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青海大学生村官考试行测定义判断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3
在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是常考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给定标准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对该概念进行定义,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或不符合该定义的选项。
在做这一部分题目时,一定要掌握要领,因为有的时候定义很长很复杂,也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知识领域,因此分析起来会很吃力,很浪费时间,今天图图老湿给小伙伴们分享一些定义判断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定义判断的分类定义判断分为单定义判断和多定义判断两种:第一、单定义判断解答单定义判断题目,考生需要迅速提取关键信息,其中的关键信息标志:1.主体和客体非常关键主体指的是动作的发出者,客体指的是动作的承受者。
2.定语和状语是典型关键信息定语和状语常常起到修饰限制的作用,而且越靠近中心语的定语状语越关键。
3.其他标志当出现“通过”、“为了”、“因为”“由于”等词语的时候,后面通常为关键信息。
第二、多定义判断多定义判断阅读量大,且定义间比较相似,因此,题目难度较单定义判断明显增加,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需要加强对这类题型的学习。
考生在解答多定义判断题目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应用单定义的方法外,还可以选择对应法或排除法。
定义判断解题技第一、关注例子一般题目给了一个定义,又列举了一些符合这个定义的例子,往往出题人在设置题目选项时符合定义的选项与例子对应,不符合的选项没有例子对应。
【例题】偶然音乐是指音乐家在创作中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造过程或演奏过程的一种音乐形式。
具体方法包括: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允许演奏者进行没有任何提示的即兴演奏,甚至以改造乐器或加入场外声响来演奏曲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偶然音乐的是:A.指挥家在演出前随机决定使用乐器的数量、演出时长以及参演人数B.在钢琴琴弦中塞进橡皮和铁钉等物以模拟打击乐的声响来演奏音乐C.用掷骰子、丢硬币来确定作品的音高、力度与配器等并创作成曲谱D.演奏者保持沉默,此时台上台下偶然出现的掌声、笑声构成了乐曲【解析】:A。
2016大学生村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深度解读:注重考查理解、巧算能力青海公务员考试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青海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 >>> 在线咨询。
1.侧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增长率、平均数、比重、翻番”等概念是考查重点,除了单独考查基本概念以外,增加了对概念的综合考查。
【例题1】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之一,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2011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比1978年规模扩大了375倍。
留学群体低龄化趋势明显,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占当年留学总人数的19.8%。
据2011年美国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赴美留学人数约占当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的45%,2011年赴美留学人数为15.76万人,且仍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
2011年赴美留学人数比2010年增长约:A.20%B.23%C.26%D.29%【中公解析】2010年出国留学人数为190.54-162.07=28.47万人,根据文字,2010年赴美留学人数占比为45%,则2010年赴美留学人数为28.47×45%≈28.47×45%=12.83万人,则所求为15.76÷12.83-1=2.93÷12.83≈3÷13=23%,选B。
【中公名师解读】本题综合考查比重和增长,要求考生首先根据比重概念求出2012年的赴美留学人数,再运用同比增长率公式解题。
2.注重计算技巧的灵活运用近年来资料分析在考查基本概念的同时,加大了对技巧的考查,体现了考试更加重视考生的分析、计算能力。
首数法、范围限定法、特征数字法等计算技巧是本次考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技巧。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定义判断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结束了,公务员联考时间为4月23日,你知道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里的定义判断题你知道有什么好的解题技巧吗?详情请看下文。
公务员考试频道本次就为广大考生带来“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定义判断,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一、与语文知识结合考查例1:(2016年国考真题)合成字是合体字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
它原本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语、词组,但由于这些词语、词组在方言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就把这些词语在讲究字形美观的前提下原封不动地组合成了一个独有的汉字。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汉字不属于合成字的是( )A.氼,读作nì,古同“溺”,沉没,沉溺B.嘦,读作jiào,方言,“只要”的意思C.覅,读作fiào,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要”D.尠,读作xiǎn,意思是稀有的、罕见的例2:(2015年江苏A类真题)认知地图效应:指通过对特定事物多次探索之后,头脑中形成一张包含各种相关信息的地图,根据这张地图采取行动,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列不属于认知地图效应的是( )A.庖丁解牛B.胸有成竹C.老马识途D.管中窥豹与语文知识结合考查的定义判断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如例1,给出一个语文方面专业名词的定义,然后在选项中给出四个不常见的字,要求考生选出不属于合成字的那一项;第二种如例2,在选项中给出四个成语、俗语或古诗文,要求考生选出符合定义的那一项。
第一种题目考查的是对语文专业名词的理解,只要按照定义的要点进行辨别即可,第二种题目对成语、俗语、古诗文意思的理解进行了考查,相对而言,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
这就提醒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掌握常见的成语、古诗文的意思。
