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广俭的找矿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20
东海县水晶找矿及金红石矿开发利用中的问题纪广俭纪雪晶帅邦林纪言江前言早在几十年前,就知道东海县盛产水晶,有中国的水晶之都称号,遗憾的是未有机会来此勘查,致使详情不知,2014年5月16—20日,我们有幸应“连云港多彩矿产品有限公司”之邀并在其大力协助下,对东海县境内的水晶、金红石、云母和蛇纹石等矿进行了初步和概略的了解与考察,收获颇丰,特别对水晶、云母和金红石矿的找矿和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有些较深刻的认识,现总结于下,供有关方面参考、思考和采纳.1.关于加强水晶矿找矿工作的必要性水晶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它是由地壳中的较纯净的Sio2结晶而成的结晶体,,科学研究证明,地壳中最多的两种元素是氧(O)和硅(Si),因此组成地壳最多的化合物就是Sio2,Sio2在不同的地质环境(温度、压力)中.除组成各种硅酸盐矿物外,多余则大都形成单矿物石英,石英又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形成各种不同形式和特征的矿物,主要种属有:温度、压力范围形态α-石英 573ºC以下三方晶系β-石英 573-870ºC 六方晶系β2鳞石英 870-1470ºC 六方晶系β-方石英(β-白硅石) 1470-1728ºC 等轴晶系柯石英 20千巴斯石英 110千巴所谓水晶,一般是指在低温(573O C)低压环境下形成的比较完整的结晶体,多成一端带六方锥的六棱柱体,水晶多产于石英脉的晶洞中。
水晶有着广泛用途,除大量用于各种工艺品外,在工业上亦有广泛用途,主要有利用其压电性的而制造谐振器,滤波器等的压电水晶;用于制作石英玻璃管材,器皿,光学玻璃等的熔炼水晶和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特种水晶等。
由于水晶的用途广泛和重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青睐,东海之所以名声大振,正是它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悠久的水晶开发利用的历史。
在本次考察中我们发现,在东海境内,虽然确实存在着众多家各种水晶制品的加工厂和十分发达、繁荣的水晶制品(主要是各种工艺制品)市场,从这方面来看,东海真不愧为“水晶之都”的称号,特别是在参观了东海水晶博物馆之后,更觉得此一称号很符合实际,虽然该博物馆在内容上尚有某些不足(如对水晶工业用途介绍不够及缺乏东海水晶矿资源较详细介绍等)外,就专题性水晶博物馆来说,在全国已属独一无二,既使北京的全国地质博物馆与之相比也颇为逊色。
物探化探找矿思路与经验透析《中国矿床发现史-物探化探卷》收录了933个案例。
这些案例记载着物探化探⼯作者的⾟苦和业绩,也蕴涵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初步总结了以寻找⾦属矿为主的与⼯作部署、异常定性解释和异常查证有关的经验教训。
⼀、50年来的主要找矿成果50年来的找矿实践表明:对能源、⿊⾊⾦属、有⾊⾦属、⾮⾦属矿产和地下⽔找矿,物探为主,效果优于化探;寻找贵⾦属⽅⾯,化探为主,效果优于物探;寻找稀有、稀⼟矿⽅⾯,物探、化探平分秋⾊。
⼆、⼯作部署的思路1 区域展开,⾯中求点“区域展开,⾯中求点”是物探化探⼯作取得找矿成果的主要模式。
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通过查证磁异常、放射性异常和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查证区域化探异常找到了⼤量的铁矿、铀矿和⾦矿。
据统计,中国80%的铁矿是通过查证航磁异常发现的;已勘查的铀矿中,94.4%是由地⾯放射性⽅法、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先发现的。
⾃20世纪8O年代以来,⼏乎所有新发现的⾦矿床都是查证区域化探异常发现的。
区域重⼒调查直接找矿成果不多,只在盐类矿床和个别铁矿床上有效。
但区域重⼒调查可发现和圈定⼤量盆地、局部构造、岩体、断裂、古⽼地块,在间接找矿和矿产预测中起了重要作⽤。
寻找能源矿产,⾃50年代中期,地质部将物探⼯作部署在原来不产油也未见油的地区,像松辽盆地、华北平原等⼤型沉积区,开展了⼤⾯积的⽯油物探概查,并提出了可能的含油构造,从⽽在5O年代末及6O年代初陆续发现了⼤庆、胜利等⼤型油⽥,实现了我国找油的重⼤突破。
以后在其它地区寻找油⽓⽥⽆不是物探先⾏,进⾏⼤⾯积概查,对全区构造有整体了解后,从中圈出可能含油的局部构造,据此布孔后发现了油⽥。
据此总结出油⽓勘查的成功经验是“区域预查、选区评价”和“局部构造普、详查”⼯作模式。
2 就矿找矿,攻深找盲1949年以前到5O年代初中期,物化探⼯作毫⽆例外地布置在已知矿区及其外围。
找到了⼤量的盲矿和外围矿,为扩⼤已知矿区的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攀枝花、湖北⼤冶、内蒙古⽩云鄂博、⼭东莱芜、辽宁鞍本、河北冀东、邯邢等铁矿和湖南⽔⼝⼭铅锌矿、⽢肃⽩银⼚⼩铁⼭多⾦属矿等。
