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瘤相关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4.94 KB
- 文档页数:3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一)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概述•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主要由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增生或肿瘤引起。
•本文将介绍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泌乳素腺瘤。
临床表现•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表现与泌乳素过多相关,常见症状包括:–闭经或月经紊乱;–乳房分泌乳汁;–不孕或不育;–性欲减退。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泌乳素腺瘤,常用检查包括:–泌乳素水平检测:正常泌乳素水平一般低于20-25 ng/mL;–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垂体肿瘤。
诊断标准根据《垂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泌乳素腺瘤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有典型临床表现,如闭经、乳汁分泌等;2.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且血清泌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值;3.排除其他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如妊娠、垂体功能低下等;4.垂体MRI显示垂体肿瘤。
鉴别诊断•泌乳素腺瘤需及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妊娠:妊娠时泌乳素水平升高,需通过其他检查排除;–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也可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需通过垂体刺激试验进行鉴别。
治疗•对于泌乳素腺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疗法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卡莫西汀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可耐受的患者,常采用经鼻腔或经蝶鞍切除术。
结论•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泌乳素腺瘤。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及时进行规范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以上是对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prl瘤诊断标准
PRL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全称为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瘤。
该瘤通常由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发展而来,其主要症状为女性乳房分泌物增多、月经不规律、男性乳房增大等。
目前,PRL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
PRL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分泌物增多、月经不规律、男性乳房增大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应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进一步进行检查。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PRL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规检查包括血清泌乳素水平、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
如果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且其他检查结果正常,应考虑PRL瘤的可能性。
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PRL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MRI、CT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信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PRL瘤诊断的最终手段。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瘤体的组织类型、恶性程度等信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PRL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对于疑似PRL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泌乳素瘤诊疗常规【概述】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D 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以高泌乳素血症、溢乳症或溢乳一闭经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男性少见。
【病因】本病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
【临床表现】1、青年女性的典型症状为闭经一溢乳一不育三联症。
溢乳者常伴闭经,但也可无闭经,只是月经量少而不规则,甚至正常。
患者多不育。
2、60%的病人有性欲减退或缺少、性高潮丧失、交媾痛等;30%有流产。
