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简述

1.1 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D)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1.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1.3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 仪器装置

2.1 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2.2 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蝶组成其桨碟装置。

2.2.1 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网碟和下层网碟,其形成尺寸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2.2.2 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

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3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3.1 测定法照各品种“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用温度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滤液按照个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不同取样时间点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3.2 结果判定

3.2.1 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1)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

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

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

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

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

超出规定范围。

3.2.2 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1)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超出规定范围20%;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

(4)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1个时间点超出规定范围;

(5)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4片(粒)超出规定范围;

(6)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

(7)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20%;

(8)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1个时间点超出规定范围。

以上结果判断中所示超出规定范围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其中超出规定范围10%是指各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不低于低限的10%(Q-10%),或不超过高限的10%(Q+10%);各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应包括最终时间测得的释放量。

3.3 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点用溶出度测定法

4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4.1该方法又分为(一)法和(二)法,应按各品种正文项下的规定选择。

4.2测定方法

4.2.1(一)法

4.2.1.1酸中释放量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介质为0.1mol/L盐酸溶液750ml加热使溶液温度保持在37℃±0.5℃,按各品种规定调整转速并保持稳定,取6片(个)分别投入转篮或容器中,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开动仪器运转2小时,立即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滤液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酸中的释放量。

4.2.1.2 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于上述酸液中加入0.2mol∕L 磷酸钠溶液250ml(必要时用2mol∕L盐酸溶液或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0.05),继续运转45分钟过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时间,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在30秒钟内完成,滤液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缓冲液中释放量。

4.2.2 (二)法

4.2.2.1 酸中释放量测定除另有规定外,在每个容器中注入0.1mol∕L盐酸液900ml,照4.2.1.1项下进行测定。

4.2.2.2 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除另有规定外,将4.2.2.1所述

各容器中的酸液弃去,并立即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6.8)900ml,或将每片(粒)转移入另一盛有磷酸盐缓冲液(pH6.8)900ml的溶出杯中,照 4.2.1.2项下进行测定。

磷酸盐缓冲液(pH6.8)的配制取0.1mol∕L盐酸溶液和0.2mol ∕L磷酸钠溶液,按3:1混合均匀,必要时用2mol∕L盐酸溶液或2mol ∕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0.05。

4.3 结果判定

除另有规定外,判为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酸中释放量

(1)6片(粒)中的每片(粒)释放量均应不大于标示量的10%;

(2)6片(粒)中有1~2片(粒)大于10%,但其平均释放量不大于10%;

缓冲液中释放量

(1)6片(粒)中的每片(粒)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应为标示量的70%;

(2)6片(粒)中仅有1~2片(粒)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

(3)6片(粒)中如有1~2片(粒)低于规定限度Q,其中仅有1片(粒)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Q时,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如有1~3片(粒)低于规定限度Q,其中仅有1片(粒)低于Q-10%,

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

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酸中释放量

(1)6片(粒)中有3片(粒)大于10%;

(2)6片(粒)中的平均释放量大于10%;

(3)6片(粒)中有1片(粒)大于 20%;

缓冲液中释放量

(1)6片(粒)中有1片(粒)低于Q-20%;

(2)6片(粒)中有2片(粒)低于Q-10%;

(3)6片(粒)中有3片(粒)低于规定限度;

(4)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低于规定限度;

(5)初、复试的12片(粒)中有4片(粒)低于规定限度;(6)初、复试的12片(粒)中有2片(粒)低于Q-10%;

(7)初、复试的12片(粒)中有1片(粒)低于Q-20%;

(8)初、复试的12片(粒)的平均释放量低于规定限度。

以上结果判定中所示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

4.4 注意事项

4.4.1 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中,应注意介质pH值的准确性,必须按规定调节至6.8±0.05。

4.4.2 如采用(二)法,在更换溶剂时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避免时间过长而使样品表面干燥而影响在缓冲液中的释放。

5 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5.1 测定法将释放介质加入溶出杯内,加温至32℃±0.5℃,使搅拌桨的下端距上层网碟的距离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开始搅拌并记时;取样位置在介质液面与桨叶上端之间的正中,离杯内壁不得少于10mm。取样后应立即补充同温度同体积的空白释放介质。

