺段切除ꎬ阳性患者行肺叶切除ꎮ1.3.3㊀肺叶切除:首先将目标肺叶的动静脉㊁支气管进行适当分离ꎬ术中对肺部结节进行楔形切除ꎬ放置引流管ꎬ行切口包扎ꎮ术中及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状况ꎮ1.3.4㊀肺段切除:首先将患者肺段血管与支气管及肺之间的连接部分进行分离ꎬ同时对于细小血管分支进行结扎ꎬ而对于粗血管进行切割并止血ꎮ手术完成后ꎬ342放置引流管ꎬ行切口包扎ꎬ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状况ꎮ1.4㊀观察指标:手术指标:术中及术后分别记录患者淋巴清扫数量㊁出血量㊁引流量㊁引流时间㊁住院时间等指标ꎮ肺功能:分别于手术前1d㊁术后3㊁6㊁12个月检测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预测值(FEV1%)㊁用力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FVC%)㊁每分钟最大通气两实测值/预计值(MMV%)情况ꎮ1.5㊀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ꎮ计数资料用n(%)表示ꎬ行χ2检验ꎻ计量资料用( xʃs)表示ꎬ行t检验或重复测量分析ꎻ应用GraghpadPrism软件绘图分析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果2.1㊀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结果显示ꎬ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ꎬ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㊁引流量㊁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2ꎮ表2㊀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组别淋巴清扫数量(个)出血量(mL)引流量(mL)引流时间(d)住院时间(d)研究组11.5ʃ2.168.2ʃ13.4556.3ʃ72.63.1ʃ0.57.8ʃ1.1对照组12.1ʃ1.8136.8ʃ18.6869.4ʃ85.24.6ʃ0.69.8ʃ1.5t1.40619.39318.12712.4476.968P0.164<0.001<0.001<0.001<0.0012.2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重复测量分析显示ꎬ两组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比较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LSD-t成对比较结果显示ꎬ治疗前ꎬ两组FEV1%㊁FVC%㊁MMV%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ꎬ治疗3㊁6㊁12个月后ꎬ研究组FEV1%㊁FVC%㊁MM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ꎮ见表3ꎬ图1~3ꎮ表3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指标组别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治疗后12月F时点F交互F组间FEV1%研究组95.24ʃ7.7888.60ʃ7.0285.12ʃ6.8883.20ʃ6.12532.22029.43015.410对照组95.36ʃ7.1283.16ʃ6.6579.24ʃ6.1075.35ʃ5.96t0.0743.6464.1445.955P0.94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FVC%研究组94.26ʃ7.9590.31ʃ7.1485.26ʃ6.4582.36ʃ5.66786.62649.74414.959对照组95.36ʃ7.5484.26ʃ6.7579.58ʃ5.8274.21ʃ4.90t0.6513.9904.2377.055P0.517<0.001<0.001<0.001<0.001<0.001<0.001MMV%研究组93.45ʃ8.2088.25ʃ7.6484.26ʃ7.0680.23ʃ5.56683.55829.43611.026对照组93.16ʃ7.7984.90ʃ7.0178.12ʃ6.2573.25ʃ5.02t0.1662.0944.2206.039P0.8680.039<0.001<0.001<0.001<0.0010.0012.3㊀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ꎬ对照组为9.52%ꎬ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4ꎮ 442表4㊀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组别切口感染出血肺膨胀不齐并发症合计研究组1(2.38)0(0.00)1(2.38)2(4.76)对照组2(4.76)1(2.38)1(2.38)4(9.52)χ20.3461.0120.0000.718P0.5570.3141.0000.397图1㊀两组不同时点FEV1%比较图2㊀两组不同时点FVC%比较图3㊀两组不同时点MMV%比较3㊀讨㊀论肺部结节以肺炎㊁肺结核较为常见ꎬ经治疗后可缓解ꎬ预后较好ꎬ但少部分结节可发展为恶性ꎬ侵犯多个器官ꎬ进而引起肺功能损害ꎬ影响预后[4]ꎮ手术切除是肺部小结节的主要治疗方式ꎬ其治疗原则主要以结节的彻底切除㊁微创及肺功能组织的保留为主ꎮ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为早期临床首选治疗方案ꎬ其整体治疗疗效已得到证实ꎬ但术后部分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仍较差ꎮ为进一步提高术后患者肺功能ꎬ部分研究者对肺部切除术进行了优化ꎬ进而提出肺段切除原理ꎮ相关资料显示ꎬ人体左肺组织可分为上㊁下肺叶ꎬ右肺可分为上㊁中㊁下肺叶ꎬ而细化后左㊁右肺分别可分为八㊁十个肺段[5]ꎮ其中在行肺叶切除术时ꎬ并未将患者病灶部位与正常肺组织进行分离ꎬ因此肺功能影响较大ꎻ而肺段切除术将患者病灶部位进行细分及解剖性分离ꎬ从而将病灶部位与正常组织进行精细区分ꎬ进而较大程度的保留患者正常肺组织ꎬ提高患者肺功能[6]ꎮ虞桂平[7]等研究人员收集了64例肺部结节患者ꎬ并以胸腔镜下肺叶㊁肺段切除术进行对比ꎬ结果发现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不仅可获得与肺叶切除术相近的疗效ꎬ而且其可较大程度的保留患者正常肺部组织ꎬ降低手术对肺功能的损害ꎮ提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整体疗效优于肺叶切除术ꎮ本研究中ꎬ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差异ꎬ说明肺叶㊁肺段切除术对于肺部小结节患者具有相近的清扫效果ꎬ与上述结论相一致ꎮ但术中出血量㊁引流量㊁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肺段切除术均显著优于肺叶切除术ꎮ原因在于肺段切除术对患者正常肺组织切除更小ꎬ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及机体康复ꎮ另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低ꎬ提示胸腔镜下肺叶㊁肺段切除术微创㊁安全等优点ꎮ肺部切除术对肺部结节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大影响ꎬ而肺功能检查患者术后气道病变㊁预后及手术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ꎮFEV1%㊁FVC%㊁MMV%均为肺功能检测指标ꎮFEV1为最大呼气第1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ꎬ且临床上多使用FEV1%对慢性肺阻塞严重程度进行评估ꎮFVC用于肺活量气体最快呼出能力的测定ꎬ且FVC%>80%ꎬ多提示肺功能正常ꎬ<80%提示可能存在肺部通气障542碍[9]ꎮ另MMV%多为患者通气储备能力的评估ꎬ常用来衡量患者肺组织弹性㊁气道阻力及呼吸肌力量[10]ꎮ其中正常者>80%ꎬ<60%者即为异常ꎬ提示通气储备能力较差ꎮ本研究中ꎬ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㊁FVC%㊁MMV%值均无显著差异ꎬ术3㊁6㊁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EV1%㊁FVC%㊁MMV%均有降低ꎬ但肺段切除术组均显著高于肺叶切除术组ꎮ该结果与万仁平[11]研究结果相符ꎬ具有一致性ꎮ分析原因为:肺叶切除术后ꎬ患者肺减容效应降低ꎬ且剩余肺组织代偿性扩张及肺部通气重新分布ꎬ使得患者FEV1%㊁FVC%㊁MMV%均降低明显ꎮ综上所述ꎬ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肺叶切除术ꎬ其可较大程度保留患者正常肺组织ꎬ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ꎮ本研究不足之处为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ꎬ同时未对治疗患者远期生存情况进行随访ꎮ因此仍有待进一步行大样本进行研究ꎮʌ参考文献ɔ[1]㊀王亚洲ꎬ刘青ꎬ付茂勇ꎬ等.