二、与公文知识结合考查例:(2016年国考真题)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字。
其中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tianjin/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1 2016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定义判断解题思路你了解多少?【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2016年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定义判断解题思路你了解多少》,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定义判断占比较大。
定义判断考查的形式一般很稳定,题型多为单定义和多定义。
在备考期间,小编为大家讲解定义判断解题思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一,定义判断复习的误区定义判断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给定标准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对该概念进行定义,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
题干中给出的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这种题考的是一种领悟能力,一种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能力,要答好这种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并进行一定的训练。
误区一: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成正比很多考生认为知识面越宽,定义判断答对的成功率越高。
实际上,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没有关系,如果以专业的眼光来做定义判断的话,反而不利于快速作出正确判断。
误区二:定义判断需要大量时间大多考生花大量的时间用在定义判断的复习上,这是有违考试规律的,同时也浪费了广大考生的宝贵时间,我们先用两分钟时间了解题型特点。
1.定义本身不容置疑。
依据这个定义所确定的正确选项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规范表述有不一致的地方,要求考生在解题时,要理解被定义项的内涵,不要放大或缩小,否则就会对定义产生误解,犯类似“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2.定义、概念本身比较专业,但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会有所接触,一般不会很陌生。
3.题目一般比较容易,是一种不需平时知识积累,一点即通,不点易错的题型。
4.提问形式有肯定性的判断和否定性的判断两种类型。
前者是指选出一个最符合定义的选项;后者是指选出一个最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行测定义判断常用三大解题技巧定义判断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必考题型,其考核考生按给定标准解决问题的准行政工作能力,要求考生严格把握好给定定义的要件,并以此为标准来确定选项中符合要求的答案。
在每个题目中,假设所给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但是定义判断考察的是根据所给定义进行归类活动的能力,考生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广做这类型的题目会受影响。
解答该类题型应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特别是当定义和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为助各位考试更快速、准确地解答定义判断题,介绍以下三大常用解题技巧。
一、关键信息法所谓关键信息法,是指通过及时来拆解定义项,将拆分出的关键信息作为判断被定义项的指标要件,以此来衡量备选项是否符合定义的方法。
关键信息是具有代表性的条件,一般出现在状语部分,如时间状语、行为方式状语、地点状语等表现方式。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现,比如主体、客体等。
因此,考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例1】外部不经济性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或额外费用,而他人并未因此得到补偿。
下列属于外部不经济性的是()。
[2009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7]A. 某项新技术发明被他人使用,没有得到使用费B. 桃树花开时,行人都可以享受到花香,但并未向种桃树的人交钱C. 上游居民大量植树,自己收获了木材又改善了下游居民的水源质量,却未收取费用D. 农民使用农药过量造成污染,却并没有赔偿受害者【答案】D。
解题关键在于“经济活动主体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或额外费用”。
A没有给他人带来损失。
B行人不属于经济活动主体且也为造成损失。
C没有给他人带来损失。
D符合题目中的定义。
所以答案为D。
二、定义的成分解题法依据定义成分解题可以将解题思路确定在“运用定义内涵”和“运用定义的外延”两个角度:依据定义的内涵来解题,主要是抓住定义的本质属性,并以此本质属性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依据定义的外延来解题,主要是抓住定义本身多囊括的事物范围来确定正确的选项,从而解题。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定义判断【导读】在事业单位备考到来之季,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事业单位行测定义判断》,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作为考试的常考题型之一,定义判断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其实都是拿分题,同属于推理部分,相比类比推理来讲稍难一点,但是对于必然性、可能性推理来讲不得不说难度并没有那么大。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还是会错那么几个呢?可以说,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考生做题时不够仔细和有耐心。
当然,这里还是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做定义判断的方法。
首先,如同上文所言,做题时要仔细有耐心,特别是刚开始做联系的时候,要注重质,而不要去追求量。
其次,做定义判断时,要养成先看问题后看题干的习惯。
定义一般有单定义和多定义之分,如若是多定义类型的题,提问的对象只会是其中的某一个定义。
所以,先看问题后看题干是为了节约时间,能快速、高效地完成。
再次,读题干时分清重点,并且做到笔随眼动,将要点部分全部勾画下来,对比排除选项,这样,对于所选答案正确与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最后,咱们做一个题试试手。
例题: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职务侵占罪的是:A,王某是出租车司机,将乘客遗失在他车上价值5000元的物品占为己有。
B,刘某是某建筑材料工人,负责工地模板等物品的调拨,几次私自将公司的建筑模板卖给一个过路的车主,共卖2万元。