5.2 结果判断除另有规定外,同3.2项。

5.3 注意事项同3.3项。

称量与复核的标准操作规程

称量与复核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了防止人为差错或衡器、仪器、仪表误差造成差错,特制定计算与称量核对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仓库的计算与称量、生产岗位的计算与称量。 三、责任者:质量监督员、称量操作工、仓库保管员。 四、正文: 1 为了加强保健品生产管理,防止因计算称量时出现差错而造成质量事故,必须严格实行计算与称量核对规程。 2仓库、车间各岗位在称量物料前应对衡器、计量容器进行检查、校正、调零。 3在称量物料时须有称量人和复核人,且不得由同一个人包办,两人均须签字并做好记录。 4对生产时的测定工具、仪器、仪表,需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检查调试。 5对保健品生产的关键工序实行生产指令规程,指令中所有数据均须由班组长核算确定,生产部负责人审核后下发;对一般岗位的计算与称量 应由计算与称量人和复核人签字,且不得一个人包办,并有记录。 6对特殊保健品、贵重保健品在领料时不仅要专人称量核对,还必须有品管人员监督投料,并有记录。 7接受物料的复核内容: 原辅料:复核外包装标签与容器内合格证、盛装单上的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是否相符,称量好的原辅料与指令单上原辅料的名称、规格、数量是否相符。 包装材料:复核品名、规格、数量、包装材料上所印刷的文字内容及尺寸大小与所要包装的保健品是否相符。 对产品中间体,首先逐个检查容器内有无盛装单,将盛装单对照生产指令复核品名、规格、批号、数量。 检查报告书,证明所接受的物料为合格品。 8称量复核: 按本规程第 7 条复核被称量物。 对衡器或天平零点的校正复核确认。 复核皮重、毛重、净重、剩余料的净重。 9计算的复核: 计算包括:配制指令的计算、投料(用料)的计算、成品数量的计算、原辅

实验室常见仪器使用标准及操作规程SICOLAB

超净工作台 标准: A.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2~3个月)将粗滤布拆下清洗予以更换; B.定期(一般为一周)对超净工作台环境进行灭菌,同时,经常用纱布沾上酒精或丙酮有机溶剂将紫外杀菌灯外表面揩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C.当加大风机电压不能使操作风速达到0.32m/s时,必须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D.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时可打开顶盖,更换时应注意过滤器上的箭头标志,箭头指向即为层气流流向; E.更换高效空气过滤气后,应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四周边框密封是否良好,调节风机电压,使操作平均风速保持在0.32~0.48m/s范围内,再有用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洁净度。操作规程: A.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1小时开机,同时开启紫外灭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三十分钟后关闭杀菌灯; B.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周围环境先用超净真空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台,再采用药物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C.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操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D.操作区内应尽量避免作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E.操作区内的使用温度不得大于60℃。 冰箱 使用标准: A.在冰箱接入电源之前,请仔细核对冰箱的电压范围和电源电压是否相等; B.冰箱必须有干燥的接地,如果电气线路没有接地,那么必须请电工将冰箱单独接地; C.不可将汽油、酒精、胶粘剂等易燃、易爆品放入冰箱内,以免引起爆炸; D.冰箱不能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如发现可燃气体泄漏,千万不可拔去电源插头,关闭温控器或灯开关,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E.切勿用水喷洒冰箱顶部,以免使电气零件受损,发生危险; F.清洁保养及搬动冰箱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小心操作,不让电气元件受损; G.冰箱应放置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如放置不平,可调节箱底平脚; H.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I.冰箱在一般使用时,会结霜,当结霜特别严重时,可关机或关掉电源进行人工化霜,必要时可打开柜门加速霜层融化; J.当冰箱搁置不用时或长时间使用箱内出现异味时,必须进行清理; K.不可用酸、化学稀释剂,汽油、苯之类物品清洗冰箱任何部件; L.箱内不要放熟的食品,热的仪器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箱内; 操作规程: A.首次通电或长时间不用重新通电时,由于箱内外温度接近,为迅速进入冷藏状态,可把温度调至最冷处,待冰箱连续运行2~3小时,箱温降低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当位置; B.在使用中,不要经常调动温度控制器; 电子天平 操作规程: A.将电子天平置于稳固、平整的台面上; B.插上电源,打开开关;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标题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共7页第1页 制定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编号: SOP--F—004 分发部门质量验证小组、质量保证部新订√替代 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年月日

