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
我所抽取的课题为: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我将就此课题展开说课讲解。
我的说课课题结构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六方面展开。
说教材部分:先请大家看看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首先,教材分析,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如下:本课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是中职生进入职场前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自我约束及保护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中职生顺利进入职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配有光碟及教辅材料,主要用于学生的辅助教学及练习,本说课课件里的案例,主要是本人根据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收集整理的资料。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选自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第一单元我们讲了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在此基础上,由表及里,本单元就道德本身进行讲解。
从总体上看,本单元遵循从一般道德到职业道德,从道德规范到道德实践的逻辑顺序展开。
上一课就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讲解,如果说职业道德规范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本课就是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课。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道德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讲解深化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道德认知向道德信念转化,促进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节课在本门课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首先,本节课是本章、本门课程的实践落脚点。
在教学大纲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其次,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说教法部分: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本科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
2、理解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在实践中持之以恒。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第五课第二框《在职业实践中锤炼》课后评析本框所讲内容是提升道德境界、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格,让其成为心灵更纯洁、精神更高尚、行为更端正的人。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和学生都在课前做了较为细致的准备,材料选取比较贴近学生实际,课堂上师生能形成良性互动。
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教学内容衔接过渡自然,教学难点突破有度。
运用徐其军这个学生身边“最美的乡村教师”的视频开头,让学生在感动中体会到在职业实践中锤炼良好职业道德的三个主要途径,向学生揭示了本课主题内容。
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辩论,用两个辩题:“正方──细节决定成败;反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来突破“自觉践行,从小事做起”这一难点,在辩论中掌握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这些“90后”的中职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教师教学较好地掌握了“参与度”。
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关注到不同基础和类型的学生,做到全员参与。
能够组织和调控好课堂学习秩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做到全程参与。
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做到有效参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特别是采用本校毕业生中成功的实例来探究“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使学生学有目标,做有参照。
激发起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自觉性。
3.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教师在处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时,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使之不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组织正反方进行辩论,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风格,让学生有亲自体验的机会,优化了学习过程,讲练结合,采用动口、动手、动笔等多种练习,学生有思考时间、讨论的空间,不是满堂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老师给予准确的评价,使教学相长,师生关系融洽。
4.有效启发,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教师课前针对内容组织学生分工准备,不断地设置逻辑性强又有趣味性的探究,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既解决教学的预设问题,又关注课堂生成问题,讲授条理清楚,学生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课堂和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职业道德重在养成教学设计作者:张丽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9期一、教学目标1. 1.认知目标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掌握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
2. 2.情感目标认同接受“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提高“慎独”意识。
3. 3.运用目标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二、教材分析4. 1.教学重点:慎独的意义教学构想:理解慎独的意义,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慎独”的涵义,还要从社会层面上理解慎独的意义。
最后,更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习和理解慎独的意义,必须落实到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制力上。
5. 2.教学难点:内省的意义教学构想: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内省自觉性的意识。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6. 3.知识结构从第二单元看:从职业道德一般到职业道德规范再到职业道德养成,第五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脉络终点,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从第五课看:职业道德养成,慎独和内省侧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见贤思齐、积善成德、躬行践履侧重于外在道德行动。
从本框题来看,内省是方法,慎独既是方法又是境界。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怎样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上知道的不多,做得也不够,尤其是缺乏自制力,也没有反省的意识和习惯。
而整个第五课都是讲“做”的,“在做中学”是本课教学的总方法、总要求。
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做”、去“体验”、去“感悟”。
四、教学方法分组教学。
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情境讨论中运用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职业道德规范(二十个字),这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东西,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这节课我们就解决怎样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行动的问题。
案例引题:通过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课第一框让职业道德永驻我心一、教学目标认知: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和要求;了解慎独和省察克治的含义及其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和要求。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和意义;以注重职业道德养成为荣;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运用:在职业道德养成的实践中,自觉运用慎独的方法;自觉通过省察克治,勇于改过和善于改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慎独和省察克治。
难点: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慎独和省察克治。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54~58; PPT课件.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讨论“小王同学的想法对吗”,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
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一:小王同学的想法对吗?通过组织血色很那个讨论小王同学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小王将来职业生活的两种可能性:一是无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接受教训,重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使学生明白,在学校学习就要注重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研习新课第一目:职业道德需要养成。
1。
教学内容(1)职业道德是后天养成的。
(2)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3)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
(4)注重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
2。
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二:刘德故事的启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结合阅读教材第54、55页的正文以及“链接”,回答:假如你是一名职业工作者,你会怎样做?怎样才能在职业生活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懂得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理解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从现在开始,需要假以时日,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对照职业道德规范改变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第二目:入暗室而不欺──慎独。
1。
教学内容(1)慎独的含义及特点.(2)慎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