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1、全面主持搅拌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为搅拌站质量第一责任人。
2、负责本站人员、设备及设施等资源配置并合理利用资源。
3、全力支持监督材料员、试验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对进场材料质量负行政管理责任。
4、负责根据工程技术部上报的混凝土需求计划组织制定生产计划。
5、根据工程技术部签发的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和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组织人员按照预约的混凝土时间安排生产。
6、催促专职或者兼职生产统计员做好搅拌站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统计分析,根据记录的有关检、试验结果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查找不合格原因和评价产品质量.7、催促搅拌机操作人员、试验员做好对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的变化情况的监控, 及时调查分析质量波动原因和作出调整.8、根据混凝土施工生产记录、混凝土检验记录等原始记录建立周分析和月分析混凝土生产质量统计分析报表。
9、全面负责搅拌站的消防和安全及环保管理,贯彻和实施项目安质部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消防、安全及环保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和通知,并组织做好搅拌站的各项应急预案的演练。
1、负责原材料复检,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前、中、后的检验工作。
2、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试验鉴定,负责每工作班前砂石料含水率测定,并根据此提出施工配合比填写混凝土浇筑令。
3、按规定频率检测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制作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检验试件,并按规定进行养护,和到龄期后进行抗压和耐久性试验。
4、按规定操作试验仪器设备,定时清洁、保养、保证仪器设备精度和室内环境清洁。
5、及时填写“试验报告”并分发给相关部门,对报告真实性负责。
1、熟悉混凝土拌和计量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按《混凝土浇筑令》和《施工配料通知单》要求进行配料、拌和,保证混凝土拌和物质量。
3、确保各种原材料计量准确,其每盘允许偏差骨料±2%,粉料及液态料±1%。
4、确保混凝土拌和按规定的投料顺序和时间,每盘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 分钟, 也不宜超过3 分钟。
5、定期申请计量设备检定和使用期内的自校、保养、维护,保证计量准确和室内环境整洁。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管理办法为规范水泥混凝土拌合站的管理,加强水泥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特制定本办法:一、一般规定1、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场地建设、选址、硬件设施、标识牌等必须满足《铁路铁路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第一册)的有关要求。
2、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应建立完备的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责任。
每座拌和站必须设1名站长、1名质量负责人和试验员,加强水泥混凝土生产管理与混凝土拌和质量的监控。
3、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地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还应进行水泥混凝土技术培训。
4、水泥混凝土拌和站要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认真做好原材料进场、检验及混凝土生产等环节的各项台帐记录。
5、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施工期间,每季度均应对拌和站设备进行自检自校,并建立自检自校台账,以确保动力系统正常运行,计量系统满足精度要求。
6、由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主、分试验室)负责对相应的拌和站混凝土及原材料进行检验。
7、各驻地办必须在施工单位各拌和站派驻1名专职监理人员,对拌和站原材料检测及混凝土复盘等工作进行旁站监督。
8、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开盘程序,未经专职监理人员认可不得开盘。
9、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生产(包括原材料的用量、原材料的生产厂家等),且遵守配合比调整的程序及原则。
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在巡检过程中若发现擅自修改配合比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作返工处理,并进行全线通报,同时对相应驻地办与施工单位给予处罚。
二、人员配置和岗位职责(一) 站长1、负责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生产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及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混凝土生产任务,制定混凝土生产计划。
3、负责生产、运输的调度,并对搅拌站的设备完好和操作过程的正确性负责。
4、负责本站人员的调配、考核与管理。
5、负责计量标定、自检自校的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台账。
第1篇一、总则为了确保公路工程拌合站的生产秩序,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拌合站管理职责1. 拌合站站长负责拌合站全面管理工作,对拌合站安全生产、质量、环保、设备、人员等各项工作负总责。
2. 拌合站副站长协助站长工作,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具体事务。
3. 拌合站技术负责人负责拌合站技术管理工作,对拌合站的技术质量负直接责任。
4. 拌合站生产负责人负责拌合站生产管理工作,对拌合站的生产进度、生产成本、生产质量负直接责任。
5. 拌合站安全负责人负责拌合站安全管理工作,对拌合站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6. 拌合站设备负责人负责拌合站设备管理工作,对拌合站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负直接责任。
7. 拌合站环保负责人负责拌合站环保管理工作,对拌合站的环保排放、环保设施运行负直接责任。
8. 拌合站材料负责人负责拌合站材料管理工作,对拌合站的原材料采购、储存、使用负直接责任。
9. 拌合站财务负责人负责拌合站财务管理工作,对拌合站的财务收支、成本核算负直接责任。
10. 拌合站人事负责人负责拌合站人事管理工作,对拌合站的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负直接责任。
