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微课程-姜宇-微课程任务单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课程名称:物体的浮沉条件年级:八年级知识点根源: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状况与应用学科:物理教材版本: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
2、会依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要点难点:要点:认识浮沉现象及研究物体物体浮沉的条件。
难点:对淹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剖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并探究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学法指导:1、仔细察看,勤于思虑,多联系生活实质,从常有的自然现象中找寻规律,得出真知。
2、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剖析推理得出新的知识。
学习过程:1、复习本知识点有关的知识点。
2、自主预习。
3、观看微课教课视频。
4、达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复习《浮力》这一章的前两节课的知识,和二力均衡知识。
二、阅读课本中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内容,把不懂的地方要点画出来并记着。
三、观看微课教课视频,跟不上能够暂停或频频播放。
四、自我检测:1、填补表格状态飘荡悬浮沉底上调下沉力的关系密度关系2、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小木块的体积小于大石块的体积),把它们都淹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调,大石块下沉,则小木块遇到的浮力 F 木 ____ 大石块遇到的浮力 F 石;小木块遇到的浮力 F 木______G木;大石块遇到的浮力F 石 _____G石。
( 填“<”“=”“>” )3、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5N.体积为 5× 10-4 m3。
将它淹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_________N(g=10N/ kg),浮力的方向是 ________。
松开手后,小球将(填"上调"、"下沉"或"悬浮")。
4、淹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浮力重力时,物领会上调。
在上调过程中,未露出液眼前浮力大小 ______;露出液面后持续上调时,浮力 ______,最后物体静止时,浮力重力。
一、教案标题【课题名称】【适用年级】【适用学科】【微课时长】【发布时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如: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如: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如:数学、物理)学科的热爱;-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微课的核心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2.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困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 相关教材、教辅资料;- 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 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准备好实验器材(如有实验环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微课的主题。
2. 新授- 讲解本微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像、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练习与应用-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微课的核心知识点,回顾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2. 实践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学习任务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隐形翅膀一、学习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此外,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命的美好。
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是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隐形翅膀。
二、学习目标1.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及意义2.掌握如何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3.培养正确的综合实践活动态度,情感荡涤三、学习内容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参加各种活动,通过亲身实践与体验,掌握知识和技能,锻炼运动和实践能力,增强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性课外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传统的体育、美术、文学等单一项目,到了更加广泛的综合素质活动项目,有良好的互动和培养特定的技能和个人特性。
它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可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等,从而提高自己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知识、体能、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3)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和社区服务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社会规律等,从而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1)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对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可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增加自己的兴趣。
(2)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前,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
包括了解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避免无形中给活动带来困难和麻烦。
(3)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要积极参与,做到虚心学习、认真思考、认真听讲,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
同时在活动中做好咨询,解决困难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1)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学习和事业发展,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尽可能去克服自己的困难和障碍。
学习任务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隐形翅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活动。
在这门课中,我选择了参与“隐形翅膀”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隐形翅膀”是一项反欺凌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反欺凌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并且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知识学习,包括什么是欺凌、如何预防欺凌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等。
这些知识帮助我增强了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应对欺凌的方法,比如如何跟老师、家长或者其他成人寻求帮助,如何站在欺凌受害者的一边等。
接下来,在活动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分成小组来进行一些场景模拟训练。
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角色,有欺凌者、受害者和旁观者。
通过模拟各种场景,我们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情况,如何勇敢地站出来为受害者说话,并且如何帮助他们。
参与这个活动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去帮助别人,不允许欺凌行为的发生。
在活动的最后一部分,我们进行了一次全校的欺凌主题讲座。
我们邀请了反欺凌专家来给全校的学生讲解欺凌的危害和如何预防欺凌。
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欺凌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会对欺凌者本人和整个班级或学校造成影响。
我也了解到了一些专业的预防和处理欺凌的方法,比如进行心理辅导和开展团队合作活动等。
通过参与“隐形翅膀”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反欺凌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学会了如何站出来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权益,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我也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达成目标。
“隐形翅膀”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很多实践能力。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能力将对我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微课程设计方案高二语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深入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文,掌握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及文学常识。
2.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文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理解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基本的辨识和鉴赏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诗文进行深入解读,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提升自己的表达、沟通及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文学作品的创作或仿写,发挥创意,锻炼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同理心,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学的魅力,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语文学科性质,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主要教材,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古诗文选读:选取《离骚》、《出师表》、《陈情表》等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学习,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文学常识:介绍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3. 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指定诗文进行解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学习《离骚》,了解楚辞的特点,分析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二周:学习《出师表》,掌握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忠诚精神,解读文章的修辞手法。
第三周:学习《陈情表》,体会作者李密的情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微课背景下学习任务单设计研究作者:姜鹏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13期【内容摘要】微课背景下设计学习任务单,是改善教学和学习效率的新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提升教学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师可以利用设计学习任务单的形式综合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本文以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微课背景下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研究。
【关键词】微课学习任务单文化生活前言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改革教育观念的表现,有利于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设计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争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高中政治的乐趣,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政治知识,同时要通过学习任务单教授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正确方法,减轻学习负担,实现政治高效教学。
一、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内容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设计的教学环节,具有引导学生的作用。
设计学习任务单需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准确找到方向。
高中政治教学,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并以微课为背景,突出教学重难点①。
例如:《文化生活》中的《世界文化多样性》教学,其目标是利用不同的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牢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和表现;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有正确理解等。
微课背景下的学習任务单中,可以展示不同民族的语言、建筑、土语运动等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以此使学生品味多样性的文化,实现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政治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将重点放在学习的考试成和和是否完成学习任务方面,忽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对政治教学失去兴趣。
课程名称:__________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2.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相关习题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详细讲解(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易错点。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要求:完成相关习题,撰写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备注:1.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