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KANO模型的产品需求层次分析

基于KANO模型的产品需求层次分析

基于KANO模型的产品需求层次分析
基于KANO模型的产品需求层次分析

BIM 考试试题库 案例分析

BIM 应用案例分析试卷 1 一、单选题 施工图设计主要工作可按工作类型分为两个阶段为(): A.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B.模型设计+标注出图 C.模型设计+模型计算 D.建筑设计+机电设计 2.不属于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分类的招标方式有() A.建设项目前期咨询招投标 B.勘察设计招标 C.材料设备采购招标 D.专项工程承包招标 的用途决定了 BIM 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仅靠一个 BIM 工具并 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BIM 模型的方法。 A.分布式 B.统一式 C.协调式 D.时效式 4.下列措施项目中,应参阅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列项的事()。 A.施工排水降水 淘宝店铺: 1 QQ群:7

微信公众号:111考试 B.文明安全施工 C.材料二次搬运 D.环境保护 5.以下哪一项不是 BIM 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 A.施工 BIM—3D 协调 B.可视化最佳施工方案 C.工程量自动统计 D.设备监控应急与维护 6.通风与空调系统经平衡调整后,各风口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 % % % 7.结构(),是用于绘制结构梁板柱之钢筋、标注钢筋代号和布筋范围、钢筋量注释等内容。 A.布置平面 B.配筋平面 C.模板平面 D.基础平面 淘宝店铺: 2

QQ群:7 微信公众号:111考试 8.导入 CAD 图纸进入 revit 时,如何定位图纸() A.中心到中心 B.中心到圆点 C.圆点到圆点 D.圆点到中心 9.对于物业管理部门,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竣工模型的用途是:() A.发现原始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并利用模型进行管线综合排布调整。 B.导入物业运维管理系统中将模型和建筑物关联进行整体管理管控。 C.对综合管线模型直接布置支吊架模型并进行校核计算。 D.通过机电模型和建筑模型的配合,进行孔洞预留。 10.下面哪些不是特指桥梁 BIM 构件库模板构件的分类? A.桥墩 B.承台 C.基础 D.桥面 11.下面哪一项不是三维协同设计的优势? A.设计效率增加 B.多专业协同 C.便于变更设计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一、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L·Goldstein、E·P·Braverman、H·Goldstein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构建了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培训需求分析看成了一个系统,进行了层次上的分类,通过将组织、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整合,使得培训需求更加全面化,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化。该模型将培训需求分析分成了三个部分: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 1、组织分析 组织层次的分析将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同时考察那些可能对组织目标发生影响的因素。组织的需求分析由人力资源分析、效率指标分析和组织气氛分析三部分组成。 人力资源分析将组织目标表现为人力资源的需求、技术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制定的计划。培训将在实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效率指标分析针对目前组织的效率状况。常用的效率指标包括工资成本、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设备利用情况等。首先确定这些指标的标准,然后评估实际的组织效率状况,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需求。 组织气氛分析用于描述组织气氛是否适宜,员工各方面的工作感受如何。如果通过分析发现差距很大并且影响到大部分员工时,就有必要引进培训来解决。 2、工作分析 组织分析旨在从全局上把握整个组织与工作群体的培训需求,属于较为全局性的层面,而针对每项具体工作的具体培训需求,必须通过工作层次的分析才能加以识别。

进行工作分析时,首先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信息:每项工作所包含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个人特质等;衡量该工作的可接受的绩效标准。 这些信息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规范、标准中得到,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跟踪等手段从企业内部获得一手资料,从中识别和收集。 接着对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现状进行评价。评价手段包括资料调查、行为观察、表现记录分析、舆论调查、访谈、典型事件分析、技能考核等。 通过现状与标准的比较,识别差距、分析原因,就可以确认相应的培训需求。 3、人员分析 个人层次的分析针对每一位员工个体进行,最终落实到“谁需要培训”以及“需要哪些培训”上。个人分析的内容包括: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与该工作可接受绩效标准的差距及其原因(当前培训需求);员工对每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该项技术所需熟练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将来的培训需求)。 分析手段可采用观察、记录分析、资料调查、技能考核等。此外,员工的自我评价也是收集个人需求信息的重要来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运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模型虽然考虑了企业战略、组织资源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但是忽略了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2、模型对人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员工绩效现状与理想水平的差距上,关注的是员工“必须学什么”以缩小差距,而没有重视“员工想学什么”。 3、模型很难找到具体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缺乏简单有效的识别工具。 二、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将“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称为缺口,并依此确定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培训内容,这就是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有三个环节: 1、发现问题所在。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是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改善的地方。 2、进行预先分析。一般情况下,需要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初步判断。