三、安全生产管理1. 拌合站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 拌合站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 拌合站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4. 拌合站应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 拌合站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6. 拌合站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事故及时上报、调查、处理。
四、质量管理1. 拌合站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公路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拌合站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拌合站生产的产品质量。
3. 拌合站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1 总则1.1为落实《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制定本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2 本意见适用于铁路建设项目自建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的管理,采用委托加工方式生产混凝土的拌和站,应参照执行。
2 基本规定2.1拌和站应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由专门从事混凝土生产的部门或工区组织实施。
2.2 拌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对混凝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
2.3 设计单位应对拌和站进行专项设计,确定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站址布置等要求,并将相关费用足额纳入概算。
2.4 建设单位应根据专项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拌和站建设要求,并在拌和站建成后组织验收。
2.5 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站建设方案进行审批,做好拌和站日常监管工作,派驻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监控原材料进场验收、签认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控制拌合物质量等工作。
2.6 施工单位应制定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或编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
2.7 拌和站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3 建站与验收3.1 拌和站选址和建设应符合国家环水保相关规定,避开易发地质灾害、水害及其它灾害位置,方便生产和运输。
3.2 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或站址布置改变时应报建设单位批准。
3.3 施工单位应在建站前组织现场调查,并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站方案,确定设备配套、场地布局及环水保措施,确保建站安全,保证生产能力满足工程需要,建站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3.4 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站建设过程进行监控,确认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5 拌和站建成后应经过试生产,生产数据可正常上传至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后报请监理单位初验;监理单位初验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正式生产。
搅拌站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搅拌站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证生产安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设备管理制度适用于搅拌站所有的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设备管理目标是合理、科学、规范地管理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能。
第四条搅拌站设备管理应做到“三定”:设备定期检修、设备定期保养、设备定期更新与改造。
第五条搅拌站设备管理应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不放过监督检查、不放过维修保养、不放过设备规范操作、不放过升级改造。
第六条设备管理应遵循“三同”原则:同设计节能环保、同源节约原材料、同序统一管理。
第七条设备管理应依法依规、科学合理,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第八条本制度由搅拌站的生产部门负责制定,经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对未尽事宜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
第二章设备管理职责第九条搅拌站设备经理负责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组织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并对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搅拌站生产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和设备保养检修。
第十一条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检修和保养。
第十二条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和改造工作。
第十三条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信息的录入、整理与统计工作。
第十四条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协调。
第三章设备维修保养第十五条设备维修保养应按照计划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六条设备维修保养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修保养方法,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第十七条设备维修保养应落实相关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八条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应完整、准确,记录必要的维修保养事项。
第十九条设备维修保养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维修保养技术水平。
