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L-肉碱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摘要: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50、100及200mg/kg)的L-肉碱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肉碱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饵料系数,显著提高肥满度(P<0.05),降低肝体比和脏体比(P<0.05),添加100mg/kg的L-肉碱能显著提高黄河鲤鱼的增重率(P<0.05)。
添加不同水平的L-肉碱均可以显著提高黄河鲤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P<0.05),改善肌肉氨基酸组成,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鱼体的肌肉品质。
综合考虑L-肉碱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认为添加量以100mg/kg较适宜。
关键词:黄河鲤鱼;L-肉碱;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在水产养殖日益集约化和规模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过度追求高产、过度施肥、完全依赖人工配合饲料,再加上投饵和使用饲料添加剂及化学药物不当,导致水环境严重恶化,水产品质量下降。
鲤鱼品质也普遍性下降,表现为土腥味加重、脂肪增多、肉质发面、鲜香味全无,消费者感觉其产品品质及品味远不如野生鱼虾鲜美。
寻找合适的体内代谢产物作为饲料添加剂,降低鱼体脂肪含量,提高蛋白质沉积,成为改善鱼肉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研究认为,肉碱能促进线粒体内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从而提高鱼类能量物质的利用效率,具有促进鱼的生长和改善机体营养组分的作用[1]。
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试验对象,探讨在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产品生产中合理使用生物碱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试验用黄河鲤鱼购自洛阳市火龙渔场。
选择平均体重为(65±5)g的健康鱼600尾,随机平均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50尾。
Ⅰ组为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料(不含L-肉碱);Ⅱ~Ⅳ组为试验组,依次饲喂添加50、100、200mg/kg的L-肉碱的基础饲料。
L-肉碱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杨正梅【期刊名称】《饲料世界》【年(卷),期】2004(000)004【摘要】L-肉碱(Carnitine)又称为肉毒碱,是一种水溶性氨基酸,分子结构为L-3-羟-4-氨-三甲胺丁酸。
结构式为[(CH3)3-N+-CH2CH(OH)-CH2-(COO-],分子式为C7H16NO3,分子量为161.2。
它最初被认为是B族维生素类似物,称为维生素BT。
直到1952年,才被Garter等证实,此物就是肉碱。
1959年,Fritz 发现了肉碱在哺乳动物脂肪酸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在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可供脂肪酸脂化的羟基,其中的饱和键和极性官能团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吸湿性,耐高温,在200℃以上仍能稳定存在。
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为参与动物体内脂肪酸代谢,并参与清除动物体内酰基和乳酸,防止氨过量产生的毒性。
此外它还能作为生物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克服各种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促进动物生长发育以及改善鱼虾肉质品味等功能。
本文将对肉碱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总页数】3页(P48-50)【作者】杨正梅【作者单位】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73【相关文献】1.L-肉碱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的应用 [J], 高顺宾;张邦辉;吴天星2.L-肉碱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王永侠;占秀安;郑严严3.L-肉碱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J], 孙德文;詹勇;许梓荣4.L-肉碱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J], 王优军;李勇;蒋克勇5.L-肉碱的研究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J], 唐胜球;许梓荣;邹晓庭;董小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肉咸(carnitine)又称肉碱、维生素BT,普遍存在在脊动物组织中,也存在于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