浅谈我国有色金属的找矿思路及方法【摘要】我国有色金属找矿事业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状态,结合我国有色矿产资源存储形势分析,本文着重对我国有色金属的找矿思路与找矿方法作详细论述,归纳总结出一套合乎国情,且适用于矿山深边部找矿的找矿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有色金属;找矿思路;找矿方法;探析我国有色金属的总储存量大,但人均拥有量少,并且存在贫矿多的特点。
由于有色金属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抓紧找矿,加快找矿工作进度,结合现代化理念与技术实施深边部采矿,同时加大矿山近外围的找矿力度,实现充分满足市场有色金属需求的目的。
下面,笔者就我国有色金属的找矿思路与找矿方法作详细论述。
一、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存储与开采现状如前言中所说,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总储存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对较少,甚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所有有色金属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低的金属矿产是大宗矿产铝,它的人均拥有仅仅只有世界平均值的9%。
除了铝以外,其他资源,如铜、铅、锌等矿产的人均占有量也同样低于世界平均值。
虽然锑、钨是我国储存量与开采量都比较大的矿产,一直位于我国优势矿种前言,但这两种矿产由于长期开采、无序开采,现已慢慢呈现出储量低、可利用率低的态势,因此必须在开采时对这两类矿产加以保护。
相关部门证实,我国目前所储存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可利用率已经开始逐渐减少,剩下的矿产资源大约还可持续开采几年或十几年,预算估计,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大约只剩下20%的矿山还可继续开采,其余80%都将面临关闭。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改变过去采矿方式,开展新一轮采矿、找矿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二、我国有色金属的找矿思路结合以往找矿经验,国内矿山开采人员已经在有色金属找矿工作上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找矿新方法,并融合进现代化技术手段,拓展、创新出了一套新的找矿理论。
部分找矿工作者将钻井物探、化探、铅同位素找矿以及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矿山深边部、近外围等地区进行评价,最终总结出了两套行之有效的有色金属找矿思路,如下:1、矿山深远部找矿首先,分析矿山或矿产地的地质条件;接着配合地面物探工作,实施地下物探;再次,利用多种组合手段实施化探;最后进行工程验证。
大庙式铁矿的找矿远景和方向赵桂秋;纪广俭;刘小滨【摘要】大庙式铁矿的成矿和找矿远景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大庙岩体的内部,其二是在岩体之外的尚义—平泉断裂带沿线的深部。
根据岩体的地表形态呈南宽北窄的似三角形,且南部边界平直并有平行的断层,推测岩体是由主侵体和溢流体组成的直立状勾手形综合体,南面相当直立的手掌,构成主侵体,北面相当于平放的并拢五指,组成溢流体。
由于南面的主侵体可以一直向下延深,具有很大深度,有充足成矿物质来源,因而具有很大的成矿和赋矿远景,是找矿的重点部位。
在大庙岩体的外围,沿尚义—平泉大断裂带两侧,西起崇礼,东到平泉200多千米长的地段内,有众多基性、超基性岩体发育,其内有较多的富磁铁矿岩石,构成超贫级铁矿,这些基性、超基性岩体可能属于隐伏在深部的大型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浅部标志,具有较大的成矿和找矿远景。
%There are two aspects about metallogenic and ore-searching prospects of the Temple style iron ore,first is internal in the Temple rock body,the second is outside of the rock along the deep of the Shangyi-Hiraizumi fault zone.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of the rock in shape north narrow south wide like triangle,and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straight and parallel to the fault,suggesting that the rock is composed of the main invasion body and the overflow body and an upright hook-shaped complex,the south is equivalent to the upright palm,that constitute the main invasion