五维模型分析整理

五维分析模型整理 确认需求:客户决定是否采购;销售人员挖掘需求,买点与卖点。 评估方案:客户确定采购标准;销售人员提供优势卖点为客户树立采购标准。采购流程解决疑虑:发生在确定供应商与签约之间;销售人员应驱除客户不安情绪。 客户如何买?实施安装:设备进场或服务方案实施阶段;销售人员应管理客户期望确保合 作成功并挖掘新需求。 采购者:参与采购的人如何决策 销售人员处理人的关系时易出现的三大误区: (1)、重产品忽略人,认为只要东西好就会有人买的误区; (2)、重“关系”忽略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规律,认为关系广深就可以成功的误区; (3)、“不可知论”认为天生好销售订单偶然性不可复制的误区。 大订单销售有法可依— 点、与我方的联系紧密度、我方的态度】 “五维模式”的亿基公司案例分析(亿基案例背景在文章最后页附简介图): 一般做法:绘制组织结构图对于大客户经理来说是家常便饭,亿基公司绘图后与最高领导外的各决策人进行拜访,销售依然陷入困境。 有效做法:带入五维模式分析采购者 维度一: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

①职位较低采购者的生理需求(项目中获取好处)—销售人员给以不违反规定的物质利益。 ②保护自身职位安全需要的安全需求—初到某地或将退休中高层;内部政治斗争的一方;采购者的谁也不得罪心里—销售人员宣传采购安全性公平性打消对方疑虑。 ③新上任或有上位机会的中层人员对供应商的态度与高层保持一致的归属需求—销售人员帮其分析高层态度展示与高层的良好关系以及合作带来的利益。 ④初到未稳的高层人员借此项目证明权威的尊重需求—销售人员分清阵营不可搭错线挑战权威。 ⑤高层人员的实现目标及个人成就的自我实现需求—销售人员站在对方立场观察企业描绘蓝图。 维度二:对待变革的态度: ①革新主义者—销售人员要强调技术领先性 ②高瞻远瞩者—销售人员方案与企业发展战略吻合并在未来时间可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③实用主义者—销售人员强调对企业处境的理解并表示能够提供解决困境的方案 ④保守主义者—销售人员强调方案成熟度以及成功案例 ⑤落后主义者—销售人员可选择放弃,不作为主攻线 维度三:决策的关注点: ①关注业务(目标、营运效率、成本等)—销售人员强调采购对业务的促进作用 ②关注技术(性能、行业成功案例、技术验证、技术人员专业程度)—销售人员应突出产品和方案的技术优势 ③关注财务(预算、折扣、成本、性价比、付款条件)—销售人员应强调采购成本低收入高 ④关注关系(上级领导下属意见、合作关系、销售人员亲密度)—销售人员应与本人或所在圈子打好关系维度四:与我方的联系紧密度 由于很多销售人员会根据采购者对自己的态度来决定于他们交往的频率,有意减少对不太好打交道的人的额拜访,所以通过这一维度,我们可以看到销售人员是否在重要任务身上花了足够多的时间,是否去得了理想的效果。 维度五:对我方的态度 ①中立者—我方找准需求安全保障触动其支持自己

