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故事

应用题一向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一章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体积等量关系、打折销售、教育储蓄、行程问题(相遇、追击)一题存在两个等量关系等,含量很大。如果每个知识点出一两个题练习来达到复习的目的话,学生也能勉强接受,但是这样的课堂呆板无味。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然而复习课就是让学生把知识串连起来并且保存在头脑中,所以一定要改变这种人们一向认为的数学就是干巴巴的讲练,让学生主动、热情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那么如何设计一堂有趣的复习课呢?这确实让我好一番动脑。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鲜活生动,我决定恰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均衡发展。记得我在其他学校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你能追上小明吗”的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课。当时课堂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片断:猫追赶老鼠来引出这堂课的主题内容,即——行程问题。并利用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这节课重要的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我观察到学生们从刚上课时的散漫到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思路随着画面前进。由于注意力全部都吸引过来了,所以很快学生就思考出了由画面设置的问题,并且充满着兴趣的进入了接下来的问题研究。虽然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这堂课的良好的、真实的教学效

果让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的理论。既然好的教学情景创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突破口,那么我还是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从学生的学情和年龄段喜爱出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一学生年龄还小,都对故事性强的内容和比较直观的事务感兴趣。在一次和学生的聊天中我得到一个信息:学生们很喜欢动画片“蜡笔小新”,一提起蜡笔小新,学生们便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我赶紧从网络上了解蜡笔小新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主要是讲一些小新在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我突然灵光一闪,我能不能把这堂课编成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呢?把这一章看似互不相关的应用题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开始构思编一个描述小新一天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把这一章内容巧妙的容进去。我设计了7个生活场景,每个场景引出一道应用题。首先给出小新和妈妈的年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计算妈妈的年龄,然后小新去银行取钱引出教育储蓄,再去商场购物引出打折销售和零用钱支配的内容,和朋友相约出游引出相遇、追击两个内容,最后野餐时喝饮料引出等量关系为体积相等的应用题。这样第五章的知识点就可以都涵盖进去了。有了构思我便开始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先用简单语言把小新活动的场景描述出来,形成故事情节,每张幻灯片一个场景,一道相关应用

题。在设计行程问题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不同的需要,便设计了动画的线段示意图来演示小新与朋友相遇和追击问题。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学习程度的好坏都可以直观、清楚的了解小新们的运动情况,能够更准确的找到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行程问题用线段示意图辅助解题的好处。学校一向倡导课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初步设计好课件后,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我和课组的其它教师进行了交流。老教师们对我的复习课的新颖构思很赞同,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宝贵的意见,那就是可不可以把小新的活动编的更有意义一些,让这堂课不仅仅是一堂纯粹的数学课,也是一堂有深意的教育课呢?联想到我曾在学生的周记中了解到学生由于父母不记得她的生日而和父母发生矛盾的事,我决定将内容改为小新为妈妈过生日,以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做一个和小新一样的孝顺孩子,把我们传统的中华美德渗透到数学课中去。同时老师们还提出将数据改简单易算,降低解方程的难度,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在上这堂课时,我看到学生们和我预期的一样,很有兴趣的阅读小新的活动情况,主动的投入学习,完全溶入故事中,就好像自己就是小新,正在愉快的度过这一天。整节课我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都很流畅,全章知识点都串连了起来。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下课时,还有学生回味有余的大声说:“老师,小新这一天还没过完呢”。在学生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时,学生们除了总结涉及到的知识点外,也谈到了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以后要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等等。我设计的教学育人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上完这堂课后,我询问了学生们对这堂课的意见,由于个体差异,学生们认为留给他们的独立探究的时间略少了点,同时希望在语言的组织上能更现代点,更贴近他们的生活用语。还有学生提出“小新不应该把教育储蓄取出来给妈妈买礼物,因为那是爸爸妈妈存给他上学用的,应该取普通存款,解的时候只要把20﹪的利息税算上就行了”等等。这些意见进一步拉进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体现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从学生愉快、专著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渴求摆脱旧的“学围绕教转”的“单边教学活动”,渴求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深深的体会到新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些体会让我更明白每一堂数学课都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同时要重视主动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每堂课的学生反馈,不断

