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用工典型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466.68 KB
- 文档页数:171
2024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大全2024年是中国开放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劳动争议案例频发的一年。
下面将介绍几个2024年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并附有专业点评。
1.2024年广东省佳美集团工人维权事件事件:2024年6月18日,广东省佳美集团一家制鞋厂员工为争取加薪等权益举行罢工。
他们要求加薪、减少加班时间和改善工作环境等。
罢工持续数日,期间出现了警方与罢工工人之间的冲突。
最终,工人的诉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专业点评:这个案例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劳工权益问题。
工人们以罢工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和要求,虽然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劳动法规制度不健全、工人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
2.2024年山西焦化疑似中毒事件事件:2024年10月上旬,山西焦化公司部分员工出现中毒症状。
他们长期在有毒有害物质环境下工作,导致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媒体进行了曝光报道。
专业点评:这个案例揭示了中国工人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的突出性质。
企业在环境监管和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缺陷,员工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安全生产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2024年浙江义乌渔港业务员维权事件事件:2024年11月,浙江义乌渔港公司业务员罢工维权。
罢工的原因包括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问题。
工人举行了示威活动,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环境。
最终,劳资双方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协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专业点评:这个案例体现了劳资关系的紧张状态和劳动者权益的不足。
企业应该加强对劳动合同的履行,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条件,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4.2024年北京普洛斯食品厂工人维权事件事件:2024年12月,北京普洛斯食品厂一百多名工人因拖欠工资和公司突然停产而上访维权。
工人们抱怨公司长期以来低工资、迟发工资、长时间工作等问题。
事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最终工人们的诉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中央企业劳动用工警示案例如下:
案例一:某中央企业下属子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公开招聘,而是私自录用员工,导致多名员工不符合条件却能够进入公司工作。
这一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严重损害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案例二:某中央企业下属子公司,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公司未与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未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甚至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以上案例都是中央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中央企业应该加强对劳动用工的管理和监督,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业务。
该公司员工王某于2011年6月1日入职该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职位。
根据公司规定,员工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王某入职后,由于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工作任务繁重,王某经常需要加班。
王某多次向公司提出加班费问题,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2019年3月,王某因家庭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并在离职前向公司提出要求支付加班费。
双方就加班费问题发生争议,王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为王某在公司工作期间加班费的计算和支付问题。
1. 公司是否应支付王某加班费?2. 加班费的计算标准是什么?三、仲裁过程1. 仲裁申请王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要求公司支付其在2011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加班费共计人民币10万元。
2. 仲裁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王某的仲裁申请,并依法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并对以下事实进行了认定:(1)王某自2011年6月1日起在该公司工作,担任软件工程师职位。
(2)王某在工作期间,经常加班,加班时间累计超过法定工作时间。
(3)公司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支付王某加班费。
3. 仲裁裁决仲裁庭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加班,并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加班费。
本案中,王某在公司工作期间,经常加班,且加班时间累计超过法定工作时间。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应当支付王某加班费。
经审理,仲裁庭裁决公司支付王某加班费人民币1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加班费纠纷。
以下是本案的分析:1. 加班费支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费:(1)加班费不得低于工资的150%;(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加班费;(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加班费。
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愈发复杂,劳动用工关系也日益多元化。
很多企业在运营中不仅需要雇佣正式员工,还需要与劳务派遣公司、劳动外包公司等合作,这就导致了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出现。
多重劳动用工关系带来了一系列管理挑战,企业需要谨慎处理各种用工关系,避免法律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某制造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通过劳务派遣公司雇佣了一批临时工,同时还与劳动外包公司签订了合同,让其负责一部分生产线的运营。
在生产中发现,劳务派遣公司的临时工表现不稳定,经常迟到早退,对产品质量造成了影响。
而劳动外包公司的工人也抱怨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导致产量下降。
企业因此陷入了用工管理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审查与劳务派遣公司、劳动外包公司的合同,查明责任与义务,同时加强对临时工和外包工人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技能水平。
企业还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用工体系,减少对外部用工的依赖,提高内部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质量。