案例分析报告常见框架与工具详细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工具 1.Strategy 1.1市场进入类 ?公司宏观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公司微观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市场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壁垒等 ?利益相关方分析: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大众 ?3C战略三角 ?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Niche Market) - 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 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 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 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行业分析类 ?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BCG Matrix ?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中度 ?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进入/离开的障碍: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研究政府调控 ?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成本变化趋势 1.3新产品引入类 ?营销调研数据分析 ?收入预测:时间推导、可比公司推导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战略:4P, 4C, STP, 安索夫矩阵 ?市场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关注各触点,并有所创新 ?物流条件:存储、运输 2.Operation 2.1市场容量扩张类:竞争对手、消费者、自身(广义3C理论) 2.2利润改善类:利润减少的两种可能 ?成本上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过高:更新设备?削减产能?降低管理者/一般员工工资? - 可变成本过高:降低原材料价格?更换供应商?降低工资?裁员? - 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 产能利用是否合理(闲置率)? ?销售额下降:4P(价格过高?产品品质?分销渠道?促销效果?) 2.3产品营销类(接近于“新产品引入类”) 2.4产品定价类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成本加成定价、以目标利润(盈亏平衡)定价 ?以价值为基础定价

支持价值驱动设计的顾客需求价值建模_张新卫

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1 16:52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9f16409241.html,/kcms/detail/11.3619.TP.20140611.1652.045.html 支持价值驱动设计的顾客需求价值建模1 张新卫,王克勤,同淑荣 (西北工业大学 设计管理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2) 摘要:价值驱动设计利用价值模型支持系统各层级的最优化设计,可以解决需求驱动设计面临的价值子优化问题。价值模型对于价值驱动设计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一种从不规则的顾客需求陈述构 建价值模型的方法:采用手段-目的分析和部分-整体分析推理需求陈述间的关系并识别顾客的真实需求; 引入顾客需求可衡量属性的选择模型和多属性效用理论建模顾客需求的价值。同时,方法支持将无量纲 的价值衡量转化为具有物理意义的一维属性值,如剩余价值等。针对顾客需求价值模型构建过程中存在 的信息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敏感度分析技术。最后,方法被应用于大型民用飞机顾客需求价值模型的 建立,并在软件中实现了建模和仿真。 关键词:顾客需求;价值模型;价值驱动设计;多属性效用理论;敏感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TH122 文献标识码:A Value modeling of customer needs to support value-driven design ZHANG Xin-wei, WANG Ke-qin, TONG Shu-rong (Institute of Design Managemen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Abstract: Value-driven design (VDD) uses value models for design optimization at each level of system design,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value sub-optimization stemming from requirements-driven design. Value models are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VDD. In this paper, a nove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develop a value model of customer needs from initial customer statements that are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granularity. Firstly, means-ends analysis and part-whole analysis are used to infer and organi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ustomer statements, and lead to identifying real customer needs. Attributes for measuring customer needs are then identified and selected with a decision model. Multi-attribute utility theory is then introduced to model value of customer needs.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roach is enhanced with the capability of transforming dimensionless value (utility in this case) in the value model back to one special dimension of customer needs with physical meaning, e.g., surplus value. While the input to construct the value model is sometimes inaccurate or uncertain, different kind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the value model are also enabled. The approach is finally applied to a commercial aircraft example, and an airline value model is implemented and simulated. Key words: customer needs;value model;value-driven design;multi-attribute utility theory;sensitivity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3-09-04;修订日期:2014-04-16。Received 04 Sep.2013;accepted 14 Apr.2014. 基金项目:欧盟第7框架国际合作项目(23434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2YJC630201);西北工业大学资助项目(13GH0311, RW201305,W016228)。Foundation item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European Community’s 7th Framework Program (No.234344),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und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No.12YJC630201) and the Northwestern Polyetchnical University(No.13GH0311, RW201305,W016228).