C,刘某是单位的保管员,一天他趁其他同事不注意的时候,将价值200元的录音机拿回家给儿子用。
D,赵某是一个钢铁公司的会计师,为了增加公司的利润私自做假账,使公司偷税高达200余万元。
解析:答案B。
职务侵占罪的定义要点: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2.数额较大。
A项不符合第一个要点;C项不符合第二个要点:D项赵某是为了增加公司利润,并没有将200万元偷税款据为己有,不符合第一个要点。
行测专项题型解题思路讲解之【定义判断】行测专项题型解题思路讲解之【定义判断】一、定义判断测验的解题技巧(一)、定义判断测验的命题形式定义判断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是当初特别为法、检系统职业能力测验而开发的一种题型,在近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中使用了这种题型。
在每一道定义判断题中,题干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的例子,要求应试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题干给出的这个定义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二)、定义判断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做好定义判断题的关键在于紧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内涵的关键词。
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其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对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一一对应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
如果能够区分开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则正确答案不难得到。
解答定义判断题时,应试者应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二、定义判断测验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 漏税: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税款滞纳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属于漏税行为的是:A(杜×开了一家书店,税务部门规定对他的税款实行查帐征收。
当顾客不要求开发票时,他就不开发票;而当有大笔交易并且客户要求开发票时,他就将发票客户联撕下来,客户联与存根联分别填写,客户联上按实际数字填写,而存根联上则填写较小的数字B(某著名歌星在某城市举行了一场个人演唱会,票房收入高达40万元,根据演出协议,这位歌星拿到了票房收入的25%约10万元。
定义判断技巧1:提取要点法定义判断几乎是每年必考题型,然而部分考生面对定义判断往往是不得其法,出现读不懂定义或无法理解定义的情况。
下面就为各位考生介绍一下定义判断的提取要点法。
定义判断的八大要点分别是:1.主体(行为动作的发出者)2.客体(行为动作的承受者),主体和客体可以是国家、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3.原因(因为……,由于……)4.目的(为了……)5.方法(通过……)6.条件(在……条件下)7.结果(实现了……,导致了……)8.性质(……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题干的要点整理出来,然后跟选项的要点比对再筛选答案即可。
【例题】斡旋受贿罪,也称间接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职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存在斡旋受贿罪的是().A.民办学校校长张某收受了某学生家长的红包,委托本校老师伪造该生的成绩单B.李董事长送了审计司司长太太一部轿车,成功使得自己的企业逃过审计审查C.海关负责海外货品清关的小赵,时常收到海外代购商的礼物,并帮他们逃税D.警察孙某请交管局的老同事帮小李删除违章记录,并向小李索要一笔好处费【答案】D【解析】本题的定义要素中,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方式是利用其职位便利通过其他的工作人员进行间接犯罪,目的是为别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从中收取请托人的好处。
A选项的“民办学校校长”,B选项的“审计司司长太太”并非国家公职人员,所以主体不符。
C 选项,海关工作人员小赵收礼并帮代购商逃税,中间并没有经过其他工作人员,属于直接犯罪,方式不符。
D选项,警察孙某是国家工作人员,主体符合;间接通过老同事即其他工作人员,帮小李删除违章记录,属于间接犯罪,方式符合;同时向小李索取好处费,目的也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定义判断技巧2:归纳概括法提取要点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钥匙”,有些定义并不能明确区分出各要点或者提取了要点之后也不能快速解题,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归纳概括来解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定义判断不出错的3种解题方法一、关键词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单定义判断。
所谓单定义判断,就是说题干中只出现了一个定义。
所谓关键词法,也就是分析定义的句式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状语、定语,以确定定义的主体、行为和客体。
因为主语一般对应主体,是定义的发出者;状语是行为的限定词,描述行为的特征,根据限定内容的不同分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目的状语、方式状语等;定语是客体的限定词,描述客体的特征。
单定义判断很多时候考查的就是考生对这些关键信息的采集能力。
只要抓准了关键信息,再将选项与定义一一对照,是很容易确定正确答案的,那么正确率自然就高了。
【举个例子】客体行政文化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对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体行政文化的是( )。
A.某地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管力度,其严肃执法的态度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B.小王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他的主管领导和同志都认为小王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C.个体经营者张某未按规定缴税,税务部门向其下达限期缴纳税款的通知书,张某不但置乏不理,还责怪税务部门不该向其征税D.某市工商部门为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欢迎。
【解析】定义的主体是行政管理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定义的客体是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行为是“做出合理的评价”。
A项,当地群众不属于环保部门的行政管理对象,评价主体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的评价主体也不符;C项,张某的评价是个人的错误评价,不符合定义中的“合理评价”。
