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讲学稿(无答案)(新版)新
- 格式:doc
- 大小:137.51 KB
- 文档页数:3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一、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京剧、黄梅戏、豫剧等剧种和流行于本地的贤孝和秦腔的了解,丰富同学课外学问,培育同学喜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以了解、观赏中国戏曲为中心,教育同学学会多方查找资料,培育同学的综合语文力量。
三、教材分析:(一)重点:了解京剧、黄梅戏、豫剧、贤孝、秦腔等戏曲种类。
(二)难点:通过了解戏曲,培育同学的语文综合力量。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想:通过了解戏曲学问,观赏戏曲片段,丰富课外学问,培育同学喜爱中华文化的感情。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爱唱流行歌曲吗?会唱哪些歌曲?那你们喜爱戏曲吗?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没有会唱的戏曲片段?戏曲也是我们祖国绚烂文化中的珍宝。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中国戏曲,关注中国戏曲,了解戏曲学问,观赏戏曲片段,做一个戏曲爱好者。
(二)戏曲学问知多少1、老师提问戏曲种类,指名同学回答。
2、课件展现戏曲种类。
3、了解京剧、黄梅戏、豫剧。
【过程】课件展现演出场面,播放闻名片段。
让同学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4、了解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过程】同学阅读课本资料,老师出示课件问题,指名回答。
(三)走近京剧【内容】了解京剧脸谱的含义。
【过程】1、课件展现京剧脸谱的含义、各种脸谱及名称。
2、观赏《唱脸谱》。
3、出示脸谱,让同学说出京剧中的几个经典形象。
(四)走近家乡戏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内容】了解流行于临夏的两种剧种:贤孝和秦腔。
【过程】1、问:同学们知道我们家乡有什么剧种吗?2、课件展现贤孝和秦腔的资料及播放演唱片段。
(五)小结1、查找资料的方式。
2、情感教育。
(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见课件。
八、布置作业:学唱戏曲片段、积累写作素材。
九、作业收交及完成状况:十、缺课同学及缘由:十一、教学反思:[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一辈子我尽力!)[综合性学习指导]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的大体知识,了解属于自己家乡的地址剧种,关切中国戏曲的进展。
2.学会通过度工而又合作的方式去获取大量的信息。
3.不管是口头仍是书面,要勇于而且擅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活动假想1.指导学生通过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大量获取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与信息。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戏曲的现状与以后,深切了解地址戏曲的现状。
3.组织好一场与戏曲有关的报告会。
4.写好一篇与戏曲有关的作文。
三、活动指导1.确立活动主题:了解戏曲,关注戏曲。
2.分组。
(1)“戏曲常识”组:戏曲的历史与现状、戏曲相关知识、要紧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曲目等。
(2)“地址戏曲”组:地址戏曲的历史与现状、唱腔特点、代表人物、代表曲目、出色选段(学唱或搜集音像资料)等。
(3)“人物采访”组:至少采访一名在本地有阻碍的戏曲演员和地址文化官员,了解他们对戏曲的观点;采访戏曲爱好者和反对者假设干,了解公共对戏曲的观点。
(4)“道具衣饰”组:力所能及地绘制一些戏曲演出中经常使用的服装、道具,也能够去搜集或租借一点。
(5)“宣传报导”组:从以上各组搜集的资料中,精选一些,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3.安排活动程序。
(1)分工:以志愿为主,结合个人特长。
(2)前4个组开展活动(与本单元的学习同时起步,大约7—10天完成)。
(3)“宣传报导”组负责办好展览,以黑板报为主。
(4)组织一次“了解戏曲,关注戏曲”的报告会(一课时)。
各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功效向全班同窗汇报。
(5)作文。
以“了解戏曲,关注戏曲”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对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文体(如调查报告、人物访谈等),教师要作指导。
参考材料:1、起源: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
但它发育成长的进程却很长,通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准备:(一)教师准备1、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程度。
2、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确定要了解鉴赏的剧种剧目。
3、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二)学生准备1、各组根据分配剧种具体分工查找资料,准备向其他小组介绍。
2、各组选择一出大家喜爱的戏或一个片段,分好角色,准备些道具,准备戏曲表演。
三、活动时间:课堂展示安排2课时。
四、活动步骤:第一、导入: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剧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第二、戏曲名家介绍:1、范瑞娟-----女,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生于浙江省嵊县黄泽镇。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
翌年春,随班到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
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
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
40年代初,分别和邢竹琴、支兰芳、金香琴搭班。
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
1944年8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
1945年,在演出《梁祝哀史?quot;山伯临终“一场中,与琴师周宝财的配合,创造了〔弦下腔〕。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目的: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有关知识;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课前准备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设计1.让学生全部动起来:会唱的唱,会演的演,不会唱、演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2.课前搜集资料,小组内整理、汇总,课上交流、汇报,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3.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戏曲音乐,设场导入。