案例二:某餐饮企业的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某餐饮企业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公司聘用了一批服务员和厨师。
但是外包公司派遣的员工与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导致工作态度消极,服务质量下降。
外包公司还存在管理混乱、沟通不畅等问题,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小的困扰。
案例三:某互联网公司的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某互联网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业务需求,与多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雇佣了大量短期项目员工。
但是这些员工的工作性质复杂多样,不同项目之间存在交叉重叠,导致项目推进困难和沟通不畅。
员工之间也存在竞争和矛盾,影响了团队合作和项目进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互联网公司需要优化用工结构,合理规划项目组成员的构成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目标,加强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
企业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劳动之美典型职业人物案例以劳动之美典型职业人物案例为题,以下是10个符合要求的案例:1. 张师傅:建筑工人张师傅是一名建筑工人,他每天早早起床,背着沉重的工具,前往工地。
他用双手扛起沙子、水泥和砖块,一块一块地搭建起高楼大厦。
他虽然劳累,但他的笑容却始终挂在脸上,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城市的美丽贡献一份力量。
2. 李大姐:清洁工李大姐是一名清洁工,她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清扫垃圾,拖地擦窗。
她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却是城市环境整洁的守护者。
她用汗水和辛勤的劳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干净。
3. 王师傅:厨师王师傅是一名厨师,他在厨房里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他精心准备每一道菜品,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给顾客带来美食的享受。
王师傅的努力和热情,让每一餐都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
4. 张医生:医生张医生是一名医生,他每天忙碌于诊室和手术室之间。
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病人治疗疾病,缓解他们的痛苦。
他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让每一位病人都感受到医疗的温暖和关怀。
5. 李老师:教师李老师是一名教师,他每天站在讲台上,用知识和智慧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他耐心教导学生,引导他们成长,成为有用的人才。
李老师的教学精神和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终生。
6. 王工程师:工程师王工程师是一名工程师,他参与设计和建造了许多重要的工程项目。
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了一个个难题,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王工程师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7. 张护士:护士张护士是一名护士,她每天在病房里照顾病人,给予他们关怀和安慰。
她用自己的温暖和爱心,给病人带来希望和信心。
张护士的坚强和善良,让每一位病人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8. 赵司机:司机赵司机是一名司机,他每天开着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他安全地将乘客送到目的地,为他们提供便利和舒适。
赵司机的细心和责任心,让每一位乘客都感受到旅途的安全和愉快。
9. 杨农民:农民杨农民是一名农民,他辛勤耕作,用双手劳动,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粮食和蔬菜。
典型劳动纠纷案例25个1.工资拖欠案例:员工在完成工作后未收到应有的工资,雇主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
2.加班费问题案例:雇主未按照法定要求支付员工的加班费。
3.工伤赔偿案例:员工在工作中因为雇主的疏忽而受伤,但雇主未能及时支付工伤赔偿费用。
4.不正当解雇案例:雇主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解雇员工,违反了劳动法规定。
5.违法裁员案例:雇主在没有遵循法定程序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裁员。
6.职务调整案例:雇主无故将员工的工作职责调整,并降低了工资待遇。
7.恶意辞退案例:雇主故意制造困难,逼迫员工主动辞职。
8.违法扣除工资案例:雇主在没有依法规定的情况下扣除员工的工资。
9.违规变更劳动合同案例:雇主未经员工同意,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10.违反劳动时间规定案例:雇主强制员工超时工作,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
11.不提供社会保险案例:雇主没有按照法定要求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12.职业歧视案例:雇主因为员工的性别、种族、宗教等原因而歧视员工。
13.非法限制个人权益案例:雇主禁止员工结社、自由表达或参与工会活动等,侵犯了员工的个人权益。
14.不合理调整工作地点案例:雇主违反劳动合同的要求,随意调整员工的工作地点。
15.非法裁减福利待遇案例:雇主减少员工的福利待遇,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
16.环境不良导致职业病案例:雇主没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导致员工患上职业病。
17.调薪问题案例:雇主承诺给员工调薪,但一直未兑现。
18.违法异地安排工作案例:雇主突然安排员工去异地工作,而未经员工同意。
19.非法招用童工案例:雇主违反法律规定,聘用未满18周岁的员工从事劳动活动。
20.违法拖延支付工资案例:雇主无故拖延支付员工的工资,导致员工生活困难。
21.违法调整工作时间案例:雇主临时更改员工的工作时间,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安排。
22.违法开除临时工案例:雇主在临时工作合同期满时无故解雇员工,违背了劳动合同的合理解除原则。
新业态下的用工纠纷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分析建议收藏1.配餐员和外卖平台的纠纷案例:配餐员通过外卖平台投诉自己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并怀疑被平台违法扣除工资。
分析:这种纠纷一方面涉及到劳动者的工资待遇问题,另一方面涉及到外卖平台是否依法履行雇主责任的问题。
建议:建立合理的计酬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配餐员的工资待遇,同时加强对外卖平台的监管,确保平台公司依法履行雇主责任。
2.打车平台和司机的劳动争议案例:车主在打车平台作为网约车司机时,因为提成制度导致自己收入下降,与平台产生了争议。
分析:这种纠纷涉及到司机的工资待遇和提成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
建议:打车平台应建立公平合理的提成制度,确保司机的工资待遇符合劳动法的要求,同时增加与司机的沟通和谈判机制,解决劳动争议。
3.音乐平台和音乐人的版权纠纷案例:音乐平台未经音乐人授权,将其音乐作品上传并播放,导致音乐人的版权受到侵害,在经济利益上遭受损失。
分析:这种纠纷涉及到音乐人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保护的问题。
建议:音乐平台应加强版权保护工作,与音乐人签订合法的版权合同,并支付合理的版权费用,确保音乐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4.网络平台和自媒体人的劳动权益保护案例:自媒体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文章,但由于平台的审核和推送机制,其文章被删除或被推送量减少,导致其劳动权益受到损害。
分析:这种纠纷涉及到自媒体人的言论自由权和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
