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鄂教版16《看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16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及原文《看戏》课文原文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
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续登上了舞台。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地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
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
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人的面前。
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看戏》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对声音的描写。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 (观看视频并思考)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3、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氛围。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不是一个专业的戏曲演员,今天作家叶君健为我们请来了我国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看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审题,揣摩内容。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3)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后,齐读。
(2)说说课文记叙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词语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议:(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议: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扣“每个……都是……连……都……”、“简直”、“人海”等重点词句体会看戏的观众多。
3、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观众对梅兰芳先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第3、4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表演艺术精湛。
1、学生自学课文第3、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①戏开始了,你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②女主角是怎么样出场的?观众们的反应怎么样?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③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演出很精彩?说一说你的感想。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看戏》第一课时说课质疑、合作、交流、分享——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看戏》第一课时说课一、说教材《看戏》选自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中国文化”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看戏》、《吆喝》、《中国结》,这三篇课文有的介绍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有的介绍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有的介绍风靡世界的民间艺术品。
能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及无限魅力,让学生明白“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看戏》记叙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当年在北京露天劳动剧场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场景。
二、教学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民群众对梅兰芳先生的热爱;(4)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民群众对梅兰芳先生的热爱;四、教学设计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分六个环节:(1)质疑问难——(2)资料共享——(3)学习生字——(4)初读课文——(5)自主探究、合作交流——(6)作业反馈。
下面我将按照上课的顺序说一下具体的设计流程。
(1)质疑问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具有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悠久厚重的历史,酿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
而文化又以其深藏世界万象的博大内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京剧就是其中的一种,被称为我们的“国粹”,小朋友你们知道的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有哪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戏”,读完这个课题,孩子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问题的解答更重要。
”由于文章题目言简意赅,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孩子们会说“谁在唱戏?”、“他唱的好吗?”、“观众的反映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