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人格特点、自尊水平及其与学业行为的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4.31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中职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教育方法摘要:本文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行为特点;教育对策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具有特殊性,自尊心强、自卑心理严重、自我意识强、容易逆反。
作为教育者,了解并利用好这些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对做好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1.自尊心强,容易冲动中职生是指初中毕业到职业院校上学的学生,年龄在15至18岁之间。
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过多的呵护,个别受到溺爱,普遍比较任性。
而且,他们自尊心极强,在人际交往中,喜欢表现自己,如果没有受到重视或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的行为会变得十分偏激。
因此,当教师、家长对其不适当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时,很多中职生易冲动,容易和老师、家长乃至同学发生摩擦和矛盾。
2.自卑心理严重,容易出现逆反行为中职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很多中职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耻笑,很多学生一直持有“低人一等”的心理。
再加上当今社会对中职生的前途不持乐观态度,导致很多中职生看轻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同时,青春期的学生比较敏感,情感相对较脆弱,在自卑心理的影响下,思考和处理问题不成熟,容易出现逆反行为。
3.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盲目讲英雄主义、哥们儿义气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接受新鲜事物快,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因此,极易受到各种思想和理念的冲击。
然而,他们大多数并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管控能力不够。
在很多场合为了表现自己,做出很多出格的行为。
还有的学生盲目讲英雄主义、哥们儿义气,比如,有一个学生上课时因为睡觉被老师罚站,他的好朋友认为自己的哥们儿受到了老师的侮辱,盲目的英雄主义和哥们义气油然而生,与老师发生肢体碰撞,造成恶劣的影响。
4.自我意识强,喜欢表现很多中职生内心依然渴望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初中生自尊心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往往成为学生们自尊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自尊心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并着重强调自尊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首先,研究表明自尊心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关性。
高自尊心的学生常常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并且会为此付出更多努力。
这样的心态使得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同时也更容易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而低自尊心的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业能力持怀疑态度,这种负面情绪会干扰他们的学习进程,并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
其次,自尊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双向的。
即学业成绩也会对初中生的自尊心产生影响。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他们通常会感到自豪和满足,从而增强自尊心。
相反,如果学生的成绩不好,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挫败,从而降低自尊心。
因此,建立一个健康的自信心态对于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此外,初中阶段的学业竞争也是自尊心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学生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
如果他们的自尊心过于依赖于学业成绩,一旦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可能会陷入自卑和消沉的情绪中。
因此,培养学生内在的自尊心,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的价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业竞争带来的压力。
在应对初中生自尊心与学业成绩相关性问题时,教育家和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仅仅关注学业成绩。
给予学生各种机会去展示他们的才能和特长,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通过鼓励学生关注进步而非仅仅关注成绩,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并提升学习动力和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生自尊心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高自尊心的学生通常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学业成绩的表现也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
然而,过于依赖学业成绩的自尊心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和焦虑。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培养着大量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在性格和心理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了解并深入分析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对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分析1. 自我认同不足中职学生通常经历了初中阶段对学业的挫折或者社会问题,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感到不自信。
他们在学业上常常表现出对自己能力的不足认知,甚至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产生怀疑。
这种自我认同不足的心理特点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2. 对未来生涯规划模糊相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生在职业规划方面往往显得比较模糊。
他们可能只是被家庭或学校的安排选择了某个专业,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他们对未来职业规划缺乏明确目标和计划,缺乏专业素养的自信。
3.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中职学校,学习方式更加聚焦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普通科目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
中职生在面对课外自主学习时,常常缺乏自我激励和自主学习能力,对自己的学业负责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拖延和懒惰的现象。
4. 对社会适应能力差相比于普通高中学生,中职生在学校期间已接触和参与实习、工作环境,对社会生活有着更强烈的适应需求。
但是由于学校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部分中职生在社会交往和沟通上存在困难和依赖,适应能力不足的现象较为明显。
1. 加强职业规划指导针对中职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模糊和不确定,学校需要加强职业规划的指导教育。
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职业测评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助力学生在学业之余更好地为未来职业做准备。
2. 增强自我认同心理教育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克服自我认同不足的心理特点,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对自己的认同。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1. 引言1.1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包括自尊心薄弱、逆反心理严重、责任感较弱以及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
这些心理特点在中职生中普遍存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尊心薄弱的中职生容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产生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性。
