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125_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新进展_
- 格式:pdf
- 大小:459.38 KB
- 文档页数:3
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近期疗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肺癌是患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晚期肺癌仍然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关于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然而,目前关于该方法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有必要开展一项针对此问题的研究,以指导更好地开展该疗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的信息。
2. 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晚期肺鳞癌、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
3. 治疗组采用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4. 统计分析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并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分析。
5. 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
6. 统计分析肺鳞癌、腺癌治疗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1.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将晚期肺鳞癌、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采用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方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
3.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4. 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5. 分析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
6.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预期结果如下:1. 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疗效较好。
2. 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变化有明显改善。
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中心型肺癌
高立芳;肖琅;梁静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2006(34)11
【摘要】肺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
在气管镜下向肺癌瘤体内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放射源持续辐射的特点,为不能或不适合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2004年2月-2005年8月我科在气管镜下应用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2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23-824)
【作者】高立芳;肖琅;梁静
【作者单位】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内科;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内科;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经支气管镜置入支架及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中心气管狭窄 [J], 柯明耀;吴雪梅;林玉妹;谢红旗;陈玲玲;姜燕
2.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 [J], 柯明耀;姜燕;王珠缎;谢红旗;陈玲玲
3.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疗效观察 [J], 廖
江荣;王黔宇;姜蓬
4.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护理 [J], 陈敏燕;王珠缎;陈毅文
5.经支气管镜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J], 刘岩; 罗贻雪; 王梅芳; 罗国仕; 魏娜; 唐以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肺癌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125Ⅰ粒子的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观察肺癌患者的表现,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将48例经细胞学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为125Ⅰ粒子的治疗组,共24例,采用CT引导植入治疗肺癌。
B组为对照组,共24例,采用药物灌注化疗。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63%,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
随着介入放射学在肺癌诊疗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和肺癌研究的深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肺癌尤其中晚期主要的治疗手段。
标签:125Ⅰ粒子;肺癌;植入治疗肺癌在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发病率为第一位,我国每年>80万新发病例,并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5年生存率低于15%[1]。
很多患者如果接受手术治疗会有并发症,有可能对其它的隐藏病有着潜在的威胁,因此,微创技术的应用对治疗肺癌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CT引入下植入125Ⅰ粒子,作为一种有效且并发症最小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医疗价值。
现在将对48例肺癌患者的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48例,其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17例。
右肺病变的有26例,左肺病变的有22例。
中央型肺癌的有22例,周围型肺癌的有26例。
注:要求患者心、肝、肾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其它肺部相关疾病。
将4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作为125Ⅰ粒子的治疗组,共24例。
采用CT引导经皮植入治疗肺癌。
B组作为对照组,共24例,均采用药物灌注。
其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阿霉素及卡铂或顺铂。
1.2仪器与设备①西门子Emosion 6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为125Kv,260mA,层厚为3~5mm。
②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
③转盘式粒子植入枪和18G植入针。
④125Ⅰ粒子长4.5mm,直径为0.8mm,半衰期为59.6d。
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疗效。
方法对15个肝癌病灶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
植入术后立即及术后3~6个月行ct 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
结果单个肝癌病灶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8~55粒(平均24.4粒)。
未出现急性并发症和与放射损伤。
ct检查示 2 个病灶消失,13个病灶明显缩小。
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病灶直径平均值(cm)分别为4.31±1.80和1.15±0.62(t=6.43,p50%;无变化(nc):肿瘤消退 25%。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 t检验,检验水准а =0.05。
2 结果9例患者 15 个病灶中,cr 2个,pr11 个,nc 0个,总有效率为100%;(cr + pr)。
9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植入术结果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
每个肝癌病灶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 8~55 粒(平均 24.4 粒)。
每个患者植入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术后随诊:发热2例,恶心6例,局部疼痛不适2例感,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发生与粒子植入有关的并发症如植入区皮肤破溃、窦道形成等。
粒子植入术后 3~6个月随诊:2个病灶消失,13个病灶明显缩小。
15个病灶粒子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3~6个月的病灶直径平均值(cm)分别为4.31±1.80和1.1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p<0.05)见表1。
3 讨论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种方法,但肝脏难以耐受一般外放疗的根治剂量,限制了它的推广。
目前最常用的粒子是放射性125i,其半衰期短,59.6 d,γ射线能量低,35.5 kev,组织穿透距离小,1.7 cm,粒子外壳用钛合金密封,直径0.8 mm,长度4.5 mm,国内已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生产,了解一定活度的125i粒子治疗肝癌的有效范围,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周飞国等[4]对裸鼠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同时对125i放射粒子的作用机理、放射损伤反应作了初步探讨。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康秀华;张伟;白薇;谭昊曲;兰绍安;万梦智;许飞【摘要】目的探讨125 I粒子植入术在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并在CT引导下进行125 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27例患者,根据随访情况进行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等指标的观察及统计.结果 27例患者行125 I粒子植入术后出现气胸1例,咯血1例,无粒子移位、栓塞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4%、74%、59%,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0.2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50个月.结论 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术是安全、微创的方法,可以作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18)008【总页数】5页(P6-8,47,后插1)【关键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小细胞肺癌;疗效判定【作者】康秀华;张伟;白薇;谭昊曲;兰绍安;万梦智;许飞【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患者的15%左右,约2/3的患者诊断时即已为广泛期,已出现肝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1]。
