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4年中国保险业宏观效率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45.15 KB
- 文档页数:6
产业经济Һ㊀我国财险公司业务多元化对保险效率的影响研究①基于DEA-Tobit模型分析罗雯妤摘㊀要:我国财产保险公司随着公司的发展ꎬ资本的不断累积ꎬ品牌效应的扩大ꎮ不少财险公司会探索业务多元化发展道路来谋求更多的利益ꎮ文章选择我国34家样本财险公司2009~2018年间的数据ꎬ通过DEA-BCC模型测算样本财险公司历年的经营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ꎬ利用赫芬达尔指标求出业务多元化作为模型解释变量ꎬ构建Tobit受限模型ꎮ得出业务多元化对财险公司经营效率存在显著的多元化溢价的结论ꎮ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关建议ꎮ关键词:财险公司ꎻ多元化ꎻ经营效率一㊁引言我国财产保险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承担着分担风险的功能ꎮ这在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稳定扮演着有着非常重要角色ꎮ如今ꎬ不少财险公司多在探索并走上业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ꎮ业务多元化扩展会给财险公司带来了范围经济㊁协同效应等ꎮ但是盲目的多元化必定会导致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ꎮ因此ꎬ研究财产保险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ꎮ二㊁我国财险公司综合效率实证分析文章选择投入导向型BCC模型对财险公司的保险效率进行研究ꎮ选取34家样本财险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ꎮ选取员工数量㊁固定资产值㊁实收资本及资本公积金三者为投入指标ꎬ选取已赚保费㊁投资收益为产出指标进行分析ꎮ具体结果如下ꎮ表1㊀样本财险公司综合效率分析日期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均值0.6950.8060.7640.8360.8730.9170.9440.9090.9510.964㊀㊀综合效率指反映一个生产单元技术水平的高低ꎬ这里用于评价我国财险公司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合理运用的能力ꎮ从上表输出结果可以看出ꎬ由上表可知ꎬ我国财险近十年综合效率均值都未达到1ꎬ说明各公司未实现资源运用的完全有效ꎮ每个财险公司经营运用资源的能力呈现一定的差异ꎮ2009年~2018年我国财险公司的综合效率呈现出逐渐提升的趋势ꎮ三㊁我国财险公司业务多元化对保险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建立面板Tobit实证模型进一步分析ꎮ具体量化业务多元化对财险公司保险效率的影响ꎮ(一)实证模型变量选择1.被解释变量综合效率Yiꎬt:上文DEA-BCC模型输出综合效率值ꎮYiꎬt表示第i家财险公司第t年的保险效率值ꎮ2.解释变量业务多元化程度Ziꎬt:为衡量财险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需要引进赫芬达尔指数ꎮ该指标与业务的赫芬达尔指标相加等于1ꎬ即该指标与业务的集中程度相反ꎮ该指标越接近1ꎬ多元化程度越高ꎮ具体公式如下ꎮZiꎬt=1-HHIiꎬtꎬN=1-HHINꎬt=1-ðNi=1XbXæèçöø÷2(1)3.控制变量LnGDPt:任何经营活动离不开宏观经济ꎮ因此引入国内生产总值为控制变量ꎮSSi:上市公司具有更严格的监管ꎬ财险公司的经营更为合理ꎬ效率更高ꎮ因此需要引入虚拟变量是否上市为控制变量ꎮZWi:总外资公司在经营理念及管理流程都有差别ꎬ进而会影响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率ꎮ因此引入虚拟变量中外资财险公司为控制变量ꎮ(二)模型建立建立面板Tobit模型:Yiꎬt=α1Ziꎬt+α2LnGDPt+α3SSi+α4zwi+C+μi(2) (三)Tobit实证结果分析通过Eviews10ꎬ输出结果如下(小数点保留三位)ꎮ表2㊀面板Tobit模型输出结果变量变量系数标准差Z统计量概率C-4.3830.669-6.5540.000Z0.3180.0873.6330.000LnGDP0.3810.0517.5030.000SS0.1090.0661.6500.099ZW0.1640.0364.5130.000㊀㊀从上表输出结果可知ꎬ当给定置信水平1%ꎬ业务的多元化系数为0.318ꎬ对应的概率0.000小于0.01ꎮ说明在1%的置信水平下ꎬ我国财险公司经营业务多元化程度与经营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ꎮ在1%的置信水平下ꎬ国内生产总值与虚拟变量中外资公司对应概率为0.000小于0.01ꎬ通过显著性检验ꎮ说明我国财险公司保险效率与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ꎮ当置信水平提升到10%时ꎬ上市该虚拟变量系数对应的概率为0.099小于10%ꎬ拒绝原假设ꎬ即β1ʂ0ꎮ说明在10%的置信水平下ꎬ我国财险公司上市对保险效率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ꎮ参考文献:[1]TeyssierR.EconomiesofScaleandEconomiesofDiversifica ̄tioninInsuranceBusiness:SomeElementsofValuation[J].TheGenevaPapersonRiskandInsurance-IssuesandPracticeꎬ1991ꎬ16(3):327-338.[2]GooldMꎬCampbellAꎬLuchsK.Strategiesandstylesrevisi ̄ted:Strategicplanningandfinancialcontrol[J].LongRangePlanningꎬ1993ꎬ26(5):49-60.[3]喻罗林.我国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ꎬ2010.[4]许莉ꎬ樊小平ꎬ张宁.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ꎬ2010(5):10-18.作者简介:罗雯妤ꎬ云南财经大学ꎮ32①基金项目: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我国财险公司经营多元化对保险效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分析 (项目编号:2020YUFEYC024)ꎮ。
寿险业银保业务参与程度对其经营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近年来,银行保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其业绩成长的速度相当惊人,成为国内寿险业主要营销渠道之一。
