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97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指对于经济系统(这一经济系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多部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研究,编制投入产出表,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称作投入产出模型。
这种将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系编制成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
最初是由研究一国的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发展起来的,因此被人们称作部门联系平衡法,又叫产业关联法。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进行经济预测,这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数量分析,叫做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第七章我们所介绍的一般均衡理论,主要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研究。
但随着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它也可以研究一个部门(行业)的经济活动,一个公司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章将在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投入产出模型在国民经济预测和企业经济预测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形式一、投入产出表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包括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等。
生产过程就是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内产品的产出受投入的影响。
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可以编制成一种矩形的表格表示,即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可以按实物形态编制,也可以按价值形态编制。
按实物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实物表,按价值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价值表,两者基本结构形式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只差一个价格因素。
投入产出表按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作世界投入产出表、国家投入产出表、地区投入产出表、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企业投入产出表。
这里仅以价值形态的全国表为例介绍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假设把国民经济划分为n 个部分,用1,2,…,n 等号码表示。
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及其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经济体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资源流动。
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各个部门的贡献和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推广方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经济学家沃森·勒奇(Wassily 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它基于一个简化假设,即一个经济体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投入才能生产出相应的产出。
这些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建立一个输入输出矩阵来描述这种关系。
输入输出矩阵是一个n行n列的方阵,其中n表示经济体中部门的数量。
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第i个部门向第j个部门提供了多少单位的投入。
通过对输入输出矩阵进行数学运算,可以计算出每个部门的产出、就业和价值创造等指标。
二、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方式1. 数据收集:投入产出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因此在推广应用之前,需要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收集。
这包括各个部门的生产数据、投入数据以及经济体整体的经济指标等。
2. 模型构建: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构建输入输出矩阵,并计算各个部门的产出和就业情况。
这一步需要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和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和计算。
3. 效果评估:通过比较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资源流动情况,可以评估不同政策或决策对整体经济效果的影响。
这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4. 推广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等。
通过将模型推广到不同领域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三、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1.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帮助政府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模型计算出增加某个部门的投入会对整体就业和产出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3.4 投入产出专门模型(一)投入产出方法在经济分析、预测、计划、综合平衡和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往往需要建立专门模型以用于专门领域,为了专门的目的。
可以将专门投入产出模型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不改变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即仍维持四象限投入产出表式和基本平衡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模型;一类是改变了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模型。
当然还可以有许多其它分类方法,这里按这样的分类将专门投入产出模型分两节介绍。
本节中仅介绍前一类,以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和信息—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为例。
一、能源投入产出模型一般的经济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和实物型),主要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种产品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包括能源部门、能源产品与其它部门、其它产品的联系。
它可以用于能源分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进行能源预测时,若利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或者因为所包括的实物产品种类不全而影响预测值,或者因为包括的实物产品种类太多而使计算工作量太大。
若利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表中都是以货币为单位的,由于不同能源有不同价格,同一种能源用于不同的部门也有不同的价格,而现行价格并不是以能源所含热值为标准的,因此用价值表预测能源需求量,往往会因价格问题而造成混乱;而且价值型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比较粗,一、二次能源往往不能严格分开,所得到的往往是某个能源部门的以货币量表示的产值指标,而不是某种能源产品的以热量或能量单位表示的产量指标。
所以,一般的实物型、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在用于能源需求预测时都存在一些问题。
又如,考察一下能源从资源开采到最终使用的全过程,就会发现非能源部门(如钢铁、机械、农业、居民等)的需求并不是笼统的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直接投入,而是最终用能形式的直接投入,比如工艺热、动力电、照明、采暖等。
这样,在产生某种最终用能形式的一次、二次能源之间是可以互相代替的,也是可以进行优化的。
而在一般的投入产出表中,认为能源消费部门是直接消耗能源供应转换部门的产品,而且互相之间不可替代,以这样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构造的模型在整个能源系统模型体系中难以与其它模型相连接,尤其难以与能源系统优化模型连接。
系统控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及其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是将研究对象视为黑箱,通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分析研究,来判断和了解系统的状态、行为和功能。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管理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相互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在微观管理系统, 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等等;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方面的数量,如生产消费、外销量及增加储备等等,其中生产消费称为中间产品,外销产品和增加储备称为最终产品。