3、病人还可有肥胖、水钠潴留等代谢障碍。
4、男性泌乳素瘤较少见,早期有阳萎、性欲减退,伴精液减少,精子缺乏。
男性也可伴乳房发育、溢乳,睾丸软小,不育等。
泌乳素瘤检查:【诊断】1、PRL>100ug∕L者高度考虑泌乳素瘤;>200u g∕L绝大多数为泌乳素瘤;PRL<100ug∕L者多考虑高泌乳素血症.PRL抑制试验口服L-多巴500mg,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2、3及6h测PRLo正常服药后l-3hPRL水平抑制到4ug∕L 以下或基础值的50%以上,以后逐渐回升,泌乳素瘤患者不被抑制。
2、TRH兴奋试验基础状态下静注TRH200ug,于注射前30min,注射后15、30、60、120及18OnIin分别测PRL。
正常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峰值大多出现在注射后30min,峰/基比值>2,泌乳素瘤患者峰值出现延迟,峰/基比VL5。
3、灭吐灵兴奋试验服灭吐灵前及服药后1、2及3h分别测PRL。
正常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峰值在一2h,峰/基比值>3。
泌乳素瘤患者峰/基比值44、其他激素检测;促性腺激素正常或偏低,对GnRH兴奋试验呈增强反应;女性患者雌二醇低下;男性睾酮降低。
5、影像学检查:蝶鞍X片大多正常。
垂体CT扫描或MRI 可发现微腺瘤。
【治疗】泌乳素瘤的治疗,决定于瘤体大小、PRL增高的水平、症状及生育要求。
(一)药物治疗:首选浪隐亭,开始睡前L25πιg,每隔2—3天增加1.25-2.5mg,每日有效量为5-7.5mg。
泌乳素瘤是什么泌乳素瘤是什么泌乳素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
泌乳素瘤也被称为垂体泌乳素瘤,是一种由于脑垂体分泌失调而出现的一类肿瘤。
泌乳素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泌乳素瘤是脑垂体功能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且女性发病率要远高于男性。
在症状表现上,青春期的女性患者其主要表现是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延缓,并且伴随有原发性的闭经;而成年的女性患有泌乳素瘤,其主要症状包括了经期缩短,经期量过少或过多,流产,不孕等。
从体征表现来看,女性主要是乳腺部位出现萎缩,阴毛脱落,阴道分泌物减少,外阴萎缩等。
对于男性患者,其主要的症状表现是性欲减退,精子数目减少,男性不育症等。
在体格检查方面,青少年男性患者的主要表现是青春发育停滞,体态异常,睾丸细小;而成年男性患者其主要的体征表现是胡须稀疏,睾丸松软,阴毛稀少。
对于一些长期患有高泌乳素血症的泌乳素瘤患者,普遍存在着骨质疏松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干预,患者的泌乳素水平和性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后,其骨密度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对于一些生长较快的泌乳素瘤,如果出现了瘤内出血情况,则会导致患者产生急性垂体卒中,其主要表现是突发性的头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甚至伴随有昏迷、眼球突出等问题。
泌乳素瘤其主要的生长部位是垂体,而泌乳素瘤的出现会导致人体激素分泌紊乱,如果肿瘤不断增大,还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呕吐等肿瘤压迫大脑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伴随有视力障碍的问题。
泌乳素瘤的产生原因有哪些泌乳素瘤是一种下丘脑垂体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与一般肿瘤的产生原因大致相同,基本包括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
泌乳素瘤主要是由于垂体泌乳素细胞分泌过量的泌乳素,引起泌乳素瘤的最常见原因是患者在产后护理工作不足,长期处于睡眠质量不佳的状态,或者乳头受到一定刺激,性交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对乳头的过度刺激。
并且,下丘脑调节垂体的PRL细胞也与泌乳素的分泌密切相关。
2023垂体学会国际共识:泌乳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核心推荐背景流行病学泌乳素微腺瘤很少增殖,对腺瘤的长期持续生长顾虑较低(强)。
泌乳素大腺瘤,尤其是男性泌乳素大腺瘤,与微腺瘤的临床预后不同,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强)。
分子发病机制有垂体腺瘤家族史的患者和年龄<30岁的大腺瘤(弱)患者可考虑进行MEN1种系突变筛查(弱\不应常规进行体细胞突变筛查(强)。
临床表现高泌乳素血症和性腺功能减退影像学检查发现鞍区肿块,需要评估高泌乳素血症(强)。
除已知的生理原因(例如,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强)外,溢乳应触发高泌乳素血症检查。
重要的是,无溢乳并不排除高泌乳素血症(强)。
女性性欲减退和/或不孕、新发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或性腺功能减退性性腺功能减退,应触发高泌乳素血症检查(强)。
泌乳素分泌腺瘤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有关(弱)。
治疗前后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症泌乳素大腺瘤和较少见的泌乳素微腺瘤可导致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轴缺陷。
应评估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检测垂体激素缺乏,并根据标准指南进行适当治疗(强)。
手术切除泌乳素瘤可能解决垂体功能减退,但也可能导致新发缺陷。
推荐进行术后重新检测(强)。
初步评估高泌乳素血症但血清泌乳素水平低于正常上限(U1N)5倍的患者应重复进行泌乳素检测(强)。
如果怀疑应激的影响(很大),则推荐进行空心导管泌乳素采样。
一般而言,垂体腺瘤的大小与血清泌乳素水平相关;差异应引发对其他可能原因的考虑(强)。
应严格审查用药情况,以排除药物诱导的高泌乳素血症(BoX1)(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应被视为轻度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强)。
