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婴幼儿右下肺叶切除术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
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对比观察引言: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肺癌的治疗是关键,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是常用的治疗早期肺癌的两种方法。
本文对这两种方法在疗效方面进行对比观察。
全副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优点: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全腔镜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患者术后疼痛轻、出血少、康复快。
其次,由于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此外,全腔镜手术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的风险。
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优势与限制:与全腔镜术相比,开胸手术在一些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开胸手术具有更好的触觉和立体视觉,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肺叶切除的范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其次,开胸手术在处理肿瘤部分时有更大的灵活性,便于处理更复杂的情况。
然而,开胸手术存在较大的创伤,患者术后疼痛较重,需要较长的康复期。
疗效对比观察:一项研究对全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研究发现,两种手术方法在肿瘤切除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全腔镜手术相较于开胸手术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开胸手术。
此外,术后住院时间也较开胸手术明显缩短。
综合来看,全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肺癌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结论:综上所述,全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两种常用手术方法。
全腔镜手术相较于开胸手术具有诸多优势,如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虽然开胸手术在触觉和操作的灵活性方面优越,但其术后疼痛和康复期较长。
在疗效方面,全腔镜手术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全腔镜手术是一种更为适宜的治疗选择。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全腔镜手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实施该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医生。
此外,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也会影响手术的选择,包括肿瘤位置、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根据王俊标准化全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录像整理一、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包二、“王氏手法”技术特点介绍1、王氏手法。
独创的吸引器与电凝钩同时经同一切口的协调操作模式:使用特制的具有两个弯角的吸引器,利用吸引器的自然角度,使电凝钩始终位于吸引器的弯角内侧进行操作,术者左手握持吸引器,右手握持电凝钩,同时经主操作口进行操作。
2、全部血管采用鞘内分离,血管分离“骨骼化”。
全部肺动脉与肺静脉均采取血管鞘内分离的方式:吸引器与电凝钩配合操作,电凝钩打开血管鞘后暂不切开,将其钩起后用吸引器钝性向个方向最大程度推开鞘内疏松的结缔组织,再切开血管外鞘,血管游离达到骨骼化。
3、隧道式叶间裂分离技术。
从血管鞘内层次,建立沿肺动脉层面向前或向后的叶间隧道,结合内镜直线型缝合切开器,可以轻松的完成发育不全叶间裂的分离。
4、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
在全部肺叶切除操作中,游离肺下韧带后,先打开肺门后方纵膈胸膜,切断支气管上下缘的支气管动脉。
5、打开全部肺门周围胸膜协助操作。
6、肺血管与支气管处理的多方向多程序操作。
打开血管鞘清扫淋巴结,淋巴结与血管粘连多数仅与血管鞘粘连紧密,很少侵犯鞘内,因此在鞘内层次操作时,这种粘连的分离和淋巴结的清除可以迎刃而解。
7、近距离视野显露。
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适应症1、早期原发性肺癌。
虽然近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和文献报道都证实胸腔镜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是完全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因而部分周围型T2N1和T2N2的肺癌病例行胸腔镜下的根治性切除是完全可行的,但为了保证治疗效果,目前国际上仍认为IIa期以上的肺癌最好不要胸腔镜下肺叶切除。
2、需行肺叶切除的良性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症、肺动静脉瘘、肺梗死等。
3、炎症、结核等疾病导致的局限性肺叶毁损需手术切除者,但通常手术难度更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4、先天性肺叶发育不全等疾病出现症状需手术切除者。
5、需要肺部切除的肺部转移癌。
四、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手术程序(一)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左侧单肺通气。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术式,它是将胸腔镜经肋间隙插入胸腔内,通过胸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胸腔内图像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的作用下,用器械操作来治疗胸部疾病[1]。
近年来得到广泛得到应用,我院从2012年5月-2015年5月共施行肺叶切除术93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93例,男64例,女29例,年龄26-75岁,平均47.3岁,术前经CT或MRI确诊,行胸腔镜肺叶切除。
其中有41例人病人,术中冰冻切片示:肺癌。
术后同时给予胸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336±78)min,出血量(350±125)ml,胸腔引流管(6.1±3.4)d,术后住院(9.2±4.1)d,术后送入ICU,无术后并发症,治愈出院。
二、手术方法从第6肋或7肋间腋中线戳孔放入导管,用于胸腔镜镜头,在第7或第8肋间腋后线戳一操作孔。
在第4肋间作一5-7cm切口,放入适当的胸腔撑开器,作为取出标本和放入切割闭合器通道。
胸腔镜器械用于游离支气管、肺血管,闭合器钉合支气管、肺血管。