改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数学、做数学、想数学。我深深感受到我课堂角色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程,我感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除了多读理论知识外,还要珍惜学校提供的听评课、学习多媒体知识的机会。全方位包装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和学生共同成长。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 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师生问好.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答:某数为3. (其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故事 应用题一向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一章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体积等量关系、打折销售、教育储蓄、行程问题(相遇、追击)一题存在两个等量关系等,含量很大。如果每个知识点出一两个题练习来达到复习的目的话,学生也能勉强接受,但是这样的课堂呆板无味。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然而复习课就是让学生把知识串连起来并且保存在头脑中,所以一定要改变这种人们一向认为的数学就是干巴巴的讲练,让学生主动、热情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那么如何设计一堂有趣的复习课呢?这确实让我好一番动脑。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鲜活生动,我决定恰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均衡发展。记得我在其他学校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你能追上小明吗”的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课。当时课堂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片断:猫追赶老鼠来引出这堂课的主题内容,即——行程问题。并利用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这节课重要的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我观察到学生们从刚上课时的散漫到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思路随着画面前进。由于注意力全部都吸引过来了,所以很快学生就思考出了由画面设置的问题,并且充满着兴趣的进入了接下来的问题研究。虽然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这堂课的良好的、真实的教学

效果让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的理论。既然好的教学情景创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突破口,那么我还是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从学生的学情和年龄段喜爱出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一学生年龄还小,都对故事性强的内容和比较直观的事务感兴趣。在一次和学生的聊天中我得到一个信息:学生们很喜欢动画片“蜡笔小新”,一提起蜡笔小新,学生们便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我赶紧从网络上了解蜡笔小新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主要是讲一些小新在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我突然灵光一闪,我能不能把这堂课编成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呢?把这一章看似互不相关的应用题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开始构思编一个描述小新一天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把这一章内容巧妙的容进去。我设计了7个生活场景,每个场景引出一道应用题。首先给出小新和妈妈的年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计算妈妈的年龄,然后小新去银行取钱引出教育储蓄,再去商场购物引出打折销售和零用钱支配的内容,和朋友相约出游引出相遇、追击两个内容,最后野餐时喝饮料引出等量关系为体积相等的应用题。这样第五章的知识点就可以都涵盖进去了。有了构思我便开始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先用简单语言把小新活动的场景描述出来,形成故事情节,每张幻灯片一个场景,一道相关应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师版

【例1】小敏和另两位同学去春游,买了三瓶矿泉水和两瓶可乐,可乐的价格是矿泉水的 1.5倍,一共花去了1 2.6元,求每瓶矿泉水的价格. 【难度】★ 【答案】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2.1元. 【解析】设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x元,则可乐的价格是每瓶x 5.1元, 则由题意可列方程为:6. +x = x ? x,解得:1.2 3= 2 5.1 12 答: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2.1元.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2】今有2分与5分硬币共27枚,它们总值为0.99元,问这两种硬币各多少枚?【难度】★ 【答案】2分硬币有12枚,则5分硬币有15枚. 【解析】设2分硬币有x枚,则5分硬币有()x- 27枚, 由题意可列方程:()99.0 .0= +x x,解得:12 - 02 05 27 .0 x, = 答:2分硬币有12枚,则5分硬币有15枚.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3】一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共325张,中国邮票的张数比外国邮票的张数的2倍少5,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各多少张? 【难度】★ 【答案】外国邮票的张数为110张,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215张. 【解析】设外国邮票的张数为x,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5 x, 2- 由题意可列方程为:325 = x, x,解得:110 +x 2= - 5 答:外国邮票的张数为110,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215.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4】六年级学生若干人报名参加足球队,男女生之比为4 : 3,后来走了12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恰好是女生的2倍,求: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人? 【难度】★★ 【答案】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48人、36人. 【解析】设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43 、人, x x

