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城市规划体系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28
中国和欧洲的城市规划有何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和欧洲城市规划的不同之处。
一、城市规模的不同中国和欧洲在城市规模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大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内地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人口众多,市区面积广阔,城市建设主要体现为高楼大厦和现代化极强的大型商业中心。
而欧洲的城市规划更注重城市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城市规模上相对较小,城市建筑以人文历史为主,街道巷弄狭窄,建筑中低矮,街区布局多为环状,让城市更有文化底蕴。
二、城市街道和公共空间的规划在城市规划方面,中国强调公路、桥梁、地铁等交通建设,以适应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节约空间的优势。
而欧洲城市则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街道等的规划和设计更加注重细节、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
例如,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区,道路往往仅为单车和步行者开放,既降低了空气和交通噪音污染,又提高了人们居住的质量,并且在其一系列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街道设计中,很好地结合了自然和城市人文环境。
三、城市绿化管控的不同中国的城市绿化大多出现在立体大楼、规划公园等内部空间,套娃式的设计居多。
欧洲的城市则注重街道、广场、公园绿化的整合,通过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创造健康宜居市区环境,稳定气候变化,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例如,在法国的巴黎市场区,通过道路双边绿化,特色树种植梯形状机栏杆以及建筑立面绿化等细节方面的设计,成功地打造了可持续、美丽、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
四、城市建筑外观的不同在城市建筑外观方面,中国更加强调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的体量、高度、面积等;而欧洲的城市建筑设计更注重美学和形式美,宏伟壮观的城市中心建筑与古老历史文化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浓郁的文化内涵,例如英国伦敦的议会大厦,造型非常美观,是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之后开始修建的一项大型工程。
英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策略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启示作者:张江辉赵军廷来源:《商情》2014年第35期【摘要】英国近年来成功实施了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就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启示关于可持续发展,其本质内涵是长期、有序的发展,是注重和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领域,同样也要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城市规划的总体策略中来。
英国于21世纪初期开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基本政策明确固定下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英国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完善和城市规划实践中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英国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在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中,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政策的可持续发展被放在一个中心的重要位置。
在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政策上,2004年,英国颁布了《规划与强制征收法案》,将城市规划的体系重新调整为国家、区域和地方三个层面。
国家负责制定城市规划的整体政策和总体原则,主要包括“规划政策陈述”(PPS)和“规划政策指引”(PPG)。
区域在国家制定的总体原则下,编制“区域空间战略”,必要时编制“次区域规划”。
地方政府则负责编制“地方发展框架”,包括计划、文本和陈述,并在陈述中鼓励公众参与。
2005年,英国副首相办公室正式颁布了《规划政策陈述1,实施可持续发展》文件,该文件可以被看作是英国政府在城市规划领域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
总体来看,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可持续发展是核心思想;第二,注重规划本身的可持续性。
第三,城市规划应推动实现政府目标;第四,城市规划是城规总目标在地方城市规划中的分解和落实;第五,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城市空间利用、城市设计及城市项目控制。
除了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英国还实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估。
英国环境、交通与区域部于1999年颁布了“对区域规划导则实行可持续性评估的实施指引”;同年颁布的《大伦敦政府法案》和第二年颁布的《英国政府城乡规划条例》都属于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政策性文本。
伦敦都市圈发展战略对建设武汉城市圈的启示武汉城市圈建设不仅是武汉及周边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关系到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
目前国内外研究,从静态层面对城市圈的概念、特性、结构、功能等方面已经十分成熟和体系化,本文拟从个案研究着手,侧重分析伦敦都市圈处于与武汉城市圈同期发展阶段的基本状况以及所做出的发展策略,结合武汉城市圈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为其进一步发展探索对策。
、伦敦都市圈发展战略分析伦敦都市圈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由伦敦城和其他32 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
作为城市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模式,伦敦都市圈是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同时也是高新科技中心、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信息传播中心,可谓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
1.基本概况伦敦都市圈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伦敦一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了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占地面积约4.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4%,人口3 650 万,经济总量占英国全国的80%左右。
伦敦都市圈在空间结构上依然可以按照四个圈层来划分:中心区域称做内伦敦,包括伦敦金融城及内城区的12 个区,占地面积310 平方公里;第二个层次为伦敦市,也称做大伦敦地区,包括内伦敦和外伦敦的20个市辖区,总面积1 580 平方公里;第三圈层为伦敦大都市区,包括伦敦市及附近区的11 个郡,属于伦敦都市圈的内圈,总面积11 427 平方里;最终的区域划分为伦敦都市圈,即包括上述相邻大都市在内的大都市圈,属于伦敦都市圈的外圈[1] 。
2.发展阶段与其他世界同级别的大都市圈一样,伦敦都市圈在经济结构上高度服务化,其中伦敦市2009 年服务业产出占总产值的88%,就业人数占就业总量的90.2%,其中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二者产值合计占总产值的40%以上;作为次级中心城市的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007年3月高等建筑教育M a r .,2007第16卷第1期Journa l of A rch itectur ɑl Educ ɑti on i n Insit u tions of H ighe r Le ɑrningV o.l 16 N o .1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王 中(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摘 要] 人本主义的规划思想是古而有之的,但是要做到真正地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中确实很难,本文顺着中西方历史的发展脉络,研究了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西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城市规划的真正含义和城市规划的理论来源。
[关键词] 人本主义;城市规划;霍华德;芒福德[中图分类号]TU 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07)01-0016-05 目前,城市规划越来越考虑人的行为,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几乎在各种规划法规和项目书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人本主义思想并没有在各种规划法规和规划项目中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现今我国很多规划师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去谈城市规划与人本主义,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探讨城市规划与人本主义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二者有什么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思想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很多规划界的老前辈们都致力于对此的研究,这才诞生了今天城市规划理论思想,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是城市规划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分析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它是我国城市化的理论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给城市生活条件带来危机的重要策略。