肺癌患者需清扫纵隔和肺门淋巴结[2]。
取出标本后,肿瘤病人用温灭菌用水冲洗胸腔,麻醉医生膨肺后,再次检查有无出血,漏气等,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清点手术用物,关闭切口。
三、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通常存在焦虑等负性心理,产生不良反应(高血压、行为和语言异常)[3]。
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了解病情,鼓励病人述说紧张恐惧心理,并做好疏导工作。
大致讲解手术及麻醉方法、过程及配合要点,告知病人在麻醉前,麻醉医生将为了手术需要行深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
麻醉医生在施行这项操作前,会给予适当局麻药,缓解病人对疼痛的恐惧。
鼓励同病区行了同种手术的病人交流,听取他人亲身经历,增加战胜疾病信心。
必要时与主管医生沟通,术前晚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根据王俊标准化全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录像整理一、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包二、“王氏手法”技术特点介绍1、王氏手法。
独创的吸引器与电凝钩同时经同一切口的协调操作模式:使用特制的具有两个弯角的吸引器,利用吸引器的自然角度,使电凝钩始终位于吸引器的弯角内侧进行操作,术者左手握持吸引器,右手握持电凝钩,同时经主操作口进行操作。
2、全部血管采用鞘内分离,血管分离“骨骼化”。
全部肺动脉与肺静脉均采取血管鞘内分离的方式:吸引器与电凝钩配合操作,电凝钩打开血管鞘后暂不切开,将其钩起后用吸引器钝性向个方向最大程度推开鞘内疏松的结缔组织,再切开血管外鞘,血管游离达到骨骼化。
3、隧道式叶间裂分离技术。
从血管鞘内层次,建立沿肺动脉层面向前或向后的叶间隧道,结合内镜直线型缝合切开器,可以轻松的完成发育不全叶间裂的分离。
4、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
在全部肺叶切除操作中,游离肺下韧带后,先打开肺门后方纵膈胸膜,切断支气管上下缘的支气管动脉。
5、打开全部肺门周围胸膜协助操作。
6、肺血管与支气管处理的多方向多程序操作。
打开血管鞘清扫淋巴结,淋巴结与血管粘连多数仅与血管鞘粘连紧密,很少侵犯鞘内,因此在鞘内层次操作时,这种粘连的分离和淋巴结的清除可以迎刃而解。
7、近距离视野显露。
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适应症1、早期原发性肺癌。
虽然近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和文献报道都证实胸腔镜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是完全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因而部分周围型T2N1和T2N2的肺癌病例行胸腔镜下的根治性切除是完全可行的,但为了保证治疗效果,目前国际上仍认为IIa期以上的肺癌最好不要胸腔镜下肺叶切除。
2、需行肺叶切除的良性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症、肺动静脉瘘、肺梗死等。
3、炎症、结核等疾病导致的局限性肺叶毁损需手术切除者,但通常手术难度更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4、先天性肺叶发育不全等疾病出现症状需手术切除者。
5、需要肺部切除的肺部转移癌。
四、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手术程序(一)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左侧单肺通气。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评价糜烨东发表时间:2016-05-22T09:35:33.8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作者:糜烨东[导读] 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无锡 214400)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
糜烨东(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无锡 21440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肺癌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
肺段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肺段切除组术后的FVC与FEV1,高于肺叶切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均具有安全有效性,相比之下,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能够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6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155-02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
本次研究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每组各49例。
其中,肺段切除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5~75岁;肺叶切除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7~70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均无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及肺功能等检查;②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接受增加心脏B超、血气分析;③排除远处转移等手术禁忌证。
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比较杨博;初向阳;戴为民;孙玉鹗;刘阳;王钰琦;汪涛;赵明【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3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4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行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共完成40例;B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共完成280例;C组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共完成54例.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手术时间(180.4±43.5min)长于B组和C组(分别为153.2±28.6、162.5±32.3min,P<0.05),B、C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管、出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结果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结果无明显差异.术者可根据自身的手术熟练程度及手术难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38)011【总页数】4页(P913-916)【关键词】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作者】杨博;初向阳;戴为民;孙玉鹗;刘阳;王钰琦;汪涛;赵明【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3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外科治疗,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术式,不同术者选择的手术方法各不相同。
