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葡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活性
- 格式:doc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32
硫酸酯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方法刘秋凤;吴成业【摘要】本文分析了硫酸酯多糖的立体结构、分子量和硫酸基等因素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比较了硫酸酯多糖的热水浸提、酶法、超声波提取等几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并从抗凝血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活性、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硫酸酯多糖所具有的生物活性,提出了硫酸酯多糖向海洋生物药源方面开发应用的展望。
%This thesis studies such factors as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 molecular weight and sulfate radical that influenc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compares the extraction rate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among several extracting methods including hot water diffusion, enzymatic extraction and ultra- sonic extra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in terms of anticoagulation, anti - virus, anti - tumor, antioxidation, hyperglycemic, hypolipidemic and so on. At last, the paper proposes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in marine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期刊名称】《福建水产》【年(卷),期】2012(034)003【总页数】5页(P240-244)【关键词】硫酸酯多糖;提取;生物活性【作者】刘秋凤;吴成业【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6硫酸酯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s,SPS)亦称多糖硫酸酯(PSS),是多糖大分子链中单糖分子上的羟基被硫酸根取代而形成的天然或半合成的多糖衍生物,是一类水溶性的酸性多糖,为聚阴离子化合物,具有化学结构复杂、构效关系鲜明、生物活性多样等特点[1]。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159346.0(22)申请日 2015.04.03C08B 37/02(2006.01)(71)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地址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院(72)发明人王强 刘红芝 刘丽 石爱民胡晖 于淼 林伟静 刘晓永李亚楠(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代理人王文君(54)发明名称一种提高酵母β-D-葡聚糖水溶性的硫酸酯化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酵母β-D-葡聚糖水溶性的硫酸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酵母β-D-葡聚糖为原料,溶于含有尿素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溶液a ;2)所述溶液a置于冰浴中,经过超声处理后,仍置于冰浴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含有H 2SO 4的DMSO 溶液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 置于油浴恒温振荡器中进行酯化反应,将酯化后的溶液快速冷至室温,并加去离子水,稀释后,过聚酯膜微滤,再依次经超滤处理、浓缩和干燥即得到所述硫酸酯化酵母β-D-葡聚糖。
本发明利用超声联合硫酸酯化方法,制备出的酵母β-D-葡聚糖具有溶解性好、生产安全性高、应用范围广、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点。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788581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7.22C N 104788581A1.一种提高酵母β-D-葡聚糖水溶性的硫酸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酵母β-D-葡聚糖为原料,溶于含有尿素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溶液a;2)所述溶液a置于冰浴中,经过超声处理后,仍置于冰浴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含有H 2SO4的DMSO溶液得到溶液b;3)将溶液b置于油浴恒温振荡器中进行酯化反应,将酯化后的溶液快速冷至室温,并加去离子水,稀释后,过聚酯膜微滤,再依次经超滤处理、浓缩和干燥即得到所述硫酸酯化酵母β-D-葡聚糖。
抗Xa活性检测在抗凝药物监测中的应用赖宇尧,李桂珊,王志明,张 珊,廖守万(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121)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08.038收稿日期:2020 04 26;修回日期:2020 07 13摘要:抗Xa活性分析首先用于测量血浆中的肝素含量,其检测原理是发色底物法。
目前,抗Xa活性分析可以检测能抑制Xa活性的抗凝药物浓度。
它通过检测外源添加的活化因子a被普通肝素 抗凝血酶复合体、低分子肝素 抗凝血酶复合体、磺达肝葵钠 抗凝血酶复合体、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抑制程度,来反映接受相应治疗的药物浓度。