第三章 需求分析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需求分析 一. 填空题 1.需求分析的步骤, , , 。 2.需求分析阶段需编写的文档有,,。 3.系统规格说明,数据要求,, ,这四份文档资料是在书写文档阶段必需完成的。 4.在书写文档阶段,数据要求主要包括通过需求分析建立起来的,以及描绘数据结构的层次方框图。 5.对于计算机程序处理的数据,其数据域应包括, , 和数据结构。 6.数据内容即是。 7.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子功能,并确定, 就属于横向分解。 8.软件需求的逻辑视图给出, 而不是实现的细节。 9. 功能一般用, 来表示。 10.结构化分析方法是, 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1.描述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有,,,判定表,判定树。 12. SA方法中自顶向下的分析策略主要是和。 13.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14.数据流图的特性,,,。 15.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了系统的模型,是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主要组成部分。 16.分析员通过需求分析,逐步细化对软件的需求,描述软件主要处理的,并给软件开发提供一种可转化为,和的数据与功能表示。 17.需求分析阶段研究的对象是软件项目的。 18.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19.在需求分析阶段常用的图形工具有,,。20.需求分析应交付的主要文档是。 二. 选择题 1. 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 A.软件做什么B.用户使用界面C.输入的信息D.软件的规模 2.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C.软件开发费 D.软件系统的功能 3. 需求分析阶段最重要的技术文档之一是非曲直()。 A.项目开发计划 B.设计说明书 C.需求规格说明书 D.可行性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常用的方法

介绍的主要方法有六种,分别为: 1、对比分析法:将A公司和B公司进行对比、 2、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分析、 3、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 4、swot分析方法、 5、三种竞争力分析方法、 6、五种力量模型分析。 对比分析法是最常用,简单的方法,将一个管理混乱、运营机制有问题的公司和一个管理有序、运营良好的公司进行对比,观察他们在组织结构上、资源配置上有什么不同,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在将这些差别和既定的管理理论相对照,便能发掘出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管理学实质。企业管理中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将A和B公司进行对比,发现一些不同。各种现象的对比是千差万别的,最重要的是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管理学实质。所以说,只有表面现象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理论分析。 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和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来源于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分析。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不仅指外部环境,还指企业内部的环境。通常我们将企业的内部环境称作企业的禀赋,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初始值。公司战略管理的基本控制模式由两大因素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和内部可控因素。其中公司的外部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合作伙伴(如银行、投资商、供应商)、顾客(客户)、公众压力集团(如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宗教团体)、竞争者,除此之外,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自然等因素都将制约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分析,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公司来说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公司如何趋利避险,在外部因素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洞悉威胁、规避风险,对于公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中,公司是否有快速反应(应变)的能力,是否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否有创新变革的能力,决定着公司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公司的内部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和拥有的信息,除此之外,公司文化和公司精神又是公司战略制定和战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个公司制定公司战略必须与公司文化背景相联。内部可控因素可以充分彰显出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或弱点。从而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使目标、资源和战略三者达到最佳匹配。公司通过对外部机会、风险以及内部优势、劣势的综合加权分析(借助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以及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确立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再将公司目标、资源与所制定的战略相比较,找出并建立外部与内部重要因素相匹配的有效的备选战略(借助SWOT矩阵、SPACE矩阵、BCG矩阵、IE矩阵及大战略矩阵),通过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对若干备选战略的吸引力总分数的比较,确定公司最有效、最可能成功的战略。然后制定公司可量化的、具体的年度目标,围绕着已确立的目标,合理的进行各项资源的配置(如人、财、物方面的配置和调度),并有效地实施战略,最后是对已实施的战略进行控制、反馈与评价。这是最后一项工作,也是极重要的工作。往往一些战略的挫败很大部分是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控制机制和绩效考核标准所导致的。充分与及时的反馈是有效战略评价的基石,在快速而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公司的战略经受着巨大的挑战。通过战略评价决策矩阵,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现行战略与实际的目标实现进程,