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疗效及安全性[J].西部医学ꎬ2018ꎬ30(12):1829~1833.[2]㊀齐海亮ꎬ李明珠ꎬ杜秀然ꎬ等.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ꎬ2018ꎬ18(9):802~805.[3]㊀张菁ꎬ马靖ꎬ王广发.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临床处理-AC ̄CP最新肺结节诊疗指南简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ꎬ2014ꎬ37(3):202~205.[4]㊀陆荣国ꎬ郑明峰.单操作孔与传统多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治疗老年孤立肺结节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ꎬ2019ꎬ25(12):1989~1993.[5]㊀纪林林ꎬ李鑫ꎬ朱建平ꎬ等.保留下肺韧带对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后持续性咳嗽的影响[J].天津医药ꎬ2018ꎬ46(12):1308~1312.[6]㊀严磊ꎬ马景华ꎬ朱冰ꎬ等.XSZ-G系列电视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在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ꎬ2018ꎬ35(4):493~496.[7]㊀虞桂平ꎬ黄斌ꎬ糜烨东ꎬ等.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ꎬ2019ꎬ40(13):1872~1875.[8]㊀李育莲ꎬ李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ꎬ2019ꎬ54(11):1746~1751[9]㊀汤海ꎬ苏杭ꎬ陈昶.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及其对肺功能影响的评价[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ꎬ2020ꎬ36(1):48~53.[10]㊀张云嵩ꎬ杨晨露ꎬ陈建ꎬ等.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小病变395例临床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ꎬ2019ꎬ40(8):827~832.[11]㊀万仁平ꎬ廖洪亮ꎬ易云峰.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ꎬ2018ꎬ40(11):1609~1612.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1)02-0246-05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裴㊀双ꎬ㊀苏建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ꎬ㊀北京㊀10005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ꎮ方法:选取252例DN患者作为研究组ꎬ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情况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ꎬn=83)㊁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ꎬn=85)和大量白蛋白尿组(LA组ꎬn=84)ꎬ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ꎬ收集24h尿行UAER检测ꎬ采集静脉血行VASH-1㊁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㊁C-反应蛋白(CRP)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沉(ESR)检测ꎬ比较各组VASH-1㊁TGF-β1㊁UAER㊁CRP㊁HbA1c和ESR水平的变化ꎬ并分析VASH-1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ꎮ结果:研究组患者VASH-1㊁TGF-β1㊁UAER㊁CRP㊁HbA1c㊁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ꎬ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NA组㊁MA组和LA组VASH-1㊁TGF-β1㊁CRP㊁HbA1c㊁ESR水平为:LA组>MA组>NA组ꎬ三组间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ꎮ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DN患者VASH-1与TGF-β1㊁UAER㊁CRP㊁HbA1c㊁ESR间呈正相关性(r=0.526㊁0.646㊁0.529㊁0.273㊁0.592ꎬP<0.01)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GF-β1㊁UAER㊁CRP㊁HbA1c㊁ESR水平变化是影响DN患者血清VASH-1水平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ꎮ结642 ʌ基金项目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种子计划人材项目ꎬ(编号:YYZZ2018B01)ʌ通讯作者ɔ苏建荣。
探讨不同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肺部小结节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2-08-01T01:01:22.71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期作者:刘珂崎[导读] 目的:对比分析对肺部小结节病症的治疗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手术所发挥的不同手术疗效与术后恢复效果。
方法:抽取患有肺部小结节疾病、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纳入组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是42例。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刘珂崎雅安市人民医院邮编:625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肺部小结节病症的治疗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手术所发挥的不同手术疗效与术后恢复效果。