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共7页第2页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

23电子天平校准操作规程

电子天平校准操作规程 文件变更记录

电子天平校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电子天平的校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2责任 质量保证科、质量控制科、生产技术部。 3 范围 车间质控间、仓库取样间、称量配料间、质量控制科天平室 4内容 4.1 本公司所有的电子天平在计量检定部门经过检定的合格证有效期内进行每日使用前常用量的内部校准。 4.2 校准用的标准砝码已经过计量检定部门检定。 4.3 所有的电子天平在各自的工作场所进行校准。 4.4 校准方法: 4.4.1 校准前准备: 4.4.1.1检查天平是否通过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4.4.1.2检查校正砝码是否通过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4.4.1.3检查电子天平外观是否洁净,要求台上无杂物,四周无物体相碰。检查电子天平开关是否完好,电力是否充足,显示是否明亮、完整、清晰,检查天平存放是否稳固。 4.4.1.4 开机预热至少30分钟检查电子天平显示器是否为零,若不为零,按“置零”键置零,若不能置零,报工程设备部进行检查。 4.4.2 校准步骤: 4.4.2.1用镊子放入常用标准砝码。 4.4.2.2放置于天平中心位置并记录稳定后数值。其允许的误差见表1。 4.4.3校准结果不合格处理:封存后停止使用。通知维修人员或厂家人员进行修复。修复后重新校准,确认合格后再投入使用,使用前对进行封存的设备进行启用。 4.4.4报废处理:对校准后不合格无法进行调试或衡器本身损坏不能修复的电子天平进行停用报废处理,报废后的电子天平不得再投入生产或车间内其它项目的使用,停用后的电子天平应在明显部位粘贴报废停用标识。 4.4.5电子天平每日首次称量前根据所用的天平来选择不同的标准砝码进行校对并填写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装好过滤器外壳,测试仪出气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5、2自检测试5、2、1打开电源,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自检”按钮,进入到“系统自检”界面; 5、2、2在“压力”(自检测试压力)项,输入压力值: 4000mbar,按“确认”按钮;5、2、3在“时间”(自检测试时间)项,输入自检时保压时间:2min,按“确认”按钮;5、2、4系统进入自检运行状态;5、2、5当系统自检结束,若显示“通过”,即可进行起泡点测试。 5、3筒式过滤器滤芯的安装5、3、1将滤芯安装到筒式过滤器的底座上,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然后装好过滤器外壳;5、3、2从滤器顶部灌入蒸馏水,水面没过滤芯顶部即可; 5、3、3将过滤器下游的软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5、3、4、将测试仪出气管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5、4基本泡点测试5、4、1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泡点”按钮,进入到“选择模式”界面;5、4、2输入“1”后,按“确认”按钮;5、4、3在“基本泡点”(基本泡点测试设置)页面,输入小于6位数的测试序号(组成:年份+月份+滤器编号+流水号,如xx年1月1号滤器进行的第一次起泡点测试,序号即为),按“确认”按钮;5、4、4当光标在“滤材”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材”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滤材PES”, 按“确认”按钮;5、4、5