(完整word版)层次分析法例题

某物流企业需要采购一台设备,在采购设备时需要从功能、价格与可维护性三个角度进行评价,考虑应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不同品牌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排序,从中选出能实现物流规划总目标的最优设备,其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以A 表示系统的总目标,判断层中1B 表示功能,2B 表示价格,3B 表示可维护性。1C ,2C ,3C 表示备选的3种品牌的设备。 解题步骤: 1、标度及描述 人们定性区分事物的能力习惯用5个属性来表示,即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当需要较高精度时,可以取两个相邻属性之间的值,这样就得到9个数值,即9个标度。 为了便于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要素i 与要素j 相比: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两判断级之间的折衷值。 注:a ij 表示要素i 与要素j 相对重要度之比,且有下述关系: a ij =1/a ji ;a ii =1; i ,j=1,2,…,n 显然,比值越大,则要素i 的重要度就越高。 2、构建判断矩阵A 目标层 判断层 方案层 图 设备采购层次结构图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结构模型,将图中各因素两两进行判断与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B A -(即相对于物流系统总目标,判断层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C B -1(相对功能,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2所示; ●判断矩阵C B -2(相对价格,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3所示; ●判断矩阵C B -3(相对可维护性,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4所 示。 1B A - C B -1 4C B -3 3、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指标 一般来讲,在AHP 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必不需要较高的精度,用求和法或求根法可以计算特征值的近似值。 ●求和法 1)将判断矩阵A 按列归一化(即列元素之和为1):b ij = a ij /Σa ij ; 2)将归一化的矩阵按行求和:c i =Σb ij (i=1,2,3….n ); 3)将c i 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W =(w 1,w 2,…w n )T ,w i =c i /Σc i , W 即为A 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4)求特征向量W 对应的最大特征值:

高中常见数学模型案例(最新整理)

高中常见数学模型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4月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常见模型有如下几种: 一、函数模型 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方法。函数模型与方法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广泛运用,两个变量或几个变量,凡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建立起一个函数关系(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属于函数模型的范畴。 1、正比例、反比例函数问题 例1:某商人购货,进价已按原价a 扣去25%,他希望对货物订一新价,以便按新价让利销售后仍可获得售价25%的纯利,则此商人经营者中货物的件数x 与按新价让利总额y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 分析:欲求货物数x 与按新价让利总额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关键是要弄清原价、进价、新价之间的关系。 若设新价为b ,则售价为b (1-20%),因为原价为a ,所以进价为a (1-25%) 解:依题意,有化简得,所以25.0)2.01()25.01()2.01(?-=---b a b a b 4 5=,即x a bx y ??==2.0452.0+ ∈=N x x a y ,4 2、一次函数问题 例2:某人开汽车以60km/h 的速度从A 地到150km 远处的B 地,在B 地停留1h 后,再以50km/h 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路x (km )表示为时间t (h )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出路程x 和时间t 得函数关系式x (t );同样,可列出v(t)的关系式。要注意v(t)是一个矢量,从B 地返回时速度为负值,重点应注意如何画这两个函数的图像,要知道这两个函数所反映的变化关系是不一样的。 解: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km 与时间t h 之间的关系式是:,图略。 ?? ???∈--∈∈=]5.6,5.3(),5.3(50150]5.3,5.2(,150]5.2,0[,60t t t t t x 速度vkm/h 与时间t h 的函数关系式是:,图略。 ?? ???∈-∈∈=)5.6,5.3[,50)5.3,5.2[,0)5.2,0[,60t t t v 3、二次函数问题 例3:有L 米长的钢材,要做成如图所示的窗架,上半部分为半圆,下半部分为六个全等小矩形组成的矩形,试问小矩形的长、宽比为多少时,窗所通过的光线最多,并具体标出窗框面积的最大值。

