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2.72 KB
- 文档页数:2
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危重疾病,多需要采取开颅术治疗。
相关研究指出开颅术后15%~35%的患者易发生颅内感染[1]。
颅内感染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增加患者死亡率。
因此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
本文收治接受开颅手术的脑外伤患者100例,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接受开颅手术脑外伤患者100例,颅内感染的定义符合相关文献的诊断标准,分研究组(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和对照组(开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
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3~82岁,平均(76.53±15.22)岁。
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6~49岁,平均(42.38±15.28)岁。
研究方法:详细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GCS 评分、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治疗药物及是否接受侵袭性操作。
观察指标:分析研究组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单因素对比采取χ2检验或t 检验,对于P <0.05的因素纳入Logistic 多因素分析,计算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组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术前GCS 评分<8分、手术时间、脑脊液瘘、术后低蛋白、择期手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年龄、术前GCS 评分<8分、手术时间、脑脊液瘘、术后低蛋白、择期手术为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见表2。
讨论开颅术后发现颅内感染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根据我国学者对2000余例脑外伤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开颅术后发现颅内感染的概率10%~35%,死亡率达45%。
本次研究中对本院颅脑外伤术后的患者进行调查,以是否发生颅内感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杨宏建石强杨云峰晏桢614000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神经外科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08.055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的43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
结果432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7例,感染率为15.51%。
留置引流管者颅内感染率为17.05%,较未引流者颅内感染率2.22%之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4 h者颅内感染率为6.90%,>4 h者颅内感染率为21.3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脑室引流的患者颅内感染率为24.30%,其他部位引流患者颅内感染率为3.68%,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001)。
引流管留置1~2d感染率为10.53%,3~4 d为30.34%,≥5 d为68.97%,三者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
结论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和留置引流管,特别是脑室留置引流管有关。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骨切开术医院感染颅内感染导管留置【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157-01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孟黎辉报道[1]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
其发生率高,文献报道[2]为2.6%~30.0%,病死率为3.8%~30%;颅内感染一旦发生,不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还可能造成患者死亡。
为了解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笔者对某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的感染进行调查,为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某院2003年1月1日—2005年l2月31日在神经外科住院并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共432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对神经外科所有开颅手术患者进行登记,记录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2.1 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432例开颅手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67例,感染率为15.51%;其主要危险因素为:是否引流和手术持续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显著性。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00字的内容太长了,请问能否缩短一下要求的字数?1.2 研究目的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临床上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不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对颅内感染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
通过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阐述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的参考依据,促进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高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谋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1.3 意义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创伤,其治疗过程中颅内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常常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治疗失败甚至死亡。
对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干预对策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预防和诊治这一并发症。
通过深入了解各种可能导致颅内感染的因素,医生可以在术前和术后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加强术中和术后的管理措施,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改进临床实践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2. 正文2.1 颅内感染的定义与分类颅内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颅内组织或脑脊液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颅内感染可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感染。
细菌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颅内感染可分为脑实质感染和脑膜脑脊液感染。
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探究摘要:脑外伤手术作为神经外科科室常见的一项手术,大多属于一类切口手术。
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为0.8%—8%。
一旦患者遭受颅内感染,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以期为减少脑外伤患者颅内感染机率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脑外伤;颅内感染;影响因素一、引言颅内感染一直是困扰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的一大因素,多年来,虽然脑外伤的手术技术进步明显,但是作为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的颅内感染,很多医生对其却束手无策。
颅内感染危害极大,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解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对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脑外伤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具体因素分析颅内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外伤手术后严重的病发症,多年来给临床的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
据报道,脑外伤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类型,约占70%,据相关临床统计,脑外伤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最多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以往报道一致。
本研究基于临床数据统计,从34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52株病原菌,表明此类感染患者也出现了多重感染的情况,因而临床应更加注重阻断病原菌的交叉传播,防比患者感染发生。
脑外伤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常见机制有三种,包括手术创伤、血一脑屏障破坏以及免疫因素等,针对手术创伤引起的患者颅内感染,是由于手术破坏了原本处于密闭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术中长时间暴露在外而导致极易发生感染,并且术后放置的引流管等医疗器械会使脑组织与外部相通,大大增加患者感染机率。
血-脑屏障正常情况具有防御作用,一旦遭到损害,则防御作用大大降低,而患者自身疾病状况也会使这道天然屏障遭到破坏,因而使得致病菌易于侵入引发患者颅内感染。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指在颅脑外伤手术后,由于破坏了颅脑的生理屏障,使得感染源进入颅内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该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常常引起严重的脑损害和生命威胁。
分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对于提高手术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至关重要。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操作因素: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创伤较大等因素是导致颅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手术中不严谨的操作可以导致手术创面遗留微生物,从而引起感染。
2.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原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如长期卧床、糖尿病、老年人等,都会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
头部外伤时的骨折、皮肤破溃等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3. 术后监护不足:术后监护不足,如缺乏有效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术后早期抗感染措施不到位等,均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4. 医院感染控制不力:医院感染控制不力是颅内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无论是手术室还是病房,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好手术室和病房的清洁卫生环境,如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均可能造成多重耐药菌株。
面对以上危险因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来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1. 严格手术操作规范: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技能,确保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准确性。
手术过程中,要避免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创伤过大等情况,以减少伤口愈合时间和感染的机会。
2.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应根据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情特点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时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的特点来确定,既要有保护作用也要避免滥用。