body;the north is equivalent to the flat close five fingers together to form the overflow body.The main invasion body of the south has been downward extension of the deep,with a great depth,and has the adequate forming material source,so the main invasion body has a lot ofmetallogenic and bearring ore prospects,that is the key part of the prospecting.In the periphery of the Temple rock,along both sides of the Shangyi-Hiraizumi large fault zone,west up Chongli,east to Hiraizumi more than 200 kilometers long in the area,there are a number of basic and ultrabasic rocks development,within which there are more rich magnetite rocks to constitute the super-poor grade iron ore,these basic and ultrabasic rocks may belong to the shallow mark of concealed in the large,deep basic and ultrabasic rocks,and has larger metallogenic and ore-searching prospects.【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5页(P53-56,130)【关键词】大庙式铁矿;大庙岩体;尚义—平泉断裂带;成矿和找矿远景【作者】赵桂秋;纪广俭;刘小滨【作者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13;河北地勘局区调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大庙式铁矿,位于承德市北20 km的大庙一带,为产于以斜长岩为主体的基性岩体(大庙岩体)中的含钒钛磁铁矿床,铁矿体多呈脉状,产状直立,以近东西走向为主,与围岩界线清楚,表明属岩浆后期贯入式矿体,已探明和控制的总储量已达大型,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铁矿类型。
简论长城式金矿的找矿方向帅邦林纪燕祥纪广俭长城金矿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北20千米的军屯村北山,因其恰位于万里长城的南侧而得名。
该金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化探和地质普查发现的,历经多年的勘查,规模达到中型,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并引起广泛注意。
为扩大其规模和价值,多年来,先后有多个单位在其外围开展找矿工作。
但除了由于打钻使矿脉在延深上有所增加,因而获得一部分储量外,在矿区、矿体的外延及新矿脉、矿体的发现上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众说纷纭。
作者经考查后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控矿因素的认识和找矿方向的部署上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地质上,长城金矿位于冷口断层的北侧,该断层成北西——南东走向,西北起于迁西县上营,已知长度大于80千米,为高角度逆断层,其北盘自北而南依次分布着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及少部分古生界和中生界,各套地层产状与冷口断层近相一致。
长城金矿即产于断层北侧的长城系和蓟县系中。
岩浆岩以矿区北侧的肖营子花岗岩体最主要。
矿区内已知金矿脉有6条,全部分布在军屯村北长城系和蓟县系白云岩层中。
各矿脉的产状也与长城系、蓟县系地层的产状相近,对该矿的成因,有层控的卡林型、煌斑岩成矿和低温热液充填型等说法,其中卡林型之说主要根据是金矿化产于长城系和蓟县系白云岩层中和金的粒度很细(几微米),认为长城系和蓟县系的白云岩层是金的矿源层;煌斑岩成矿说的依据则是在一些煌斑岩脉(并不普遍)中有着黄铁矿和金的矿化。
作者根据1。
金矿呈脉状产出,且沿近东西向裂隙充填;2。
金矿石伴生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自然银以及绿泥石、叶腊石、碳酸岩、、高岭土、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产物;3。
矿脉围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层中金的含量仅为0。
3—2。
1×10-9,比地壳丰度值(3×10-9)还低,说明不可能是金的来源。
以及矿化白云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11。
