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8.12 KB
- 文档页数:2
席汉氏综合征临床研究一、引言席汉氏综合征,这个在医学领域中不算常见但却具有重要意义的病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它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也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病症,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病机制席汉氏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长时间的失血性休克,导致垂体前叶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垂体功能减退。
垂体前叶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多种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当垂体前叶受损时,这些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一)性腺功能减退女性患者往往出现闭经、性欲减退、乳房萎缩、阴毛和腋毛脱落等症状。
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感到乏力、怕冷、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皮肤干燥、毛发稀疏等。
严重时可出现黏液性水肿。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下降、低血压、低血糖等。
应激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和休克。
(四)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乏力、容易疲劳、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一)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生育史,尤其是产后出血的情况,对于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二)激素水平测定通过测定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素、皮质醇、雌二醇等激素水平,来评估垂体和靶腺的功能。
(三)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观察垂体的形态和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萎缩或其他异常。
五、治疗方案(一)激素替代治疗这是席汉氏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激素的用量要个体化,并且要定期复查激素水平,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二)对症治疗对于出现贫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补充铁剂、抗感染治疗等。
席汉氏综合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席汉氏综合征(Sheehansyndrome),根据疾病的分类,属于内分泌科。
垂体前叶分泌大量的促性激素,如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泌乳素、生长激素等。
垂体前叶与下丘脑有门静脉连接,接受下丘脑分泌的神经多肽物质。
产后出血容易引起这些门静脉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垂体前叶坏死,各种激素水平大大降低,因此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功能下降,甚至上述症状,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重要的是预防产后出血,一旦产后出血,应及时补充循环血容量,避免休克。
席汉综合征的治疗相对困难。
如果垂体坏死的部分不多,还有更多的功能性腺细胞,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仍然可以促进垂体前叶的功能。
LHRH(国内药物叫戈纳瑞林)就是这种药物。
通常使用药物替代疗法,即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孕酮等,可以控制和大大改善症状。
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出血、休克、垂体缺血、坏死、卵巢功能下降、子宫萎缩、继发性闭经、头发脱落、性欲下降、全身疲劳等一系列极度虚弱的综合症状。
中医认为,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产时损伤、过度失血、血虚、肾气损失、肾主要生殖功能下降,导致任脉阻塞、过度脉冲下降和闭经。
栏目:症状标题:席汉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什么?有原因可查:如产后大出血、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或放疗、颅脑创伤、感染或炎症(结核病、梅毒、脑膜脑炎)、全身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脑动脉硬化、营养不良)、免疫性垂体炎等。
促性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不足症群,产后无乳,闭经,阴、腋、眉毛脱落、稀疏、性欲减退、消失,外生殖器萎缩,子宫、乳房萎缩。
促甲状腺激素缺乏症群体:懒惰、表情冷漠、智力丧失、动作迟缓、食欲不振、畏寒、出汗少、皮肤干燥、面部肿胀苍黄,甚至粘液水肿。
头晕、虚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减轻、血压下降、易感染、晕厥甚至休克、昏迷等。
垂体危象;如果有各种压力、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消化道疾病、某些药物(镇静、麻醉、降糖药等)。
席汉氏综合症护理诊断
一、概述
席汉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人的垂体的疾病,发病之后病人的垂体前叶的功能会减退。
此病发病很多时候是因为分娩的时候发生了大出血而引起的,因为女性分娩的时候大出血可以使得垂体发生缺血性坏死,这样一来垂体的前叶分泌功能自然会不足,从而导致垂体功能减退。
当人的垂体分泌功能减退之后还会进一步引起性腺、甲状腺以及肾上腺分泌功能低下。
这是一种连锁式反应的疾病。
二、步骤/方法:
1、诊断这种疾病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病史以及身体症状或者是身体体征进行。
想要明确诊断这种病是不困难的。
由于此病大多数患者是发生在产后大出血,所以发病后一般会表现出休克的症状,那么一旦有这种现象则第一时间需要考虑席汉综合征。
2、当然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诊断本病只是初步的诊断,如果想要明确诊断本病则需要做一些具体的检查。
比如说可以是进行葡萄糖耐受的检查,还可以是身体激素的测定。
这里主要是针对甲状腺激素、卵泡刺激激素、垂体下丘脑释放激素进行测定。
3、本病发病之后必须对病人做好护理工作,因为病人多有大出血,这样是很容易导致感染以及休克的,第一时间需要尽量减少出血,并且立即做止血处理,另一方面积极补充病人的血容量,让病人避免因为缺血而引起组织坏死是护理中及其重要的缓解。
三、注意事项:
其实这种病症是可以预防的,在怀孕期间做好保育工作,避免因为各种因素而引起身体感染,积极避免各种能够导致分娩大出血的因素就能够预防本病。
席汉氏综合征临床研究席汉氏综合征,又称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一种由于产后大出血导致腺垂体缺血性坏死,进而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
