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 格式:ppt
- 大小:6.37 MB
- 文档页数:75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职业道德重在养成教学设计作者:张丽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9期一、教学目标1. 1.认知目标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掌握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
2. 2.情感目标认同接受“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提高“慎独”意识。
3. 3.运用目标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二、教材分析4. 1.教学重点:慎独的意义教学构想:理解慎独的意义,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慎独”的涵义,还要从社会层面上理解慎独的意义。
最后,更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习和理解慎独的意义,必须落实到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制力上。
5. 2.教学难点:内省的意义教学构想: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内省自觉性的意识。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6. 3.知识结构从第二单元看:从职业道德一般到职业道德规范再到职业道德养成,第五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脉络终点,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从第五课看:职业道德养成,慎独和内省侧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见贤思齐、积善成德、躬行践履侧重于外在道德行动。
从本框题来看,内省是方法,慎独既是方法又是境界。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怎样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上知道的不多,做得也不够,尤其是缺乏自制力,也没有反省的意识和习惯。
而整个第五课都是讲“做”的,“在做中学”是本课教学的总方法、总要求。
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做”、去“体验”、去“感悟”。
四、教学方法分组教学。
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情境讨论中运用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职业道德规范(二十个字),这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东西,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这节课我们就解决怎样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行动的问题。
案例引题:通过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课题: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教学目标:1.了解正确选择职业道德榜样的作用,理解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在实践中持之以恒。
2.认同道德榜样的感召作用,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榜样,认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3.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小事之中,高尚道德品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提高的过程,在道德学习和修养中,必须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积善成德。
教学难点: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就需要从小事开始做起,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来。
而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成长年龄阶段,受家庭环境影响,连基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来讲距离更为遥远。
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通过寻找丰富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内容的重要,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这一内容,并且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时数:理论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展示材料:1. 邓建军是江苏省常州市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他“做知识型职工、与时代同行”的职业追求和“立足岗位学技术、运用知识去攻关”的职业精神,成为中职学生“热捧”的明星,在他的母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掀起了“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的热潮。
2.王顺友,一名普通的乡邮递员,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他在20多年的乡邮递员生涯中演绎着绚烂的人生。
他的事迹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大山里传遍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