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470.35 KB
- 文档页数:6
英国城市规划考察的几点1.城市型制特色1.1 城市分级英国总人口为5800万人,国土面积为24.41KM2,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除伦敦外被分为14个地区,语言和传统文化受欧洲北部影响较多。
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始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维多利亚时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
英国城市分级明确,城市等级是由皇室宣布,以首都(capital)-城市(city)-城镇(town)-乡村(village)为序,并不是完全按照人口规模而定。
过去以宗教的分区确定,设立大教堂的城镇即可称为城市,而因为某一特定事件而册封的小城市也大有人在。
城市中人口分布较散,超过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位城市,以M25高速公路环线为界定,面积为1580平方公里,拥有750万人口。
相比二级城市如伯明翰、曼切斯特、爱丁堡等,城市规模及人口规模都高出数倍。
而三级或更低级的小镇规模更小,城市氛围则愈趋宁静平和。
不同城市依据每个区域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因势利导确定不同城市的规模和发展脉络,选择不同的交通模式,塑造城镇特色。
即便在优势不明确的废弃工业小镇里,地方政府也是充分利用原有工业设施,进行维护修葺,改造成为城市公共场所,如博物馆或商业摩尔(mall),不仅挽留了现有人口,还可以吸引其它区域的游客。
1.2 城市型制的衍生和共存城市规划者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前小心翼翼,城市肌理伴随着不同时期的扩张延续着,因此大部分城市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时期的城市基本型制:中世纪的城市以城堡和教堂为核心,多伫立在城市的至高点,道路采用蛛网结构,空间内敛且指向明确,封闭狭窄的街道顺坡而下指向周边,地块划分不规则,城市功能需求极小;文艺复兴后的城市追捧古罗马和古西腊时期的民主城邦制,以城市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的空间需求迫使城市向外围不规则发散,但局部地段仍清晰的保留着帕拉迪奥式规则的开放空间;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急剧扩张,将分散的片断连接成较大的城市范围,中产阶级追求着贵族的气度,城市里出现了较大手笔的理性线条形制,方格路网再次回到城市结构当中,同时加以较大尺度的节点空间来减少其刻板之处,如弧形或圆形、轴线转移等手法;而近代田园城市理论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指导下,不仅吸取了古典主义的恢宏和优雅,还为城市人民提供了宜居的城市环境如中央公园、环形路网加轴向干路、环形的林荫大道(Grand Avenue)等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的痕迹;二战后英国蓬勃兴起的“新城运动”对战后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规划的重点第一次从大城市转向周边的新兴城镇。
英国伦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伦敦的规划师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这座城市,并解决不断增加的交通拥堵问题。
伦敦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但如今最具影响力的规划是在19世纪古典主义建筑师纳希伯尔·古斯东的引领下进行的。
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规划理念,包含了通过建设公园和大型广场来改善城市环境,并采用了放射状的主要道路系统。
这一规划理念在当时被广泛应用,并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增长,伦敦的规划挑战也随之增加。
现代城市规划师们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挑战。
幸运的是,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
首先,伦敦市采取了激励措施,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例如,实施了拥堵收费措施,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进行收费。
这个措施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出行,有效减少了车辆数量,缓解了交通拥堵。
其次,在城市设计上,伦敦开始倡导建设更多的绿地和步行街区。
这些绿地不仅使城市更加宜居,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步行街区的建设也鼓励市民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此外,伦敦还积极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地铁、巴士和轻轨系统在伦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公共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城市还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尽管伦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这主要是因为伦敦的交通需求已经超出了现有的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首先,应该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增加地铁和轻轨线路,加强巴士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其次,应该采取措施鼓励非高峰时段的出行。