一元一次方程经典应用题(较难)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经典题 1、“水是生命之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用户节约用水,按以下规定收取水费: (1)某用户1月份共交水费65元,问1月份用水多少吨? (2)若该用户水表有故障,每次用水只有60%记入用水量,这样在2月份交水费43. 2元,该用户2月份实际应交水费多少元? 2、60 增加15

3、 七(1)、(2)104(1)班人数多于七(2)班,70人,准备周末去公园 1140元. (1) (2) (3)(1)班有10 4、某家电商场计划用9万元从生产厂家购进50台电视机.已知该厂家生产3 种不同型号的 电视机,出厂价分别为A种每台1500元,B种每台2100元,C种每台2500元. (1)若家电商场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 (2)若商场销售一台A种电视机可获利150元,销售一台B种电视机可获利200元,销售一台C种电视机可获利250元,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方案中,为了使销售时获利最多,你选择哪种方案?

5、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 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6、某工厂计划生产一种新型豆浆机,每台豆浆机需要3个A种零件和5个B种零件正好配套, 已知车间每天能生产A种零件4个或B种零件30个,现在要使在22天中所生产的零件全部配套,那么应该安排多少天生产甲种零件,多少天生产乙种零件? 7、日历上爷爷生日那天的上下左右4个日期的和为80,你能说出爷爷的生日是哪天吗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学案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正确、熟练的掌握和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基本步骤:“移项”与“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2、自主探索、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重点难点]怎样将方程变形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 [问题1]南村侨联中学三年来共购买计算机21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4倍,前年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则去年购买 台, 今年购买 台,依题意得 要解这个方程,可以先把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再用等式的性质解出x 的值,解法如下: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例1] 解下列方程: (1)9x —5 x =8 ; (2)4x -6x -x =-15; (3)364155.135.27?-?-=-+-x x x x 解:(1)合并同类项得: = 两边 ,得 , ∴=x ; (2) 合并同类项得: = x 的系数化为1,得 =x ; (3)

[练习一] 解下列方程: (1)6x —x = 4 ; (2)-4x + 6x -0.5x =-0.3; (3)463127.253.13?-?-=-+-x x x x . (4) ;72 32=+x x [思考]方程254203+=+x x 的两边都含有x 的项(x x 43与)和常数项(2520-与),怎样才能把它化成a x =(a 为常数)的形式呢? 解: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 , ∴ 。 ∴=x 。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问题]移项起到什么作用? [例2] 解下列方程: (1)2385--=-x x ;

初一下册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20161204初一 一、选择题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42 =-x x (B );0=x (C );12=+y x (D ).11x x =- 2、方程212= -x 的解是( )(A );41-=x (B );4-=x (C );4 1=x (D ).4-=x 3、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 );253b a =-(B );6213+=+b a (C );523+=bc ac (D ).3 5 32+= b a 4、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A );8-(B );0 (C );2(D ).8 5、解方程2 631x x =+- ,去分母,得( ) (A );331x x =-- (B );336x x =--(C );336x x =+- (D ).331x x =+- 6、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方程1223+=-x x ,移项,得;2123+-=-x x (B )方程()1523--=-x x ,去括号,得;1523--=-x x (C )方程 23 32=t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1=x (D )方程15 .02.01=--x x 化成.63=x 7、儿子今年12岁,父亲今年39岁,( )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4倍. (A )3年后; (B )3年前; (C )9年后; (D )不可能. 8、重庆力帆新感觉足球队训练用的足球是由32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的,其中黑皮可看作正五边形,白皮可看作正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要求出黑皮、白皮的块数,若设黑皮的块数为x ,则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9、(A );323x x -= (B )();3253x x -=(C )();3235x x -= (D ).326x x -= 9、珊瑚中学修建综合楼后,剩有一块长比宽多5m 、周长为50m 的长方形空地. 为了美化环境,学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 课前热身 1.A 种饮料B 种饮料单价少1元,小峰买了2瓶A 种饮料和3瓶B 种饮料,一共花了13元,如果设B 种饮料单价为x 元/瓶,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1)313x x -+= B .2(1)313x x ++= C .23(1)13x x ++= D .23(1)13x x +-= 2.如果方程3240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 3.方程0251x =.的解是 . 4.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米/秒,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则再过 秒它的速度为15米/秒. 【参考答案】1. A 2.m=1 3. 4x = 4.5 ◆考点聚焦 知识点: 等式及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大纲要求: 1. 理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方程的变形,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考查一元一次方程、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备考兵法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注意:(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在整式方程前提下,化简后满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像 21=x ,()1222+=+x x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要注意:①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②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