59,属深源硫的特征。
同意该矿属构造裂隙充填的低温热液型矿床,而不赞成卡林型和煌斑岩成矿的说法。
探析有色金属的地质找矿思路及方法我国地大物博,有色金属总储存量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少,同时还存在贫矿多的特点。
有色金属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要抓紧找矿,不断加强寻找有色金属的工作力度,充分结合各种先进理念或是先进技术全面有效地实施深边部采矿,有效寻找有色金属,最大化的满足市场有色金属的需求。
本文重点论述了有色金属的地址找矿思路和方法。
标签: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思路;方法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色金属储存量大,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样一来就让我国人均有色金属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研究发现,在诸多有色金属当中,铝金属的人均占有比例是最少的,较为短缺有色金属,还包括铅、铜等。
由于一些地区过渡开发,导致金属资源短缺,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钨金属,原本我国金属储量位于世界前列,由于人们过度开采当前当无处可挖的现状。
故而,相关技术人员,在采挖有色金属的时候,必须要使用先进技术进行有效保护。
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有色金属的存储量日益减少,同时也对采矿方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落后采矿方式根本无法切实满足当前采矿的需求,因此,有色金属的找矿思路及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有色金属的找矿思路現阶段,我国矿山开采人已经总结出一套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有色金属找矿方法,并在其中融合诸多先进技术手段,优化,创新出一套有色有色金属找矿理论。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找矿者有效将铅同位素、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钻井物探以及钻井化探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深人分析了矿山近周围、深边部等地区,有效地总结出以下两种有色金属找矿思路。
(一)矿山深远部找矿矿山开采人员,首先认真分析矿产地和矿山的地质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地面物探工作,之后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地下物探。
其次,矿山开采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组合手段全面实施化探、最后再对工程进行验证。
(二)矿山近外围找矿这种找矿思路同矿山深远部采矿类非常相似。
用物探方法寻找深部新矿产资源的思路当今世界对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而金属矿产资源却日益紧缺,几乎全部露天和近地表的金属矿产资源都已被查明,为获得更多矿产资源,要求勘探工作深入地下进行勘探。
本文将就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勘探实践的典型进行简要介绍,提出物探方法寻找深部新矿产资源的几个思路供探讨。
标签:金属矿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思路物探技术在深部矿产资源勘探中有重要作用,物探技术的提高能从整体上促进深部资源勘查,解决资源短缺。
所以该技术需要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创新思路与方法,将金属矿产资源的找寻不断向地层深处推进。
1物探方法的作用和发展目标1.1物探方法在寻找深部矿产资源中的作用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及短缺要求资源勘探找到更多的矿产,而随着多年的采掘,露出地表和近地表的矿产资源大都已被发现,要想找到新的矿藏就必须去寻找埋藏在地底深处的隐伏矿和盲矿。
在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探中,物探方法是运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
物探技术在探测深部矿产资源时起显著作用,如80年代初,在加拿大发现的10个距离地表超过100m的深度金属矿床中,物探技术可以说起了主导作用。
过去发现的大多数矿床都在地表或深度不到100m,其技术对于寻找几百米深的隐伏矿基本不起作用,所以要用物探来弥补常规勘探技术的不足去寻找深部新矿产资源。