3. 增加术后监护力度: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密切监护,定期检查创面愈合情况,早期发现感染的迹象并及时处理。
必要时可进行颅内抽脓术等手术治疗。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加强手术室和病房的消毒工作,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监测。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经济负担,还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对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后的临床护理中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的发生。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
本研究将收集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分析其手术及术后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探究颅内感染的发生及危险因素。
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制定更有效的防控颅内感染的策略,提高患者手术后恢复并降低感染发生率。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患者病情、术后并发症等基本资料。
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或其他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等,筛选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为临床医生提供预防和控制策略。
四、可能遇到的问题
1.数据收集不全或存在误差;
2.患者数量较少,无法进行充分的统计分析;
3.病例选择存在偏差,无法代表整体人群;
4.无法考虑到所有变量的影响。
五、研究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
本研究预期通过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筛选出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为神经外科医生制定更有效的防控颅内感染的策略提供参考,以提高患者手术后恢复并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伤害,其后果可能包括颅内感染。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治疗和干预对策十分重要。
本文将围绕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
1. 术中因素:手术中的污染程度、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是术中影响感染的重要因素。
2. 术后因素:术后的伤口护理、患者的体质状况、免疫功能状态等也会直接影响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3. 医院环境:医院环境的卫生状况、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以及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是影响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
4. 个体因素:患者自身的情况,如既往有无手术史、有无合并症、疾病的种类等都可能对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二、干预对策探讨1. 术前准备:术前加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医院。
2. 术中细节: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区域和手术器械的无菌操作,术中严格控制术中感染的发生。
3. 术后护理:加强伤口的术后护理,避免伤口的二次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4.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6. 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颅脑外伤后感染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的防范和处理感染。
三、结语对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和控制。
通过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细致管理和护理,以及医院环境的严格管理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提高对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做出积极的贡献。
47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谢贤生;刘胜初;张显强【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7例发生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47例未发生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术前GCS评分、血糖水平、手术次数、术后激素、后颅窝手术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及血糖等指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及血糖水平等因素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3)006【总页数】3页(P848-850)【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作者】谢贤生;刘胜初;张显强【作者单位】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河源,517000;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河源,517000;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河源,5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颅内感染是颅内外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不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和预后,在临床中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1]。
了解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或者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7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感染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在18~78岁,平均年龄(42.6±5.6)岁。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本文通过分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旨在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情的恶化。
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前因素和术中因素。
术前因素包括病情严重、长时间择期手术、免疫功能低下、存在合并症等。
术中因素包括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手术操作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对策。
在手术前应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评估、免疫功能检查等,对于存在严重病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手术,或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在术中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创口和颅脑伤口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还需要重视术后的护理和监测。
术后应定期进行体温检测和血常规等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的早期征象。
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可以给予抗感染治疗,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
术后还应加强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在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中,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措施。
在手术中使用无菌器械和器材,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减少术中的交叉感染风险;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感染的发生风险;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保持手术室和病房的清洁度。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但通过合理干预和预防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情的恶化。
关键在于通过术前评估和术中严格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迹象,加强术后的监测和护理,保持良好的抗感染能力。
非药物措施的应用也是重要的,可以进一步减少感染的风险。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摘要: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是颅脑外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术后颅内感染是颅脑外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通过对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干预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干预对策二、危险因素分析1. 术前因素术前因素是影响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身体状况较差,术后感染的风险较大。
患者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术前感染,尤其是头面部感染,也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2. 术中因素术中因素是影响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操作技术是影响感染的重要因素,如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大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手术部位的大小、深度也会对感染的发生产生影响。
手术中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是否将患者的皮肤清洗干净等也是影响感染的重要因素。
3. 术后因素术后因素是影响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术后局部出血、肿胀、血肿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术后患者的自身免疫状态、抗感染能力也会对感染的发生产生影响。
外伤后合并头骨骨折、颅脑损伤等因素,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三、干预对策探讨1. 术前干预术前干预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基础状况、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案等。
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在手术前积极治疗,保持疾病的稳定。
术前应进行严格的皮肤准备和消毒,预防术后感染。
2. 术中干预术中干预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手术操作技术是影响感染的重要因素,应该严格控制手术时间、出血量,避免组织受损。
手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室环境的净化、手术者的无菌操作等。
对手术部位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3. 术后干预术后干预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环节。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8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08例未发生感染,对比分析颅内感染与未发生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患者颅内感染率为4.6%,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GCS评分。
结论:全面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是降低颅内感染率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46-02作为颅脑外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的颅内感染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预后情况,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导火索。
本文对比分析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8例颅脑外伤患者中10例术后颅内感染者与208例术后颅脑未感染者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差异,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218例颅脑外伤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包括男116例,女10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2±5.3)岁,交通意外致伤89例,高处坠落致伤62例,肢体冲突致伤9例,钝器击打致伤58例。