对L-肉碱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
1905年,俄国科学家Krinmberg和Guicuitslh在肌肉提取液中发现了L-肉碱,自此以后,各国科学家对对其生物功能、分子结构性质、合成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肉碱才被认为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Borum等,1981;Bat tzell等,1987)。
并于1993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厂家将其加到奶粉、茶叶等中作为保健品应用。
1995年,欧共体批准在各种动物饲料中作用L-肉碱,自此,L-肉碱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多。
1L-肉碱的结构和性质L-肉碱的化学结构与胆碱和甜菜碱相似,都具有三个甲基,且功能相似。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L-肉碱不是维生素,也不是氨基酸,因为L-肉碱并不含有氨基结构。
L-肉碱化学名为羟三甲胺丁酸(L-β-羟-γ-Butyrobetaine),含有一个可供脂肪酸酯化的羟基。
其分子量为161.2,熔点为210~21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0g/L,在200℃以上仍稳定,其饱和键和极性官能因有良好的水深性和吸湿性(Odle等,1996)。
2L-肉碱的营养生理功能2.1 起着促进β氧化(β-Oxidation)的作用脂肪酸的氧化是在线粒的体基质进行的,L-肉碱作载体,以酰基肉碱的形式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转运到线粒体基质内,L-肉碱是脂肪酸转动到细胞线粒体的唯一载体。
研究表明,线粒体内膜上的肉碱脂酰转移酶有两种:酶I存在线粒体内膜的外侧,催化脂酰辅酶A变成脂酰肉碱进入线粒体膜内,酶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内侧,使转入膜内的脂酰肉碱释放肉碱而变为脂酰辅酶A进入氧化区,并将释放出的肉碱运输到膜外,使线粒体膜两侧肉碱的含量保持不变。
Kem pen(1995)报道,通过增加日粮肉碱的含量,能刺激β-氧化,增加脂肪酸的断裂。
L-肉碱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许梓荣;占秀安;毛红霞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杂志》
【年(卷),期】2002(038)005
【摘要】本试验选用600只公母混合的AA雏鸡(始重41±0.57g),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在相同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0、25、50、75、100mg/kgL-肉碱.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屠宰性能及胸肌、肝脏、腹脂和血清生化指标,旨在探讨L-肉碱对AA肉鸡胴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饲中添加L-肉碱(50mg/kg以上)能提高肉鸡的胸肌率、降低腹脂率和皮脂厚(P<0.05);降低腹脂中NADPH生成酶和脂蛋白脂酶(LPL)活力(P<0.05),减少体脂肪沉积;降低胸肌中肉碱软脂酰转移酶-I(CPT-I)活性(P<0.05),增加肌细胞脂肪含量.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许梓荣;占秀安;毛红霞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5
【相关文献】
1.L-肉碱配合有氧运动对肥胖女性脂肪代谢的影响 [J], 周斅激
2.有机铬、L-肉碱及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J], 范雪;严政
3.L-肉碱对水产动物脂肪代谢的影响 [J], 杨奇慧;周小秋
4.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肝脏脂肪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J], 苟庚午;蒋明;文华;吴凡;刘伟;田娟
5.强化L-肉碱对幼鼠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J], 周建鸿;刘冬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进展
阎晓东;姜德兴;李听荣
【期刊名称】《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L-肉碱作为肉碱基转移酶的辅酶在长链脂肪酸的氧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它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胴体品质等作用,近年来在饲料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L-肉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作了综述,以期对L-肉碱的使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3页(P5-7)
【作者】阎晓东;姜德兴;李听荣
【作者单位】常州市畜牧兽医局,江苏,常州,213015;常州市畜牧兽医局,江苏,常州,213015;常州市新北区罗溪畜牧兽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L-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J], 刘国希;兰尊海