D项符合定义,故选D。
二、整体归纳理解法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多定义判断和一些说理型的定义判断。
多定义判断就是题干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义。
说理型定义,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定义。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之定义判断一、“属”+“种差”型定义“属”+“种差”,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可用公式表示为:被定义项=属概念+种差在逻辑中,属是指一个相对较大的类,而种是指一个相对较小的子类。
例如,我们提到“动物”和“哺乳动物”这两个概念,“动物”就是属概念,“哺乳动物”就是种概念;而说到“哺乳动物”和“猫科动物”这两个概念,“哺乳动物”就是属概念,“猫科动物”就是种概念。
“哺乳动物”既可以作为种概念,也可以作为属概念存在,即属和种是一种相对的分类。
种差是在一个属里区别不相同的种的属性。
例如“猫科动物”里“老虎”区别于其他的种的种差包括体形大、有斑纹、凶猛等。
当一个属被一个种差限定的时候,就确定了一个种的内涵,属+种差的定义形式就是由此而来。
上例中的无理数所在的属就是“小数”,而“种差”就是无理数与其他小数的本质区别,即“无限而不循环”。
“属”+“种差”是给一个概念下定义的标准形式,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事物之间就会显现出不同的差别,因此“种差”也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表:当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属+种差型定义,其种差并不仅限于以上种种,解题的关键是将定义进行适当拆解,找到定义的要点。
可依据定义中给出的关键词或提示词来寻找要点。
【示例】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示例所给出的是“社会工作”的定义,其所在的属就是“服务活动”,其种差则由“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和“运用科学方法助人”这三点共同组成。
【例题1】差别化信贷是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用途的信贷额度和还贷方式采取差别对待的政策。
这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差别化信贷遏制两极分化趋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差别化信贷的是()。
2016青海大学生村官考试行测定义判断解题技巧青海公务员考试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青海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定义判断一般涉及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有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题量一般为10题。
定义判断部分考查单定义和多定义两种题型。
其中单定义中常用的方法是核心成分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定义判断的解题技巧。
1.核心成分分析法
含义:核心成分一般是指主体、客体、目的、属性、特征和结果。
要排除明显与要点相反的选项。
适用题目:核心成分分析法一般是针对定义比较短、本身含义比较复杂的定义。
比如管理学、经济学定义。
例题1、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贵州省某山区因土地出现石质化现象,该地区村民被迁往他乡
B.几百年前,中原一带的居民为躲避战争,整体迁到南方,成为客家人
C.某村落位于山谷中,交通十分不便,为更快致富,村民集体研究决定移居山外
D.张三的父母家住三峡库区,由于修水库,其父母将家产变卖,来到上海与张三一起居住
【答案】A。
【中公解析】对题干进行核心成分的划分,可以划分出要点①目的是让生态得到修复,②是将当地居民整体迁出。
B选项和C选项不符合要点①,D选项不符合要点②,故选A。
2.结构分析法
含义:主要指的是多定义,一般分为并列结构和总分结构。
例题2、社会学里把角色分为两种: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所谓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所谓自致角色,也叫获得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自致角色的是( )。
A.两国推行国野制,把除贵族外的人民分成国人和野人,所谓野人就是国人的共用奴隶,他们没有参加权,不能进城市居住,为贵人和国人务农服务
B.在清朝,满清的某些八旗子弟们整日托着个鸟笼子,迈着方步在大街上溜达,不事农耕,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按月拿俸银,过着花天酒地的富足生活
C.奥巴马在白人主宰的世界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D.生下来的是个男孩,就决定了他是儿子,长大结婚就是丈夫,有了孩子就是父亲,有了孙子就是爷爷
【答案】C。
【中公解析】第一步:判断考察定义,属于并列结构。
题目考察“自致角色”,所以仅需在题干中阅读“自致角色”。
第二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B、D三项的角色都是建立在先天或生理因素上,都属于归属角色;C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是个人活动的结果,符合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C。
例题3、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主观建构的、与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和感受,常常包括职业角色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职业是否有乐趣和吸引力等。
职业认同分为过程性职业认同和状态职业认同。
其中过程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经历中逐渐发展出的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当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
【2013国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过程性职业认同的是( )
A.身为一名警察,老张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维护公共安全的原则牢记于心
B.李老师凭借自己灵活的授课方式赢得最佳教师奖,为此她深感自豪
C.听完老党员的模范事迹,小赵顿时感觉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上肩负的重任
D.陈医生行医多年,“救死扶伤”四个字已从字面意思转变为人生追求
【答案】D。
【中公解析】判断考查定义处于总分结构。
陈医生行医多年,“救死扶伤”四个字已从字面意思转变为人生追求。
A项中的老张几十年如一日,没有逐渐发展的过程,排除。
B项中的李老师是对自己赢得最佳教师奖感到自豪,排除。
C项中党员不是一种职业,排除。
D 项符合定义要件。
因此,本题选择D。
青海中公教育特别推荐最新青海公职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