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式推导 (1)
- 格式:pdf
- 大小:70.19 KB
- 文档页数:5
浙江大学材化学院高分子化学公式推导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1)分子量的计算公式:M0:重复单元数的分子量M1:结构单元数的分子量(2)数均分子量:N1,N2…N i分别是分子量为M1,M2…M i的聚合物分子的分子数。
x i表示相应的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3)重均分子量:m1,m2…m i分别是分子量为M1,M2…M i的聚合物分子的重量W i表示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4)Z均分子量:(5)粘均分子量:α:高分子稀溶液特性粘度—分子量关系式中的指数,一般在 0.5~0.9之间(6)分布指数:分布指数第二章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1)引发剂分解动力学: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分解一般属于一级反应,因而分解速率为的一次方。
将上式积分得:进而得到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对应半衰期时:,由前面的推导有:半衰期(2)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链引发速率:链增长速率:链终止速率:式中:kd、kp、kt分别为引发、增长及终止速率常数;[M]为体系中单体总浓度;为体系中活性种(自由基)的总浓度;f为引发剂效率。
推导如下:链引发反应由以下两个基元反应组成:式中:为初级自由基;为单体自由基。
若第二步的反应速率远大于第一步反应(一般均满足此假设),有:引入引发剂效率后,得引发速率的计算式如下:一般用单体的消失速率来表示链增长速率,即:链增长反应如下式:引入自由基聚合动力学中的第一个假定:等活性理论,即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基本无关,即各步速率常数相等,kp1=kp2=kp3=…kp x=kp推得:自由基聚合一般以双基终止为主要的终止方式,在不考虑链转移反应的情况下,终止反应方程式如下:偶合终止:歧化终止:终止总速率:式中:Rtc为偶合终止速率;Rtd为歧化终止速率;Rt为总终止速率;ktc、ktd、kt为相应的速率常数。
在以上公式的基础上,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三个假设,得到以单体消耗速率表示的总聚合速率,其计算公式为:以及单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若引发剂浓度可视为常数,则上式还原为:以上公式推导如下:自由基浓度较难测定,也很难定量化,因而无实用价值,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第二个假定——稳态假定,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在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后保持一个恒定值,或者说引发速率和终止速率相等, Ri=Rt即:解出:再引入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第三个假定:大分子的聚合度很大,用于引发的单体远少于增长消耗的单体, Ri <<Rp由此,用单体消失速率来表示的聚合总速率就等于链增长速率代入引发速率的表达式得:代入引发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积分得:两边同时变号当引发剂的浓度可看作常数时即:即:此时:可略去高阶无穷小量得:(3)动力学链长及平均聚合度1)不考虑链转移反应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双基终止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双基偶合终止,另一种为双基歧化终止,二者所占的分率的不同将会引起平均聚合度的改变,但两种终止方式不会改变动力学链长的大小,二者的计算公式为:式中:Rtc为双基偶合终止的反应速率;Rtd为双基歧化终止的反应速率;Rp为链增长速率。
初中物理公式(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1、速度 公式:sv t=(:v 速度,:s 路程,:t 时间) 单位:v 的单位是m/s 或者km/h ,1m/s=3.6km/h 注意点:路程必须对应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推导公式:s vt =和s t 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2、像距、物距、焦距的代数关系(了解即可) 公式:111v u f+=(:v 像距,:u 像距,:f 焦距) 单位:长度单位 注意点:①不是物理公式,且初中并不需要掌握,但能方便解题 ②凸透镜成虚像时,v 是负数3、像距、物距、像高、物高的代数关系(了解即可) 公式:h v u h =像高物高单位:长度单位 注意点:①不是物理公式,且初中并不需要掌握,但能方便解题②凸透镜成虚像时,该公式可以用来判断凸透镜成放大、等大还是缩小像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4、密度 公式:mVρ=(:ρ密度,:m 质量,:V 体积) 单位:密度的单位是3g/cm 和3kg/m ,3331g/cm 10kg/m =推导公式:m V ρ=和mV ρ=第六章 力5、弹力(了解即可)公式:=F k x ∆弹(:k 材料的弹性系数,:x ∆发生弹性形变物体的伸长量或缩小量) 单位:F 弹的单位:N ,x ∆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注意点:①该公式了解即可,帮助理解发生弹性形变物体产生的弹力是与其形变量成正比的 ②对于同一物体k 是定值 6、重力公式:G mg =(:G 重力,:m 质量,:g 重力加速度) 单位:G 的单位是N ,m 的单位是kg 推导公式:G m g= 注意点:①g 是地理位置有关的常量,在地球表面g 通常取9.8N/kg g =或者10N/kg g =第七章 运动和力7、滑动摩擦力(了解即可)公式:f uN =(:f 摩擦力,:u 动摩擦因数,:N 压力 ) 单位:f 的单位是N 注意点:①该公式不需要掌握,辅助理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是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数②对相同的接触面,u 是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