方法:抽取患有肺部小结节疾病、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纳入组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是42例。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对比指标:①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②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康复时间数据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组间形成比较,P<0.05。
结论:针对肺部小结节的治疗,建议在患者有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优势明显,术后康复效果好,建议推广。
【关键词】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疗效分析肺部小结节在影像检查上可见肺部有高密度阴影,属于常见的肺部结构性改变疾病,可分为单发结节或多发结节。
诱发病症的因素较多,如真菌感染、结核感染、炎性等,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良性与恶性。
临床上肺部结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损伤患者的呼吸系统,建议早期给予干预治疗。
胸腔镜下手术一般分为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两种方式,肺叶切除术切除的组织较多,肺段切除术可以减少切除的范围。
为了对比两种手术类型的疗效,本文对选入组内的肺部小结节患者开展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护理分析开展于2020年3月-12月,所接诊的84例患者均确诊患有肺部小结节,经检查结节不超过3cm;具有胸腔镜手术指证;病变范围较深;排除以下情况:存在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精神障碍等。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摘要] 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50年里持续升高,目前已居欧美国家和我国大城市的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实验学、生理学、生物学和麻醉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肺癌外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特别是心血管外科理论和技术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以及肺叶切除加纵膈淋巴结清扫作为标准肺癌根治手术方式出现一些不足,医务人员对采用肺段切除治疗小肺癌的兴趣在不断增加,但其效果是否与标准的肺癌根治一样,本研究就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肺癌;肺段切除;胸腔镜[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3-来自于胸科医师协会一般普胸手术数据库的资料显示,肺段切除仅占肺切除的4.4%[1] ,由于新的成像方式以及ct技术的提高,以及新的肺癌分期方法出现,使人们更好地选择解剖性肺切除[2-3]。
因此,肺段切除术被审慎应用于肿瘤5 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纵隔淋巴结评估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完整的纵隔淋巴结评估与系统的淋巴结采样的优劣不确定[23],胸腔镜肺段切除已被证明能够达到足够的淋巴结清扫[12]。
6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因为采用的是回顾性研究,因此,潜在性的外科医生的偏差影响到不同手术类型患者的收集。
目前的研究没有报道患者对再发癌症手术的耐受性,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点。
胸腔镜肺段切除能够比开胸肺段切除减少创伤,能够比肺叶切除更好保护肺功能。
笔者认为,胸腔镜肺段切除的患者比肺叶切除的患者对再发癌症的手术耐受性更好。
另外,未来的研究应该增加现在所缺乏的淋巴结采用、清扫、数量等资料。
最后,已经讨论的胸腔镜肺段切除的两个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实验[24-25],这两个实验的结果以及依据国家和国际肺癌筛选实验进行的胸腔镜肺段切除实验结果将日益重要。
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临床效果评价引言一、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手术原理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胸腔镜技术在体表上切取少量小孔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过程中采取低温等离子刀或超声刀等器械切割肺组织,通过显微摄像系统实时监控手术部位,辅助医生精准切除肺部小结节所在的肺段。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备受推崇。
1. 术前评估在进行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前,需进行患者的全面评估。
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肺部小结节的性质、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其中对于小结节的CT 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CT技术可以对小结节的形态、边缘特征、密度和增强程度进行准确定性评估,对手术前的术中识别和手术辅助定位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手术操作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精准的操作和完整的解剖知识,医生需要熟悉肺部的解剖结构,特别是肺段的解剖特点。
在手术操作中需要准确判断肺部小结节所在的肺段,避免手术误切和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3. 术后恢复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的特点,术后患者疼痛轻、出院早等优点。
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期较短,一般数日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1. 创伤小2. 治疗效果确切在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医生可以通过显微摄像系统实时监控手术部位,辅助医生精准切除肺部小结节所在的肺段。
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对肺部小结节的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国内外多项研究均显示,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显示,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T1N0M0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有较好的生存率。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比较。