逆反心理严重的中职生常常表现出对学校和老师的抗拒和反抗,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责任感较弱的中职生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显得懒散和不负责任,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学习动力不足的中职生缺乏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和热情,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了解和分析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中职生的内心世界,制定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2 教育对策重要性教育对策在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职生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心理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教育对策,可以帮助中职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教育对策不仅可以帮助中职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对策在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提升中职生心理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可以更好地满足中职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
由于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多为实用技能和职业技能,与高中的文化课相比更加务实,有些中职生会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产生抗拒和反感,表现出逆反心理,不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和规范。
责任感较弱也是中职生的普遍心理特点之一。
由于中职生普遍年龄较小,对于学业规划和未来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很少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显得懒散和轻率。
探索学生自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学生的自尊和学习成绩是紧密相连的。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同、尊重和价值感,而学习成绩则是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的自尊水平会对其学习成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索学生自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首先,有足够的自尊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知和肯定。
当学生有足够的自尊时,他们会对自己有信心,并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他们会抱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和兴趣。
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努力会直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学习成绩的好坏也会对学生的自尊产生影响。
当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有成就感。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信心。
而当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沮丧,这会对他们的自尊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中,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自尊水平。
然而,自尊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线性的。
有时候,一个人的自尊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例如,个人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自尊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受到肯定和鼓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他们可能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提高自尊水平。
反之,如果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经常受到否定和批评,他们可能会低估自己的价值,降低自尊水平。
这样的心理状态会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自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和支持,相信他们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自尊和学习成绩。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职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学生具有一些独特的心理特点,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深刻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本文将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其心理特点及对应的教育对策。
一、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1. 自尊心薄弱由于中职学生一般来自城乡基层家庭,他们缺乏成功的经验,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自尊心薄弱。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容易受到挫折而产生自卑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2. 追求自由和独立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他们不愿意受到过多的束缚和控制,更加倾向于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
3. 好奇心旺盛正值成长期的中职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渴望知识,善于探索和发现。
他们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 爱好社交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他们的社交意识日益加强,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进行社交活动。
缺乏社交环境和社交对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5.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也使得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
中职学生的自尊心较为薄弱,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激励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活动,培养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中职学生适当的自由和独立空间,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成长,同时也要适度地加以引导和规范,不可放任自流。
中职学生的好奇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学校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中职学生需要通过交往,从互相学习中形成相互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
学校和教师要注重中职生的社交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青少年自尊心与学业表现的关系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价值感的主观评价,而学业表现则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成就和表现。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青少年的自尊心与其学业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自尊心与学业表现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自尊心与学业表现的关系自尊心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尊心的高低会影响青少年对学业的态度和动力。
具有较高自尊心的青少年更容易对学习充满自信和积极性,他们更愿意面对挑战并努力克服困难。
相反,自尊心低下的青少年可能因为对自我的负面评价而缺乏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其次,青少年的自尊心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自尊心高的青少年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他们更容易自觉遵守学习规则,有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计划。
相反,自尊心低的青少年可能表现出消极和抵触的态度,他们可能对学习任务缺乏兴趣,容易产生拖延和逃避行为。
最后,自尊心的高低还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
较高自尊心的青少年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成绩,因为他们对自我的价值有信心,更愿意面对挑战和困难,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
相反,自尊心低的青少年可能经常感到挫折和失望,他们的学习表现可能不尽如人意。
二、影响青少年自尊心与学业表现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学业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中的支持、鼓励和关爱会促进青少年的自尊心的发展,反之,缺乏家庭关怀和支持可能对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2.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与同龄人的交往会对自尊心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同伴支持和友谊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自尊心,而不良的同伴影响可能导致自尊心受损。