这一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席汉氏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产后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长时间的休克。
在分娩过程中,大量失血可使腺垂体的血液供应锐减,导致腺垂体组织缺氧、变性和坏死。
腺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种激素分泌细胞受损,从而引起相应的靶腺功能减退。
此外,妊娠期垂体增生肥大,对缺血缺氧更为敏感,也是导致产后易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其他少见的病因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垂体手术或放疗损伤等。
二、临床表现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腺垂体受损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受累激素的种类和程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1、性腺功能减退女性患者往往出现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阴毛和腋毛脱落、乳房萎缩等。
生殖器官也会出现萎缩,如子宫缩小、阴道干涩等。
男性患者则可能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睾丸萎缩等。
2、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出现畏寒、乏力、嗜睡、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粗糙、毛发稀疏、心动过缓、心包积液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常感到虚弱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低血糖、低血压等。
应激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休克等并发症。
4、其他表现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低血糖、低钠血症等代谢紊乱,以及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淡漠等。
三、诊断方法席汉氏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分娩史,尤其是产后大出血及休克的情况,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临床表现上述的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和体征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3、实验室检查(1)激素测定:测定血清中的促性腺激素(如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如T3、T4、FT3、FT4)、皮质醇等激素水平,通常会发现相应激素的降低。
令人遗憾的并发症席汉氏综合征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4年第10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家对妊娠分娩相关的合并症、并发症多少都有些耳闻,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等,但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并发症,可能很多人都未曾听过它的名字,更不知道怎么去预防与治疗了。
“席汉氏综合征”就是其一。
“席汉氏综合征”又名产后垂体功能不全、垂体功能不全综合征、Simmonds-Shee-han综合征、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等。
由于妊娠期垂体呈生理性肥大,在产后大出血,特别是长时期低血容量性休克,或产褥期败血症等引起垂体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垂体前叶坏死和萎缩,就会造成垂体功能不全,继发垂体前叶多种激素分泌减退或缺乏,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据报道,其发生率至少占产后出血休克病人的25%。
典型案例1 产后头昏心慌,毛发脱落小丁今年26岁,怀孕40周,孕期体重增长了50多斤,家人老担心孩子没有营养,每天都是各种进补。
医生劝说其控制体重,他们根本不听。
孩子生出来足足9斤,但产妇因为宫缩不好,出血量很大,已经超过1 800毫升,需要抢救。
多名医生手忙脚乱地采取了输血、官腔填塞、子宫动脉栓塞等一系列抢救,总算是把血止住了。
产妇折腾得筋疲力尽,产后三夭才能挪下床。
当时就发现没有奶水,请催乳师、喝下奶汤都不管用,只好放弃母乳喂养,给孩子喝奶粉。
产妇在月子里有些精神萎靡,家人没怎么在意,总觉得是生孩子出血伤了根本,养养就好了。
到了产后3个多月,家人发现产妇吃得越来越少,还老是头晕、心慌、乏力,有时甚至会晕倒,头发和眉毛都掉了许多,这才到医院检查。
做了心电图、胃镜都说没有问题,最后到内分泌科检查,发现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激素都很低,诊断为“席汉氏综合征”,用了激素治疗才慢慢好转。
但是医生说以后得长期吃药,一家人后悔莫及。
专家视点:加强孕期管理,减少产后出血“席汉氏综合征”患者多数都有产后出血的病史,故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席汉氏综合征席汉氏综合征概述席汉氏综合征属常见的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
席汉氏综合征多因分娩太出血造成垂体缺血性坏死,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不足所致。
目前除替代疗法及对症治疗外,现代西医学尚无特殊疗法,属难治病之一。
席汉氏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随席汉氏综合征之发生、演变及其主要症候,分别可归属“产后血晕”,“闭经”及“虚劳”等范畴,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席汉氏综合征可归属“虚劳”,但“虚劳”的概念较广,仅能概括本征而不能与此等同,故建议定为“劳瘠”、“产后失血虚劳”等,旨在把席汉氏综合征从“虚劳”中分化出来,以进一步确定病名。
现代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报道,始见于60年代初。
由于席汉氏综合征常以“闭经”为主要表现,故有部分临床资料列于妇科之中,至1989年共有40余份资料,其中大都为个案报告,病例最多的报道也仅16例。
在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中,病因皆是产后大出血所引起,致使耗气伤精,损及脾、肾、肝脏,以气血双亏及脾肾阳虚为本病的主要证型,故大都采用补益气血,温肾健脾为本病的基本治法,疗效均较满意,如有的小样本病例报道,有效率可达93.3%。
一般均单用中药复方治疗,也有部分以中药为主,配用西药为辅。
可兄中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但目前对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为数不多,有关实验室研究工作也尚未开展,应当引起重视。
编辑本段病因席汉氏综合征的发生可有多种原因,但以产后大出血居多,造成产后血虚之候,甚至部分病人出现虚脱、休克的产后血晕之证,此乃血虚脉空,气随血脱之故。
究其病损脏腑,虽然孙思邈有“妇人产讫,五赃虚羸”之说,但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
席汉氏综合征的发生可有多种原因,但以产后大出血居多,造成产后血虚之候,甚至部分病人出现虚脱、休克的产后血晕之证,此乃血虚脉空,气随血脱之故。
究其病损脏腑,虽然孙思邈有“妇人产讫,五赃虚羸”之说,但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
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主生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