2.L-肉碱的制备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J], 严宏祥;朱丽娜
3.L-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质和量 [J], 李成良;张海燕;周安国
4.L-肉碱在水生动物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上) [J], 陈玉珂; 蔺丽丽
5.L-肉碱在水生动物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下) [J], 陈玉珂; 蔺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2高能量饲料的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脂肪氧化能提供更高的能量产出,在许多肉食性鱼的饲料中脂肪含量一度达到35%,甚至更高,造成鱼类产生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
这激发了研究者们对鱼类脂类代谢的兴趣,而肉碱恰好与脂类代谢密切相关。
当提高高脂水产饲料中外源L-肉碱水平时,相对过量的L-肉碱能够加速脂肪酸的β-氧化,将过多的脂肪转化为机体代谢需要的能量,从而达到以脂肪代替部分蛋白质的目的。
3.降低鱼体脂肪,提高鱼肉品质为了避免鱼体脂质积累,通过在饲料中外源添加肉碱是促进鱼体脂肪酸氧化和调节脂类分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小强等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1200毫克/千克L-肉碱可促进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幼鱼生长,且降脂效果显著。
郭黛健等研究表明L-肉碱可通过增加黄河鲤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以及鲜味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来改善黄河鲤的肌肉品质及风味。
陈玉珂等研究通过L-肉碱(100毫克/升)来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投喂草鱼和鳙鱼开口苗后可显著改善开口苗的中长链脂肪酸组成。
同样,杜震宇等研究表明DL-肉碱与L-肉碱均在改变罗非鱼内脏相对重量、降低肝脂方面有一定作用,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在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 gibebio )的研究亦表明L-肉碱能改善鱼体肌肉氨基酸含量和组成,且添加水平为200毫克/千克时效果最好。
4.提高水生动物的抗应激能力有水鱼才能生存,但并不是所有的水都适宜鱼的生存。
受温度、pH、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因素影响的水环境复杂多变,极易对鱼类造成应激。
L-肉碱不仅能通过促进脂肪酸氧化来应对应激所需要的能量,还参与清除体内自由基,并通过上调机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达到抗应激能力的效果。
王银东等研究表明添加L-肉碱能显著影响异育银鲫抗氧化能力,且与生长性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同样,苟庚午等对吉富罗非鱼的研究亦表明添加300毫克/千克L-肉碱对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有良好效果。
左旋肉碱在饲料中的应用左旋肉碱(L-肉碱)又称肉毒碱,是一种水溶性氨基酸,由赖氨酸衍生而来。
分子结构为L-γ-三甲胺β-羟丁酸,分子式为C7H16NO3,分子量为161.2。
它是B族维生素类似物,曾被称为维生素BT。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可供脂肪酸脂化的羟基,其饱和键和极性官能团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吸湿性,200℃以上它仍稳定存在,可在pH3~6的溶液中放置一年以上而不变坏。
1998年我国卫生部将L-肉碱批准为食品添加剂,列入营养强化剂类。
L-肉碱能明显提高鱼类增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并能提高养殖成活率,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 L-肉碱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理1.1 参与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和β-氧化作用肉碱最重要的功能是作为载体以酰基肉碱的形式将长链脂肪从线粒体外运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提高机体耐受力。
β-氧化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利用的肉碱量,高浓度的肉碱能增加脂肪的氧化速度,提高脂肪能量的利用率。
1.2 调节线粒体内酰基CoA/CoA比率线粒体基质中的己酰CoA与CoA的比率会影响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因而影响动物体内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
研究表明,L-肉碱具有调节线粒体内酰基CoA/CoA比率的作用。
