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例为主的问题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76.41 KB
- 文档页数:2
以病例为引导问题为基础的内科学教学方法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05-13T15:23:00.09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期作者:李晨[导读] 探究内科学教学中采取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内科学教学中采取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校2018届学生实施研究,其中一班40名学生按照常规方法教学,二班40名学生采取以病例为引导问题为基础的内科学教学方法,评价两组学生教学效果以及综合能力评分。
结果:二班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综合成绩以及相关能力认可评分均高于一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科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为引导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而且可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内科学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综合能力;教学效果当前我国对医学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而医学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更多的业务能力,对此,需要不断对医学教学方法实施优化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便于不断提高医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1]。
以病例为引导问题为基础的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临床关于该方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我院通过采取以病例为引导问题为基础的内科学教学方法,学生综合教学成绩以及相关能力明显提高,现就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校2018届内科医学生实施研究,其中一班40名学生按照常规方法教学,二班40名学生采取以病例为引导问题为基础的内科学教学方法。
一班:男生23例,女生17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94±0.56)岁;二班:男生25例,女生15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90±0.59)岁。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满足可比性。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是一种以病例作为教学的中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发展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临床护理带教中,CBL教学法具有以下应用效果。
首先,C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临床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
而CBL教学法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病例上,通过真实的病例,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CBL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在CBL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病例,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此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三,CBL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CBL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C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临床护理是一个需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学科,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CBL教学法通过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虚拟或真实的临床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总之,C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广泛应用CBL教学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的应用如下:
引入病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病例作为教学案例。
病例应涵盖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
1.提出问题:在引入病例后,教师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病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应围绕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等方面展开。
2.学生分组:学生根据病例和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每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5-6人为宜。
3.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书籍等途径,收集与病例和问题相关的资料。
4.讨论交流: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交流。
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观点进行课堂展示。
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和质疑。
6.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7.总结反思:课后,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临床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病例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真实临床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病例导入的原理、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论述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原理是通过引入真实的病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和问题,并提高对知识的兴趣。
病例作为学习的起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而且,病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让学生面对真实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选取合适的病例,以及设计恰当的引导问题和讨论内容。
选择的病例应具有教学价值和代表性,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常见疾病和临床案例,实现知识的全面覆盖。
引导问题应有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探索病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要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疾病的整体认识。
讨论的内容应设计有层次和深度,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病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内科疾病的能力和兴趣。
通过接触真实的病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病例导入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解决病例中的问题时,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其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还能通过与同学或教师的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还能激发学生对内科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通过引入病例和讨论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学习并深入探索内科学科。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感受到内科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对内科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以医学病例为教学载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
思考、讨论并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通过研究真
实的病例而掌握更加深入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
本文
将就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在内科实习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真实的病例,可以让学生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并使他们学会如何区别不同的病例。
例如,在糖尿病病人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个病例:一个50岁的男性病人,主诉体
重减轻、口渴、多尿。
通过讨论,可以了解到这些症状的关联,病人可能患有糖尿病,并
讲解糖尿病的诊断、评估及治疗。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学会如何治疗糖尿病。
总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例是真实、生动、具体且
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载体,在内科学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内科教学中替代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概述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病例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引入临床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内科教学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通过真实病例的呈现,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深度。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参与病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分组讨论病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 正文2.1 内科疾病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特点1. 实践性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病例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模拟真实病例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可视化:通过病例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疾病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3. 跨学科性:内科疾病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通过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医学视野。
4. 多样性: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涉及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病例,适用于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互动性强:学生在分析病例时需要进行讨论、提问、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特点,内科疾病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真实病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真实病例或临床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真实病例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学生在参与病例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病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往往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学生通过参与病例分析和讨论,可以感受到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能力和价值。
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病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互相补充和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向医师提问、沟通和交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与患者和医疗团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病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为病例讨论提供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和访问患者,积极获取和整理相关信息。
这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浅谈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中的作用吕卫萍【摘要】@@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内容多、直观性差、涉及面广,在内容上与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护理评估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掌握起来觉得枯燥无味,有一定的难度.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病历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1,2].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病例教学法具有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直观性、整合性、生动性的教学特点.为此,我们尝试在我院2008级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引入了病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1(025)036【总页数】1页(P3395-3395)【作者】吕卫萍【作者单位】034000,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内容多、直观性差、涉及面广,在内容上与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护理评估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掌握起来觉得枯燥无味,有一定的难度。
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病历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1,2]。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病例教学法具有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直观性、整合性、生动性的教学特点。
为此,我们尝试在我院2008级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引入了病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其中护理1班60人为实验组;护理2班60人为对照组。
教学时间均为2009—2010学年,教学时数相同,并由同一教师任教。
2个班学生的素质及前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同,年龄相近,具有可比性。
所选教材为好何平先等主编《内科护理学》。
1.2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