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docx

隆化县第二中学 班级: 姓名: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 2 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地运用去括号、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步骤的探究,体会化归思想,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方法。 【自主学习】 一、去括号 1、 方程中带有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是常用的化简步骤,去括号的法则是: ( 1)括号前是“ +”时,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去掉,原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 2)括号前是“一”时,把括号和它前面的_________,原括号里的各项 ___________。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遇到有括号的, 先利用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预习自测 1 1.方程 2(x 3) 5 9 的解是 ( ) A. x 4 B. x 5 C. x 6 D. x 7 2.解方程 1 (2x 3) 6 ,去括号后正确的是 ( ) A 1 2x 3 6 B 1 2x 3 6 C 1 2x 3 6 D 2x 1 3 6 3.对于方程 2(2x 1) ( x 3) 1 ,去括号正确的是 ( ) A. 4x 1 x 3 1 B. 4x 1 x 3 1 C. 4x 2 x 3 1 D. 4x 2 x 3 1 二、去分母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若方程中含有分母,去分母的方法是: 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各项都乘以各分母的 _________,将分母去掉。 预习自测 2 1.解方程 1 x -1 1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 3 2 A. 1 ( x 1) 1 B. 2 3( x 1) 6 C. 2 3( x 1) 1 D. 3 2( x 1) 6 2.方程 3 1 x 0 可以变形为 ( ) 2 A. 3 (1 x) 0 B. 3 1 x 0 C. 6 1 x 0 D . 6 (1 x) 0 3. 解方程 1 x 3 x ,去分母,得 ( ) 6 2 A. 1 x 3 3x B. 6 x 3 3x C. 6 x 3 3x D. 1 x 3 3x 4. 1 x 5 1去分母,得 ( ) 方程 x 3 2 A. 3x 2x 10 6 B. 3x 2x 10 1 C. 3x 2x 10 6 D. 3x 2x 10 1 1