方法: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照组使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情况以及治疗之后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用力呼气量以及用力肺活量的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不大,P>0.05,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针对肺癌治疗都有疗效,但肺段切除术的治疗优于肺叶切除术,并可以降低手术的患者的伤害,可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癌;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CR 临床医学上,肺癌是发生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因恶性肿瘤而死亡的人数中约1/3是因肺癌,这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了严重危害。
由于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现对肺癌的提前诊断率大大提高,这对治疗肺癌提供了有效依据[1]。
现阶段,胸腔镜下做肺叶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手术能保证肺癌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2]。
但是由于微创理念的出现,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两种手术在肺癌治疗上均已广泛使用,能保证在最小的创伤小将病变组织切除,降低对患者的伤害,现针对两种手术对癌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照组使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女患者18例,男患者22例,年龄45—75岁,平均(59.6±7.1)岁,患者病理类型:16例患者为原位癌;24例患者为肺微浸润性腺癌,其中17例肺部混合性磨玻璃结节,23例为肺部纯磨玻璃结节[3];对照组:女患者21例,男患者19例,年龄44—75岁,平均(60.6±6.9)岁,患者病理类型:18例患者为原位癌;22例患者为肺微浸润性腺癌,其中16肺部混合性磨玻璃结节,24例为肺部纯磨玻璃结节;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该试验[4]。
[14]唐红元,倪建农,张灿桃.帕瑞昔布钠在胸腰椎骨折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20,21(11):26-27.[15]李卓伟.帕瑞昔布钠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6):1363-1365.[16] ZHOU J,WU Z,XU H,et al.Nano-carbon-based applicationof Parecoxib Sodium combined with Hydromorphone in preventing anesthesia hyperalgesia caused by Remifentanil after thyroidectomy[J].Cell Mol Biol (Noisy-le-grand),2022,68(3):213-220.[17]易勇,陈述梅,杨娟,等.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20,29(6):110-112.[18]鲍信艳,胡璐璐,方庆,等.帕瑞昔布钠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关节置换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1):155-158.[19] GU X,TAN X,CHEN J,et al.The clinical effect of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Parecoxib Sodium on sedation, antianxiety and prevention of intubation stres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MC Anesthesiol,2020,20(1):166.[20]韩庆波,李永敏,刘洋,等.基于术后疼痛及应激介质分泌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8):598-601.(收稿日期:2023-07-14) (本文编辑:郝天煜)①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院赣州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②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通信作者:许辰阳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对早期肺癌患者安全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江文发① 江美兰② 吴诗龙① 许辰阳①【摘要】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对早期肺癌患者、安全性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探讨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肺部小结节的临床疗效比较作者:黄牛留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目的:对肺部小结节治疗中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将12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根据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不同分成两组,60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表示为“肺叶组”,60例行肺段切除术治疗表示为“肺段组”。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存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进行临床疗效确定。
结果: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复发率肺段组明显低于肺叶组(P【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肺部小结节;手术切除;临床疗效【中圖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109-01肺部小结节是胸外科常见肺部结构性改变疾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存在咳嗽、胸痛、咳痰等症状[1]。
肺部小结节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患者呼吸系统影响较大。
临床上提倡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
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即通过胸腔镜手术或开胸手术进行病灶切除,提高患者生存率。
由于手术治疗方法不同所具有的临床疗效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科学评价,以增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此,我院以2016年收治的肺部小结患者为例,通过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治疗疗效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1 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医院诊断确诊为肺部小结节且结节≤3cm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病变范围较深或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特征明显患者)与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随访丢失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选取12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入组研究。