建议:网络平台应加强审核机制,依法保护自媒体人的合法发言权益,同时建立合理的推送机制,确保自媒体人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5.共享经济平台和服务提供者的劳动关系问题案例:共享经济平台未与服务提供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服务提供者不能享受法定的劳动保护和权益。
分析:这种纠纷涉及到服务提供者的劳动关系认定和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
建议:共享经济平台应与服务提供者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服务提供者的劳动权益。
6.电商平台和平台店主的合同纠纷案例:电商平台与平台店主签订合同时未明确约定商品的价格和退换货责任,导致双方发生合同纠纷。
吉林法院劳动争议典型案例(2023)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08.17•【分类】其他正文吉林法院劳动争议典型案例(2023)案例一:劳务派遣关系中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需在履行公示告知程序后方具有约束力【基本案情】2020年3月24日,韩某与某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3年,并将韩某派驻某房地产公司工作。
某房地产公司《员工手册》载明员工1年内累计旷工5次即构成严重违纪,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1年12月23日,某人力资源公司向韩某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事由为韩某连续旷工30.5个工作日,符合《员工手册》规定的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形,应予解除劳动合同。
某房地产公司于庭审中自认《员工手册》摆放于公司前台显眼位置可供查阅,但未能举证证明已送达或告知韩某。
审理法院认为,某房地产公司作为用工单位未履行规章制度的“公示告知”义务,某人力资源公司据此解除劳动合同于法无据,构成违法解除。
某人力资源公司应向韩某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典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劳务派遣关系中,劳动者应当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
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也要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公示告知”程序,否则对劳动者不具有可据以解除劳动合同的约束力。
[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吉01民终501号]案例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禁止的“代刷卡”行为可以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基本案情】陆某于2014年10月31日与某汽车配件公司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就业规则》《员工守则》作为合同附件。
《就业规则》第68.4.7条和《员工守则》第71.1条规定员工不得委托他人或代替他人刷卡,并将此类行为作为解雇事由之一。
2019年10-11月期间,陆某和同事丛某互相多次代刷卡,某汽车配件公司认为陆某的行为构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在征求工会意见后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陆某的劳动合同。
以下是一个企业劳动用工合规的典型案例:
某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了面试和笔试,并最终录用了一名员工。
然而,在入职后不久,公司发现该员工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是伪造的。
公司立即采取了以下合规措施:
1. 终止劳动合同:公司根据劳动法规定,对于提供虚假身份证明文件的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与该员工进行了解除劳动合同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2. 向相关部门报案:公司向公安机关报案,将该员工提供的伪造身份证明文件的情况进行了报告,并提供了相关证据。
公安机关对该员工进行了调查,并最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3. 审查用工程序:公司对自身的用工程序进行了审查,以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公司加强了对应聘者身份的核实,采取了更加严格的背景调查和身份验证措施,确保录用的员工的身份真实可靠。
4. 加强培训和教育:公司对员工进行了相关培训和教育,提
高员工对劳动用工合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公司制定了明确的用工规范和流程,并向员工进行了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以上合规措施,该公司成功解决了劳动用工合规问题,并加强了对用工程序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企业的合规性和风险防控能力。
企业劳动用工合规典型案例:防范用工合规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 案例背景某跨国制造企业在中国设有多家生产基地,员工数量超过10000人。
由于企业规模庞大,用工合规风险管理成为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的合规性,该企业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完善的用工合同和员工手册、建立劳动关系平台、开展培训等。
2. 案例过程2.1 制定完善的用工合同和员工手册企业首先对现有的用工合同和员工手册进行了全面审查,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用工合同中缺乏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权益保障条款,员工手册中对违纪处罚措施规定不清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用工合规团队,由人力资源部门、法务部门和劳动关系部门的代表组成。
该团队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并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制定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的用工合同和员工手册。
2.2 建立劳动关系平台为了提高劳动关系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企业决定建立劳动关系平台。
该平台集成了员工信息管理、考勤管理、工资管理等功能,并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了对接。
员工可以通过平台查询自己的工资、假期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平台提出问题和建议。
企业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员工的工作状态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2.3 开展劳动法培训为了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企业开展了劳动法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涵盖了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工资支付、工时管理、休假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和定期考核等。
通过培训,企业提高了员工对劳动法律法规的认知度,降低了用工合规风险。
2.4 建立劳动用工合规检查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用工合规问题,企业建立了劳动用工合规检查机制。
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全面的用工合规检查,包括用工合同的合规性、员工手册的执行情况、劳动关系平台的运行情况等。
检查由用工合规团队负责,同时也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
检查结果作为改进用工合规管理的依据,企业及时修订了用工合同和员工手册,完善了劳动关系平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