解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学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堂学案) 一 【 知识回顾 】 1.在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 21x - (B )210x += (C )1x y += (D ) 1102 x += 2.1x =是下列方程( )的解 (A ) 12x -= (B ) 2143x x -=- (C ) ()314x --= (D ) 452x x -=- 3.已知5x =是方程32x a +=的解,则a 的值是( ) (A ) -13 (B ) -17 (C )13 (D ) 17 4.下列合并同类项错误的是( ) (A )32x x x -= (B ) 32x x x -= (C )523x x x -+= (D )523x x x -+=- 5.方程2438x x -=+经过移项可得( ) (A )2384x x +=+(B )2384x x --=-+ (C )2384x x -=+ (D )2384x x +=- 6.方程()5215x x --=经过去括号可得( ) (A )5215x x --= (B )5225x x --= (C )5215x x -+= (D )5225x x -+= 7.方程 13 x x -=经过去分母可得( ) (A )1x x -= (B )13x x -= (C )333x x -= (D )33x x -= 8.若x=4是方程3x-1=ax+3的解,那么常数a=____________. 9.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例: 31322322 10 5 x x x +-+-= - ()()() 53110232223x x x +-?=--+去括号,得: 155203246x x x +-=--- 移项,得: 153426520x x x -+=---+ 合并同类项,得: 167x = 系数化为1,得: 716 x =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测试卷B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检测题(B )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42=-x x (B );0=x (C );12=+y x (D ).11x x =- 2、方程2 12= -x 的解是( ) (A );41-=x (B );4-=x (C );4 1=x (D ).4-=x 3、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253b a =- (B );6213+=+b a (C );523+=bc ac (D ).3 532+=b a 4、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 (A );8- (B );0 (C );2 (D ).8 5、解方程2 631x x =+-,去分母,得( ) (A );331x x =-- (B );336x x =-- (C );336x x =+- (D ).331x x =+- 6、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方程1223+=-x x ,移项,得;2123+-=-x x (B )方程()1523--=-x x ,去括号,得;1523--=-x x (C )方程 2 332=t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1=x (D )方程15.02.01=--x x 化成.63=x 7、儿子今年12岁,父亲今年39岁,( )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4倍. (A )3年后; (B )3年前; (C )9年后; (D )不可能.

8、重庆力帆新感觉足球队训练用的足球是由32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的,其 中黑皮可看作正五边形,白皮可看作正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要求出黑皮、白皮的块数,若设黑皮的块数为x ,则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323x x -= (B )();3253x x -= (C )();3235x x -= (D ).326x x -= 9、珊瑚中学修建综合楼后,剩有一块长比宽多5m 、周长为50m 的长方形空地. 为 了美化环境,学校决定将它种植成草皮,已知每平方米草皮的种植成本最低是a 元,那么种植草皮至少需用( ) (A )a 25元; (B )a 50元; (C )a 150元; (D )a 250元. 10、银行教育储蓄的年利率如右下表: 小明现正读七年级,今年7月他父母为他在银行存款30000元,以供3年后上高中使用. 要使3年后的收益最大,则 小明的父母应该采用( ) (A )直接存一个3年期; (B )先存一个1年期的,1年后将利息和自动转存一个2年期; (C )先存一个1年期的,1年后将利息和自动转存两个1年期; (D )先存一个2年期的,2年后将利息和自动转存一个1年期.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如果457+=x x ,那么.47=-x 12、某数的3倍比它的一半大2,若设某数为y ,则列方程为____. 13、当=x ___时,代数式24+x 与93-x 的值互为相反数. 14、在公式()h b a s +=2 1中,已知4,3,16===h a s ,则=b ___. 15、如右图是2003年12月份的日历,现用一长方形在日历中任意框出4个数 ,请用一个等式表示d c b a ,,,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 16、一根内径为3㎝的圆柱形长试管中装满了水,现把试管中的水逐渐滴入一个内 径为8㎝、高为1.8㎝的圆柱形玻璃杯中,当玻璃杯装满水时,试管中的水的高度下降了____㎝. 17、国庆期间,“新世纪百货”搞换季打折. 简爽同学以8折的优惠价购买了一件 运动服节省16元,那么他购买这件衣服实际用了___元.

专题三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无锡,第4题2分)方程2x﹣1=3x+2的解为() A.x=1 B.x=﹣1 C.x=3 D.x=﹣3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方程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解. 解答:解:方程2x﹣1=3x+2, 移项得:2x﹣3x=2+1, 合并得:﹣x=3. 解得:x=﹣3,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解. 2. (2015?四川南充,第4题3分)学校机房今年和去年共购置了100台计算机,已知今年购置计算机数量是去年购置计算机数量的3倍,则今年购置计算机的数量是() (A)25台(B)50台(C)75台(D)100台 【答案】C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2015?浙江杭州,第7题3分)某村原有林地108公顷,旱地54公顷,为保护环境,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使旱地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x公顷旱地改为林地,则可列方程( )