第四章设备档案管理第二十条设备档案应包括设备基本信息、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设备故障及处理记录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设备档案应整理完整、易于查询,设备档案的管理应保密,不得外传。
第二十二条设备档案应定期进行备份,存放在设备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内。
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3〕283 号)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负责建设管理的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自建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的管理,采用委托生产混凝土方式的拌和站,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三条拌和站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应由专门从事混凝土生产的部门或工区组织实施。
第四条拌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对混凝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设计单位应对拌和站进行专项设计,确定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站址布置等要求,并将相关费用足额纳入概算。
第六条拌和站建成后须经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准投入正式生产。
第七条监理单位负责按照经公司批准的拌合站专项设计,对所管辖的拌和站建设方案进行审批。
做好拌和站日常监管工作,派驻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监控原材料进场验收、签认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控制拌合物质量等工作。
第八条施工单位要制定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或编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
须制定以下基本的规章制度(可以根据本单位情况增加):1.管理机构图;2.工作程序、工艺流程与质量管理制度;3.岗位责任制;4.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及管理制度;5.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制度;6.搅拌站安全、卫生、环保管理制度;7.文档资料管理制度;8.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9.混凝土生产、运输和调度管理制度;10.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11.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九条拌和站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第十条拌和站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应配备齐全。
拌合站管理制度___施工管理制度2017年3月目录第一章拌和站组织与管理1.1 组织管理机构图第二章质量保证体系2.1 组织保证2.2 技术保证2.3 生产工艺流程第三章岗位职责3.1 站长岗位职责3.2 试验员职责3.3 拌合机操作手工作职责3.4 水稳及沥青输送车司机职责3.5 维修人员职责3.6 材料员职责第四章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第一章拌和站组织与管理拌和站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对拌和站的组织和管理进行规范。
拌和站的组织管理机构图应当清晰明了,各个职责和权限应当明确。
第二章质量保证体系拌和站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当包括组织保证、技术保证和生产工艺流程。
组织保证主要是指拌和站的管理和组织机构,技术保证主要是指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是指拌和站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
第三章岗位职责拌和站的岗位职责包括站长、试验员、拌合机操作手、水稳及沥青输送车司机、维修人员和材料员。
每个岗位的职责应当明确,确保各个职位的工作顺畅、高效。
第四章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拌和站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应当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同时,对设备的保养维修也应当及时到位,以保证设备的长期使用效果。
6.3 环境卫生保护管理制度本章节主要规定了拌和站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卫生,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中包括对污染源的识别和排查、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保障拌和站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第七章文档资料管理制度这一章主要涉及拌和站各类文档资料的管理,包括文档的编制、审查、批准、发布、变更和废止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还规定了文档资料的保密要求和存档期限等具体细则,以确保拌和站的管理工作得以规范、高效地进行。
第八章水稳及沥青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8.1 水稳及沥青配合比控制本章节规定了水稳及沥青配合比的控制要求,包括控制点的设置、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混凝土拌合站运行管理方法1.建立管理制度首先,建立混凝土拌合站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工作内容。
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运行管理工作的条理性和规范性。
2.负责人和操作人员培训培训和管理是混凝土拌合站运行的关键。
培训负责人和操作人员具备相关岗位的技能和知识,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定期开展培训课程,提高负责人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3.设备检查与维护定期对混凝土拌合站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包括设备清洁、润滑、液压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生产计划和排产管理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混凝土生产和供应。
根据工地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数量和生产周期。