投入产出分析法最初是由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工业,农业等)间的联系发展起来的,故称其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或产业关联法,但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应用于国民经济、地区经济的综合平衡,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企业内部的综合平衡,尤其适用于产品种类繁多,产品间联系复杂的企业。
在企业中应用投入产出分析通常包括三个步骤:一是编制投入产出表,二是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三是应用模型进行经济分析或实施优化分析。
一、企业投入产出表企业投入产出表按其用途不同和计量单位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两类。
现分述于下(一)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企业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格式如表1所示。
实物型表包括四个象限(部分)。
Ⅰ象限是本企业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生产消耗的数量(以产量表示,)是反映企业内部中间产品间的技术联系,现以X ij代表本企业第i种自产产品用作第j种产品生产的消耗数量,称之为流量,表的这一部分称之为自产产品流量矩阵,以符号[X ij]表示,是一个方阵,表内i,j=1,2,…,n;Ⅱ象限(部分)是本企业自产产品的最终产品数量,包括外销产品、增加库存的数量及其他用途的数量,以Y i表示;Ⅲ象限(部分)是本企业生产中外购产品用作中间产品消耗的数量,以符号U ij表示外购产品i用于本企业第j种产品的生产消耗数量,表的这一部分称为外购产品流量矩阵,以[U ij]表示,基中的i=1,2,…,m为外购产品的品种数。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分析,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W. Leontief)提出。
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 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就被地理学家广泛地应用于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相互作用分析,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
在现代经济地理学中,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一)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各种产品为对象,以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编制出来的。
表7.1.1是一个简化的实物型的投入产出表。
表7.1.1 投入产出表按每一行可以建立一个方程,这样就有以上方程式可以写成L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n n n nn n n n n 002012122222211111211=+++=++++=++++=++++ )2 1( 1n i q y q n j i i ij ,,, ==+∑=L q n j j =∑=10如果令则a ij 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 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 类产品的数量,它被称为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同理,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则有若令上述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Y Q A I=-)(具体形式为)2 1 ,( n j i q q a j ij ij ,,,= =)2 1( 00n j q q a jjj,,, ==Lq a n j j j =∑=10) 2 1( 1n i q y q a i i n j j ij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Tn T n y y y Y q q q Q ,,,,, 2121 ,,==Q Y AQ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I 111)(212222111211通过求解得到各类产品的总产量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内容简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走向高度专业化和社会化,社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之间普遍存在高度关联、相互依存的客观现象,这种关联和依存关系越来越复杂。
投入产出分析从经济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输入(投入)与输出(产出)的产品的数量关系,及企业经济系统,成为对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重点难点:投入产出表的构成及各部分经济含义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然后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授课时数:12学时本章阅读书目1.谭跃进,陈英武等。
系统工程原理。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钟契夫,陈锡康。
投入产出分析。
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87><7主要内容5.1 产业关联关系——投入产出分析方法5.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5.1 产业关联关系5.1.1 产业关联的含义5.1.2 产业关联方式5.1.3 产业关联类型5.1.4 产业关联效应5.1.1 产业关联的含义A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B产业关联分析就是对细分的产业之间投入和产出上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
B1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它是任何产业从事某种经济活动都必须耗用的物质资料和必须使用的劳动力。
B2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如用于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投资)和净出口等(后三者总称为最终产品)。
B3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产出品;B4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西南财经大学全校各专业(选修)《投入产出法》教学大纲一、前言投入产出法是根据系统的思想,分析各个子系统(地区、部门、产品等)之间直接和间接联系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
因为它“用简单分析的方法打开了深入分析的路子”,所以它的创始人1973年无争议地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讲授本门课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平衡思想,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进行经济分析。
本课程介绍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发展和最新动态、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投入产出法在经济分析、预测、政策模拟等方面的应用。
重点是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和在经济分析、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选修本课程的同学有关已学过《线性代数》和《统计学》。
周学时:2总学时:36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述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入产出模型的种类、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假定及其目的。
第一节投入产出法基本问题一、投入产出法基本概念投入、产出、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分析。
二、产品投入产出模型的种类(一)按计量单位分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劳动投入产出模型(二)按资料范围分全国投入产出模型地区投入产出模型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三)按分析时期分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三、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系统性统计的方法计量经济的方法四、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投入产出法以“纯”部门作为部门用什么标准去划分“纯”部门部门划分的程度第二节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一、投入产出法的产生产生于30年代三个阶段创始人二、投入产出法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研究内容的发展国际组织的发展三、我国投入产出法的推广应用和发展60 年代初期 70年代 87年以后第三节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假定一、同质性假定非结合生产假定二、比例性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假定三、相加性假定无交互作用假定四、直接消耗系数相对稳定假定动态假定第二章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基本要求:掌握产品实物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UV表各个象限的经济意义,各种投入产出的行平衡关系和列平衡关系,理解UV表的意义以及如何将推导成商品×商品表和部门×部门表。