当光标在“浸润液”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浸润液”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水”, 按“确认”按钮;5、4、6当光标在“压力”行时,输入泡点起测点压力“2800mbar”,按“确认”按钮;5、4、7当光标在“规格”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器”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筒式滤器” “数量1” “规格3号”, 按“确认”按钮;5、4、8当光标在“泡点”行时,输入滤芯供应商提供的最小泡点值,按“确认”按钮;5、4、9当光标在“孔径” 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滤膜孔径” 的页面,输入“0、22”, 按“确定”按钮开始测量泡点,同时打开滤器排水阀门,观察泡点。5、4、10当所测滤芯已大于设定的气泡点值时,则弹出“测试合格,是否继续界面”,如果继续则 按“确认”按钮,否则按“取消”按钮,测试结束,并显示测试 结果。如要打印测试结果则按“打印”按钮。5、4、11按“确认”按钮,弹出是否保存测试结果,保存按“确认”按钮,否则 按“取消”按钮。5、5测试结束,将滤器与仪器的接口断开,然后关闭仪器电源,断开气源进气口接口。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一 生物安全制度 1、医务人员 1 每1-2年做体检一次 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 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 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 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 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 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 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 必要时由消 毒液浸泡双手 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 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 1 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 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操作有 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 如紫外线灯 排气 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 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每周大扫除一次。 2 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 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 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 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 每月空气细菌培 养一次 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 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 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 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 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 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 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 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 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 统一处 理 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 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 必要 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 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 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 放在规定区域内 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 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 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 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 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10、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吸取标本 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 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1、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施康1号消毒液(2000mg/L)中两小时后 标本倾弃 一次性容器送焚烧 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 均 要有记录。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性试剂使用后要经无害化处理 防止污染 环境。 12、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3、三级医院必须设置清洁区 污染区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 如紫外线灯 排气扇等。

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束,检查合格后即可着手进行。仪器功能试验足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确认仪器达到设计要求,也可认为是空载试验。例如气相色谱仪的程序升温设定后能否按设定程序执行,溶出仪转速能否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度与透光率的转换是否符合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过压保护是否起作用等,这是检查仪器安装后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普通仪器进行的功能试验比较简单,有的除仪器校正外,没有其它特殊的功能试验要做,如酸度计,电导仪,折光仪等。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应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试验。 2.2.2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 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 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 术语和定义 4.1标准菌株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4.2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4.3 工作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4.4 标准培养物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4.5质控菌株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能够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中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

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 保存程序 5.1标准菌株 5.1.1商业购买的ATCC标准菌株干粉,-80℃低温保存,能够2年以上。安瓿真空包装的,-80℃可长期稳定保存。将标准菌株进行编号和登记。 5.1.2复苏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5.2标准储备菌株 5.2.1由复苏后的ATCC标准菌株制备。复苏后的标准菌株要检查其纯度,必要时进行生化试验检查。刮取培养物上的菌体,用足量的菌悬浮于防冻培养基中。防冻液能够是无菌脱纤维羊血、10%甘油肉汤。储存足够量的标准储备菌株,可用1-2年。一年52周需要52支以上。 5.2.2甘油肉汤保存法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的甘油。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能够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除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5.2.3全血保存法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能够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1 -检验标本的米集 一、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米集必须符合 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 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 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 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 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 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 室人员接收临床标 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

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 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 (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 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米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米血后立即离 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 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F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 C)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 C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 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 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 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005二氧化钛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二氧化钛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建立了辅料二氧化钛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辅料二氧化钛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二部 《微生物限度检查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二氧化钛质量标准》编号 3 职责 质量部、生产部对实施本标准负责 4操作规程 4.1试剂与试药 盐酸、硝酸、稀硫酸、无水硫酸钠、硫酸溶液(25→100)、过氧化氢试液、锌粒、硫酸铵、0.5mol/L 盐酸溶液、稀硫酸、氨试液、标准砷溶液、稀醋酸、酚酞指示液、硫酸肼、溴化钾、氯化钠、碳酸钠、浓过氧化氢溶液、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甲基红指示液、20%氢氧化钠溶液、乌托品、甲基酚橙溶液、锌滴定液(0.05mol/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 4.2仪器与设备 砷盐测定装置、扁形称量瓶、铂坩锅、烧杯、试管、纳氏比色管、坩锅、干燥箱、高温电阻炉、滴定管、铁架台、三角锥形型瓶、定量滤纸、天平、铂坩锅、恒温培养箱、干燥器。 4.3检验项目 4.3.1性状 4.3.1.1 操作方法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闻其气味。再分别用水、盐酸、硝酸或稀硫酸溶解。 4.3.1.2记录 记录本品性状、气味和溶解情况。 4.3.1.3结果判断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在水、盐酸、硝酸或稀硫酸中不溶。判为符合规定。 4.3.2鉴别 4.3.2.1操作方法 取本品约0.5g,加无水硫酸钠5g与水10ml,混匀,加硫酸10ml,加热煮沸至澄清冷却,缓缓加硫酸溶液(25→100)30ml,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溶液5ml,加过氧化氢试液数滴,观察现象。 (2)取溶液5ml,加锌粒数颗,放置45分钟后,观察现象。 4.3.2.2记录 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4.3.2.3结果判断 (1)显橙红色;(2)溶液显紫蓝色。判为符合规定。 4.3.3检查 4.3.3.1 酸碱度 4.3.3.1.1操作方法 取本品5.0g,加水50ml时溶解,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0.1ml;如显蓝色,加盐酸滴定液(0.01mol/L)1.0ml,应变为黄色,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1.0ml,应变为蓝色。 4.3.3.1.2记录 记录溶液颜色变化。 4.3.3.1.3结果判断 取续滤液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0.1ml;如显蓝色,加盐酸滴定液(0.01mol/L)1.0ml,应变为黄色,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1.0ml,应变为蓝色。判为符合规定。 4.3.3.2 水中溶解物 4.3.3.2.1操作方法 取本品10.0g,加硫酸铵0.5g,加水150ml,加热煮沸5分钟,冷却,用水稀释至200ml,摇匀,用双层定量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0ml,蒸干,在600℃炽灼至恒重,计算遗留的残渣。