同时,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工地的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拌合站的排产任务。
5.仓库管理建立仓库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充足。
制定合理的储存方案,防止材料的受潮、变质等情况发生。
对原材料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试验,确保其质量合格。
6.资源利用和节能环保7.安全生产管理8.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规范混凝土生产和质量检验工作。
对原材料和成品混凝土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建立质量记录和跟踪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总之,混凝土拌合站运行管理方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并确保安全生产,才能更好地满足建筑工地对混凝土材料的需求。
混凝土拌合站动态监控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一、概述为保证我部混凝土拌合站动态监控管理系统正常有效运转,确保混凝土拌合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二、目标规范混凝土拌和站中控室系统操作,保证数据采集系统及时稳定运行,达到录入数据的准确性、拌和时间可控性和原始数据的可追朔性。
三、管理权限及职责根据项目特点及组织机构划分,将拌合站监控系统用户ID分为四级,分别为管理员、Ⅰ级、Ⅱ级与Ⅲ级,各级对应权限分别为:1、管理员:程序数据的修改、录入、人员权限的分配和所有的浏览权限;2、Ⅰ级:浏览指挥部所属范围内所有拌合站的情况信息;定期对全线各拌合站监控系统使用情况组织检查;3、Ⅱ级:浏览项目部所属范围内所有拌合站的情况信息;定期对项目所属拌合站监控系统使用情况组织检查;4、Ⅲ级:浏览作业队所属拌合站的操作数据录入、处理的权限;四、软件系统操作要求1、操作系统开关机应遵守拌和站使用规程,系统关机时应先关闭操作系统再关闭电源。
2、工地试验室主任及操作工人不得运用工控系统从事混凝土生产之外的其它操作。
同时每月对系统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查杀病毒,确保系统良性运行。
3、如遇系统特殊问题,需重装操作系统或对系统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及时通知中心试验室及软件供应商,经确认后方可操作。
4、系统实行操作权限设置,相关人员依据分配权限使用系统,不得越级越权使用。
五、硬件及设备保养要求1、GPRS 无线传输设备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管理制度,管理使用时,严格遵照使用说明进行。
2、项目部全力配合系统供应商做好系统的实施、维护工作,不得故意推脱责任或不作为。
3、现场操作人员应爱护GPRS 相关硬件设备,未经允许不得对加封条的设备及接口开箱,如遇使用问题,及时与中心试验室联系。
4、中心试验室、各工地试验室应定时检查GPRS 设备运行状况,对自然原因造成的设备故障,相关人员应及时通知设备供应商;设备出现人为损坏现象时,相关损失由负责管理单位承担。
拌合站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拌合站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拌合站管理机构1. 拌合站设有一位站长,负责全面管理拌合站的生产、安全和环保工作。
2. 拌合站设有生产部、质检部、安全监督部和环保部等部门,各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共同实现拌合站的生产目标。
三、生产管理1. 拌合站生产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2. 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配方要求进行配料、搅拌和成品出料,严禁私自调整配方,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3. 生产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四、质量管理1. 拌合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每批产品都应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厂,不合格产品应及时淘汰处理。
3. 建立健全质量档案,对每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归档保存。
五、安全管理1. 拌合站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安全状况,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3.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认识和遵守。
六、环保管理1. 拌合站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做到排放达标、废水处理合规。
2. 建立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对废水、废气进行监测和处理,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3. 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七、应急管理1. 拌合站要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做到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应对。
2.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3.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监督检查1. 拌合站内部设有监督检查部门,对生产、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外部监管部门对拌合站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站长要及时整改并报告。
---WORD格式--可编辑--
----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
第一条 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存储、传输、统计
分析生产过程数据,达到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及质量追溯的目
的。系统应能实现材料进场与混凝土出站信息管理、重点场所及
关键生产过程监控、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报表、误差超标报警提示
等功能,与拌和站既有生产控制系统相互兼容。系统应具备的主
要功能见“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附录
B)。
第二条 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总公司、公司两级管理平
台,施工(监理)单位一级采集应用平台。管理平台由总公司信
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建设,采集应用平台由施工单位根据
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的统一接口要求自行建立,并接