A . 54?x =20%×108 B . 54?x =20%×(108+x ) C . 54+x =20%×162 D . 108?x =20%(54+x ) 【答案】B . 【考点】由实际问题列方程. 【分析】根据题意,旱地改为林地后,旱地面积为54x -公顷,林地面积为108x +公顷,等量关系为“旱地占林地面积的20%”,即()5420%108x x -=?+. 故选B . 4.(2015?北京市,第9题,3分)一家游泳馆的游泳收费标准为30元/次,若购买会员年卡,可享受如下优惠: 例如,购买A 类会员卡,一年内游泳20次,消费50+25×20=550元,若一年内在该游泳馆游泳的次数介于45~55次之间,则最省钱的方式为 A .购买A 类会员年卡 B .购买B 类会员年卡 C .购买C 类会员年卡 D .不购买会员年卡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 【难度】中等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5.(2015·深圳,第10题 分)某商品的标价为200元,8折销售仍赚40元,则商品进价为( )元。 A 、140 B 、120 C 、160 D 、100 【答案】B . 【解析】设进价为x 元,则-x =40,解得:x =120,选B 。

一元一次方程(较复杂)练习题

较复杂的解方程练习 姓名: 例1、把一个数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要改变符号(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10-3 x=4 3 x-5+2 x+4=14 45-6 x+9x=15 7 x+18-6x+12=60 练1、39-5 x=9 2 x+3+16x-7=32 33-8 x+7-7 x=10 9 x-7-6 x+5=10 例2、有多个未知数的方程,要把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移动到方程的同一边,不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移动到方程的另一边。 3x+5=6x-10 5 x-8=16-3 x 20-4 x=x+5 16-2 x=46-8x

练2、7x+9=9x-17 10 x-6=54-5 x 25-3 x=4x-3 50+3 x=70-7x 32-7 x=62-10x 57-12 x=27-7x 例3、有括号的先打开括号(原则:乘法对加减法的分配律) 2X (4x+3)=x+1 5-3 x (2x-3)=2 2x-3(4 x-9)= x-6括号前面的乘号可以省略 2 x-3 x (4 x-9)= x-6

(寸—X O H OO +X )06寸 (X 0lo )9+e L "9—x co )0o 粽L0+(L —x ) 寸 — 9"卜+X0)0

寸 L —(s H 9+x e ‘ 寸 寸 HX9+X0L —寸寸O 6LHX 寸Q+X9 ‘ 0 TX9—卜L 二 (X — L)9+0"6— x 寸 ) CO —X ( x co — 卜 ) 寸 + 寸 £ > 寸 +><

5、5-2 x=3x-25 6 、7-8 x=9-10x 7、2( x+7)=3-3( x-5) 8、34- x=6x-2(2 x+4) 9、8x-(6-3 x)=4(2 x-6)+75 10、2( x+5)-3(4-3 x)=76+2( x- 3)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一个数学式子是算式还是方程; 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了解其步骤; 3、会判断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学习难点】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课前自主学习(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一.方程的概念 1含有 ________________ 的等式叫方程。 考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 ___________ 只含有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三.列方程 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先设字母表示,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 的_」就能列出方程. 归纳: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 ________ 考点四.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含义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_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重要思想】 1. 类比思想:算式与方程的对比 2. 转化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方程问题. 学练提升 问题1:判断下列数学式子 2 X+1, 0.5X-X, 2x-3=7, 3x+2=2x-5 , 2x +3x-8=0,x+2y=7. 是方程有, 是一元一次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同步测控】 1. 自己编造两个方程: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己编造两个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根据问题列方程: 1. 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未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变长是多少? 2. 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他到规定的 检修时间2450小时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01页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才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以及找出相等关系。 2.难点:把全部工作看作1。 3.关键:建立等量关系。 评析:目标的制定上从形式上体现了三维目标,但每一项目标都