仪器、仪表、衡器校验管理

1.目的 建立一个规范的仪器、仪表、衡器校验标准管理规程,确保仪器、仪表、衡器的安全准确。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生产车间、QC及库房的所有仪器、仪表、衡器等校验及管理。 3.职责 3.1 设备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定期修订,负责督查本规程的实施。 3.2 各仪器使用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操作。 4.程序 4.1 计量仪器、仪表、衡器校验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家计量法》和有关法规、法令,进行检测。 4.2 检测周期要严格按照计量主管部门制定的检定时间进行各种器具的检定。 4.3 建立仪器仪表校验记录,在记录中要写明仪器仪表名称、型号、使用单位、校验日期等。 4.4 每次校验后的仪器仪表要及时登记,要将校验合格证书与校验记录入档。 4.5 本文所指的仪器、仪表、衡器为机械式天平、电子天平、电子秤、机械式台磅秤、压力表、真空表、压力 真空表、指针式温湿度表、电子式温湿度表、指针式压差表、液体压差表、安全阀、各种温度计等。也包括质检部的玻璃器皿和检测用的各种仪器。 4.6 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职责,使用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仪表、衡器及各种安全装置认真负责使用。使用 人员无权对各种器具自行进行修理及调试。在正常使用中,如发现仪器仪表及器具有损坏或是动作不灵敏应及时上报设备部。 4.7 设备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损坏或动作不灵敏的器具进行修理或报废更换。 4.8 计量员要根据检测周期,对仪器、仪表、衡器及安全装置进行校验,(压力表、真空表及压力真空表属强制 性检测,要按规定每年校验)。 4.9 其余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应根据计量检测机构出具的时间进行检测。

4.10 各种进口检定器具必须要经过市级以上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11 使用部门及使用人员要对所用的器具、仪表等进行清洁保养,不得使用 5.附件 无 6.变更历史

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XX县人民医院 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定义: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破损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原则,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 手卫生 按照手卫生指征执行手卫生。 1、诊疗工作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患者邻近的环境表面。 2、手部有血液、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应选择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 3、如果手部无可见污染,宜选择含醇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职业防护 根据预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时暴露的风险,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1、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或污染身体时,应根据需要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屏,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脱下职业防护用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自身衣服和皮肤。 3、离开隔离病室前应脱下职业防护用品并规范处置。 呼吸道卫生/咳嗽礼节 存在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应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1、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丢弃在免触碰式的垃圾桶内。 2、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后应进行手卫生。 3、如果病情容许,患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如果可行,与患者交谈时应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设备清洁与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设备应规范清洗消毒。 1、消毒和灭菌之前应使用去污剂去除器械/设备上的有机物。 2、对器械/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时,工作人员应根据污染程度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3、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式对器械、设备进行处理。 诊疗环境 应制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的工作常规,尤其是高频接触表面。 对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加强清洁并消毒,尤其是邻近患者的物品(如床栏杆、床头桌)和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盥洗间内部及周围表面),以上环节的清洁消毒频次应较其他区域(如等候室)更高。 患者安置 如果患者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或被感染的风险增加,应优先单间隔离。 1、条件允许时,存在将感染传播给他人危险的患者(如存在伤口引流、患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的婴儿)应单间安置。 2、应根据以下因素决定患者安置: (1)确诊或疑似感染源的传播途径; (2)感染传播的风险因素;

