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的青藏地区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5.85 MB
- 文档页数:31
高考青藏地区知识点青藏地区是指中国青海、西藏两个地区的总称,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独特,概括了高山、高原、干旱与寒冷等多种特点。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青藏地区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地理科目的学习,还能够增长相关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高考可能涉及到的青藏地区的知识点,以供考生参考。
一、地理位置和概况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部,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两个地方。
地处青藏高原之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势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东邻甘肃、四川、西北与新疆接壤,南与西藏相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东邻四川、云南,南与印度、不丹、缅甸、尼泊尔等国接壤,西与克什米尔地区相对,北与新疆接壤。
该地区气候多样,有世界“屋脊”的美誉。
二、重要地貌特征1.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内陆地势最高的地区。
其地势较为平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2. 高山雪峰:青藏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高山雪峰,如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
其中喜马拉雅山位于西藏,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也是我国境内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就位于其中。
3. 高原湖泊:青藏地区有许多著名的高原湖泊,如青海湖、纳木错、玛旁雍错等。
这些湖泊地势高,水质清澈,既是美丽的风景,也是重要的水资源。
4. 冻土区:青藏地区的冻土区广泛分布,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永久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冻土地区特有的地质条件对植被生长、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气候特点1. 高寒气候: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独特,一般表现为寒冷干燥的高寒气候。
冬季极寒,夏季短暂而凉爽,昼夜温差大。
2. 干旱气候:青海西部地区受到西风带的影响,雨水较为稀少,属于干旱气候。
尤其是西藏边缘地区,在高寒的同时还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3. 季风气候:青藏地区东南边缘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分布不均。
地理常识之青藏地区牧区
⼀、青藏地区牧区⼭西事业单位考试⽹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青藏牧区位于我国的青藏⾼原,包括青海省(西宁)和西藏⾃治区(拉萨)当地主要少数民族:藏族。
(⼆)青藏地区的⾃然环境
平均海拔4000⽶以上,⽓候⾼寒、⼲旱,适合牧草⽣长,草场⼴布。
(三)青藏牧区牧民的⽣产特点
传统⽅式:靠天养畜、⾃给⾃⾜、游牧。
现在:有了定居点,⽔利建设、围栏建设有⼤改进。
(四)青藏牧区特有的主要畜种:
牦⽜、藏绵⽺、藏⼭⽺
(五)青藏牧区牧民的⽣活特⾊
1、藏袍:⾼原昼夜温差⼤,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2、帐篷:⽤牦⽜⽑制成,能有效御风寒,还可以满⾜游牧⽣活迁徙的需要。
3、⽤⽜粪作燃料:受⾼寒环境的限制,⽤作柴薪的树⽊很少,⽜粪燃点低且容易拾捡。
第40讲青藏地区一.地理位置1.经纬位置:73°E-104°E ,28°N-38°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主要位于高寒地区。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内部,离印度洋较近。
3.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
二.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及云南北部边缘地区。
三.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世界屋脊,雪山连绵。
(1)类型: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
(2)分布: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北部为柴达木盆地,而东南部是呈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3)地势:总地势高(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其至今仍在不断升高),但青藏高原的高原面起伏和缓。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4)特殊地貌:多冰川地貌。
2.气候: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也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雅鲁藏布江拐弯处)。
(1)高寒: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①日变化大: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返回地面的热量少,地面降温快,一年中的地面热量的变化幅度大,而近地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近地面大气的一天中热量的变化也大,温差就大。
②年变化小:青藏高原地势高,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因为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气温不会很高,是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方;冬季因为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光照和东北地区相比要充足,而且因为其地势高,冬季风不会对它有太大影响,气温不会太低(比东北漠河气温要高)。
(2)日照充足: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日照强。
专题11青藏地区基础知识1.位置与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等。
2.自然环境:(1)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高原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和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柴达木盆地。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2)河流、湖泊: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高原上还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3)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4)丰富的资源:青藏高原上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5)野生动物资源: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
3、藏民生活(1)衣: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装,。
(2)食:居民的日常主食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见食物。
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常喝青稞酒。
(3)住:牧区牧民一般用厚重的羊毛毡搭成帐篷居住,在农区和城镇多建平顶的碉房。
(4)行:青藏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青藏铁路从青海的西宁到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它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
考向预测(一)河谷农业1、有利区位条件:①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清朗天气,光照充足,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制造养分;②热量欠缺,作物生长期长,积累的养分多;③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2、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比较平坦的河谷和盆地,如青藏高原南部的藏南谷地和东北部的湟水谷地。
3、主要作物:青稞、小麦、豌豆等。
(二)高寒牧业:1、发展条件:独特的高寒气候和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
2、主要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3、优良畜种:藏绵羊、藏山羊、牦牛(“高原之舟”)。
(三)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高寒区发展的限制因素和解决措施青藏高寒区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从而形成了终年低温的高山气候。
热量成为青藏高寒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种植业在这里几乎难以发展,只能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种植适应高寒环境的青稞(大麦的变种),而畜牧业也只能放牧牦牛、藏绵羊等适应高寒环境的牲畜。
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青藏高寒区的农业发展受限,导致人口容量很小,从而使得当前生活的人口不多。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
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之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青海与西藏)
1.位置和地形
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藏族的主要分布区。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湖泊众多,盐、硼、钾资源丰富。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高寒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寒夏凉、终年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3.著名的谷地和盆地
河谷低地的农业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使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但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适于喜凉的农作物生长,并且由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使得麦类作物有充分的时间积贮营养物质,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汉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
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西藏的江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的察隅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
在谷里分布着稻田、茶园、香蕉园,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这里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4.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广大地区。
羊八井地热则国目前最大的高温地热田,已建成我国著名的地热电站。
5.交通以公路为主
解放后,修筑了兰青铁路和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工业城市;拉萨是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和公路交通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