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能重写,巴金先生是明智的,尽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轻幼稚,主题十分鲜明,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只有那个时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备的,若再重写往往会写出一部得不偿失的作品,“《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还是“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好。
写作借鉴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家》的序和跋
巴金
我读名著
⑴四大古典名著,作者,朝代?
《三国演义》罗贯中 元末明初《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红楼梦》 曹雪芹 清代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囊括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比喻,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作坟墓,生动、奇特,一方面写出了这些东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
“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讨论与拓展
1:可以重写,因为随着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新的作品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主题,回忆年轻时的生活会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怀恋的韵味。总之,如果重写,或许会有一篇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的《家》来。
1、课文中列出几个文学家,他们对生活有怎样不同的看法?2、作者认为“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理由是什么?3、从此,你可以看出早年的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我们可以从序文中看到他用什么去同黑暗搏斗吗?5、你对这个时期的巴金是如何评价的?
阅读、思考、讨论
1、课文中列出几个文学家,他们对生活有怎样不同的看法?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有些同学不会写作文,问题就在于不善于捕捉自己思想的火花,不善于从生活中发掘素材,不善于用笔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本文表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是值得我们 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