1.2当今物探方法的发展目标随着矿产勘探工作往地下的深入,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探要求勘查人员掌握物探技术,进一步提高找矿能力,对于物探这项技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使探测深度得到提高,上世纪末西方国家就把地下150-1500m作为深埋矿的找寻范围。
探测目标深度的加大主要还是取决于金属矿山允许开采的深度,对于隐伏矿的找寻,需要物探方法的探查深度达到甚至超过开采深度,这就要求物探方法以高科技为技术基础和依托,与各学科方法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将深部勘探工作不断向地下深入。
2物探方法寻找深部矿产资源的途径2.1选择符合条件的探测方法深部勘探矿产资源从工作本质上就要求勘探技术拥有更深的探测深度,因此需要加大研究和改进提高物探技术。
哈图金矿带的总体构造特征新见解及找矿意义纪广俭1张永霖2纪燕祥3马国朋4帅邦林1(1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2新疆凯诚矿业公司,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3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省唐山市,063000;4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哈图金矿带是新疆最大的金矿集带,但对其总体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尚未明晰。
为查明该矿带的总体构造特征,确定今后的找矿方向,本文从区分成矿期构造和成矿后构造的思路出发,对区内各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原认为属于所谓“成矿或控矿”断裂构造的哈图、安齐和达尔布特三条大断层均应属于成矿后的断层,并截切、错移了相对早期形成的哈图金矿带,而使其复杂化。
而真正的“成矿构造“乃系一个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总体上呈上宽下窄的大楔状体。
该楔状体被哈图、安齐两条大断层截断和错移,形成了一个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的叠瓦状构造。
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找矿方向为:中部以齐1矿区为中心,处于楔状体的中心部位,厚度大品位高,找矿和采矿前景最好;南部达尔布特矿带(东部地区)处于楔状体最上部,矿脉呈分散的中小型,但数量较多,应以寻找中小型矿为主;北部哈图矿带,处于楔状体的最下部,矿脉少而薄、贫,找矿前景最差。
关键词:哈图金矿;安齐断裂;成矿构造;成矿后构造;叠瓦状构造中图分类号 P613 ,P617 文献标识码 A1 前言位于准噶尔西的哈图金矿(图1)是新疆最大的金矿床,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该矿发现始,国内众多学者进行了基础地质、矿床地质、矿床成因、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及不同类型金矿床类比等多方面勘查与研究[1]-[23]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对该矿的总体构造特征、矿床规模及找矿远景等方面的认识仍有较大争议。
2015年4-5月,应新疆凯诚矿业公司之邀,作者对哈图金矿带的总体构造特征进行了调研,取得了一些新认识,特撰此文,希望能对该矿带的找矿与开采有一定指导作用。
简论纪广俭的找矿思路及其形成的基础和原因帅邦林纪燕祥(河北省地质勘查局)1、前言纪广俭,1957年毕业在宣化地质学校矿产地质专业,毕业时,因学习成绩优秀(是该届共四名获优等毕业证书者之一),被特别选拔到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直接领导的地质力学研究室(后改所)学习深造和工作,由于他各方面优秀表现,仅仅一年后,即被李四光亲自选定为其三大地质科学成就(蜓科化石、第四纪冰川、地质力学)的全面继承人。
几年后,因在地质力学某些内容和方法上同李产生分歧,加之他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于1961年被下放到野外队,先后在河北省地质局各队从事地质技术工作。
几十年来,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矿产的寻找和勘查上,并形成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找矿特别是寻找隐伏矿的思路和思想。
尽管因多方面阻难,多年得不到重视和支持,许多思路和想法也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他仍然坚持不懈,继续求索。
在全国掀起新一轮找矿高潮的今天,我们感到他的这些思路和见解可能具有一些启发和参考价值。
现据我们所知和体会整理成此文,供有兴趣者参考。
2、总体思路:纪广俭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体会,认识到现在绝大多数地质工作者所遵循的找矿工作方法多是靠“撞大运、拼工程和跟着古今采矿者的脚印走"和遵循“挖槽子—采样—打钻"三部曲来对矿体\矿床的品位和长、深、厚进行控制,最后求出储量完事. 而大多数地质科研机构所做的工作,则是多偏向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矿床成因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很少回答到哪里找矿,如何找的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地质界存在的一大缺陷。