一、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探究 (一)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起源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史和城市史[1],古希腊建立的城市是一个以村镇包围的城邦,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城市有雅典和斯巴达等。
浅议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设计运作管理相关理论分析,总结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简要地提出了完善设计运作管理的对策,以期得出有益于我国城市设计工作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设计运作管理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理论:城市设计运作管理基础分析1976年美国规划学会出版的《城市设计评论》(urban design review)杂志对城市设计有较完善的阐述:“城市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框架。
它是在城市肌理的层面上处理其主要元素之间关系的设计。
他的构成元素不但在空间分布,而且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人建造完成。
是对城市形态发展的管理。
对象既包含城市人工环境,也包含城市发展中涉及的自然环境。
”城市设计是设计也是管理。
它的运作管理是把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纳入管理机制,实施对建设活动的引导和控制,提升城市形态环境的质量。
从编制、决策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具有很强的过程属性,是一个从构思编制到实施管理的“全过程”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简单设计”。
其管理是为了实现城市设计的目标。
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和程序对城市物质环境的开发建设进行控制和引导,使城市设计设想落实到建设中。
困境:我国现行的运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工作及成果不具备法律效力在1991年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已明确了在城市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全国很多城市开展了设计工作,然至今在设计编制、审批、管理、实施诸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编制未能明确规定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设法规体系中没有对城市设计编制的层面、研究内容、深度与现行城市规划的关系等加以限定,城市设计成果难保证其严密性和易理解的要求。
设计方案与现行地方城市规划缺乏关联,与规划内容、深度混为一谈;与城市规划大相径庭,难以协调,规划管理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一、规划体系的比较1、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2、英国的城市规划体系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s)——针对在功能和布局上密切相关的更大的地域单元,通常是次区域所制订的用于指导某种变化决策的战略政策规划。
地方规划(Local Plans)——在结构政策政策规划总体思想指导下局部区域的较详细的战术性政策规划,主要以小区域规划为主,包括郊外发展区、小城镇或大城市区的中心开发区。
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内容(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高国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我从事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一些理论、政策和方法。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应该说这个题目目前中国国内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颁布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得到快速的推进,而其中城市群已经被明确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形态。
所以说,全面的了解和对比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它们的城市群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特点、模式,从中得到对我们国家下一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所以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我的这个授课。
一、世界典型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一)北美洲的典型城市群首先我想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想介绍一下世界典型的城市群的一些基本情况。
从目前学界说得比较多的,有以下几个大的比较成熟的世界级的城市群,我依次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就是北美洲的这个典型的城市群,这个通常指的是两个,第一个就是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主要是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平原地带,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地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同时其间也分布了若干的一些中小城市,整个这个城市群在长约965公里,宽100多公里的地带上形成由一个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应该说是世界级的城市群,整个面积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500万人,城市化水平90%以上。
所以说这个美国的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国土面积占整个全美1.5%,但是集中了美国总人口的20%左右,应该说是美国的经济的核心地带,它的制造业占了全美的30%,它的这个制造业能力、它的商贸的规模和它的金融服务业的规模和实力,都应该说在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非常大的影响。
国际经济观察摘要:近十几年来,城市复兴已经成为了欧美城市规划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关于城市复兴的规划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对城市复兴产生发展的过程、相关理论以及实践进行综述总结的基础上就我国现阶段城市复兴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复兴;发展过程;实践;启示Abstract:In the recent several years,the Urban Re-generation has already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vocabularies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Urban Planning Boundary,the practice about which has also been carried on.Elabora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urban regener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British urban regeneration,so as to summering up the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Keywords:Urban Regeneration;evolution;experi-ence;inspiration15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同样起源于欧洲的城市复兴,对今天的中国来说,也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鲜活的概念,一个我们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在Google上搜索“中国城市复兴”一词,符合结果的有1980000项之多;2007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城市规划年会上,城市复兴也被列为了10个专题之一;西安唐皇城、南京外秦淮河、青岛中山路、北京大栅栏、哈尔滨等城市也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城市复兴的实践,这些都充分表明城了市复兴当今在中国已成为热门的话题。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程及相互影响【摘要】:千年历史,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过各种思想的演变和方式的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
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
各种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传承后世。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
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既有与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在城市建设上提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自然至上理念,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