在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L-肉碱将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的内膜后,又以酰基肉碱为载体,在己酰肉碱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线粒体基质中的己酰基运送到膜外。
另外,L-肉碱还能增加细胞内CoA的合成,调节己酰CoA与CoA的比率,保证糖酵解的正常进行。
1.3 具有酰基化解毒作用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代谢中能产生一些有毒的酯酰CoA,如丙酰CoA 和甲基丙二酸单酰CoA以及丙酸。
这些物质抑制线粒体代谢中一些关键酶活性,造成毒害,而L-肉碱处理后细胞线粒体中多量游离L-肉碱可以与这些有毒酰基结合成L-肉碱复合物,解除它们的毒害作用。
1.4 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L-肉碱主要是以蛋氨酸和三甲基赖氨酸为原料合成的,L-肉碱合成所需原料必须依赖于肌肉蛋白质分解提供赖氨酸和蛋氨酸,细胞水解产生的赖氨酸在S-腺苷甲硫氨酸作用下,在肌肉中将赖氨酸甲基化转化为三甲基赖氨酸。
日粮中添加L-肉碱对鸡血浆中IGF-1浓度和增重的影响林燕;史合群;卢婉怡
【期刊名称】《广东饲料》
【年(卷),期】2004(013)006
【摘要】L-肉碱[β-羟基(γ-N-三甲基胺)-丁酸]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的胺类物质,天然存在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中。
它在线粒体长链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报道,日粮中添加L-肉碱能够促进禽的生长速度。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林燕;史合群;卢婉怡
【作者单位】华龙集团福州预混料总厂,福州,350002;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510065;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5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对粤黄鸡繁殖性能和血浆中雌激素和孕酮水平的影响 [J], NaibiSulaimanABUBAKAR;傅伟龙;朱晓彤
2.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J], 徐少辉;武书庚;张海军;齐广海
3.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种母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J], 邹丽丽;杨俊;黎卓炎;韦雄文;梁远东;马建升;冯晋平
4.母猪妊娠期饲粮中添加 L-肉碱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J], 赵必迁;周安国
5.母猪饲粮中添加L-肉碱与不同类型脂肪对仔猪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王娜;田美丽;张曦文;刘涛;石宝明;单安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肉碱对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彭祥伟
【期刊名称】《畜禽业》
【年(卷),期】1999(000)007
【摘要】试验选取An头28日龄断奶的长白和约克仔猪,采用单因子试验。
为了增强可信性,分别于两个种猪场,分3次进行试验,共3个处理,对照组不供给外源L-肉碱,其余2个处理分别供给50PPM或100PPML-,自碱。
3次试验结呆都显示添加L-肉减对仔猪日增重有明显提高(P<0.01),尤以100PPM提高幅度最大达36.7%。
饲料转化率也有明显改善,每kg增重的饲料消耗最低的仅是对照组的69.66%。
结果认为较好的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是充分发挥L-肉碱作用的先决条件,供给量以100PPM为宜。
【总页数】1页(P26)
【作者】彭祥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L-肉碱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J], 邱惠忠;陈忠法;顾方鸿
2.L-肉碱和赖氨酸对爱拔益加肉公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J], 王月超;蔡辉益;闫海洁;刘国华;张姝;陈桂兰
3.L-肉碱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J], 赵必迁;周安国
4.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
响 [J], YANG Dong;WANG Wenyi;MA Tao;WAN Fan;WANG Yunfei;TAN Jun;ZHANG Juan;DIAO Qiyu
5.饲粮添加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影响 [J], 古长松;李彬;胡声迪;黄李蓉;曾子悠;朱正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化速度,提高脂肪能量的利用率。
4.2 保护肌肉细胞膜、排除机体因酰基及氨产生的毒性作用在肌肉活动中,线粒体基质内的一些短链酰基如乙酰基及CoA等化合物会积聚在肌肉细胞中,若不及时运出,就会损害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从而影响能量代谢。