本文综述了这些抗凝药物的特征,以及抗Xa活性分析在监测这些抗凝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关键词:抗Xa活性检测; 普通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璜达; 直接口服抗凝剂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AnApplicationofAnti XaAssayinMonitoringofAnticoagulantsLAIXuyao,LIGuishan,WANGZhiming,ZHANGShan,LIAOShouwan(ClinicalLaboratory,Nan′aoPeople′sHospital,ShenzhenDapengNewDistrict,Shenzhen518121,China)Abstract:Theanti Xaassayisfirstlyintroducedtomeasuretheconcentrationofheparininplasma.Theprincipleofitischromogenicsubstrateassay.Atpresent,theanti XaassaycanmeasuretheconcentrationofanticoagulantsthatinhibitsfactorXa.Togeneratethedrugconcentration,theassaymeasurestheextenttowhichexogenousfactorXaisinhibitedbycomplexesofunfractionatedheparin(UFH) antithrombin,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 antithrombin,fondaparinux antithrombinordirectoralanticoagulants(DOACs)inpatientsbeingtreatedwithUFH,LMWH,fondaparinuxorDOACs,respectively.ThispaperreviewsthecharacteristicsofUFH,LMWH,fondaparinuxandDOACs,alsotheutilitiesandlimitationsofanti Xaassayinmonitoringtherapywiththeseanticoagulants.Keywords:Anti Xaassay; Unfractionatedheparin;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Fondaparinux;DOACs 普通肝素和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类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1]。
生物大分子的硫酸化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成伟华;付国平;赵改红;沙勐;李灿鹏【摘要】Activities of anti virus, antitumor.anticoagul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immunity from diseases of biomacro-molecules could be given by sulfation. In this article,the sulfation methods and biological activies of biomacromolecules were reviewed.%生物大分子经过硫酸化修饰后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和增强免疫功能等生物活性.本文就硫酸化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2(024)010【总页数】5页(P1486-1490)【关键词】生物大分子;硫酸化;抗凝血;抗病毒;抗肿瘤【作者】成伟华;付国平;赵改红;沙勐;李灿鹏【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人民医院,昆明650101;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1;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1;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内参与细胞等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如多糖、蛋白质、核酸,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氧化、抗癌、抗风湿等作用[1-2]。
硫酸化多糖、蛋白是多糖、蛋白等生物大分子中的羟基或氨基被硫酸基团取代形成的天然的或合成的硫酸化多糖、蛋白。
由于引入了带大量的负电荷硫酸根基团,使其生物活性得到很好的改善,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和增强免疫等生物活性。
天然的硫酸化多糖、蛋白是从植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得到的,如硫酸化海藻多糖、硫酸化礁膜多糖、肝素等。
植物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研究进展何余堂,潘孝明(渤海大学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辽宁省食品质量安全与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 锦州 121000)摘 要:植物多糖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并在食品中有广泛应用的生物大分子。
本文综述植物多糖的组成、结构和生理活性,对于植物多糖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植物多糖;种类;结构;生物活性;研发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tructure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HE Yu-tang ,PAN Xiao-ming(College of Biology and Food Science, Bohai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ood Quality Safety and FunctionalFood, Jinzhou 121000, China)Abstract :Plant polysaccharides are a variety of biomacromolecules with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broad applications in foods.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which will offer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ir exploitation.Key words :plant polysaccharides ;variety ;structure ;biological activity ;exploitation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0)17-0493-04收稿日期:2010-06-29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计划项目(2008S003)作者简介:何余堂(1967—),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与功能性食品。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卷《手性药物及其制备技术》学号: 201074050129 姓名: 王婷班级: 2010级制药工程(1)班成绩:评语:(考试题目及要求):见附页半合成葡聚糖硫酸盐作为潜在的新型抗栓药物:综述苏珊·阿尔班*和格哈德·弗朗茨Institute of Pharmacy, 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Universita¨tsstrasse31, 93040 Regensburg, Germany2001年2月8日由结构定义的半合成葡聚糖硫酸盐综合开发出的新型抗血栓药被作为潜在的肝素替代品。