需求分析与功能建模方法

需求分析与功能建模方法 (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40.00) 1.软件开发人员开发软件产品的依据应该是______。 (分数:1.00) A.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B.可行性分析报告 C.标准说明书 D.项目合同 解析:[解析]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软件产品,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2.在DFD建模方法中用平行四边形表示的基本对象是______。 (分数:1.00) A.数据源及数据终点√ B.数据流 C.数据存储 D.处理 解析:[解析] 数据源及数据终点表示当前系统的数据来源或数据去向,可以是某个人员、组织或其他系统,它处于当前系统范围之外,所以又称它为外部项,其图形符号用平行四边形表示,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选项B数据流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选项C数据存储分用指向或离开的箭头表示对存储数据的存取。选项D处理用矩形框表示。 3.在DFD建模方法中用矩形框表示______。 (分数:1.00) A.数据源及数据终点 B.数据流 C.数据存储 D.处理√ 解析:[解析] 在DFD建模方法中用矩形框表示的是处理。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选项A数据源及数据终点用平行四边形表示,选项B数据流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选项C数据存储分用指向或离开的箭头表示对存储数据的存取。 4.在需求分析阶段,结构化分析和建模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需求分析方法,下列不属于结构化分析和建模方法优点的是______。 (分数:1.00) A.用图形化的模型能直观地表示系统功能 B.可避免过早陷入具体细节 C.图形对象不涉及太多技术术语,便于用户理解模型 D.从局部或子系统开始分析问题,便于建模人员了解业务模型√ 解析:[解析] 结构化分析及建模方法的主要优点是:①不过早陷入具体的细节。②从整体或宏观入手分析问题,如业务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及子系统的关系。③通过图形化的模型对象直观地表示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④图形化建模方法方便系统分析员理解和描述系统。⑤模型对象不涉及太多技术术语,便于用户理解模型。 5.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依据应该是系统功能模型和______。 (分数:1.00) A.软件需求说明书√ B.可行性分析报告 C.标准说明书 D.项目合同 解析:[解析] 评审的依据主要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需求说明书中描述的内容,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工作特征模型(工作丰富化)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一部分:工作分析 教材上的评估方法可以用理查德·哈克曼的工作特征模型量化评估。 量化公式为 Score=() 其中Score代表对工作丰富的评价,也即工作让员工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V为技能多样化,值越大代表工作越多样化; I为任务整体性,值越大代表整体性越强; S为任务重要性,值越大代表越重要; A为自主性,值越大代表的自主性越强; F为工作反馈,值越大代表工作越能直接、明确地反馈。 VIS能创造出有意义的工作,能提供高度的内在工作激励;自主性能让员工体验到对工作成果的责任,反馈能让员工了解到工作活动的实际结果,五项加起来能激励员工高质量地工作。以上是工作特征模型的定义。关于一项工作的丰富度,我认为可以用员工在该岗位上的满意度来评价,因为这个模型前三个变量表示:一个工作岗位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三种心理状态:工作的意义、工作的责任、工作的结果。能让员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且有自己的一定控制权利。显然这些都是与员工满意度正相关的。 我认为可以采用第一次作业的方法来量化丰富度评价,此外还可以通过与观察、与员工等方式来得到员工满意程度。由于在不同的公司,员工的满意度还与工作环境、同事的性格等有关。为简化分析,我假设在一个公司,选取的三个工作为: 1、工作枯燥流水线装配工人(完全没有丰富化) 2、产品质检员(中等丰富化) 3、大区销售经理(完全丰富化) 在设计问卷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对五个指标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思考题 在分析之前先讨论以下关于工作丰富化的内容: 一、工作丰富化的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组织价值的提升依赖于人才资本价值的提升。一个企业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关系到决策的成效和企业的兴衰。留住人才,使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机制,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提升价值。要留住人才,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激励,使员工工作满意度达到最大(至少要比在其他企业其他岗位工作大)。正如书上说的,工作本身才是最好的激励方式,员工热切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成长,当员工得到了他想要的,他就会想要更多,就会选择留下来;当员工得到的超过他的预期,他也会选择以自己的力量回报给企业。相反,如果员工不能享受它的工作,需求得不到满足,离开是迟早的事。所以企业应该尽可能地使工作丰富化。 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工作丰富化 这里我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上面说了要让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这里我主要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