化疗及放疗是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且多数患者初始治疗反应良好,但在治疗后6~12个月会出现复发或疾病进展。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将包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粒子经皮穿刺种植到肿瘤内,对肿瘤持续不断的释放射线,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各实体肿瘤的治疗。
碘125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发展迅速。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一种减瘤手术。
精确的I125粒子植入治疗是中晚期肺癌治疗的手段之一。
不过,它是在CT 和超声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I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
传统的外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但受到最高耐受剂量的限制,而且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在靶区剂量与正常肺组织损伤之间存在矛盾;三维适形治疗,在提高靶区剂量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杀灭肿瘤的最大剂量与正常组织的最高耐受剂量之间难以平衡的缺陷[1]。
与常规外照射治疗相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I125粒子优势显著: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均匀,辐射半径小(2cm左右),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
与化疗配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杀灭远处的微转移病灶)。
该技术对肿瘤的局部治疗可以达到或接近手术和其他毁损病灶疗法的效果,为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易操作、患者耐受性好且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对于某些经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局限转移的肿瘤,I125粒子植入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还可作为常规放射治疗的补充和协同治疗的手段,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中晚期原发性肺癌,无法手术,不宜或拒绝进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例;转移性肺部肿瘤病灶或术后肺部孤立性转移灶失去手术机会者;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失败的病例;外照射剂量不足,作为局部剂量补充;禁忌证:恶液质,KPS 小于60分,一般情况差,预期生存小于3个月,不能耐受治疗者。
I125粒子植入的并发症:如血气胸、肺出血、肺部感染、粒子迁移、肺栓塞、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等。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
赵学武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08(017)004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下放射性125I离子植入技术对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材料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粒子分布计划,在CT扫描引导下,准确的标记出病灶穿刺的进针点,进针深度,角度,计算出进针数,将穿刺针经皮穿刺于病灶内并植于粒子.植入结束后,再进行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经复查近期有效率83%(108/130),并发气胸15%,(20/130),出血32%(42/130).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粒子植入术对中晚期肺癌治疗是简单有效安全的微创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总页数】3页(P176-178)
【作者】赵学武
【作者单位】陕西省肿瘤医院CT室,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35例 [J], 莫绍雄;江现强;王清坚;赫军
2.化疗并125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 [J], 刘利军;郭振山;白伊
凡;胡敏
3.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J], 廖江荣
4.CT引导下经皮肺穿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护理 [J], 林欢欢;张秀梅;
5.化疗并125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 [J], 刘利军;郭振山;白伊凡;胡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疗效评价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疗效观察。
方法:56例患者均有典型CT特征并经病理证实;并行放射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计划,在CT导向下植入125I粒子;术后第3~7天开始行EP或GP方案化疗,共完成4个周期,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56例患者均植入成功,追踪随访2~6个月,CR 9例(16.07%,9/56),PR 36例(64.28%,36/56),NC 7例(12.50%,7/56),总有效率80.35%(45/56)。
追踪随访6~36个月,中位时间14.6月。
生存率6个月91.10%(49/56),1年80.30%(45/56),2年60.70%(34/56),8例生存超过3年。
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有着疗效满意、安全易耐受和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标签:周围型肺癌;CT引导;125I粒子;化学疗法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的治疗方案强调外科、放疗、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但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或者患者本身基础功能较差以致大部分失去了手术机会。
而由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计量的限制,以致全身化疗治疗疗效欠佳[1]。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新技术,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2]。
笔者总结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12年6月采用在16排螺旋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治疗周围型肺癌56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56例患者中男38例,女l8例,年龄42~81岁,平均59.5岁。
临床表现有胸闷、咳嗽、咳痰、咳血或痰中带血,有典型CT影像诊断,均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支气管镜活检后病理证实;肺鳞癌10例,肺腺癌21例,小细胞肺癌7例。
手术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肿瘤什么是125I粒子植入治疗125I粒子植入治疗,也称为内照射,是一种放射性治疗方法。
它是利用高能量放射性物质(如125I)对肿瘤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局部晚期肿瘤,特别是胰腺癌、肝癌、肺癌等。
通过手术,在肿瘤或肿瘤周围植入小颗粒的放射性物质125I,这些小颗粒会缓慢放射出辐射,杀死癌细胞。
相比较于传统的放疗或化疗,125I植入治疗能够达到更高的局部辐射剂量,同时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
什么是热疗热疗是利用高温(一般在41~45℃之间)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通过热疗,能够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增强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对肿瘤的疗效。
热疗分为体外热疗和体内热疗两种,其中体内热疗也称为局部热疗或超声导向热疗。
体内热疗主要是通过在肿瘤周围或内部植入热敏感性物质,然后通过局部加热的方法使其产生热效应,杀死肿瘤细胞。
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肿瘤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热疗治疗在治疗中晚期肿瘤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
而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25I粒子植入治疗主要能够有效杀灭局部癌细胞,但是对于癌细胞的远端转移部位作用较小。
而热疗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热疗治疗各有其优点和限制。
125I粒子植入治疗主要用于局部病灶控制和术后复发预防,而热疗则主要用于局部病灶控制和减轻症状,如疼痛缓解。
而联合使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热疗,则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手段的优点。
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热疗治疗的基础上,两者的组合能够更加理想地控制肿瘤,并能够避免单一治疗手段的缺点,如局部照射的缺陷、热疗的损伤和较低的局部生物学剂量。
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治疗的临床应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治疗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放疗及化疗基础治疗后疗效欠佳的晚期癌症患者:研究显示,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并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