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 2.适用范围 检验操作。 3.责任者 化验员。 4.规程: 4.1检验 4.1.1 按化验品种的检验规程。准备好化验需要的仪器、试液、标准滴定液及其它必需品。如果有规定的化验周期,就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化验,无规定化验周期的,也应及时化验,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4.1.2 严格按检验规程进行操作,不得修改检验方法。如果检验方法有问题,应通知质管部经理分析原因,如修改则应按文件管理制度办理。 4.1.3在需较长时间使用仪器(如培养箱或干燥箱)时,可将“运行中”的状态标志挂在仪器上,待仪器使用完毕后,及时取下。精密仪器应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按相应的SOP检查并校验仪器。定期检定仪器,只有在其正常运行时才能使用仪器。如果仪器不正常,使用人应及时挂上相应的状态标志,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使用完仪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由使用人做好仪器的清洁卫生,换上“清洁待用”的标志牌。 4.1.4除含量、浸出物及规定需做两份平行化验外,其它检测项目通常做一份即可。如果平行化验数据超出方法中规定的偏差要求(但在合格限内),应报告质管部经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再做一次化验(即无法判断误差原因时需做的再次化验)。 4.1.5 化验完毕后应及时清洗使用过的仪器,以备下一个化验员使用。所有的玻璃器具都应在使用后及时冲洗掉实验样品,以免样品干燥后难以清洗,然后将其清洗。对易挥发物品进行处理和化验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挥发性和有毒物品。 4.1.6 样品化验结束后,化验员应填写检验记录并签字,记录应由QC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如果样品符合规定,就在记录单上填写“符合标准规定”,如不合格,另一化验员应重新检验,如确实不 合格,则填写“不符合标准规定”。如QC负责人要求重新取样进行化验,在化验新样品的同时应再复验一次原样品,如化验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QC负责人应做出出报的决定,并打好检验报告书报给QA审核签发。如果第二次化验结果与第一次不符,应排除化验员的检验误差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检验误差,对该物料做出处理意见。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 1 - 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采集必须符合 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 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 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 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 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 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 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

性、检查项目、标本采 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 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 (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 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 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电子天平校准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检验用电子天平的校准管理规程,保证检验用衡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检定校准状态。 范围:用于电子天平的校准和使用。 责任:化验员、QA主任、QC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 内容: 一、校准检定频率: 每日使用前由QC人员校准一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每年由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检定一次,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校准用的主要器具: 经计量部门校准后的校准砝码,且校准合格证在效期范围内。 三、校准方法: 1.1开机前准备 1.1.1 确认分析天平检定合格日期在有效期内,否则此天平禁止使用。 1.1.2 确认标准砝码校准日期在有效期内,否则此标准砝码禁止使用。 1.1.3检查天平水平泡位置是否位于圆环中央,若不在中心,通过调整天平的地脚螺栓高度,使水平泡位于圆环中央。 1.1.4用软毛刷清洁称量盘,确认称量盘是干净的。 1.2开机 接通电源,打开天平开关。(注意:电子天平在初次接通电源或长时间断电之 后,应预热30分钟以上。) 1.3电子天平的日常校验 1.3.1 每日使用前执行一次。 1.3.2从标准砝码中选取一个与将要称量的值最接近、且覆盖它的标准砝码进行称

量,记下读数。允差满足该标准砝码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1.3.3据实填写校验记录,记录本放在天平旁。 1.4每次放入被称物称重时,应将被称物放在称量盘的中央,然后关闭天平玻璃门,待显示稳定时,读取称量值。 变更历史: 执行2010版GMP而修订为第1版 后附记录: 电子电子校准记录REC-ZL-01-449