顾客细分模型及实证研究

第7期(总第272期) 2006年7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 i n anc i a l and Econo m i c Issues Number7(General Serial No1272) July,2006 顾客细分模型及实证研究 赵保国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北京 100876) 摘 要:本文从顾客忠诚和顾客价值这两个维度建立顾客细分模型。该模型既从顾客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顾客的差异化需求;又从企业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了企业资源配置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并且,本文还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对通信行业的顾客群体进行细分,将其顾客分为四类,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顾客细分;顾客价值;顾客忠诚 中图分类号:F28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6X(2006)0720085206 一、研究概论 顾客细分(Cust omer Seg mentati on)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现有顾客划分为不同的顾客群。通过顾客细分,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不同的顾客群体,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获得更强、更有利可图的市场渗透[1]。现有的研究依据传统的市场细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例如采用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收入、教育背景和职业等),或者顾客购买行为特征变量(如顾客购买量、购买频率和忠诚度等),亦或是顾客价值变量。但是,由于这些细分方法的提出是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视角,尚不能满足顾客关系管理对于顾客细分更全面、细致的要求。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尝试在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顾客忠诚和顾客价值两方面提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分方法,为企业细分不同的顾客群体并配置相应的资源提供参考。 二、目前研究现状综述 S m ith W endell于1956年在探讨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策略这两种不同的产品策略时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市场细分是基于某一时期市场中个体需求的不同特点而做出的产品决策,而产品差异策略则仅定位于市场竞争者,不考虑需求的复杂性。”[2]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目前的顾客细分是在传统市场细分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为深入的研究,大体是从顾客、企业以及两者相结合这三个角度展开的。 11基于顾客的细分研究 W ilkie和Cohen最早按照不同的层次将细分变量分为五种:个人总体特征描述变量(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心理图示、需要的价值、品牌感知和购买行为。Schiff man按照地理、人口、心理、社会文化、使用情境、利益以及混合细分变量进行归纳。Haley则认为在传统市场细分中,地理区域、人口统计和销量细分变量占据了统治地位。[3]从以上学者对传统市场细分变量的总结不难看出,它们实际上可以归属于三类———环境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 21基于企业的细分研究 顾客导向的细分方法是围绕顾客各方面差异展开的,目的是实现差异化营销策略。由于差异化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代价,过分关注顾客需求而忽视企业利益的细分则恰恰违背了市场细分的初衷———更好地集中有限资源为某一顾客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于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就转向从企业角度出发研究细分方法,其成果集中体现在价值细分上。价值细分的思想就是以顾客价值为 收稿日期:2006205208 作者简介:赵保国(1971-),男,河南舞钢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后。

基于层次分析的人才需求分析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的人才需求分析研究 王妍冯国策徐菲晗程鹏举于学正 摘要: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不仅适合求职者,也适合企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预测人才市场需求。基于现有数据,本文以不同的方式建立模型,以合理预测市场需求。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由于2015年和2018年提供的数据全年不完整,本文使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拟合并填写完整数据。在此基础上,使用分析层次结构过程来分析问题。之后,根据国际职业分类,将职业分为八类,并划分为就业教育要求分为三类,形成计量层,构成AHP 的三层结构,以此获得市场需求。 关键词:人才需求;层次分析;灰色预测;数据预处理 招募人才和吸引人才是中国许多城市的亮点之一。因为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好地技能,制作更好地产品,掌握更好地管理方法。人才是城市创新的主要动力,创新扩散是通过高素质人才为媒体来实现的,从而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在今天的城市,除了当地的就业市场,人才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招募,校园招聘会以及公开招聘活动进行招聘。 一、数据预处理 为了提取研究城市的城市特征,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本文将50个职位划分为五个类别。根据国家职业生涯管理标准将数据分成三个子类别,整理数据后,可以看到相关研究数据不完整,缺少2015年前八个月和过去四个月的部分数据。另外,经过数据整理后,可以得到数据的特征:数据不规则,数据库不足。为了避免上述引起的不稳定偏差因素,本文采用灰色预测方法每月预测数据,以此为基础完成2015年至2018年的完整数据。