上述的找矿方法在以露头矿为主的找矿时代还可以获得一些成果,而现在所开展的新一轮找矿工作应当以寻找隐伏矿或深部矿为主要对象了,如继续沿袭上述的找矿法,是难以行通和不能取得成效的。
纪认为,现在应是主要用脑子、靠研究来找矿的时代了。
在这当中,每一个找矿者都应认识到找矿思路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学会开动脑筋,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思考到哪里找矿和怎么找的问题。
纪广俭认为,正确的找矿思路建立,不仅需要具备全面、深厚的基础地质知识,广泛掌握各种相关资料和信息,而且需要对所获的资料、信息运用唯物辨证的观点、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思索,方能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理性和规律性认识。
他认为,应当从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应当注意抓主要矛盾,从诸多控矿因素中查找出最主要的因素;应当把研究和探索各矿种、各类型矿产的产出和分布的规律性作为研究和作者简介:纪燕祥,男,纪广俭之子,1967年生,199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学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勘查与研究工作。
E-mail jgj 370808 @ 帅邦林,女,纪广俭之妻,1936年生,1954年入重庆大学地质系,1956年转入成都地质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后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学习深造和工作,1961下放到河北省地质局,高级工程师,1991年退休。
E-mail jgj 370808 @ 探索的重点。
他认为,由于隐伏岩体和隐伏矿在地壳中保存得完整,应当具有更大的规模和价值,所以要把隐伏矿的寻找作为当前找矿工作的重点。
他还认为,找矿要树立来龙去脉思想,寻找系列的矿产类型;要建立和研究立体成矿模式特别是成矿构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等。
他还建议,为了培养和提高地质院校学生和广大野外地质人员建立找矿思路,应当在学校开设<找矿地质学>课程,并在广大野外地质人员中宣讲。
<找矿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各种地质条件下都能形成和蕴藏哪些矿产;二是各类型、各矿种产出和分布的具体地质条件和规律为何。
他呼吁:应当立即组织着手编写和讲授这一教材和课程。
3、找矿思路分述早在1960年,在地质力学研究所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他就提出地质力学应当研究和预测矿产分布的规律,预测深部矿产的位置。
在场的专家们均对此感到为难。
1963年,他在同一位老朋友交谈时曾提出:在普查找矿应当加强成矿地质规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并根据这些规律去找矿、探矿。
在矿区勘探中,也应当加强对矿床、矿体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运用这些规律指导勘探工作,他还提出如果把这些规律研究清楚,就不一定非按照固定的勘探网度布置工程和打钻,而是应大大缩减勘探工程,实现用最少的经费找出做多的矿产的目的。
体现了他注重研究和探索矿床产出和分布规律的思想。
1966年,在金厂峪金矿区工作中,他密切结合实际学习和钻研,懂得了该矿的复脉型金矿的主要含矿岩石绿泥石和绢云母片岩是断层在地壳较深部位形成的塑性变形构造带的产物,并了解到断层构造自地壳的浅部到深部,随着围限压力的加大,岩石是由脆性逐渐变为塑性,致使断层带的产物也逐渐从角砾岩—碎裂岩—压碎岩—糜棱岩—千糜岩—片岩的变化过程。
由此想到在地壳浅表处所见到的具一定规模的脆性断层和裂隙构造的深部,将逐渐变为塑性变形的片岩型构造,也即是由浅部的石英单脉型金矿变为片岩型复脉型金矿,初步形成了在地表单脉型金矿的深部有找到复脉型金矿的可能。
1970—74年,在从事冀东地区超基性岩型铬矿普查找矿工作中,针对该区毛家厂岩体赋存有工业铬矿体,而其它众多岩体则没有或只有微弱矿化的实际情况,其原因为何以及区内还有没有找到工业铬矿这个许多人关心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经长时期的刻苦学习和冥思苦想,得出了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成矿和赋矿特征可能受着不同的岩体侵位空间类型控制,首创了主侵体、溢流体和溢离体的学说和概念。
即他认为岩浆从深部岩浆房沿构造带向上侵位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一方面可在该构造带内形成与其形态和产状相适应的岩体,另一方面,岩浆也可以沿一些裂隙向构造带旁侧的低压、低洼空间流动,并在那里形成岩体。