入管理平台。
第三条 施工和监理单位应按照附录B配备拌和站信息化所
需的软、硬件设施。监理和施工单位选用的采集应用管理软件应
经公司组织评审通过。
第四条 监理、施工单位按统一的格式和接口要求安装应用
软件并接入建设单位拌和站管理平台。
第五条 拌和站相关人员应接受采集应用软件的培训,培训
工作由公司组织,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
第六条 拌和站应编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信息
化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拌
---WORD格式--可编辑--
----
和站负责人每周应组织对采集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
系统正常运行。
第七条 自动采集的数据,应实时上传至拌和站信息管理系
统,需手动输入的数据应按系统要求及时准确录入。
附录: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
---WORD格式--可编辑--
----
附录: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
第一章 工作职责
第一条 建设单位
(一)明确拌和站信息化的相关要求,组织对施工、监理单
位拌和站信息化工作进行验收。
(二)专职试验检测工程师具体负责本项目拌和站信息化管
理的各项工作,定期登录信息管理系统(每周不得少于2次),
利用系统的监管功能对拌和站的生产情况、不合格数据、违规行
为记录等进行分析和管理。
(三) 定期检查施工、监理单位信息化管理工作,督促整
改存在的问题。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重大功能问题及时上报总公
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
(四) 对本单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维护,确保处于良好运
行状态。
第二条 监理单位
(一)负责对管段施工单位拌和站信息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
监理。
(二)负责对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初验。
(三)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拌和站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管
段内施工单位拌和站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周提交分析及问
题处理报告,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建设单位。
(四)对管段内施工单位拌和站人员变更、违规行为信用等
---WORD格式--可编辑--
----
级扣分记录等信息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施工单位
(一)拌和站站长全面负责本单位工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
作。
(二)拌和站应配备信息化管理员,具体实施本站的信息化
工作:
1. 对本站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监控,对不合格数据进行跟踪
处理;
2. 对本站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周提交分析及问题
处理报告;
3. 对本站人员变更、违规行为信用等级扣分记录等信息进
行管理。
(三)按要求配备软、硬件设施,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稳
定可靠。
第四条 软件供应商
(一) 提供满足功能需求、经第三方测试合格并能接入铁
路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产品。
(二)按合同约定的时间,结合工程开工进度,及时安装应
用软件。
(三) 在哈佳铁路客专公司的组织下做好软件应用培训工
作,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四)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确保在采集、传输、存储过程
---WORD格式--可编辑--
----
中,不被无关方窃取。
(五)根据标准更新、表格的修订以及建设单位针对本项目
提出的合理需求及时修正更新软件。
第二章 功能需求
第五条 铁路总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一)查询拌和站站址、所属单位、人员、设备等基本信息。
(二)统计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自动生成图文报表。
(三)统计在建项目混凝土产量,自动形成报表。
(四)查询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登陆系统频次和时间。
第六条 建设单位级(铁路局)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一)查询拌和站站址、所属单位、人员、设备等基本信息。
(二)统计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自动生成图文报表,并
能对重大计量偏差报警。
(三) 查询生产原始数据,能够实施混凝土质量问题追溯。
(四) 统计分析混凝土产量、材料消耗量、搅拌时间等数
据,自动生成报表。
(五) 查询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信息管理人员登陆系统
频次和时间。
第七条 施工(监理)单位级信息采集应用系统功能
(一)自动采集混凝土生产数据并实时上传。
(二) 实现施工配合比的自动传输和锁定,确保不能随意
改动。
---WORD格式--可编辑--
----
(三) 统计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可对计量偏差采用短
信方式报警。
(四) 分类汇总拌和站原材料进场数量,自动生成原材料
进场台账。
(五) 查询生产原始数据,能够对混凝土质量问题追溯。
(六)查询施工、监理单位信息管理人员登陆频次和时间。
第三章 配置要求
第八条 设备
(一)混凝土生产系统应采用工控电脑。
(二)终端设备
1.CPU:主频不低于2.4GHz。
2.内存:容量不低于1GB。
3.硬盘容量:不得低于80GB。
4.操作系统:不得低于Windows XP版本。
第九条 网络条件
拌和站具备基本的网络条件,可采用GPRS、3G、宽带网络。
第十条 数据采集传输
(一) 数据采集应实时、逐盘、不可修改。
(二)数据传输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传输过程采取加密方
式。
第十一条 数据接口
(一)自动采集的混凝土生产数据通过终端接口实时传输至
---WORD格式--可编辑--
----
建设单位工地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
(二)数据接口应满足数据传输中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
性等相关要求,采用接口认证机制等技术加以保障。
第四章 实施要求
第十四条 应按统一的格式和接口要求,施工单位拌和站在
启用前布置好操作软件并接入公司试验室管理平台。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选用满足本意见相关要求并经公司组
织评审通过的信息化管理操作软件。
第十六条 信息化应作为拌和站验收的主要项目,信息化未
实施或实施不符合要求不得通过验收。验收工作由哈佳铁路客专
公司统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