1.2 方法收集本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采取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顾分析,总结影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针对具体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以降低颅内感染率。
1.3 观察指标记录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8例患者中有1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08例患者未发生颅内感染,术后颅内感染率为4.6%。
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机率。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 2012年12月137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其中发生感染32例),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对颅内感染(ICI)的影响。
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 ICI的高危险因素。
结论尽量避免二次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加强营养支持可以减少ICI的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高危因素【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65-02随着医疗条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规范化治疗, 颅脑损伤尤其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不断改善, 但若术后发生颅内感染 (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CI)则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术后一旦出现感染, 不但大大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加重并发症, 严重甚至可导致手术失败及死亡。
鉴于颅内感染的严重性, 如何预防颅脑外伤术后 ICI的发生是重要环节。
而对患者颅脑外伤术后 ICI的影响因素很多, 临床上很难将其一一分开予以研究。
现选择一些临床上常见危险因素, 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对 ICI的影响, 以便指导临床干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 1995年1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37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填写表格, 表格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3~7d的血糖、白蛋白、术后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开放性颅脑损伤以及手术次数、是否颅内感染等。
并对上述因素进行量化及赋值, 见表1。
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32例患者为病例组; 随机抽取同期、在相同科室、性别和年龄相近且未发生 ICI的部分颅脑外伤手术患者 40例为对照组。
1.2 ICI诊断标准[1, 2] (1)术后发热,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症状;(2)CSF中WBC>0.01×109/L,其中多核白细胞>50%,血中WBC >10.0×109/L,CSF中糖定量<400mg/L, 蛋白定量>450mg/L; (3)有肯定的感染原因, 如脑脊液漏等; (4) CSF细菌培养呈阳性结果; (5)影像学检查有脓肿证据或再次外科手术证实脓肿。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非常严重的院内感染,严重情况下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同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因而为了保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对术后颅内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要想尽可能的避免颅内感染的发生,需要加深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危险因素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影响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因而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出颅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的颅内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这在临床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关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是非常多的,而随着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数据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不同国家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定期的采集相关的研究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针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标签:开颅手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在神经外科中,颅脑外伤、脑肿瘤以及脑出血等都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而开颅手术则是根除脑内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
通过相关数据的研究表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同时患者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就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基于头皮软组织、颅骨、硬脑膜和软脑膜的存在,以及脑组织内血脑屏障的隔离作用,一般来说正常人体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但是在经过开颅手术以后,脑组织会和外界和直接的接触,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保护屏障,同时脑室系统的防御能力较为薄弱,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差,在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颅内感染的发生。
因而为了保证术后的治疗效果,需要对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采用有效的措施做好预防工作[1]。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颅脑手术患者541例加以研究,分析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43期 1·论著·脑外伤开颅患者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张权1,韩广明2*,乔建勇2(1.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2.承德市中心医院(承德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河北 承德)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开颅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搜集我院自2016年至2018年收治的脑外伤并行颅脑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528例行开颅手术的脑外伤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和未颅内感染组。
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颅脑手术后颅内总体感染发生率为10.42%。
在术前影响颅内感染的因素中,颅脑损伤的类型、格拉斯哥评分的高低、术中是否置入材料、手术时间的长短、术后手术切口是否存在脑脊液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的长短、术后空腹血糖、术后白蛋白所占比例与未颅内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颅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颅脑损伤为开放性损伤、损伤较重的病人(GCS<8分)、术中手术的暴露时间超过4小时、术中置入人工材料、术后放置引流及引流时间超过7天、术后空腹血糖≥7mmol·L-1、术后存在低蛋白血症是引起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围手术期对颅内感染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可以有利于减少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脑外伤;颅内感染;开颅术;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651.l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3.001本文引用格式:张权,韩广明,乔建勇. 脑外伤开颅患者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3):1-2.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in TraumaZHAGN Quan 1, HAN Guang-ming2*, QIAO Jian-yong2(1.Chengde Medical College, Chengde Hebei;2. Chengde Central Hospital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Second Clinical College) , Chengde Hebei)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in trauma and craniotomy,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in clinical work. Methods Patients with brain trauma and brain surge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8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whethe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occurred after operation, 528 patients with brain trauma who underwent craniotomy were divided into intracranial infection group and non-intracranial Infected group.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surgery was 10.42%. Amo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tracranial infection before surgery, Craniocerebral injury was open injury, severe injury (GCS <8 points), intraoperative surgery exposure time of more than 4 hours, intraoperative placement of artificial material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and drainage time of more than 7 days, postoperative Fasting blood glucose ≥7mmol·L-1, postoperative hypoproteinemia is a related factor causing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onclusions Peri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fter craniotomy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factors, open craniocerebral injury, preoperative GCS score <8 point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tube placement time ≥7d, intraoperative placement of materials, Postoperative albumin <30g·L-1 and postoperative inci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re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actors affecting intracranial infec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can help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KEY WORDS: Brain trauma;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raniotomy; Risk factors0 引言随着城市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逐步发展,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致使严重外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了较为严重且不可忽视的威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