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秦腔曲牌音乐导入,为本次活动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
二、戏曲起源:1.戏曲起源与形成①指名学生将预习中了解到的关于戏曲起源的内容集体交流。
②其余学生作补充。
③教师补充、小结: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 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到了元代,戏曲形成。
④交流关于元代戏曲的著名作家和代表作品。
2.介绍戏曲表现内容①历史事件②神话故事③民间传说3、交流所知道的中国戏曲的种类名称、分布地区和大体特点。
三、戏曲知识小组竞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戏曲大舞台-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彭贤辉活动目标:感觉戏曲魅力,体会戏曲神韵;在活动过程入耳闻读写,培育语感,提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活动形式:查找资料接见收看电视听磁带知识比赛议论写感想活动准备:1、部署任务:①查找资料或向音乐老师讨教,认识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如中国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派别、角色、脸谱,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差别等;介绍书目:《中国少年小孩百科全书·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人生奇景·戏剧〉〉介绍网站:咚咚锵——中华戏曲网②接见当地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喜好者,认识当地有什么戏曲及其特色。
③收看中央电视台“梨园景色线”“曲苑杂谈”等栏目或找戏曲磁带、影碟、光盘,听一些有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唱段或念白。
把自己喜爱的段子介绍给大家,把出色的唱词抄在摘手本上。
④向戏曲专业人士或戏曲喜好者学几招或跟着电视、磁带学唱几句。
2、制题。
准备奖品。
3、找一盘京剧、一盘黄梅戏磁带,找一些脸谱,采集有关图片。
4、制定语文活动评论标准:学生参加活动的踊跃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独创精神和能力;学生对戏曲认识和研究的程度。
活动内容第一课时(播放戏曲,创造氛围。
板书:中国积厚流光)开场白: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戏曲的天地之中,去感觉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去体会中国戏曲的悠久神韵。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综合性学习指导]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了解属于自己家乡的地方剧种,关心中国戏曲的发展。
2.学会通过分工而又合作的方式去获取大量的信息。
3.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要敢于而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通过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大量获取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与信息。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戏曲的现状与未来,深入了解地方戏曲的现状。
3.组织好一场与戏曲有关的报告会。
4.写好一篇与戏曲有关的作文。
三、活动指导
1.确立活动主题:了解戏曲,关注戏曲。
2.分组。
(1)“戏曲常识”组:戏曲的历史与现状、戏曲相关知识、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曲目等。
(2)“地方戏曲”组:地方戏曲的历史与现状、唱腔特点、代表人物、代表曲目、精彩选段(学唱或搜集音像资料)等。
(3)“人物采访”组:至少采访一位在当地有影响的戏曲演员和地方文化官员,了解他们对戏曲的看法;采访戏曲爱好者和反对者若干,了解大众对戏曲的看法。
(4)“道具服饰”组:力所能及地绘制一些戏曲表演中常用的服装、道具,也可以去收集或租借一点。
(5)“宣传报道”组:从以上各组收集的资料中,精选一些,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3.安排活动程序。
(1)分工:以自愿为主,结合个人特长。
(2)前4个组开展活动(与本单元的学习同时起步,大约7—10天完成)。
(3)“宣传报道”组负责办好展览,以黑板报为主。
(4)组织一次“了解戏曲,关注戏曲”的报告会(一课时)。
各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5)作文。
以“了解戏曲,关注戏曲”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对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文体(如调查报告、人物访谈等),教师要作指导。
参考材料:
1、起源: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
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
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
庙会和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
2、行当: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是除大花脸及丑角以外男性角色的统称(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正旦、花旦、闺门旦、武
旦、老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相貌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包拯—大花脸、曹操—二花脸)。
“丑”,扮演喜剧角色,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3.特点:“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5、说出几个戏曲中的专用名词。
例:唱腔、龙套、脸谱……
6、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及精彩唱段
(1)昆剧——中国戏曲之母(2)京剧(《玉堂春》)——中国国粹,被称为“东方歌剧”(3)黄梅戏(《天仙配》)——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
(4)豫剧(《花木兰》)
8、脸谱:
(1)红脸含褒义,代表忠勇(2)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3)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4)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5)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拓展:1.中国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现在身处窘境。
你认为应该顺其自然让戏曲自生自灭呢?还是极力弘扬传统文化呢?谈谈你的看法。
2.中国戏曲应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请提出至少两条合理的建议。
题目:
10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