而L-肉碱可以捕获多余的酰基与之结合形成酰基肉碱(主要是乙酰肉碱),从尿中排出体外或留在体内再作为能源得以重新利用,从而保护细胞膜,排除机体因酰基聚集而产生的代谢毒性作用,完成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谢。
氨是蛋白质降解的副产物,是人所共知的运动后的致疲劳因素,即使在低剂量时也有毒性,肉碱可增加氨与尿素的结合,促进体内氨从尿中排出。
4.3 提高动物的耐受力和抵抗力,促进疲劳恢复动物运动时要消耗大量的糖类(糖原和葡萄糖)及脂肪,特别是肌糖原的无氧酵解会使体内的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加,导致疲乏和ATP生成减少,而L-肉碱能减少肌糖原的无氧代谢,乳酸生成量减少,能有效提高动物的耐受力和抵抗力,促进疲劳恢复。
4.4 维持质膜的恒定肉碱不仅可以保护肌肉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还能维持其它质膜的稳定。
肉碱可作为一种生物抗氧化剂,通过防止铁螯合物的形成,捕捉自由基。
参与膜磷脂的去酰化-重酰化,有利于膜的及时修复,提高动物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
肉碱还能清除线粒体膜上过量的长链脂肪酰基,维持线粒体膜的恒定。
此外,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等一些支链氨基酸在肌肉中部分地代谢成为支链酮酸,而支链酮酸可导致肌肉疲劳及痛性痉挛,L-肉碱能与这些支链酮酸结合,进入循环系统,并被进一步氧化供能。
L-肉碱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及钙、磷的吸收利用。
此外,还有资料表明,L-肉碱与精子的活力、密度及成活率呈正相关。
5 L-肉碱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及应用5.1 L-肉碱在肉鸡上的研究Lettner等(1992)试验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L-肉碱,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死亡率。
Rabie等(1998)对18~53日龄肉仔鸡进行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一定量(50mg/kg)的L-肉碱,可提高前两周肉仔鸡的增重与饲料转化率,明显增加胸肉、大腿肉重与瘦肉产量,减少腹脂含量;饲粮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与L-肉碱水平在影响第二周试鸡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时存在明显互作,这一点与Iben等(1997)的研究发现相同,他发现肉鸡日粮中Lys+Met水平处于理想状况时,添加L-肉碱能提高其体重,Lys+Met水平处于边缘缺乏时,添加肉碱反而增加其腹脂率,但并非所有报道都是正面影响。
L—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续完)
陈勇
【期刊名称】《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年(卷),期】2000(017)002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陈勇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L—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J], 向枭;唐龙碧
2.左旋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J], 刘晓辉
3.L-肉碱对水产动物的营养作用及其饲养效果 [J], 戴贤君;邵庆均
4.L—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待续) [J], 陈勇
5.L-肉碱在水生动物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上) [J], 陈玉珂; 蔺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进展L-肉碱,即左旋肉碱,又称肉毒碱。
1905年Kriberg首次在肌肉中发现了L-肉碱。
1927年Fraenkel和Blewett发现L一肉碱是大黄粉虫的必需营养素,L-肉碱因此被命名为VBT{1]。
1959年,Fritz发现了L-肉碱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认为L一肉碱是长链脂肪酸进行β一氧化所必需的载体,发挥着把脂肪酸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作用。
目前国外许多研究人员认为L-肉碱是一种类维生素和类氨基酸物质,是一种能使食物转化为能量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营养添加剂。
1 L一肉碱理化性质简介L-肉碱的化学名称是L—β一羟一γ一三甲胺丁酸,外观呈白色结晶性粉末,分子量为161.20,比旋光度一290~一320(c=lO,H20),pH在5.5~9.5之间,呈弱酸性,性质稳定,熔点为210~212C之间,能耐200℃以上高温,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水溶性。
2 L-肉碱在饲料中的分布L一肉碱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微生物、动物及植物的一种基本成分。
组织中L-肉碱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疾病等,成年健康动物血液中L-肉碱含量与L-肉碱摄人量成正相关。
L-肉碱在各种饲料原料中含量不一,以动物性原料中含量较高。