本文利用dea方法计算各寿险公司在研究期间各年度的经营效率,并进一步建立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寿险公司参与银行保险业务程度的高低对该公司的经营效率的影响情况。
关键词:银行保险;效率;dea;tobit模型一、引言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基本上以寿险为主,除此之外只有小部分的意外险、健康险和财产保险。
虽然银行保险已经成为寿险公司重要的营销渠道,但是由于寿险业参与银行保险业务的统计资料比较匮乏,所以,目前我国对银行保险相关研究,大多偏向于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选择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
本文将定量分析我国寿险业的银保业务参与程度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情况。
现有国内外关于保险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对保险整体效率的分析,很少有对银行保险的保险市场效率分析。
cummins & zi研究了445家寿险公司在1988年至1992年的资料。
采用两种不同衡量效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一是采用translog成本函数,利用经济计量方法计算规模效率;另一种是采用dea方法,投入变量为劳动、资本、营业费用,产出变量为不同险种的已付赔款、额外准备金。
其研究结果显示:较小规模的公司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而大规模公司呈现报酬递减。
黄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估算了了1999-2004年期间28家寿险和非寿险公司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结论表明组织形式(集团化)对两种效率均由正向影响;甘小丰利用动态前沿模型分析中国保险业1996年~2005年的成本/利润效率及规模效率的演进趋势,并研究了宏观因素和行业结构对保险业利润效率的影响。
二、数据及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10年保费收入排名前二十的寿险公司为样本公司(不含专业的养老金公司,国寿存续和人保健康),包括国寿股份、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太保人寿、泰康人寿、人保人寿、太平人寿、生命人寿、阳光人寿、友邦、民生人寿、合众人寿、中意人寿、幸福人寿、华泰人寿、信诚人寿、正德人寿、光大永明、中英人寿和嘉禾人寿一共20家寿险公司。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研究
郭方;郭荣朝
【期刊名称】《科学·经济·社会》
【年(卷),期】2016(034)001
【摘要】上市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对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上市的4家保险集团、4家财险公司和5家寿险公司2007-2012年经营数据,对其经营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区间上市保险集团、财险公司、寿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多呈下降趋势,年际经营效率波动较大,技术进步有待加强.最后提出了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努力创新保险产品;关注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把握保险政策走向;发挥保险集团规模效应,协调不同业务板块间关系等对策建议.
【总页数】7页(P60-66)
【作者】郭方;郭荣朝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江苏苏州21512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3
【相关文献】
1.基于 DEA-Malmquist 的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研究 [J], 韩珂;陈宝峰
2.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中国上市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研究 [J], 黄秀全;
储勇;郑峻青;王秀妹
3.中国上市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分析——基于DEA方法 [J], 王雨航
4.中国上市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分析——基于DEA方法 [J], 王雨航
5.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效率与社会效率分析
——基于窗口SBM模型 [J], 王道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FA方法对中国保险机构效率的实证研究
黄薇
【期刊名称】《南开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本文在借鉴世界范围内最新效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SFA方法首次对1999-2004年中国28家寿险和非寿险保险机构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进行了评估.在模型设定的过程中,通过广义似然比统计量检验,论证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可靠性.在影响因素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将效率影响因素引入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因素分析,避免了一般使用两阶段因素回归法可能造成的偏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片面的改变保险机构产权结构并不能有效提高效率,公司治理结构、组织形式、营销体系、资产规模、产品多元化程度是影响中国保险业效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提高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可能途径.