在城市人才需求评价体系中,将工作需求与城市市场提供的教育需求相结合。由于不同的互动因素,需要确定指标的影响程度来判断城市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减少人的影响层次因子,定性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定量分析过程(AHP)用于分析。对于AHP的使用,本文建立了AHP模型,它划分了5个各种职业分为P层,三种职位分为K层。 二、模型建立及求解 由于城市市场的影响因素太复杂,不能比较不同的直接因素,比较因素时应建立重要性指标不同标准,以量化因素的重要性,并比较它们的重要性之间的量化。 从层次模型结构的第二层开始,只有对比较方法,最底层的重要性比率表用于构造判断矩阵,由于数据不完整,有必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标准模拟2015年和2018年的完整数据月度数据,利用灰色预测方法对2015年和2018年职业空缺和学历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每个类别的数据百分比构建判断矩陣,结果显示如表1。 在优化模型之后,更改初始预测,将汇总年度数据产生七年的数据占用。然后使用MATLAB 软件,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本科、本科及以下的学术要求分别对教育进行了分析。 从趋势图中可以得到以下特征:经济工作逐渐衰落,但占据主导地位,而城市的产业正在逐步崛起,多年来制造业和科技专业稳步上升,表明该市正在建设第二产业,但是主业已经成熟。 结语 本文根据由数据构建的粗糙模型,可以看到由于数据碎片和实际指导因素,无法在偏差范围内给出需要的数据范围,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整合和分析平滑规则的数据。最后可以从权重矩阵得出结论:经济就业逐渐下降,但它占导地位,该城市的产业正在逐步崛起。多年来,制造业和技术专业人员稳步增加,表明该市正在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殷培国,刘海燕.我国中小外向型企业金融需求分析[J].科技视界.2013(04). [2] 余兴无,吴宝成.浅谈外向型企业保持成本优势的有效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0(11).

顾客需求形态分析模型

顾客需求形态分析模型 从1994年开始从事顾客价值优势替代理论的研究以来,我和研究室同仁一直将顾客需求形态分析模型的研究,视为所有研究工作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经过多年深入的理论推导和市场实证,建立了顾客需求形态分析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从需求结构、需求水平、需求时间、需求强度等四个层面,对顾客群体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需求形态分析。它不仅可以洞察顾客的需求构成;还可以洞察需求项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可以在众多需求项之中准确地界定出显要需求。从而,为顾客价值优势创造提供一个全面并且准确的GPS 导航系统。 鉴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只能对需求结构分析模型进行简要描述。事先需要说明的是:需求结构只是需求形态的四个组成要素之一。需求结构分析模型可以全面而准确的洞察顾客的需求项构成,还可以洞察需求项之间的内在关联,但无法从众多需求项之中准确地界定出显要需求。显要需求的分析和界定,要在需求形态分析模型的框架下,通过需求结构、需求水平、需求时间、需求强度整合研究产生。 图表1:轿车消费的需求结构分析模型 · 具体属性需求:顾客的感官能感知到的产品物理特性所组成的需求。譬如,新车的外形和配置。 · 抽象属性需求:顾客的感官无法感知到的、但又客观存在的产品属性的需求。譬如,新车的安全性能。 · 性能利益需求:顾客对产品带来的可感知的结果和利益的期望。譬如,我想要一辆动力十足的车。 · 心理利益需求:顾客对产品带来的心理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期望。譬如,我要一辆感觉很酷的车。 · 生活方式需求:顾客对有车之后的生活方式的期望。譬如,我的车要能胜任长途商务旅行的各种要求。 轿车需求结构 产品属性需求 具体属性 抽象属性利益需求性能利益心理利益价值需求生活方式期望生活价值期望

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

基本型需求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顾客需求)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顾客需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顾客充其量是满意。 期望型需求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有些期望型需求连顾客都不太清楚,但是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在市场调查中,顾客谈论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在产品中实现的越多,顾客就越满意;当没有满意这些需求时,顾客就不满意。 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顾客产生惊喜。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则顾客无所谓,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顾客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3需求分析 基本品质(需求) kano模型 也叫理所当然品质。如果此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表现欠佳,客户的不满情绪会急剧增加,并且此类需求得到满足后,可以消除客户的不满,但并不能带来客户满意度的增加。产品的基本需求往往属于此类。对于这类需求,企业的做法应该是注重不要在这方面失分。 期望品质(需求) 也叫一元品质。此类需求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的话,客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当此类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表现不好的话,客户的不满也会显著增加。这是处于成长期的需求,客户、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都关注的需求,也是体现竞争能力的需求。对于这类需求,企业的做法应该是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质量,要力争超过竞争对手。 魅力品质(需求) 此类需求一经满足,即使表现并不完善,也能到来客户满意度的急剧提高,同时此类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往往不会带来客户的不满。这类需求往往是代表顾客的潜在需求,企业的做法就是去寻找发掘这样的需求,领先对手。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