葡聚糖由于其不同的自然起源,被用作起始聚合物,由此产生的葡聚糖硫酸盐表现出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其中有的活性等同于肝素。
通过研究其构效关系表明,除了分子量(MW)和硫酸化程度(DS),硫酸化方式和多糖的基本结构也是硫酸化多糖抗凝血作用的重要参数。
它们的作用方式与肝素不同。
其根据各自的结构,干扰不同阶段的凝血过程。
在体内,它们表现出部分类似于肝素的抗血栓活性。
然而,其在体内的抗血栓作用并不仅仅基于它们的抗凝血活性。
葡聚糖硫酸盐纤溶酶的活性和其强大的TFPI释放效应也可能有助于这种作用。
由于硫酸化多糖与凝血系统多方面的相互作用,使每个葡聚糖硫酸盐显示出依赖于其各自结构的作用方式。
研究硫酸化葡聚糖发现,DS > 1.0,分子量为18和50 kDa,主要为C2-和 C4-硫酸化的,线性β-1 ,3 - 葡聚糖硫酸盐最适合作为潜在的肝素替代品。
这个研究结果证明了硫酸化多糖的各种结构参数对其抗血栓活性的影响。
然而,硫酸多糖的生理作用不只限于凝血,对其他生物系统也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因此,使用复杂的糖类药物设计的方法,可能会获得具有特殊作用方式的新药。
1.引言60多年来,糖胺聚糖肝素一直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天然多糖的硫酸化修饰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研究进展滕浩;李雪影;孙卉;王敬涵;何志贵【摘要】多糖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生物活性大分子,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硫酸化修饰,可以改善多糖的生物活性,使其具有其他天然多糖无法比拟的生物活性.本文对多糖的硫酸化修饰方法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硫酸化多糖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5页(P298-302)【关键词】硫酸化;多糖;药用活性【作者】滕浩;李雪影;孙卉;王敬涵;何志贵【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1多糖是一类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且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病毒等生物活性[1-2]。
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且毒性低,引起了食品和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3]。
纵观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多糖在生命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
但通常情况下,天然多糖的生物活性较弱,因此常采用一些方法改善其生物活性,而硫酸化修饰是天然多糖结构修饰的常用方法之一。
迄今为止,天然多糖常用的硫酸化修饰方法主要包括浓硫酸法、氯磺酸-吡啶法、三氧化硫-吡啶法等。
应用硫酸化修饰方法,对天然多糖的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可改善多糖的生物活性,如抗病毒类硫酸化多糖,增强了其抗病毒活性,该硫酸化多糖衍生物己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多糖硫酸化修饰,是指利用硫酸化修饰方法,使得多糖分子中的羟基被硫酸基取代形成多糖硫酸化衍生物的过程。
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有关,通过硫酸化修饰,可以改善多糖原有的生物活性或产生新的功能活性[5-6]。
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者:王凤山, 冯优, 张天民, 谭海宁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大学药学院,济南 2500121.期刊论文任景文.云彪.王继平多糖类药物的研究慨况-包头医学2009,33(4)目的:多糖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本文对近年来多糖类药物在提取、分离纯化和药理作用等方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多糖类药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2.期刊论文冯优.王凤山.张天民.谭海宁.FENG You.WANG Feng-shan.ZHANG Tian-min.TAN Hai-ning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2)此文综述了多糖的生物活性、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糖类药物的前景进行展望.3.期刊论文王天勇.俞荃.竹剑平试论多糖类药物的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浙江临床医学2000,12(2)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多糖的多种生物活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多糖作为生物效应调节剂,主要影响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抗体的生成,补体的形成以及干扰素的诱生.另外,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凝血,抗病毒和降血脂等功能.多糖类药物将是一类新型、高效、低毒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外药典收载的多糖类药物品种不多,仅有右旋糖酐、肝素和褐藻酸等;我国药典、卫生部部颁标准和各地方标准除上述以外,还有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等十几种.由于多糖的结构非常复杂,仅一级结构的确定就必须解决分子量,单糖的摩尔比与糖基组成、构型、联结次序等问题,使其检测难度很大.4.会议论文焦广玲.于广利.高昊东.赵峡.王培培.耿美玉β-1,3/1,6-葡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2008目的: 制备β-1,3/1,6-葡聚糖硫酸酯并进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 以具有β-1,3/1,6-葡聚糖结构的水溶性灰树花多糖GF6F2为原料,以三氧化硫三甲胺盐(SO3·Me3N)为酯化试剂,合成了该多糖硫酸酯衍生物SGF6F2.结果: 所得产物酯化度为0.8,相对分子量为210 kDa.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GF6F2具有较好的抗凝活性及Src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