不应忽视妊娠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之一(强)。
多巴胺从下丘脑穿过垂体门静脉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在那里与多巴胺2受体(D2R)结合并阻断泌乳素分泌。
涉及垂体柄部的鞍上和漏斗部病变以及在D2R具有拮抗剂活性的药剂可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
泌乳素瘤病历书写
摘要:
一、泌乳素瘤概述
二、泌乳素瘤的病因和症状
三、泌乳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四、泌乳素瘤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
正文:
泌乳素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内分泌肿瘤,主要发生在垂体前叶。
这种肿瘤会导致体内泌乳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月经紊乱、乳汁分泌、不孕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泌乳素瘤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以及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
一、泌乳素瘤概述
泌乳素瘤是由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发生的肿瘤,占所有垂体肿瘤的10% 左右。
它会导致患者体内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从而影响生殖系统和其他内分泌腺的正常功能。
二、泌乳素瘤的病因和症状
泌乳素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垂体激素的失衡有关。
其主要症状包括月经紊乱、乳汁分泌、不孕、头痛、视野缺损等。
由于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三、泌乳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泌乳素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泌乳素测定、影像学检查(如MRI)和内分
泌功能试验。
一旦确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激动剂)、手术切除和放疗。
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肿瘤大小、部位来制定。
四、泌乳素瘤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
在书写泌乳素瘤的病历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针对泌乳素瘤,重点描述月经紊乱、乳汁分泌、不孕等症状的出现时间、程度和伴随情况。
此外,还需记录相关的检查结果(如血清泌乳素测定、MRI 等)和治疗经过。
总之,泌乳素瘤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多样。
正确的病历书写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泌乳素腺瘤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泌乳素腺瘤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1个(含子类)。
什么是泌乳素腺瘤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女性患者常就诊于妇产科,多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泌乳等症状,多发现较早,常为微腺瘤。
而男性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多发现较晚,出现大腺瘤的概率更高。
泌乳素腺瘤病因症状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主要发生于妊娠、 ... ... 或应激的时候。
在妊娠期间,催乳素的水平呈逐步升高趋势,至分娩时达高峰,但升高的幅度因人而异,其升高原因与孕期的高雌激素水平有关。
2.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很多常用药物可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某些抗高血压药、阿片制剂及H2 受体阻滞剂等。
其中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一些具有安定、镇静或镇吐作用以及抗
分类关系树
•泌乳素腺瘤
仅显示前30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
泌乳素瘤的诊断标准有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临床表现、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等。
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主要检查体内PRL的浓度,催乳素瘤血液中PRL的基础浓度一般小于20μg/L,TRH兴奋试验和抑制试验可用于诊断催乳素瘤。
正常人进行两种检查时,血液中的PRL在一定时间内是基础值的2倍以上,而催乳素肿瘤患者注射TRH后,血中PRL 值无明显改善,峰值低于正常人。
2、体格检查:会发现乳腺溢乳,不触及肿块,其他无异常。
3、临床表现: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溢乳、反复流产和不孕等。
男性泌乳素瘤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男性乳腺发育、精子数量减少,甚至生殖器萎缩等。
4、X线平片:大部分正常,直径大于1.0cm,可出现蝶鞍增大变形,床突破。
5、CT和MRI检查:当鉴别鞍区囊性肿瘤和空泡状蝶鞍时,脑池造影CT扫描可得到明确诊断。
MRI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更好地观察垂体瘤内组织和细胞的病变,以及垂体瘤是否引起视交叉、颈静脉窦等病变。