例如,通过差别收费等手段,引导市民错时上下班或落实弹性工作制。
这样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
New Reforms of English Planning System英格兰城市规划体系改革新动态徐瑾 顾朝林Xu Jin, Gu Chaolin2009年,英国经济持续低迷,产业发展疲弱,时任执政党的工党已采取的第一轮救市计划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国民经济面临新一轮衰退的危机。
英国保守党为迎战次年的竞选,提出复苏经济、授权于民等执政宣言,其中也包括了对城市规划体系现存问题的批判,要求调整规划和发展的关系等内容。
2010年保守党与自民党组阁形成的联合政府①上任,相继颁布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落实了一系列对规划体系的重要改革。
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2009年以来英格兰城市规划体系②改革的研究。
1 1947—2008年:控制性和灵活性的权衡为适应变化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需求,规划作为调控土地开发的工具,不断随之调整自身的控制性和灵活性。
本文依据控制性和灵活性的权衡与重要文件颁布的时间节点,并参考已有研究[1-2],将2009年前英格兰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变过程梳理成三个阶段(表1)。
第一阶段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奠定了规划体系的法制化基础,并规定政府控制土地开发权[3];第二阶段确立了“二级”体系并相应对不同级政府进行事权划分[4],也标志着英国规划向政策型转变[5];第三阶段更重视开放性和弹性发展[6],逐步明晰了自由裁量式的特点[7],即规划仅给予开发指导而不规定开发指标,由开发商提出申请,权限下放至地方政府决定是否审批通过[8]。
摘要:面临国民经济衰退的发展现状,英国联合政府上任以来改革了原有城市规划体系,通过调整规划和发展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的复苏。
本文梳理了英格兰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变历程,重点以2009年以来英格兰城市规划体系的改革新动态为研究切入点,依据最新颁布的《国家规划政策框架》等重要政府文件,客观阐述并解析了这一改革过程。
此外,深入讨论了改革中的四个新特征:审批制度精简、区域等级调整、地方主义强化和公众参与设限等。
英国行政区域划分是由英国政府划分,可分为国家、地区、郡和区域四个等级,各等级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英国完整的行政区域规划体系。
一、国家级别: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四个国家级别的区域都有自己的政府,负责管理本区域的行政事务。
二、地区级别:乡村、市镇和都市区域
地区级别行政区域包括乡村、市镇和都市区域三种类型。
乡村通常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社会,诸如村庄、农场和森林等;市镇相对规模较大,是一些人口较多的城镇,包括市中心、商业中心和居民区等;都市区域则是一些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及周边区域,包括伦敦、伯明翰等大城市。
三、郡级别: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郡区以及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议会区
郡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地方政府单位,主要负责地方服务和公共设施的运营;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议会区功能同前述相似。
四、区域级别:英国的九个政府区域
九个政府区域分别是东北、东部、伦敦、东南、南部、西米德兰兹、东米德兰兹、西北和西米德兰兹。
每个区域负责本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事务。
英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编制方法2013年05月09日15:16 来源:《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规划研究》[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法定的发展规划实行二级体系,分别是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和地方规划(local plan)。
结构规划由郡政府的规划部门编制,上报环境部审批;地方规划由区政府的规划部门编制和不需上报环境部审批,但地方规划必须与结构规划的发展政策相符合。
在大伦敦地区和其它大都会地区,由于郡议会已被解散,采取了单一发展规划(unitary development plan),包括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二个部分,都由区政府的规划部门编制,第一部分的战略规划上报环境部审批。
开发控制是区政府的规划部门的职能,但环境部可以通过二种方式进行干预。
第一,如果开发商对地方规划部门的开发控制决策表示不满,可以向环境大臣提出上诉。
环境大臣根据具体情况,支持或者否决地方政府的决策;在后一种情况下,环境大臣可以直接签发规划许可。
第二,环境大臣有权“抽查”(call-in)任何规划申请,并且取代地方规划部门,直接作出开发控制的决策。
从1990年代开始,英国的政府体系经历了一系列改革,这一改革在整体上更加强调服务导向和对客户负责。
2001年运输、地方政府和区域部(DTLR)发布的绿皮书首先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根据该方案,新的城市规划体系不应该有过于详尽的结构,它最好由不是太综合性的、较少数量的文件构成。
结构规划(由郡政府制定),地方规划(由区政府制定)和单一发展规划(由单一政府机构制定)将被取消,它们将由“地方发展框架”(Local Development Framework)所取代,该框架包括一个对战略和长期规划目标的简短陈述,更为详细的具体场址和专题的“行动规划”(Action Plan)。
