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场景模拟器的光源系统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25.99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拟真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在拟真仿真系统中的运用。
拟真仿真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仿真模拟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中的情境来帮助用户获取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体验,以及提供更加全面的交互和反馈。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使用户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中,能够拥有与真实环境完全相同的感官反馈,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反馈。
因此,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拟真仿真系统的欢迎。
其应用不仅提高了仿真过程的真实性和交互性,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拟真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架构设计本文中介绍的虚拟仿真系统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组件:虚拟现实引擎和物理仿真引擎。
虚拟现实引擎主要负责照明、纹理处理、虚拟环境的建模和渲染等任务。
而物理仿真引擎则主要负责虚拟世界中物理现象的建模和仿真。
在虚拟现实引擎方面,我们选择使用Unity 3D引擎。
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游戏引擎,给予用户全部的自由度去制作自己的虚拟现实体验。
而在物理仿真引擎方面,我们选择使用ODE(Open Dynamics Engine)物理引擎。
ODE是一种开源的物理仿真引擎,具有高效和准确的物理计算能力。
虚拟现实环境中建模的难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建议先建立基本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和完善各个组件。
在设计时,我们将拟真仿真系统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环境模拟部分:根据实际情境,将所需环境的各个因素进行建模,包括局部和全局照明、物体纹理等。
2.行为模拟部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所需个体和群体行为的模拟,保证虚拟环境中各种行为的真实性。
3.物理模拟部分:物理仿真引擎可模拟物体的动态和静态行为,并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产生相应的物理现象,例如碰撞、弹性、波浪等。
二、系统实现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在拟真仿真系统中的应用:1.环境建模和渲染在环境建模方面,我们根据实际情境进行建模,并使用Unity 3D引擎进行设计。
大下视场飞行模拟器视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邓晴莺;李国翬;王宝奇;姚建铨【摘要】飞行模拟器视景系统是飞行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飞行模拟器视景系统实时性要求高、视场角较大、场景覆盖范围较大、逼真度高等特点,基于某直升机飞行模拟器研制对下视场要求较大的特定需求,对大下视场模拟器视景系统的显示系统、多通道网络结构、视景仿真软件以及视景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如成像球幕加工技术、多通道同步和融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际效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大下视场视景系统研制任务的需求,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期刊名称】《系统仿真技术》【年(卷),期】2016(012)002【总页数】8页(P123-129,139)【关键词】视景系统;飞行模拟;球幕;大下视场【作者】邓晴莺;李国翬;王宝奇;姚建铨【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天津开发区奥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072;北京摩诘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天津大学天津开发区奥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072;北京摩诘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天津大学天津开发区奥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072;北京摩诘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9;天津大学天津开发区奥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072;北京摩诘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391.9随着计算机性能大幅度提高,地景图像技术、图形绘制技术、投影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渐渐成为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关键[1]。
飞行模拟器作为虚拟现实应用之一,可以让飞行员的训练不受气候、地形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可以针对飞行特情进行训练,大大提高了训练的安全性并降低了训练费用。
以我军某型号的飞机为例,该机购置费2.5亿元,飞行小时训练费用为23万元左右。
飞行模拟器购置费5000万元,每小时训练飞行费用为3200元。
只有实际飞行小时训练费用的1/70。
基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航天器训练系统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航天器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航天器训练系统可以提供更真实、更安全、更有效的训练体验,帮助航天员更好地掌握航天器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基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航天器训练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在航天器训练中的应用。