其中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54.69±10.25)岁,结节直径(1.76±0.98)cm]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入肺叶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4.70±10.33)岁,结节直径(1.76±0.75)cm]实施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入肺段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95期25投稿邮箱:zuixinyixue@·论著·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近期疗效比较玉富盛,何家贤(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心胸外科,广西 梧州 543002)0 引言早在1993年就有报道肺段切除术被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随后其被逐步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与肺叶切除术相比,肺段切除使得更多的肺组织得以保留,从而更大限度地保存了肺部功能。
对于肺部肿瘤直径在2 cm 以下的早期癌症患者,解剖性肺段切除具有远期的治疗效果。
随着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不断成熟,部分临床医师尝试进行全胸腔镜下的解剖性肺段切除[1]。
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2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有病例52例,其中男20例,女32例。
年龄42-84岁,平均64.3岁。
CT 示结节大小0.8-1.9 cm ,平均1.25 cm 。
实性结节20例,磨玻璃结节16例,混合磨玻璃结节l6例。
结节位于左上肺固有段6例,左上肺舌段11例,左下肺背段9例,左下肺基底段4例,右上肺尖段9例,右下肺背段10例,右下肺基底段3例。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全身麻醉,侧卧位,腋中线第7-8肋间,腋前线3-4肋间,腋后线7肋做手术孔。
若患者术前通过CT 发现有肺大疱、肺囊肿病变广,或病灶较深者,直接行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术前疑为恶性病变,行肺楔形切除术,快速病理示恶性结节后,行淋巴结清扫,病理示淋巴结阴性,行肺段切除术,否则改行肺叶切除术[2]。
1.3 观察指标。
包括FEV1、FVC 、CO 弥散量(DLCO )、肺泡通气量(VA )、残气量(RV )、肺总量(TLC )。
吸入400μg 沙丁胺醇15 min 后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该过程由肺功能室专业人员并使用同一台肺功能仪(MasterScreenBody ,Jaeger ,Germany )完成。
电视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疗效比较马祯凯;薛恒川;王建平;朱宗海;高杰【摘要】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肺部结节患者,根据治疗术式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肺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肺部结节,且安全性高,但肺段切除术能较好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22)019【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部结节;肺功能指标;疗效;安全性【作者】马祯凯;薛恒川;王建平;朱宗海;高杰【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肺部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风险[1]。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多排螺旋CT等影像学技术能够提高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2]。
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
的临床效果对比
王一鸣;李鹏飞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24(31)2
【摘要】目的对比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研究组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
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肺功能。
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
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FVC、FEV_(1)、 MV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与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且能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
【总页数】2页(P133-134)
【作者】王一鸣;李鹏飞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临床分析
2.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临床效果评价
3.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临床疗效
4.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
5.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近期疗效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疗,2015(7):1557-1558.[6 ]李瑾尧.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5(31):4355-4356.[7 ]胡丹丹,何丽雅,李佩青,等.P C T联合h sC R P检测存小儿支气管肺炎感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 11(2):44-47.[8]华红,郝贵亮,韩彩惠.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常规炎性标志物在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 医药指南,2017(12):139-140.