3. 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氛围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和自尊心也有重要影响。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途径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实施普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教育阶段,拥有着与高中相同的学历和教学质量。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高中生有所差异,了解并科学引导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途径。
1. 自尊心弱: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自尊心较弱的特点。
中职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评价不高,容易受到外界的质疑和压力影响,给他们自尊心带来负面影响。
2.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中职学生受到学历和就业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往往缺乏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有些学生对学校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是完成学业的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3. 竞争意识弱:中职学生在竞争意识方面相对较弱。
他们往往不具备自我突出和与他人竞争的意识,对比高中生,在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竞争力较低。
4. 就业心理压力大:中职学生在求职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往往面临就业门槛高、就业岗位少的现实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和焦虑。
1. 增强自尊心:中职学生自尊心较弱,教师和家长应通过肯定和鼓励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
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艺和特长,增强自信心。
2. 激发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培养竞争意识:中职学生竞争意识相对较弱,教师应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和竞赛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动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社团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发展就业能力:中职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
5. 加强心理疏导: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较多,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自尊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分析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它对个人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学生的学业表现中,自尊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学生自尊心水平的提升、积极影响学习动力以及促进学习成就的角度对自尊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学生自尊心水平的提升学生的自尊心水平对其学业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尊心时,他们会积极对待学习,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着正面的认同。
相比之下,自尊心较低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怀疑和消极情绪。
因此,提升学生的自尊心水平对于他们的学业表现至关重要。
二、积极影响学习动力自尊心的提升可以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自尊心较高的学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并且能够坚持面对困难。
相比之下,自尊心较低的学生可能会放弃面对挑战,缺乏坚持和积极性。
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促进学习成就自尊心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自尊心较高的学生更容易对自己有着积极的期望和自信,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并且会为此付出努力。
相比之下,自尊心较低的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并且可能对学习结果不满意。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能够促使他们更有信心并且更专注地面对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成就。
结论综上所述,自尊心对学生学业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提升学生的自尊心水平,可以积极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成就,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业表现。
教育者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通过积极的肯定、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推动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表现。
(字数:500字)。
学生自尊心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引言:学生成绩一直以来都是评估学生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指标。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
其中,自尊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学生自尊心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自尊心对学业表现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
自尊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它能够塑造个体的态度、行为和情感。
自尊心的高低可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较高的自尊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术成就的追求和对自己的自信,从而积极促进学习动力和努力。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们更有可能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并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另一方面,低自尊心的学生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不自信,感到对学术目标的努力并不值得。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律,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自尊心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项针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自尊心水平较高的学生更有可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他们的成绩普遍较好。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学生的自尊心水平可能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而发生变化。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他们的自尊心可能会提高,反之亦然。
因此,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对他们的自尊心产生反馈作用,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
自尊心对学业成绩的机制:自尊心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中介和调节因素。
一个可能的机制是自我效能感。
自尊心高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认知,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学业目标,并且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
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行为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另一个可能的机制是心理健康。
较高的自尊心水平与较好的心理健康有关,而心理健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学业发展。
结论:学生自尊心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的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中职生人格特点、自尊水平及其与学业行为的关系研究*王红瑞¹【摘要】 目的 考察中职生的人格特点、自尊水平并探讨其与学业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格五因素问卷、自尊量表和学业行为问卷对宝鸡市346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 ¹中职生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471,-3.676,-2.597;P<0.05)、情绪性和谨慎性存在显著的父母关系差异(t=3.068,3.692,P<0.05),外向性、宜人性和谨慎性存在显著的亲子关系差异(t=3.381,3.964,8.902,P<0.05),中职生的整体自尊水平较低,自尊总均分仅为2.84分;º学业行为各维度与人格五因素各维度及自尊水平均具有显著相关;»人格与自尊均能对学业行为产生直接预测作用,人格也会通过影响自尊从而间接影响中职生学业行为,在人格与自尊对学业行为的联合预测作用中,主要是人格具有显著作用。结论 人格、自尊均能对中职生学业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人格的作用更为显著。【关键词】 人格;自尊;学业行为;中职生