3 L-肉碱的生物合成L-肉碱的合成主要在肝脏中进行,由一个赖氨酸和三个蛋氨酸在五种酶的催化和烟酸、VB6、VC、Fe2+参与下经五步反应合成的,合成条件苛刻,如果赖氨酸、蛋氨酸、烟酸、VB6、VC其中任一不足,都会使肉碱合成受阻。
从酶反应的反馈调控机制看,若在饲料中添加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足量L-肉碱,可以通过酶反应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少L一肉碱在体内合成,从而节约体内的赖氨酸和蛋氨酸,也节约了机体的能量消耗。
4 L-肉碱的生物化学功能跟其它B族维生素一样,L-肉碱在人类及动物的新陈代谢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人类及动物需要消耗能量来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动物体内的能量(ATP)是通过细胞氧化碳水化合物及脂肪而获得,碳水化合物可满足短期及大量的能量需要,但动物体内只含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机体内的能量大多以脂肪的形式存在。
脂肪及脂肪酸可提供持久的能量供应以满足长期的能量需要,因而生物体氧化脂肪酸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L-肉碱的生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4.1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L-肉碱作为载体以酰基L-肉碱的形式将长链脂肪酸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基质,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
当动物体内能量供应不足或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就要把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里面动员出来提供能量。
脂肪酸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膜,必须要通过这个载体才能进入。
β-氧化的速度取决于L-肉碱传递系统,而肉碱传递系统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L一肉碱的水平,L-在脂肪酸氧化代谢过程中,L一肉碱的主要功能就是调控L-肉碱脂酰转移酶的活性以调节脂肪酸的氧化降解。
4.2 排除体内过量酰基,缓冲线粒体酰基CoA/CoA比率L一肉碱作为载体以酰基L一肉碱的形式将线粒体内的短链酰基运送到膜外,起到调节线粒体内酰基CoA/CoA比率的作用,并为胞质中脂肪酸合成乙酰基团提供原料,此过程由肉碱一酯酰转移酶I催化合成。
若线粒体基质中的乙酰基不及时运出,酰基CoA/CoA比率就会升高,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系而妨碍糖的氧化,抑制丙酮酸激酶活性,从而妨碍糖的酵解,影响能量代谢。
肉碱作为酰基的载体能将短链酰基运送到线粒体外,因而起到调节线粒体酰基CoA/CoA比率的作用。
L-肉碱可将体内过量的和非生理性的酰基团排出,具有消除体内酰基累积性毒性的作用,防止肌肉和血液中含有过量的丙酮酸盐导致肌肉疲劳和痛性痉挛等现象发生。
4.3促进中链脂肪酸的氧化L-肉碱对中链脂肪酸的氧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L-肉碱有利于正常或异常代谢而聚集在线粒体和组织的短链或中链脂肪酰基的清除。
β-氧化过程或线粒体其它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短链或中链脂肪酰基CoA,通过肉碱乙酰转移酶(CAT)生成酰基肉碱,酰基肉碱则在酰基肉碱转移酶的作用下运出线粒体和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然后从尿中排出,因此,当线粒体内短链或中链脂肪酰基CoA的生成速率大于利用能力时,肉碱的该作用就能保证线粒体内自由CoA的恒定,起到了排除机体因酰基聚积而造成的代谢毒性的作用。
L一肉碱能与线粒体内膜中的短、中链酰基结合,增加线粒体自由CoA的水平,加快脂肪代谢。
4.4参加支链氨基酸的代谢最近的研究表明L一肉碱的水平与支链氨基酸的代谢相关联,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代谢产物是一些支链酰基,其中亮氨酸经乙酰乙酰一CoA形成乙酰一CoA,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代谢形成乙酰一(oA,而L一肉碱可以及时运出这些支链酰基,以维持氨基酸的正常代谢。
5 L一肉碱的吸收和代谢动物体内L一肉碱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动物性饲料中直接摄取,另一种是以赖氨酸、蛋氨酸为原料在肝、肾、脑组织中合成,需要VC、VB6、烟酸和Fe2+作为辅基。
L一肉碱通过主动转运机制约50%~80%在小肠细胞中被吸收,被吸收的L一肉碱约有50%以乙酰形式或游离形式进入血液,然后被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利用。
进入组织的L一肉碱参与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只有少部分在体内发生分解,但一般不被动物体内酶所降解,大多以乙酰一肉碱形式在乳中分泌或经肾脏随尿排出。
在哺乳动物中,大量的L一肉碱会释放在乳液中,大部分的L一肉碱会在。
肾脏中被吸收,而吸收能力因动物而异,一般草食动物的吸收能力较肉食性动物的强。
6 L一肉碱的缺乏与补充在一般情况下,动物自身合成的加上从天然饲料中获得的L一肉碱可以满足正常的需要。
但由于有些因素会影响动物体内L一肉碱的代谢,使动物对外源L 一肉碱需要量增加,因此必须额外添加L一肉碱以满足正常生理代谢的需要。