MMMMMMMMM有限公司GMP文件 电子天平校验记录 REC-ZL-01-449 电子天平校准管理规程第 3 页共 3 页

空调机组使用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空调设备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空调机组设备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使设备的操作规范化,确保房间的温湿度达到恒温恒湿以及洁净度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JK-1、JK-2、JK-3空调机组设备的操作。 3. 职责 岗位班长、操作者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4. 标准要求 4.1. 编制依据:《维克空调自控系统说明书》(包含模块化风冷式冷、热水机组,和组合式空调机组)、《BHD系列电机加湿器使用说明书》。 4.2. 设备描述及基本参数: 4.2.1. 用途:控制房间的温湿度达到恒温恒湿的要求;控制房间的洁净度达到恒定的洁净度要求。 4.2.2. 工作原理: a) 空气通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层过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整个系统处于密闭状态,确保达到既定的洁净度要求。控制过程是通过回风温度设定值来控制表冷水阀开启和电加热的开启,通过湿度设定值来控制加湿器的开启和关闭,达到恒温恒湿的目的。同时本系统可以非常直观的在触摸屏上监视到回风温湿度,机组各个段位工作状态以及风机的工作状态等等。

4.2.3. 设备组成: 新风段、初效段、表冷段、加热段、加湿段、送风段、中效段、均流段、回风段。 4.2.4. 净化空调机组操作前准备: a) 启动时先打开主控制柜电源,并查看电压是否正常。 b) 检查空调机组转换开关是否在远程位置。 c) 检查空调机组上的设备是否都正常供电,处在待机的工作状态。 d) 检查触摸屏上的报警画面,是否有设备报警,不能正常启动,及时处理。 e) 检查空调机组管道的手动阀门是否都处在正常位置。 f) 检查电气控制线路是否正常,水,气管道通畅。 g) 检查臭氧发生器开关是否关闭。 h) 检查水泵阀门是否关闭。 5 系统操作规程 5.1. 手动控制: 5.1.1 空调机组的手动操作 a) 启动过程先启动控制显示屏启动,查看参数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温湿度生产要求,见附表一)。若参数不符合生产要求,点击用户登录界面,按照所给权限,输入相应密码,进行参数设定界面进行修改。然后点击启动设备,注意的是机组启动过程中,需相隔2分钟方可启动下一台空调机组设备,避免设备启动瞬间负荷过大,引起超负荷断电的情况。 附表一: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doc

- 1 - 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采集必须符合 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 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 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 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 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 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

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 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 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 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 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 (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 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 5-15 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 30-60 分钟后离心; 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 22-25 ℃)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 2-8 ℃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 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 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 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 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凡对检验申请单有疑问,应核实清楚后再执行。 1、充分准备 (1)采集标本前,应明确检验项目、检验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向病 人作耐心解释,以取得合作。 (2). 应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当容器,容器外必须贴上标签,注 明病人姓名、科室、床号、检查目的、送检时间等。 2、严格查对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 2 -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 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 术语和定义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我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 保存程序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的甘油。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除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由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得到的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对多向下传三代。过多的传种会增加变异的机会。标准储备菌株根据菌种特点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18-24h即工作标准菌株。储存在 2-8℃,可放四周。个别营养要求高的为2周,例如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使用时应编号并登记。 每个菌的保存管都要有唯一的编号,签字笔标注,便于查找和管理。 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每个编号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来源、传代、保存方法、使用记录、使用原因、高压灭菌记录等。附表《标准菌株记录表》《标准储备菌株记录表》 菌种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于专用冰箱中,双人双锁,确保菌种安全。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6 使用流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模板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 规程

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 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 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 若不能及时送检, 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 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 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 避免振摇, 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 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 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 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 做到认真核对, 包括标原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 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 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 否则会影响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 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 ( 1) 、时间: 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 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 ②抗凝标 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 ③非抗凝( 无促凝) 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 ④抗凝全血标本( 全血细胞分析、ESR等) 不需要离心。 ( 2) 、温度: 一般标本为室温( 最好是22-25℃) 放置; 冷藏标本( 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 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 3) 、采血管放置: 应管口( 盖管塞) 向上, 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 4) 、采血管必须封口: 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 影响检测结果, 封口能够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 1、生物因素: 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 此种变化与检测 方法无关, 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 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 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 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凡对检验申请单有疑问, 应核实清楚后再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