多糖化学改性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多糖的化学修饰是一种重要的多糖结构修饰方法,是增强多糖生物活性、降低其副作用的有效途径。
文中综述了几种目前多糖化学改性常用的无机酸酯化方法,以及目前国内外对于化学改性多糖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多糖,化学改性,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多糖是存在于众多有机体中一类具有丰富结构多样性的特殊生物高分子,多糖作为某些生物转化识别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已被人们深入地认识,天然多糖已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抗氧化、抗诱变等,多糖这些生物活性的发挥与其结构有关,利用糖残基上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对多糖进行分子表面修饰,可以进一步改善多糖的诸多性能,甚至获得具有特定结构的功能新材料。
多糖衍生物的强抗病毒活性已经在临床应用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而对多糖结构进行适当修饰是多糖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多糖醚化和酯化反应是最具多样性的多糖改性方法,因为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很容易获得各种性能优异具有生物来源的新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多糖无机酸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将新颖的酯化方法、全面的结构解析和明确的的构效关系相结合必将推动多糖在生物工程、医药等诸多领域的应用。
1多糖结构表征方法及部分多糖结构多糖含有易于发生酯化反应的伯羟基、仲羟基和羧基,以及可以转化为氨基化合物的-NH2。
要了解衍生化过程中多糖骨架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构变化,需在改性前尽可能全面地对多糖结构进行分析。
因为即使多糖类型相同,多糖的化学结构包括分支、糖原连接顺序、链中的氧化部分(如葡聚糖中的醛基、酮基和羧基)和残余的天然杂质均可能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真菌和植物多糖中。
1. 1多糖结构表征方法要完全阐明一个糖的结构一般需要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信息:⑴分子量及组成单糖的种类与摩尔比;⑵各糖环的构象(呋喃型或吡喃型)与异头碳的构型;⑶各糖残基间的连接方式;⑷糖残基的连接顺序;⑸二级结构及空间构象等;以及常用到的方法(见表1)。
β-1,4-葡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活性王兆梅,李琳,郭祀远,肖凯军(华南理工大学 轻化工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摘要: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得到多种β-1,4-葡聚糖硫酸酯(GS),其硫酸取代度(Ds)在1.10~1.70范围内。
选择Ds为1.70的GS用于结构分析和抗凝血活性研究。
IR分析表明,MCC通过硫酸化反应引入了硫酸酯基13C NMR揭示,硫酸酯化主要发生在C6,部分在C2,而C3位不发生硫酸酯化反应。
凝血分析表明,0.2mg/L的GS即可显著延长血浆的活化凝血活酶时间(tAPTT)和凝血酶时间(tTT),使血浆tAPTT延长两倍,所需GS 的剂量为0.7mg/L,低于活性为150IU/mg的肝素,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GS的体外抗凝血活性与肝素相当。
显色分析揭示,GS的抗凝血机制主要在于通过抗凝血酶AT-Ⅲ的调节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Ⅱa和Xa的活性。
关键词:葡聚糖硫酸酯;抗凝血;机制中图分类号:TQ35;O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6)04-0001-05 Prepar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Activity of β1,4GlucanSulfateWANG Zhaomei, LI Lin, GUO Siyuan, XIAO Kaijun(Research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age, Guangzhou 510640, China)Abstract:Various β1,4glucan sulfates(GS) were synthesized by sulfate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Their sulfate substitute degree(Ds) varied in the range of 1.10 to 1.70.GS with Ds of 1.70 was selected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anticoagulation investigation.IR spectra showed the introduction of sulfate groups by sulfation.13C NMR indicated that sulfation occurred mainly at C6, partially at C2 and no sulfate substitution occurred at C3. Coagulation assays showed that 0.2 mg/L GS could significantly prolong tAPTT and tTT in plasma.The dosage of GS required to double tAPTT of normal human plasma was 0.7 mg/L, lower than that of heparin with the anticoagulation activity of 150 IU/mg. Its potent of anticoagulation in vitro reached the efficacy of heparin in definite range of concentration. Chromogen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nticoagulation mechanism of GS was mainly due to the inhibition of the coagulation factors Ⅱa & Xa activities mediated by antithrombin ATⅢ.Key words: glucan sulfate;anticoagulation;mechanismE1级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的13C NMR定量分析金立维,王春鹏,周道兵,储富祥*,赵临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2)摘要:采用13C NMR定量分析了由选定碱-酸-碱工艺所合成的E1级胶合板用脲醛树脂。