[收稿日期:2019-01-24]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分析李博【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100例行手 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叶 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 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 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22.30±34.50)min、(5.64±0.19)d、(3.94±0.16)d,均短于对照组的(139.61± 36.87)min、(6.01 ±0.28)d、(4.12±0.23)d,术中出血量为(180.34±16.3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3.05 ± 23.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肺漏气,1例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 为4% ;对照组患者发生2例肺漏气,1例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1例肺不张,1例脓胸,1例支气管胸 膜瘘,2例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8%。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〇.〇5)。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价值体会发布时间:2021-07-15T14:23:36.8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作者:寿永翔周传江通讯作者马传胜段超赵威[导读]寿永翔周传江通讯作者马传胜段超赵威本溪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辽宁本溪 117000【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效果。
方法:筛选本溪市中医院心胸外科2017年0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8例(肺段切除组 38例,肺叶切除组 80例)。
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指标和肺功能指标。
结果:肺段切除组在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较肺叶切除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 P>0.05)。
术后 3 个月肺段切除组 FVC%、FEV1%、MVV%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肺段切除术可以通过减少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肺功能的损失,实现快速康复,较肺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癌;临床疗效肺癌是目前总发病数 11.6%,总死亡数 18.4%。
尽早的诊断、准确分期和适当的治疗对提高肿瘤OS关重要[1]。
早期肺癌主要采取术,以达到疾病根治,预后较好。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加速康复外科的提倡,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以创伤、胸壁肌肉损伤的特点得到临床医的认可[2]。
最近的研究显示,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确保手术效果、加速患者康复的同时对肺功能的损伤较。
因此,本研究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法1.1一般资料筛选本溪市中医院胸外科2017年0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38例)和肺叶切除组(80例)。
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研究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晓,签署《知情同意书》。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评价糜烨东发表时间:2016-05-22T09:35:33.8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作者:糜烨东[导读] 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无锡 214400)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
糜烨东(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无锡 21440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肺癌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
肺段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肺段切除组术后的FVC与FEV1,高于肺叶切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均具有安全有效性,相比之下,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能够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6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155-02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
本次研究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每组各49例。
其中,肺段切除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5~75岁;肺叶切除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7~70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均无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及肺功能等检查;②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接受增加心脏B超、血气分析;③排除远处转移等手术禁忌证。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肺功
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于全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97例肺部小
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行肺叶切除
术治疗,研究组(51例)行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术后FEV1%、FVC%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测定值较之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
结论:与胸腔
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肺段切除术具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有效改善肺部小结节患者
肺功能,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功能
随着近年来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已被胸外科广泛应用,且手术死亡率及围术期并