是空洞的,没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目标显得假、空、大。本课时的目标应为: 1.掌握与工程问题有关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2.能根据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形成等式进而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4.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课的难点应该是:从具体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这是因为:在小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学中,题目中没明确问题的工作量时,都是将工作量视为单位1处理的,只要小学基础在中等水平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将工作量看作单位1,这就体现该知识点不可能成为难点。而题目中所蕴藏的等量关是隐蔽的,学生不易发现,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要发现并用文字表述等量关系是有困难的,为此找出问题中等量关系并用文字表述才是该课时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如果要说难点是: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我认为也应该是:为什么将全部工作量看作单位1。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复习提问

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基本题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y x -=-5 4121 B. 835-=-- C. 3+x D. 1465 34+=-+x x x 2、方程x x 23 1=+-的解是( ) A. 31- B. 3 1 C. 1 D. -1 3、若关于x 的方程m x 342=-的解满足方程m x =+2,则m 的值为( ) A. 10 B. 8 C. 10- D. 8- 4、下列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的是( ) A. 由y x 3 231=- ,得y x 2= B. 由2223+=-x x ,得4=x C. 由x x 332=-,得3=x D. 由753=-x ,得573-=x 5、解方程16 110312=+-+x x 时,去分母后,正确结果是( ) A. 111014=+-+x x B. 111024=--+x x C. 611024=--+x x C. 611024=+-+x x 6、电视机售价连续两次降价10%,降价后每台电视机的售价为a 元,则该电视机的原价为( ) A. 0.81a 元 B. 1.21a 元 C. 21 .1a 元 D. 81.0a 元 8、某商店卖出两件衣服,每件60元,其中一件赚25%,另一件亏25%,那么这两件衣服卖出后,商店是 ( ) A .不赚不亏 B .赚8元 C .亏8元 D . 赚8元 9、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42=-x x (B );0=x (C );12=+y x (D ).11x x =- 10、方程212= -x 的解是( ) (A );41-=x (B );4-=x (C );4 1=x (D ).4-=x 11、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 );253b a =- (B );6213+=+b a (C );523+=bc ac (D ).3 532+=b a 12、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 (A );8- (B );0 (C );2 (D ).8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4·台湾,第19题3分)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的杯子,杯深均为15公分,各装有10公分高的水,且表记录了甲、乙、丙三个杯子的底面积.今小明将甲、乙两杯内一些水倒入丙杯,过程中水没溢出,使得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若不计杯子厚度,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多少公分?() A.5.4 B.5.7 C.7.2 D.7.5 分析:根据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设后来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为3x、4x、5x,由表格中的数据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甲杯内水的高度. 解:设后来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为3x、4x、5x, 根据题意得:60×10+80×10+100×10=60×3x+80×4x+100×5x, 解得:x=2.4, 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3×2.4=7.2(公分).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2.(2014?滨州,第4题3分)方程2x﹣1=3的解是() .