这当中有营养方面,也有生理阶段及疾病等方面的原因,如:(1)动物长期饲喂缺乏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日粮会导致内源L一肉碱合成的减少;(2)动物过量采食脂肪,引起对肉碱的需求增加;(3)新生哺乳仔畜自身合成L一肉碱的功能尚未成熟,合成的L一肉碱的数量有限,造成动物对外源性L一肉碱依赖性加大;(4)在寒冷应激条件下,动物利用脂肪氧化产热维持体温,对L一肉碱需要量也增加。
动物缺乏L一肉碱所引起的缺乏症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脂类代谢紊乱、抵抗力降低;禽类缺乏L一肉碱易发生脂肪肝。
7 L一肉碱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及应用7.1 L一肉碱在猪日粮中的应用从子宫内到子宫外,初生仔猪经历了很大的代谢变化,但仔猪必须适应从经胎盘的碳水化合物营养到高脂肪的母乳的营养来源突变。
哺乳期间初生乳猪自身合成L一肉碱的量很少,母猪的初乳和常乳是L一肉碱的良好来源,但初生仔猪需尽快提高氧化脂肪酸和酮体作为能源代替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因此新生仔猪日粮中含足量的L一肉碱是很重要的。
Cofley等(1991)研究表明,2日龄的乳猪饲喂低L一肉碱的日粮,降低了肝脏、血浆中的L一肉碱水平和棕榈酸的氧化。
给21日龄仔猪喂以高L一肉碱日粮,其生长速度快于低L一肉碱日粮组。
Ran Kempen 等(1993)发现,当以中等链长的脂肪酸作为能源,其含量超过初生仔猪代谢需要的50%时,L一肉碱使脂肪酸的氧化率提高:0%。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L一肉碱的试验报道很多。
多数研究表明,添加L一肉碱可以提高仔猪增重,改善饲料转化率。
蔡辉益等(1998)对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L一肉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日粮中50 mg/kg L一肉碱王(有效含量50%)时,对仔猪各项生产性能无影响,当添加量增加到100 mg/kg时,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4.38%,饲料转化率提高10.32%,经济效益增长33.82%。
邱惠忠等[13](2000)认为L 一肉碱对仔猪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增重效果更佳,当添加量为50 mg/kg时,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13.41%。
Newtorn.G(1992)报道当日粮中赖氨酸含量偏高(1.5%),再行添加L一肉碱对28~42日龄仔猪的生长不利。
有些试验采用的赖氨酸水平偏低,其试验结果很难说明问题,因为添加赖氨酸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而且赖氨酸的价格远远低于L一肉碱。
Newton等(1988)报道,只有当赖氨酸处于边际状态时,L一肉碱才能对猪的相对增重有显著影响。
其次,仔猪年龄越小,合成L一肉碱的能力越差,添加L一肉碱后的效果越明显,但如果仔猪体贮L一肉碱量高(主要在肌肉中),则在断奶后初始两周无效果,而在断奶后3~4周效果明显(Owen等,1994)。
此外,日粮中脂肪含量越高,L一肉碱作用越明显。
L一肉碱在肥育猪日粮中主要用作减肥剂,以提高胴体瘦肉率,改善肉质。
虽然肥育猪自身能够合成足够的L~肉碱,可以满足生理需要,但由于L一肉碱可加速脂肪的分解,提高脂肪能量的利用,因而生产中常额外添加L一肉碱以提高胴体瘦肉率。
Owen等(1994,1996)报道在23~102kg体重阶段向猪饲粮添加50 mg/kg水平的L一肉碱,明显提高了34~56.7 kg体重阶段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Sardi等(1996)在40~160kg体重阶段猪饲粮中分别添加0、25、50 mg /kg的L一肉碱,结果各组猪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均无明显差异,而补饲L 一肉碱却使猪的肉色评分得到改善,大腿肉在悬挂过程中的滴水损失减少。
7.2 L一肉碱在鸡营养上的应用宫下雅彦(1989)研究发现:在肉鸡饲料中添加5、20、200 mg/kg的L一肉碱饲养5周,肉鸡体重相仿,但腹腔内的脂肪由对照组的100~102 g减少到80~90 g,脂肪含量下降10%~20%,而且L一肉碱能明显抑制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脂肪肝。
Lettner等[18j(1992)向肉仔鸡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0、60 mg /kg L一肉碱,结果L一肉碱的添加使肉仔鸡的日增重提高,料肉比和死亡率降低。
Rabie(1998)在18~53日龄给肉仔鸡分别饲喂不同代谢能浓度与L一肉碱添加水平(10或50 mg/kg)的饲粮,试验结果表明饲喂L一肉碱可提高前两周肉仔鸡的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及第四周的转化率,明显增加胸肉、大腿肉重和瘦肉产量,减少腹脂。
但也有报道认为L一肉碱对体重饲料转化率和腹脂沉积都无显著影响(20,21]。
L一肉碱在蛋鸡营养上研究较少,蔡辉益等(1998)在海兰褐壳蛋鸡日粮中添加L一肉碱(25、50 mg/kg)可显著提高产蛋率(3.89%~5.03%)和产蛋量(5.49%~7.73%),并且有改善料蛋比的趋势,但对蛋鸡体重、耗料量无显著影响。
索玉芳等(2000)研究发现添加L一肉碱有助于维持蛋鸡的高产稳产。
在种鸡料中供应足够的L一肉碱对种蛋的孵化有良好的作用,这能使种蛋在成熟时蛋黄有丰富的L~肉碱,有助于蛋黄中脂肪的利用,为出壳雏鸡提供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