发症随之显著降低[1]。
对于肺部小结节手术,需严格遵循于完整切除病变基础上,尽可能将
正常的肺组织保留,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本研究就选定的于全胸腔镜下开展手术的97例
肺部小结节患者分别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予对比分析,现作下列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于全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97例肺部小结节患
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中男女比例28:18,年龄
37-78岁,平均(57.05±10.74)岁,合并疾病:10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3例慢支炎,2例
肺心病;研究组51例男女比例32:19,年龄36-77岁,平均(56.13±10.22)岁,合并疾病:11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5例慢支炎,3例肺心病;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予全麻,患者均取侧卧位,取3处作小切口,依据患者病变肺叶选取适合的操作孔及
观察孔。
对照组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前诊断确定病变位置,直接予肺叶切除与淋巴结
清扫术,术中可分离肺叶连接韧带,并对肺门组织予以解剖,待相应支气管与血管分离后,
闭合与切断;明确病变肺叶的范围,并闭合并完整切除肺叶组织,止血、置入胸腔引流管最
后依次闭合切口。
研究组行肺段切除术治疗,于观察口放置胸腔镜,且于操作孔置入胸腔镜
器械,胸腔内粘连组织或肺叶予超声刀、电凝钩分离,并将相应支气管、血管切除,患侧肺
通气,待其他肺叶复张充气确定良好后再切除支气管;张肺、止血、置入胸腔引流管,最后
依次闭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手术效果: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
手术前后肺功能:包括
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比(FVC%)、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
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
除手术时间外,研究组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详见表1。
注:组间比较,aP<0.05。
2.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
两组术后FEV1%、FVC%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测定值较之对照组显著更高(P<
0.05),详见表2。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3.讨论
随着增强CT广泛应用,愈来愈多早期肺部孤立性肺部小结节被检出,针对肺部结节,目前手术方式局限于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但手术切除范围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产生较大影响[2]。
为探讨安全有效的术式,本研究对比分析选定的于全胸腔镜下开展手术的97例患者分别行上述两种术式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除手术时间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外,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显著更低,提示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兼具肺叶切除术安全、微创及根治等优势,更具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于切除病灶同时最大程度保存正常肺组织,进而达到微创意义。
分析原因可能为:全胸腔镜手术中大量选取内镜切割缝合器与钛夹,可很大程度上缩短缝合、结扎时间,加之此技术已逐步成熟,且手术医生经验较丰富,进而显著缩短胸腔镜下解剖支气管、血管等时间[3]。
此外,全胸腔镜视野较集中,放大倍数非常高,并完全显露小血管,因此更有效的辨别与予以夹闭处理;全胸腔镜手术清扫淋巴结通常为钝性游离,同时辅以超声刀或钛夹,故术后渗出显著降低;全胸腔镜手术切口较之肺叶切除术显著更小,故术中创伤更小,进而减少渗出量[4,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FEV1%、FVC%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测定值较之对照组显著更高,这与麻成方、李绍鹏等人[6,7]文献研究结果类似,提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可更好的保留患者术后FEV1与FVC。
分析原因可能为:手术对肺组织的切除范围大小直接影响FEV1、FVC水平变化,所以与肺叶切除术相比,肺段切除术可更多保留FEV1、FVC,这是因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可保留相应段支气管及血管,故FEV1、FVC得到更多保留[8]。
本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就两组并发症情况作详尽分析,待进一步研究予补充。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不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引流时间,而且有效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海军,段小亮,李建行,等.肺功能低下患者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7):21-23.
[2]杨安瑞,彭浩,王平,等.胸腔镜与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远期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05):772-774.
[3]刘良,杨立信,徐志云.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8):2136-2139.
[4]王丹丹,陈情,毕平.肺癌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低肺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07):397-399.
[5]洪强,姚维深,莫春生,等.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比较[J].山东医药,2015,55(22):78-79.
[6]麻成方,李绍鹏,李志华,等.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GGO 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06):1088-1091.
[7]金澄宇,马金山,努尔兰,等.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11例体会[J].新疆医学,2014,44(11):54-56.
[8]赵云鹏,丛波,赵小刚,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及生存的meta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08):46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