这些行动规划将处理行政区范围内的专题(如绿带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或者特定区域(如主要的开发或更新的地区)。
(作者系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本文摘自《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规划研究》中的《国外城市规划体制的初步研究》一文)注重通过规划立法,规范引导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据统计,自1909年以来,英国先后颁布40余部关于城市的法规。
伦敦的城市规划与发展历程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全球最繁华和文化多元的城市之一。
它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历程在世界历史上也树立了不少标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历程。
一、从城市形态入手伦敦的城市形态以半径10英里的环形路——环路(M25)为界限,分成北部、南部、东部和西部四个区域。
在市中心即伦敦城(City of London),这是伦敦的商业中心,也是世界金融中心。
城市规划以户外游乐设施和同时兼顾商家和居民的住宅区为特点。
此外,伦敦还有四个皇家公园二、看看伦敦的交通1888年,伦敦的第一个地铁开始营运,称为“地铁”。
地铁在伦敦的交通网中具有礼仪和良好的交通连接节点性。
地铁沿线的交通枢纽设施很多,而且地铁客流非常大,每天服务上百万名乘客。
另外,伦敦还拥有公交车、自行车共享、Uber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
在伦敦,你可以通过Oyster卡上的预付款系统,轻松地游遍这个城市。
三、看看不同社区伦敦的不同社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人们可以在考特·戴恩街区(Covent Garden)的室内及戶外市场上购物;可以在贝尔尼斯的名品店中寻找雅致和时尚;在西区的波韦尔街(Portobello Road)上寻找古玩和花式货品;南区的贝利司(Bermondsey)也是新的艺术中心,展览和画廊中的现代艺术品; Hackney Wick的创意工作室和咖啡店以及其周边的牛津路博物馆地区(Museums Quarter)等都值得一去。
综合以上三点,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史其实也是一个故事。
经过不断地变革和发展,伦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大都市。
四、从文化角度谈伦敦伦敦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它作为欧洲文化之都之一,具有世界级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中心。
诸如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美术馆和瓦伦西亚表演艺术中心等场所皆是必去之地。
在伦敦,你可以欣赏古典音乐、现代舞蹈、多元文化和人文背景。
五、总结作为一个大都会城市,伦敦的城市规划和發展史其实是一个不断改善和进步的过程。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伦敦都市圈是指伦敦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群体,是英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借鉴。
伦敦都市圈注重整体规划。
伦敦都市圈的规划不仅仅关注伦敦本身,还将周边地区纳入考虑范围。
通过合理的地区划分和协调,将城市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城市体系。
这种综合规划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避免城市间的发展差距过大。
伦敦都市圈注重交通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伦敦都市圈通过优化交通路网、提供多种交通方式以及限制私人车辆进入市区等措施,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升了城市的可达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伦敦都市圈还在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方面进行不断的投资与改进,保证了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
伦敦都市圈注重环境保护。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通过建立绿地系统、限制工业和交通对环境的污染、鼓励低碳出行等措施,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伦敦都市圈还致力于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
伦敦都市圈注重文化和社会发展。
通过投资和保护文化遗产、支持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等措施,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化多样性。
伦敦都市圈还鼓励创新、支持科技发展,并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和医疗服务。
伦敦都市圈注重经济发展。
伦敦都市圈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为了保持和增强其竞争力,伦敦都市圈注重发展商业区、支持创新产业和外国投资,并提供优质的商业环境和服务。
伦敦都市圈还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注重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注重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只有综合考虑和平衡各个方面的需求,才能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