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3
§6.1投入产出模型在对某地区作经济分析时,先把该地区分为若干个部门投入----各个经济部门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的消耗。
例如:原材料,设备,能源等。
产出——各经济部门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的成果。
如,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反映国民经济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的依存关系的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节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6年创建,并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模型由平衡表与平衡方程构成,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
价值型投入产出平衡表。
1.概念投入产出表通常是以年度为单位编制的。
规模可以是全国,也可以是某地区或某企业。
最终产品——本年内不再加工,可直接提供给人们消费或积累或出口的产品。
纯收入——利税净产值——劳动报酬与纯收入之和。
也即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
价值型——以货币单位为计量单位的表。
总产品=总产值2.表的构成:投入产出平衡表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1)部门间流量x ij把国民经济分解为n 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双重身分。
一方面,它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各部门的产品。
另方面,它的产品也要分配给各部门使用。
用ij x 表示部门j 在本年度生产过程中对部门i 的产品的消耗量。
也即是本年内部门i 分配给部门j 的产品量。
称为部门间流量。
(2)最终产品i yi y 表示部门i 的总产值扣除分配给各部门作中间消耗的产品后的剩余量。
(3)净产值Z j设部门j 的劳动报酬为j v ,纯收入为j m ,则j j jm v z +=(4)部门j 的总产值为x j ,j=1,2,……,n 3.平衡方程(1) 分配平衡方程i i nj ijx y x=+∑=1i=1,2,……,n,(6.1)反映部门i 的分配情况 (2) 消耗平衡方程j j ni ijx z x=+∑=1j=1,2,……,n , (6.2)反映部门j的消耗情况 (3) 综合平衡方程 ∑∑===nj jmi i zy 11(6.3) 这可由上两方程而得直接消耗系数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各部门、生产与消耗的关系,引入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
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 ,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 ,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 ,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
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 )于 1931 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国 1919 年、 1929 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 1936 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 (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 1936.8. );1941 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 1919—1929 》;在 1942-1944 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 1939 年美国投入产出表; 1966 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
投入产出分析的公式汇总1.投入产出关系公式:经典的投入产出模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关系公式:Y=AX(1)Y=C+I+G+X-M(2)其中,Y代表总产出,A代表技术系数矩阵,X代表总投入,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公式(1)表示总产出等于技术系数矩阵与总投入的乘积。
公式(2)表示总产出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的总和。
2.投入产出比例关系公式: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经常使用投入产出比例关系来计算各个产业或部门的相对重要性、波及效应、乘数效应等。
直接效应:产业A的投入产出比例(a)=产业A的产出(Y_A)/产业A的投入(X_A)。
介质效应:产业A的介质投入产出比例(a_d)=产业A的介质投入(D_A)/产业A的产出(Y_A)。
波及效应:产业A对产业B的波及系数(b_AB)=产业B的投入产出比例(b)*A产出对B投入的敏感度。
乘数效应:总产出的变化(ΔY)=产出变化的总乘数(Δm)*初始投入的变化(ΔX)。
3.投入产出改进公式:当经济的投入产出关系发生变化时,可以使用改进的投入产出公式来分析这种变化。
改进的技术系数矩阵A*=D^-1*A*B^-1(3)其中,A*表示改进后的技术系数矩阵,D表示需求变化矩阵,B表示产出变化矩阵。
公式(3)表示改进后的技术系数矩阵等于需求变化矩阵、技术系数矩阵和产出变化矩阵的乘积。
4.投入产出弹性公式:投入产出弹性用于衡量投入或产出变动对整体投入产出关系的影响程度。