一、基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航天器训练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航天器训练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备方面,系统通常包括头戴式显示器、手柄控制器、运动平台等设备。
头戴式显示器能够将航天器虚拟环境投射到航天员的视野中,使其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手柄控制器用于模拟航天器的操纵杆和按钮,航天员可以通过手柄控制器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
运动平台可以提供航天员在训练中的真实运动感受,增加训练的身体协调性。
在软件系统方面,系统通常包括虚拟航天器模型、虚拟环境模拟器、物理引擎等组成部分。
虚拟航天器模型是系统的核心,它能够准确地模拟航天器的各种性能和行为。
航天员可以通过操作手柄控制器对虚拟航天器进行各种操作,如调整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航天器的推进器等。
虚拟环境模拟器能够模拟各种航天场景,如发射、对接、返回等,为航天员提供多样化的训练场景。
物理引擎用于模拟虚拟环境中物体之间的真实物理交互,为航天员提供更真实的训练感受。
二、基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航天器训练系统在航天器训练中的应用基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航天器训练系统在航天器训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航天员熟悉航天器的各种操纵方式和操作流程。
通过虚拟环境的模拟,航天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训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航天员可以反复进行操作练习,提高操作技能的熟练度。
其次,基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航天器训练系统可以提供应急处理训练。
在航天任务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紧急情况,如航天器故障、器件失灵等。
通过模拟这些紧急情况,航天员可以了解并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光电系统仿真技术发展分析摘 要:随着MBSE 等正向研发设计理念逐渐为大家所了解,仿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验证手段,已经越来多地应用到产品设计阶段。
光电系统是光学、机械、电子等多种学科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各种单学科仿真技术、多学科联合仿真技术以及系统仿真技术也渐渐地应用到光电系统的设计中。
本文系统的梳理了光电系统仿真技术体系,分析了各项仿真技术的特点、发展方向,对光电系统仿真的深入发展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 键 词:光电系统仿真、单学科仿真、多学科仿真、系统性能仿真、MBSE0 引言仿真是利用模型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又称为模拟。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仿真技术在光电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光电系统的结构频率、振动响应、温度分布进行仿真。
由于光电系统是光机电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涉及光学、机械、控制、电气、图像等大量学科领域,现阶段的仿真技术仍不能满足光电系统设计分析的需要,不能全面地仿真分析光电系统的性能。
本文着眼于光电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光电系统仿真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介绍了各项仿真技术的概念、内涵、国内外应用现状,给出了仿真技术应用与提升的建议。
1 光电系统仿真技术体系光电系统涉及的专业极为广泛,要完整全面地仿真光电系统的作战使用性能,涉及到大量的仿真分析技术,还需要在各单项仿真技术基础上开展多学科联合仿真,完成系统集成仿真。
光电系统仿真分析技术体系可以按照复杂程度进行归纳,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光电系统仿真技术体系图1 光电系统仿真技术体系在上述仿真技术中,单学科仿真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多学科联合仿真技术,虽然技术路线较为清晰,也有一些商用软件能够实现部分功能,但是在光电系统方面工程化应用还不够成熟,有待深入研究。
对于系统仿真,技术方向较为明确,但是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国内外也少有相关研究报道。
下面分别对各项仿真技术进行分析。
基于数字微镜的光谱可调星模拟器光源系统徐达;张国玉;孙高飞;张宇;雷杰;马一原【期刊名称】《发光学报》【年(卷),期】2017(038)010【摘要】为满足对星敏感器在各种谱线分布下对探测能力的高精度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微镜的星模拟器光源系统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星模拟器与星敏感器观星的色温不匹配对星敏感器光信号定标精度产生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光谱不匹配影响定标精度的原理,设计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光谱可调的恒星光谱模拟系统.采用遗传算法作为光谱匹配,通过遗传算法求解不同的光谱构造函数实现对不同光谱的模拟.最后分别对5 nm分辨率和20 nm分辨率的光谱模拟系统在3900,4800,6500 K 3种色温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星模拟器的恒星光谱模拟精度在5 nm分辨率下优于2%,在20 nm分辨率下优于5%.【总页数】7页(P1384-1390)【作者】徐达;张国玉;孙高飞;张宇;雷杰;马一原【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22;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00;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00;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524.3;TH744【相关文献】1.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光谱可调谐光源 [J], 李志刚2.基于STM32的静态多星模拟器数字光源控制系统设计 [J], 朱浩然;王凌云;张文颖3.一种基于数字微镜星模拟器的衍射校正方法 [J], 赵铎;张国玉;徐达;王立;孙高飞;钟俊;梁士通;吴凌昊4.基于DMD光谱可调的星模拟器光源光学系统设计 [J], 徐达;张国玉;孙高飞;张宇;雷杰;马一原5.自动标定型光谱可调星模拟器光源系统 [J], 李晓妮;吴璀罡;赵昕;卢振华;解来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