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浪淘沙教案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纪小岚吟诗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4个生字,其中的10个生字会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并能将文中的古诗与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对照起来读,想象“秋江读钓图”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读中想象,想象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美丽意境,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纪小岚才思敏捷,诙谐不羁的作诗技巧。
同时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描写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读古诗,结合课文相应的段落想象纪小岚构诗的巧妙,用字的绝妙。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第2课时板书设计:22、纪小岚吟诗(机智)散步只见….. 很有诗意作诗二十八个字十个一用字绝妙生动传神作业设计:1、多彩的词句(1)、白茫茫的芦花,像………(2)、不久,水面上的鱼漂……金色大鲤鱼。
2、抄写并背诵古诗。
3、欣赏清朝诗人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一丝纶一寸钓。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纪念日2教案北师大版教学设想:综合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全程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巧妙创设情景,在“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模拟纪念活动”几个教学阶段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相互对话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得到锻炼,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
课前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上网、查阅图书、请教别人等)收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
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你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谈收获、提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立足实际想“我家( 社区、学校、班级)也有自己的纪念日”,对日历下方的“空白”进行补充,扩展纪念日的范围。
课后让学生对资料进一步进行整理,制作纪念日历,让纪念活动有所连续,有所落实。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日历、对话交流,了解重大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伟人及各类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树立强烈的纪念意识。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少年教案鄂教版知识与技能:1、学会八个汉字“冈、源、鹰、翔、乳、撞、磨、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少年形象。
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试着仿写。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磁带一盒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
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
(板书课题)2、指名读课题。
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的少年!”3、师相机板书。
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文,正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三、感悟课文。
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
3、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
4、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
四、写字指导:1、注意“鹰、刃”的写法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阅读有关少年的书籍。
第二课时一、回顾谈话。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通过新奇的想像、丰富的语言为少年谱写了一曲美好的赞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课文。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1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
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
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
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3.齐读课文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3.指导感情朗读五、学写生字重点指导:滚六、作业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
(心潮汹涌激荡)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
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1)重点学习第二节。
A 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秦兵马俑1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图片和文字)【教学课时】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三、检查、交流: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
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熟能生巧教案鄂教版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辨析多音字“中”;能正确读写并理解5个新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能找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武士百步穿杨和卖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教学用具:磁带一盒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第2课时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燕子 3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微机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2.微机出示插图看图叙述图意①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②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③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三、检查预习: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1)默读思考:投影:1、燕子的外形特点 2、燕子的性情特点(2)讨论解答(3)练习背诵2.理解第二自然段(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练习背诵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微机出示画面①理解第3自然段观察飞行中的燕子指明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②理解第4自然段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第二课时望洞庭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鄂教版教材处理思路: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第1课时第2课时板书设计:10、我站在铁索桥上攀着课堂冒着换来了冲破梨花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手上的皮肤2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教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学生对双手的情感;3.培养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发展性目标:通过学习,要学生了解手的用途和特点,感受手的奇妙,珍爱我们的手。
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我的手。
”下面进行发布会的第一个环节:在小组中交流“手的日记”。
(学生自由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进行发布会的第二环节,请各位专家将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向大家作宣传。
3.在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在学生交流完毕了之后问:“你们从刚才的介绍中都获得了那些有用的信息?”(这既是对学生倾听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刚才介绍资料的同学的一个评价。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体验。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同学门已经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鄂教版教材处理思路:课文比较长,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加小标题来落实,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加小标题的方式来落实,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教学难点: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第2课时板书设计:最爱还乡河上学校念书小英雄雨来掩护李大叔智斗鬼子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蓝裙的故事 1教学反思长春版完成了《小蓝裙的故事》一课的教学。
审视自己的这堂课,有着点滴收获,也有些许不足,总结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本文是一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蓝裙,小蓝裙给家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使这个小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说明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反思本节课,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继续发扬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关注四年级的训练重点,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吸收,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输出,是阅读的运用。
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
新课伊始,回顾完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再一次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走进课文划分段落,从哪到哪是起因,起因是什么?到哪又是经过,经过怎样?到哪又是结果,结果如何?明确叙事文的写法,为课下的练笔作好铺垫。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1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
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
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浪淘沙教案鄂教版知识与技能:
1、会认“簸”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的意境、节奏、韵律美,养成课外积累名家名篇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浪淘沙
景: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情:直上、同到(豪情万丈)
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古诗、课外查找李禹锡的诗进行背诵。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1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
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红霞范围扩大夺目光彩分辨
灿烂紫色奇观目不转睛一刹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①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②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③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④通过多读展开想象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小组
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
是动态的。
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
(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
(①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
三、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象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①读背交叉。
②抓
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③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