因此,如何从开胸肺叶切除术逐步过渡到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及采用何种术式是胸外科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护理要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在胸腔镜下进行的肺部手术,常用于肺癌的治疗。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护理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以下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1. 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会感到剧痛。
在术后的最初几天,医生会通过给予镇痛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用药,定期监测疼痛程度,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疼痛情况。
2. 呼吸康复: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包括主动深呼吸和咳嗽练习。
这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并促进肺功能恢复。
3. 伤口护理:术后患者需要细心护理手术切口。
患者应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避免接触水或沐浴盐。
同时也需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伤口的渗液情况。
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增多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密切观察:患者在术后需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率和血压等。
如果发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咳嗽加重、胸痛等异常,应立即咨询医生。
5. 适当活动:术后的患者需要适当地进行活动。
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胸部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但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举重,避免对手术部位造成过大压力。
6.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饮食指导。
患者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蛋、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高盐食物,以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和烟草。
7. 心理支持: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生活事件,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计划,并寻求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
有需要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咨询心理专家以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
总而言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后镇痛、呼吸康复、伤口护理、密切观察、适当活动、饮食调理和心理支持。
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患者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并定期复诊,以确保术后恢复的顺利进行。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配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1、临床:1:1 本组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6~69岁,肺占位病变23例,支气管扩张3例,除一例因粘连较重情况特殊中转延长,其余手术时间均在90~135min内完成,术中出血260~420ml,无一例术中输血,平均住院时间9d。
1: 2 麻醉方式全组均手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健侧单肺通气。
2、护理配合2:1 患者的准备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宣教,首先自我介绍、查阅病历,向患者简单介绍麻醉方法,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病历,增强患者的安全意识,消除紧张情绪,以利于积极配合手术的信心。
2: 2 手术器械用物的准备,胸腔镜摄像监视系统一套、超声刀、30°10mm胸腔镜及光源,切割缝合器及钉仓、电凝钩、抓钳、肺钳、分离钳等,术前胸腔镜器械一套均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同时备好开胸中转器械。
2:3 体位的准备患者取健侧90°侧卧位,手臂下及腋下垫一软长垫防止臂丛神经、血管受压,髋部及肘关节上用5-10cm宽脚带固定。
2:4 巡回护士配合,术前对患者认真进行核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用药、诱导、体位固定,并调试好各项仪器设备,与台上护士连接腔镜系统、电刀、超声刀等,调节手术光度,使术者视觉清晰,密切观察手术进度情况及物品供应,以利于手术正常进行。
2:5 器械护士的配合器械护士应提前30min洗手上台,将所有常规器械与腹腔镜器械检查备好,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纱布、器械,并正确连接各种手术导线,调节好合适参数。
2:6 手术配合常规消毒皮肤,在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作长约1.5cm观察孔,置入电视胸腔镜,取腋前线第3或第4肋间作长约1.5-2.0cm操作孔,肩胛骨前第6或第7肋间作长约1.5cm操作孔,进入胸腔探查,确定病变组织,进行钳夹、超声刀分离,腔内切割缝合及处理肺叶血管、支气管,选择一个操作套管口作取标本口,长约2.0-3.0cm取出病变组织,检查术野,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条等物品数目正确,手术结束前冲洗胸腔,充分止血,放置胸腔引流管,关闭各切口用8cm×5cm敷贴覆盖3个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