二、填空题 1.(2014?浙江湖州,第11题4分)方程2x﹣1=0的解是x=. 分析:此题可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根据方程解的定义,当x=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根据等式性质计算.即解方程步骤中的移项、系数化为1. 解:移项得:2x=1,系数化为1得:x=. 点评:此题虽很容易,但也要注意方程解的表示方法:填空时应填x=,不能直接填. 2. (2014?湘潭,第15题,3分)七、八年级学生分别到雷锋、毛泽东纪念馆参观,共589人,到毛泽东纪念馆的人数是到雷锋纪念馆人数的2倍多56人.设到雷锋纪念馆的人数为x人,可列方程为2x+56=589﹣x.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精心整理一、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_____________的______叫方程 注意:a.必须是等式b.必须含有未知数。 易错点:(1).方程式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3).方程中可以含多个未知数。 考法:判断是不是方程: 例:下列式子:(1).8-7=1+0(2). 1、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要点诠释: 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 (3)整式方程. 2、方程的解: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将其代入方程两边,看两边是否相等.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方程的同解原理(也叫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即:(其中m≠0) 特别须注意:分数的基本的性质主要是用于将方程中的小数系数(特别是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如方程:-=1.6,将其化为:-=1.6。方程的右边没有变化,这要与“去分母”区别开。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变 形 步 骤 具体方法变形根据注意事项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 各个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 等式性质 2 1.不能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分数线起到括号作用,去 掉分母后,如果分子是多项 式,则要加括号 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 去中括号,最后 去大括号 乘法分配 律、去括 号法则 1.分配律应满足分配到每一 项 2.注意符号,特别是去掉括 号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 项移到方程的一 边,不含有未知 数的项移到另一 边 等式性质 1 1.移项要变号; 2.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 到方程左边,其余项移到右 边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中的同类 项分别合并,化 成“b ax=”的形 式(0 ≠ a) 合并同类 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 数不变 未知数的系方程两边同除以 未知数的系数a, 得 a b x= 等式性质 2 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恒等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和激情.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并对比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重点、难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及解 1、创设情境 上两堂课讨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那么那些方程究竟是什么类型的方程呢?先看下面几个方程:每一行的方程各有什么特征?(主要从方程中所含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方面分析). 4 + x = 7; 3x + 5 = 7-2x; ; x + y = 10; x + y + z = 6; x2 - 2x – 3 = 0; x3-1 = 0. 2、探究归纳 比较一下,第一行的方程(即前2个方程)与其余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答) 可以看出,前一行方程的特点是:(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根据这一命名方法,上面各方程是什么方程呢?(学生答)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第二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都超过一个;第三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的次数都超过一次,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后四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谈到次数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像这样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上两堂课我们探讨的方程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得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些步骤.下面我们继续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探究方程中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从有趣的“猜年龄”游戏入手,通过对五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得出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2.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 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

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阅读章前图 内容1:阅读章前图中关于“?G番图”的故事。 目的: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G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环节二:自主阅读、学习 内容: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P131随堂练习之前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目的: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等式、方程概念,对课本上的实例中各种量的关系分析清楚,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不同类型的方程. 实际效果:多数学生能够分析教材实例中所蕴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要注意学生书写不规范,错误的地方,给予指正。 环节三:情境引入 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五个情境: (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 再减5 ”就是2 x - 5 ,所以得到方程:2 x - 5 = 21 组织活动:做猜年龄的游戏

初中数学教学案: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去分母)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4.5解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 目标导学: 1. 说出方程两边去分母的依据和具体做法; 2. 能够求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3.列出简单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会求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难点: 方程中同时具有含分母与不含分母项的变形. 自 学 质 疑 学 案 走 进 探 知 园 1.你能利用多种方法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吗?试试看,哪种简单. .)1(4 1)3(71+=+x x 感 悟 新 知 识 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呢?每一步的根据以及注意事项是什么?(可以观看视频) 运 用 新 知 识 3.方程2 143=-x 去分母得 . 4.方程14 43312=---x x 去分母得 . 5.解方程14 12 1=--+x x 有下列四步,其中首先发生错误的一步是( ) A .去分母,得41)1(2=--+x x B.去括号,得4122=--+x x

C.移项,得1242+-=-x x D.合并同类项,得3=x 6.解下列方程. (1)231x x =-; (2) )3(3 1)1(21-=+x x ; (3) 16531=-+x x ; (4) 02 4331=+--x x . 自 学 反 思 训 练 展 示 学 案 基 础 训 练 1.判断下面方程的解法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改正过来: (1) 13 312+=-x x 解:112+=-x x 2=x (2)15 1251=--+y y 解:5121=--+y y 5=-y 5-=y 2.解下列方程: (1)8345=-x ; (2)2 332-=-x x ; (3)15123--=+x x ; (4)5 62523+=+-x 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