产出弹性,E_Y=ΔY/Y÷ΔX/X(4)投入弹性,E_X=ΔX/X÷ΔY/Y(5)其中,ΔY表示总产出的变化,Y代表总产出,ΔX表示总投入的变化,X代表总投入。
公式(4)表示产出弹性等于总产出的变化与总投入的变化之比。
公式(5)表示投入弹性等于总投入的变化与总产出的变化之比。
总结:投入产出分析的公式包括投入产出关系公式、投入产出比例关系公式、投入产出改进公式和投入产出弹性公式等。
§3.6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一、企业投入产出表
对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大中型企业,包括能源工业部门或能源工业企业,生产多种产品,一部分作为企业(或部门)的最终产品,一部分在企业(或部门)内部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产品被消耗,多种产品间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一般讲,在计划经济下,国家对该企业(或部门)下达一定的销售指标,给予该企业(或部门)一定的物资(如能源、原材料等),企业(或部门)如何根据国家下达的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或部门)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呢?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呢?如何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和国家给定的能源和其它物资限制下最优地安排企业(或部门)的生产呢?投入产出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预测销售指标,同样存在如何根据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以及如何在保证满足市场需求下最优地安排企业的生产等问题。
而且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内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
所以,企业投入产出模型无论对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重要的。
部门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下面仅就企业为例加以说明。
表3.6.1为企业投入产出表表式。
表中包括企业内部产品n 种,外购物质m 种。
企业销售产品一般即为企业最终产品,国家或者市场给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一般就是销售指标。
用x ij 表示企业在生产第j 种产品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第i 种产品的数量,v i 、m j 分别表示生产第j 种产品的劳动报酬和纯收入。
这样,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下列系数: j j vj X v a = j ij ij X x a =
j
j mj X m a =
j
ij ij X w =
γ
a ij 为对本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γij 为对外购物资的直接消耗系数,a vj 为劳动报酬系
数,a mj 为纯收入系数。
若企业的销售指标为Y Y Y n 12,,…,,则为完成该销售指标,企业必须安排各种产品
的生产量为X X X n 12,,, ,企业必须外购各种物资数量为n W W W ,21 ,
,,这里
⎥⎥⎥⎥⎦⎤⎢⎢⎢⎢⎣⎡-=⎥⎥⎥⎥⎦⎤⎢⎢⎢⎢⎣⎡-n n Y Y Y A I X X X 21121)( ⎥⎥⎥⎥⎦
⎤⎢⎢⎢⎢⎣⎡=⎥⎥⎥⎥⎦⎤⎢⎢⎢⎢⎣⎡m m X X X R W W W 2121 其中A 为对本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R 为对外购物资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n =⎡⎣⎢⎢⎢⎢⎤⎦⎥⎥⎥⎥111212122212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m n mn =⎡⎣⎢⎢⎢⎢⎤⎦⎥⎥⎥⎥111212122212
二、企业投入产出优化模型
应用投入产出法,还可以与线性规划方法结合,制订企业最优生产计划。
目标函数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决定。
下面以企业在该年度内得到的纯收入最大为目标;自然预定的销售指标、能源及其它物质的供应限制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应该作为约束条件。
于是,可以构造下列优化模型:
目标函数 n mn m m X a X a X a Z '++'+'= 2211m ax 约束条件 i n in i i i Y X a X a X a X '≥'++'+'-')(221
1 i n =12,,, i n in i i W X r X r X '≤'++'+' 2211γ i n =12,,, pi i C X ≤'
i n =12,,,
0≥'i X
i n =12,,,
求解上述规划方程组,就可以得到企业最优的生产计划n X X X ''',,, 21。
这里,'Y i 为
第i 种产品的销售指标, i W 为能源及其它物资的供应限制数量,C pi 为企业第i 种产品的最大生产能力。
还可考虑劳力约束,污染约束等。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显示其经济效益。
例如,有一个纺织厂,在面临的确良降价和棉布限产的情况下,估计利润要下降10%。
但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制订最优生产计划,挖掘中间环节的生产能力,增加中间半成品的出厂量,使利润增长了12%。
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中有一些特殊问题,例如“产品”的划分、付产品、联产品的处理、废品的处理等。
有兴趣的可参看这方面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