【总页数】12页(P104-115)
【作者】黄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 [J], 周春应;章仁俊
2.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状况与成本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SFA方法的成本效率
测度 [J], 梁莉;董蔚
3.2011-2012年我国期货行业技术效率评价--基于DEA与SFA方法的实证研究[J], 刘园丽
4.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和SFA方法的对比 [J], 熊欢欢
5.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
——基于SFA方法的实证研究 [J], 刘孟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联网保险发展对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两步法分析洪结银; 许瑾【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年(卷),期】2019(033)008【总页数】8页(P103-110)【关键词】互联网保险; 技术溢出效应; 经济效率【作者】洪结银; 许瑾【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2.3一、引言随着2012年“互联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不同领域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得愈发紧密,互联网保险这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也应运而生。
互联网保险是传统保险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耦合,以其时效性、经济性、交互化和灵活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保险销售产品和服务方式,为保险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大部分保险公司正在以不同的形式“触网”,纷纷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统计,我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已由2012年的34家增加到2017年的131家。
互联网保险规模迅速扩大,互联网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110.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 835.29亿元,5年间增长16.58倍。
而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也由2012年的0.72%增长到2017年的5.02%。
但目前,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保险公司效率也亟待提升。
因此研究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能否提高保险公司效率,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能否为保险公司效率提升提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提升竞争力以及保险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述评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外学者便开始用SFA和DEA等方法对保险业的效率进行测算。
Cummins等(1999)通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度美国寿险公司的成本效率、收益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并购对于寿险公司效率提升的确存在促进作用[1]。
Levevty等(2009)利用DEA模型先测出保险公司效率,后利用SFA方法和泊松模型分析外部和内部变量对于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WTO后中资保险公司效率显著提高[2]。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效率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DEA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具有无需设定具体函数形式、能够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的优势,因此在金融效率评价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将对DE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进行介绍,包括CCR模型、BCC模型等,并阐述其在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随后,本文将选取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构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将比较不同银行之间的效率差异,分析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并探讨提升银行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效率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不仅是金融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DEA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估工具,最初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等提出,它能够处理多输入多输出问题,并有效地评估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DEA方法的应用始于21世纪初,随着金融数据的日益丰富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该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通过选取适当的输入输出指标,运用DEA模型评估银行的运营效率。
基于DEA和Tobit模型的我国保险业的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三大产业支柱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收入以及保险资产规模飞速增长,给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加之我国从2005年7月逐渐开始进行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改革,以及最近几年来保险监管机构接连出台放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的文件,都表明保险行业的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巨变。
截止到2009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4.1万亿元,是2001年的近9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7万亿元,是2001年的10倍。
但是保险业仍然有着生产率低下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力,研究保险业的投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2006年以前成立的所有保险公司,首先研究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对我国的保险投资做了初步的分析,发现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日益增长,但仍存在着资金运用渠道过窄、投资收益率较低、投资结构不合理,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其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06-2008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估计,并对寿险和财险,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得到这几年寿险与财险有较大的相似性,其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纯技术变化指数和Malmquist指数都小于1,即都处于下降水平。
但是不管是寿险还是财险,中资的规模竞争优势虽然较为明显,外资保险的技术创新效率也较高,这样,中国保险业还是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
再次,建立tobit回归模型,本文创新性的选取了合适的影响因素指标:投资主体,公司规模,市场份额,人力资本,短期投资比重,有无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间。
得到如下结论:投资主体、人力资本、成立时间对寿险和财险公司的投资效率的影响均为负效应;公司规模在寿险公司模型中是正效应,在财险模型中不显著,有无资产管理公司在财险公司模型中是正效应,但在寿险模型中不显著,这说明寿险和财险在保险投资上的影响因素有很大的不同;短期投资比重和市场份额对寿险和财险公司的投资效率的影响均为正效应。
祖国大陆台资集中区与台湾地区经贸合作的绩效比较——基于DEA-Tobit方法的实证研究戴淑庚曾维翰摘要:应用DEA-Tobit相关模型对1994-2008年祖国大陆8个台资集中省市与台湾地区经贸合作的绩效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各地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对其经济发展的综合技术效率总体上并不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偏低。
另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绩效差异显著。
Tobit回归模型显示人口素质、交通状况、科技水平等因素均显著地影响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绩效。
关键词:经贸合作;绩效;DEA方法;Tobit模型;比较一、引言及文献综述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从间接贸易规模来看,1978-2009年,海峡两岸贸易总额累计9636.2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对台出口与自台进口额分别为1723.5亿美元与7913.2亿美元,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累计达6189.7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祖国大陆对台出口与自台进口额连续下降,其中2009年较2008年分别下降了53.7亿美元与176.2亿美元。
2007-2009年的3年间,台湾地区分别是祖国大陆第7大贸易伙伴、第9大出口市场和第5大进口来源地。
从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来看,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祖国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0061个,实际利用台资495.4亿美元。
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祖国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2%。
从台商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
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截止到2009年,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核准赴祖国大陆投资累计金额为756.87亿美元,其中江苏(33.71%)、广东(23.49%)、上海(14.73%)、福建(7.09%)、浙江(6.91%)、天津(1.9%)、山东(1.87%)和北京(1.82%)8个省市占核准金额比重达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