他将前者称为主侵体,将后者则根据与前者的关系分别称为溢流体和溢离体。
溢流体是指直接从主侵体流出且其间还保持紧密联系的部分,溢离体则指与主侵体相距较远且彼此已经中断联系的那些孤立岩体,同时将作为岩浆侵入和主侵体赋存的主体断层裂隙构造称为主侵通道构造。
并且认为只有主侵体和主侵通道构造才具有最好的成矿和赋矿条件,因而是找矿的重点和主要目标。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他根据冀东地区超基性岩体的分布情况,提出在遵化的珠岭—绿石沟、大河局—苏家洼、阎家沟以及迁西宋庄等地均可能发育有隐伏的主侵通道构造和含有铬矿的主侵体,可作为寻找工业铬矿的目标[1]。
1971,看到宽城孤山子村民在用磁铁块吸取超基性岩体残积层中的磁铁矿粉,推测在流经该岩体的各水系中会有砂铁矿的形成和赋存,有勘查和开发价值,并于2004年编写了此项目的找矿设计书。
1976—78年,通过对寿王坟铜矿及该花岗闪长岩体的有关特征的研究,并结合潘家店附近的岩体接触带只有大理岩化而无矽卡岩发育的情况,依据主侵体、溢流体的概念,认为成矿的寿王坟花岗闪长岩体的总体形态和产状很可能是一个由南向北弯曲的勾手状,南部的手掌、手腕组成主侵体,而北部的并拢的手指则属于由南向北流出的溢流体部分[2]。
由于成矿的挥发份大多易集聚在主侵体的顶部和上部,故而认为接触交代型铜矿只发育在岩体西南部,而其它部位的接触带因缺乏挥发份,其成矿、找矿的前景不大。
这也是为何潘家店一带的接触带仅有大理岩化而无矽卡岩化的原因。
1977—78年间,河北省地质局领导根据冀西涞易地区发育有若干规模很大的航磁异常,认为是大铁矿引起,调动了多个地质队成立了冀西指挥部,组织了所谓“冀西会战”。
纪广俭曾被抽调任联合研究组副组长。
但当他收集和初步研究了该区的一些资料后,当即指出“该处无大矿,所谓的磁异常系是闪长岩体引起。
如果找矿,也只能在闪长岩体与周围碳酸岩的接触带寻找接触交代型铁矿。
虽然由于他人微言轻,这些话没人当回事,但后来的实践结果却证实了他的预言。
遗憾的是,为会战所花去的大笔资金全打了水漂,至今无人过问和追究,好象什么也未发生似的。
1978年,经对石人沟铁矿构造的分析,认为其深部可能存在着向斜转折端构造,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据此纪编写了该矿深部找矿设计,设计经施工后,使该矿区的铁矿储量,翻了一翻,增加1亿多吨。
1979年,在参观、考查了峪耳崖金矿之后,一方面认为在该矿区之内仍有找到隐伏矿体的可能,另一方面则认为在其外围有找到隐伏的同类含矿岩体和矿床的可能。
前一意见当时曾向该矿技术人员提出,虽然遭到反对和拒绝,但后来的勘查结果却使纪的预测得到了证实(当然,这件事除他自己外,别人早已忘却);后一想法则通过他自己的勘查和研究,取得了重要线索。
发现了二合店一带的白色花岗岩脉,并根据该岩脉的一些特征,预测其下可能有隐伏的峪耳崖型花岗岩体和金矿的发育[3]。
1979—1981年,根据寿王坟岩体产于月明山洼陷中并受着近东西向断层和北北东向二组断层带交叉部位的控制,认为寻找这样的交叉点,很可能找到新的隐伏的寿王坟型岩体。
又考虑到由中酸性侵入岩体形成的接触交代型铜矿床多产于岩体的顶部和上部,而隐伏岩体具有更大更好的成矿和找矿远景,因而提出应当大力在月明山洼陷区开展隐伏岩体和隐伏矿的寻找工作的设想和建议,并编写了普查找矿工作设计书。
此设计于78年向八队提交审查,因队上认为没有适应这一工作的技术人员而搁置。
1979年9月6日,省地矿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申庆荣在八队听了纪关于寻找隐伏矿和上述设计的汇报,认为很好,并让将文字材料整理好后复制几十份送局,由局分发各队领导学习、参考。
他按申总要求及时整理好材料,交给队上,至于队、局是怎么处理的,便不得而知了,估计是无人当回事。
1981年春,时任省局副局长的谭英来冀东听取了纪的汇报,非常高兴,高度评价和称赞纪在找矿上的探索精神。
谭在回局后很快组织召开了全局科技工作会议,特邀纪到会做了寻找隐伏矿的专题讲演。
谭在会议开幕和闭幕的讲话中,不仅称赞了纪对找矿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号召全局地质技术人员向他学习,还一再表示将尽一切力量给纪以全力支持。
遗憾的是谭的这些表示,随着他不久后的退休成了过眼烟云。
1983年,纪承担了双山子地区1/5万区调项目,为不忘找矿,从一开始,就把查明测区内的矿产资源情况和找到多处有价值的矿产地作为区调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踏勘中就选定了三家子、苗杖子、半壁山等金矿点作为重点勘查对象。
除三家子金矿的勘查项目后来被522队占去外,苗杖子、半壁山经后来的勘查均达到中型。
与此同时,纪还调查和勘查了青龙河、星干河的砂金成矿条件和资源远景,编写了两条水系的沙金普查设计。
接着于1985—86年,他又继续收集、研究了冀东、冀北许多水系的砂金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编写了该区沙金普查找矿的总体设计书,这些设计经省局审查后实施,分别找到星干河、汤道河等多处成型的沙金矿床,开创了该区砂金找矿的新局面。
需要说明的是,纪广俭当时之所以提出和强调砂金找矿,除为了尽快找到一些金矿资源外,他的更深本意是为了赢得时间和条件来从事隐伏矿的研究和探索,以求在这方面有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