结果表明:在初始碱性阶段有70.27 %的甲醛分子转化成了羟甲基脲,24.83 %的甲醛分子转化成了亚甲基醚键。
在随后的酸性缩聚阶段中,64 %的羟甲基脲发生断裂,放出甲醛,缩聚成亚甲基键及亚甲基醚键。
在酸性阶段加入的第二批尿素与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形成羟甲基脲。
超过一半的亚甲基醚键在最后的碱性保温阶段发生分解,并与此时加入的第三批尿素生成羟甲基脲。
关键词:脲醛树脂;羟甲基脲;亚甲基醚;胶合板中图分类号:TQ323;TQ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6)04-0006-05Quantitative 13C NMR Analysis of Urea-formaldehyde Resin forE1-type PlywoodJIN Liwei, WANG Chunpeng, ZHOU Daobing, CHU Fuxiang, ZHAO Linwu(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AF; Key and Open Lab.on Forest Chemical Engineering,SFA, Nanjing 210042, China)Abstract: The ureaformaldehyde(UF) resins for E1type plywood synthesized by specific procedure were quantitatively examined by the 13C NMR spectroscopy. It was proved that 70.27 % of formaldehyde molecules were transformed into hydroxymethylurea and 24.83 % formaldehyde molecules were transformed into methyleneether bond during the initial alkaline reaction stage(pH value 7.2-7.8).About 64% of hydroxymethyl groups formed in the initial alkaline reaction stage were polymerized during the subsequent acidic reaction stage(pH value 5.4-5.6)by forming methylene or methyleneether bonds and releasing some formaldehyde. The free formaldehyde of resin could react with the second dosage of urea during the next acidic reaction stage(pH value 6.5-6.9) to form hydroxymethylureas. More than half of methyleneether bonds were decomposed during the last alkaline cooling stage(pH value 7.5-8.0)and reacted with the third dosage of urea to form hydroxymethylurea.Key words: ureaformaldehyde resin;hydroxymethylurea;methyleneether;plywoodAH型非贵金属催化松香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王亚明,王路辉,蒋丽红,王震(昆明理工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摘要:用AH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松香歧化反应,考察了搅拌速率、催化剂粒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建立了动力学方程。
确认在240~270℃范围反应为一级,求出在240、250、260和270℃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9×10-3、3.1×10-3、1.42×10-2和2.51×10-2min-1。
表观活化能E为184.80×103 kJ/mol,频率因子A =1.453×1016。
关键词: AH型非贵金属催化剂;松香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图分类号:TQ351.47;TQ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6)04-0011-03 Research on Reaction Kinetics of Disproportionation of Gum Rosin Catalyzed by AH Nonnoble Metal CatalystWANG Yaming, WANG Luhui, JIANG Lihong, WANG Zhen(Institute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Kunming 650224, China)Abstract: The reaction of disproportionation of gum rosin catalyzed by AH non noble metal catalyst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particle size of catalyst, and stir speed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action was of the first order at 240-270℃.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were 2.9×10-3, 3.1×10-3, 1.42×10-2, 2.51×10-2min-1at 240, 250, 260 and 270 ℃,respectively.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 was 184.80×103kJ/mol, frequency factor A was 1.453×1016.Key words: AH nonnoble metal catalyst;disproportionation of gum rosin;kinetic equation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橄榄中多酚含量的研究何志勇,夏文水*(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36)摘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研究了橄榄多酚的定量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