催乳素瘤患者应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并定期随访,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治疗期间一定要均衡合理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远离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烟、酒、咖啡、浓茶、辣椒、生洋葱、芥末等,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以便早日恢复健康。
摘要泌乳素腺瘤(Pituitary prolactinoma)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占垂体肿瘤的15%-25%。
由于泌乳素腺瘤可以导致患者出现闭经、溢乳、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方案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概述泌乳素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
其特征为分泌过量的泌乳素,导致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亢进症状。
根据肿瘤的大小、功能、有无侵犯周围组织等因素,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和大腺瘤(直径>10mm)。
二、治疗方案选择1. 药物治疗(1)多巴胺激动剂:多巴胺激动剂是治疗泌乳素腺瘤的首选药物,具有降低泌乳素水平、缩小肿瘤体积、改善症状等作用。
常用的多巴胺激动剂包括:1)溴隐亭(Bromocriptine):起始剂量为1.25mg/日,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
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卡麦角林(Cabergoline):起始剂量为0.25mg/周,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
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焦虑、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
(2)非多巴胺激动剂:对于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非多巴胺激动剂,如戈舍瑞林(Goserelin)和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2. 手术治疗(1)经蝶窦垂体手术:对于大腺瘤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经蝶窦垂体手术。
手术目的是切除肿瘤,恢复垂体功能。
手术方式包括:1)单纯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组织,保留正常垂体组织。
2)垂体腺瘤切除术:切除肿瘤及部分正常垂体组织。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3. 放射治疗(1)外照射放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可行外照射放疗。
放疗剂量一般为30-40Gy,疗程为2-4周。
泌乳素瘤相关知识
【概述】
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也是最常见的垂体瘤。
【诊断】
一.病史、症状及体征:
女性表现为溢乳、闭经(血PRL>50ug/L、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者月经正常),不育与性功能减退、青少年发病者发育延迟,还可有多毛和痤疮、骨质疏松、肥胖、水潴留。
男性症状少,主要是阳萎,不育,少数有溢乳、乳房发育、毛发稀,多因垂体腺瘤出现压迫症状而就医。
二.辅助检查:
(一)PRL >100ug/L者高度考虑泌乳素瘤;> 200ug/L绝大多数为泌乳素瘤;RL<100ug/L者多考虑高泌乳素血症.PRL抑制试验口服L-多巴500mg,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2、3及6h测PRL。
正常服药后1-3hPRL 水平抑制到4ug/L以下或基础值的50%以上,以后逐渐回升,泌乳素瘤患者不被抑制。
(二)TRH兴奋试验基础状态下静注TRH200ug,于注射前30min,注射后15、30、60、120及180min分别测PRL。
正常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峰值大多出现在注射后30min,峰/基比值>2,泌乳素瘤患者峰值出现延迟,峰/基比<1.5。
(三)灭吐灵兴奋试验服灭吐灵前及服药后1、2及3h 分别测PRL。
正常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峰值在1-2h,峰/基比值>3。
泌乳素瘤患者峰/基比值<1.5。
(四)其他激素检测;促性腺激素正常或偏低,对GnRH兴奋试验呈增强反应;女性患者雌二醇低下;男性睾酮降低。
(五)影像学检查:蝶鞍X片大多正常。
垂体CT扫描或MRI可发现微腺瘤。
【治疗措施】
泌乳素瘤的治疗,决定于瘤体大小、PRL增高的水平、症状及生育要求。
一.药物治疗:
首选溴隐亭,开始睡前1.25mg,每隔2-3天增加1.25-
2.5mg,每日有效量为5-7.5mg。
治疗后血PRL下降,2-3月后月经来潮。
用药1年左右可停药观察,但复发率逐年增高。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①溴隐亭治疗3 月以上无明显效果的巨大腺瘤,②要求生育的患者,但手术治疗往往不彻底,术后大多仍须溴隐亭治疗。
三.放射治疗:
可防止停药后复发,以求长期控制。
四.妊娠期泌乳素瘤的处理:
1.妊娠期使泌乳素瘤增大的危险性很小。
2.一旦受孕应立即停用溴隐亭;
3.下述情况应引产或再服用溴隐亭:瘤体>10mm,每4-6周检查视野,如出现头痛、视野缩小者应予以引产。
如必须推迟分娩,则应持续应用溴隐亭使瘤体缩小。
4.用溴隐亭的孕妇产后24小时一般宜停药。
产后不宜哺乳。
5.产褥期使用溴隐亭的患者应注意避孕剂的影响,若需避孕,不宜使用雌激素类避孕药。
【鉴别诊断】
应与高泌乳素血症的其他病因
1.生理因素如妊娠、产后、乳头刺激、新生儿、月经中期(因雌激素增高)、睡眠、性交等;
2.病理因素:其他垂体肿瘤;下丘脑疾病;空蝶鞍综合征;异位泌乳素瘤;原发性甲状腺切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胸部及乳房疾病。
3. 药物:如雌激素的避孕药;吗啡及催眠药;三环类抗郁剂、利血平和氯丙嗪类;抗多巴胺药物;酚噻嗪、异烟肼、异搏停、赛庚啶、甲氰咪胍等;
4.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