SurveyontheRelationshipsofPersonality,Self-esteemandLearningBehaviorsin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angHongrui.Educ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BaojiCollegeArtandScienceCollege,Baoji721016,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charactersofpersonalityofstudentsinvocationalschool,self-esteem,anditsrelationstotheirlearningbehaviors.Methods Atotalof346vocationalstudentsinBaojicitycompletedthefive-factorpersonalityinventory,self-esteemscaleandlearningbehaviorsquestionnaire.Results ¹Theextraversion,agreeablenessandneuroticismininpersonalityofvocationalstudentsshowedsignificantgenderdifference(t=-2.471,-3.676,-2.597,P<0.05),theneuroticismandconsciousnessinpersonalityshowedsignificantfather-matherrelationshipsdifference(t=3.068,3.692,P<0.05),theextraversion,agreeablenessandconsciousnessinpersonalityshowedsignificantparent-childrelationshipsdifference
(t=3.381,3.964,8.902;P<0.05),thelevelofself-esteemofvocationalstudentswaslow,totalscoreofself-esteemonlywas2.84.ºLearningbehaviorsofvocationalstudentshadsignificantrelationtopersonalityandself-esteem.»Personalityandself-esteemcoulddirectpredicatelearningbehaviors,andpersonalitycouldalsoinfluenceself-esteem,soindirectlypredicatedlearningbehaviors.Amongtheinfluenceofpersonalityandself-esteemonlearningbehaviorsinvocationalschoolstudents,personalityhadmoreimportanteffect.Conclusion Personalityandself-esteemcanpredicatelearningbehaviors,personalityhasmoreimportanteffect.【Keywords】 Personality;Self-esteem;Learningbehaviors;Vocationalstudents
学业行为作为个体在学校情境下为实现学习目标,积极主动调整其学习状态的典型行为,它必然会受到个体稳定的行为风格,即人格特征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人格与学业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人格五因素能够显著预测中学生的学业
心感染后加重病情,而过分关注、过分保护,均可使患儿产生自卑及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患儿父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敏感、恐惧等方面,一方面可能因为本病反复性、难治性等特点,导致父母恐惧本病。另外由于本病治疗时间长,家长为患儿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父母面临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大、陪同患儿诊治所花费的大量时间等因素更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因而表现出躯体不适、强迫、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此外多数家长缺乏对此病的了解,治病心切,甚至要求过高,一旦出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结果时,就会激动、冲动,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父母对患儿个性的影响除了遗传、教养方式外,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个性维度也产生极大的影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易致患儿性格孤僻的为人际敏感、焦虑,易致患儿性格内向的为强迫、焦虑、恐惧,易致患儿情绪不稳的为躯干化症状、人际敏感、强迫、恐惧,易致患儿对行为有掩饰的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因此,为了使NS患儿获得身体、心理行为的良好状态,在积极治疗疾病本身的同时,应重视对患儿与家长的心理健康的保健。4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746-749[2]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修订)[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1-45[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4(收稿时间:2011-02-20)
・973・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第19卷第8期 China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 2011,Vol19,No.8 ¹ 中国.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721016 E-mail:wanghongrui@bjwlxy.cn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SGH10117);陕西省教育厅课题(课题批准号:11JK0335);宝鸡文理学院2010年度院级重点科研项目。行为[1]。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总体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及良好个性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自尊作为一种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学生的动机、认知、情感、行为及品德的发展与教育都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已有研究表明自尊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因果决定的关系[2]。还有研究表明,自尊与人格一样,具有中等的可遗传性,自尊与人格还会直接相互影响。因此,可以推测,学业行为也应该与人格五因素、自尊水平相关。但是,目前涉及到人格与自尊2个变量对学业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少,而且,对于长期屡遭挫折和失败致使其自我评价较低,自我效能感较差的中职生们,研究人格和自尊对其学业行为的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察中职生人格特点、自尊水平并探讨其与学业行为的关系,旨在为中职生学业行为的教育干预及个体最终获得学业成功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调查于2009年10月在宝鸡市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选取一年级、二年级2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做主试在各班施测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为346份(86.5%);其中男生174人,女生172人;一年级学生175人,二年级学生171人;年龄16~19岁,平均17.1岁。1.2 测量工具1.2.1 学业行为问卷 本研究采用国外通用的学习行为评定量表(LBS)[3],原问卷为教师评定的3点量表,在预测基础上,本研究改为由学生评定,包括成就动机、学习态度、注意力与坚持性、学习策略/灵活性、学习效能感5个维度共29个项目,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各维度分数越高,表示学业适应越好。1.2.2 人格五因素问卷 由周晖等人编制[4]、邹泓修订的适于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格五因素问卷,包含5个人格维度: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谨慎性,开放性。由50个项目组成,5点计分,被试根据项目描述是否符合自身的情况,回答从1“一点也不像”到5“非常像”。将各个维度的平均分作为各维度得分。1.2.3 自尊量表 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测量整体自尊[5],由10个项目组成,4点计分,被试根据项目描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将各项目的平均分作为自尊感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自尊越高。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2 结 果2.1 中职生的整体自尊和人格特点 见表1。以自尊和人格各维度均分为因变量,性别、年级分别为自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父母关系、亲子关系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中职生的整体自尊较低,总平均分为2.84分,人格显示出比较高的宜人性和外向性以及情绪稳定性较低的特点;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自尊和人格各维度的年级差异不显著;情绪性和谨慎性的父母关系差异显著,PostHoc事后检验表明,在情绪性维度上,父母关系对立的中职生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关系和谐和一般的中职生,和谐与一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谨慎性维度上,父母关系和谐的中职生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关系一般的中职生,和谐与对立及一般与对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向性、宜人性和谨慎性的亲子关系差异显著,PostHoc事后检验表明,在宜人性维度上,亲子关系和谐的中职生得分显著高于亲子关系一般的中职生,一般与对立,和谐与对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谨慎性维度上,亲子关系和谐的中职生得分显著高于亲子关系一般和对立的中职生,一般和对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